可降解塑料:「禁塑令」下的環保替代藍海

2020-12-2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固廢網訊:受全球「限塑」、「禁塑」法令影響,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限塑以及國內禁塑政策逐步實施,可降解塑料需求持續增長。

根據IHSMarkit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量為117.4萬噸,預計2024年可達133.4萬噸。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分步驟、分領域禁限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降解包裝膜、塑膠袋、地膜等替代產品,政策由「限」向「禁」升級。

將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明確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

為進一步推進塑料汙染治理的工作落實,2020年7月,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底塑料汙染治理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

在政策利好和技術進步背景下,不可降解塑料替代材料將迎發展機會。

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實用性、降解性、安全性上都有其優勢。

在性能上,可降解塑料可以達到或在某些特定領域超過傳統塑料的性能;在實用性上,可降解塑料有與同類傳統塑料相近的應用性能和衛生性能。

在降解性上,可降解塑料在使用後,可以在自然環境下(特定微生物、溫度、溼度)較快完成降解,並成為易被環境利用的碎片或無毒氣體,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在安全性上,可降解塑料降解過程產生或殘留的物質對環境無害,不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可降解塑料主要分為三類,分別為澱粉改性塑料,光熱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

澱粉改性塑料一般環境中降解,降解效率低,往往不能完全降解,難以回收利用;光熱降解塑料在降解過程中因處於自然環境受環境條件影響大,其會受光和氣候的影響降解時間而難以控制;生物降解塑料通過藉助微生物的侵蝕、分解作用實現降解,可達到完全降解的效果。

通過對三類可降解塑料進行對比可發現生物降解塑料為可降解塑料中最為環保,降解程度最高的塑料。

按照原材料劃分,可降解塑料又可分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

目前,應用最廣、產量最大的主要是PLA和PBAT兩類可降解塑料,從2019年可降解塑料的產能佔比來看,PLA佔比達到25%,PBAT達到了24%,二者合計佔比接近50%。

在白色汙染日趨嚴重的背景下,PLA也成為了近年來產業化最快的生物降解材料,未來具備逐步取代傳統塑料的潛力。

2020年7月14日,工信部發表文章「我國聚乙醇酸(PGA)生物可降解塑料產業步伐加快」指出,「PGA產品由於具有較好的氣體阻隔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醫用縫合線、組織修復等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PLA在包裝材料、生物醫學、紡織行業、農用地膜等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PLA的主要消費領域是包裝材料,佔比約65%;其次是生物醫學,佔比約26%。從生產工藝而言,PLA技術壁壘較高,我國仍依賴進口。

PLA產業鏈上遊原材料主要為玉米等殼類作物碾碎後,從中提取澱粉,然後將澱粉製成未精化的葡萄糖。

截止目前,國內聚乳酸產能多處於在建籌建狀態,產能規模以1萬噸上下居多,規模較大的包括浙江海正生物材料1.5萬噸,中糧科技3萬噸,上海同傑良、南通九鼎、光華偉業具有年產千噸級以上的生產能力,目前國內已建成PLA年設計生產能力約10.3萬噸。

PBAT相對生產工藝較為成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巴斯夫提供的工藝技術,一種是國內中科院理化所提供的技術。

截至2020年6月底,全球PBAT產能為26.7萬噸/年,全球最大的PBAT生產企業為德國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年產能為7.4萬噸。我國已建成PBAT產能為13萬噸,佔全球總產能的49%。

其中,廣州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PBAT年產能7萬噸,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另有24萬噸PBAT年產能備案。

由於我國PBAT市場前景廣闊,國內各具備相應實力的企業正爭相進入PBAT市場。截至2020年6月底,國內共有15家公司有在建或擬建的PBAT項目,新增PBAT年產能合計81.4萬噸。待在建或擬建項目全部建成後,國內PBAT總產能將達到近94.4萬噸。

從下遊應用領域來看,塑料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不同的領域對於塑料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汽車、家電等領域對塑料的要求是經久耐用、容易分離,且單體塑料用量較大,故傳統塑料的地位較為穩固。

而塑膠袋、餐盒、地膜、快遞等包裝領域,由於塑料的單體用量低,容易汙染,難以高效分離,這使得可降解塑料更有機會在這些領域成為傳統塑料的替代品。

從2019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產能結構來看,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產能主要集中於包裝領域,軟包裝和硬包裝產能佔比合計為53%。

根據IHS統計,我國年均廢棄塑料總量在4200萬噸,其中包裝領域佔比達到59%。包裝領域作為我國塑料行業的主要應用領域和白色汙染的主要汙染源,是治理白色汙染的重中之重。

我國快遞包裝以瓦楞紙箱和塑膠袋為主,根據綠色和平項目組調查研究,紙箱類快遞包裝約佔44.03%(按件數計),塑膠袋類包裝約佔33.5%,套袋紙箱約佔9.47%,其他包裝材料主要是編織袋(不包括快遞中轉編織袋)、泡沫箱和文件袋等。

對於塑膠袋類快遞包裝,約佔件數比例的73%是由廢料直接再生,一般呈現灰色或黑色;約25.6%由廢料和少量原生料混合生產,一般呈現黃綠色;而完全由原生料(PP或PE等)生產的純白色快遞包裝塑膠袋僅佔1.5%。

根據機構預估,2025年快遞行業塑料包裝材料使用量為300萬噸,外賣行業塑料消費量為170萬噸,商超等消耗購物袋400萬噸,以上3個領域合計消費塑料870萬噸。

由於相關各省政策出臺在2020年僅覆蓋部分重點城市的重點領域,可降解塑料替代比在2020年可能能達到1%,在2022年提高至3%,2025年提高至5%。同時,由于禁塑令的影響,包裝用塑料使用量每年預計下降1%。

原標題:可降解塑料:「禁塑令」下的環保替代藍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和塑料說再見 禁塑令落地掀起風暴 紙質和可降解哪種替代更得你心
    進入2021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實施。這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環保行業:中國最嚴禁塑令下 塑代材料迎來最佳紅利期
    自2011年開始實施禁塑令的義大利,將於2021年起對塑料的使用徵收每公斤45歐分的稅,由于禁塑時間早,義大利以第一代澱粉基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為主,並擁有全球最大的澱粉基塑料企業Novarnont公司。2008年開始實施禁塑令的盧安達,由於人口及經濟體量有限,製造業不發達,選擇了紙質包裝進行塑料替代。
  • 西安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 市場上塑料製品卻仍在廣泛使用
    西安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近日,記者就目前市場上的塑料製品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發現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等仍在廣泛使用。  在「最後期限」裡,商戶們能否徹底將「禁塑令」執行到位?目前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12月10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批發市場、超市、飯店等塑料製品使用「大戶」。
  • 佛山版「禁塑令」來了!這些地方將停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佛山版「禁塑令」來了!佛山版「禁塑令」來了!年底前,這些地方將停用一次性塑料餐具!近日,佛山印發了《佛山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提出佛山「禁塑令」目標:到2020年底,全市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禁限範圍進一步擴大,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有效推廣。
  • 環保前沿|「可降解塑料」真的環保嗎?深度剖析
    限塑令和禁塑令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月14日發布的最新環境報告估計,每年有52000噸塑料微粒最後落到了海洋裡。每年還有2萬噸塑料微粒排放至遙遠的冰雪覆蓋地區,相信你們也一定看到過很多海洋動物體內充滿了塑料產品痛苦死去的畫面。
  • 新版禁塑令下 快遞業瓦楞紙及可降解塑料需求替代空間將達百萬噸級
    禁塑令促進快遞紙包裝及降解塑料需求  ——快遞包裝主要以瓦楞紙箱和塑膠袋為主  快遞包裝的主要材料包括瓦楞紙箱、塑膠袋  ——禁塑令刺激快遞業瓦楞紙及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長  根據近幾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增速測算,到2025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將達到1349億件,年複合增長率為13.4%。
  • 「史上最嚴限塑令」來襲,可降解塑料市場將增長?
    新版限塑令不僅從禁止限制層面作出規定,還對可利用替代品作出介紹:在商場、藥店、書店等場所可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推廣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在農用地膜使用量大的區域,結合農藝措施規模化推廣可降解地膜。紙質包裝產品、生物降解塑料將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兩大利器。
  • 西安最嚴「禁塑令」啟動 部分商超已「上新」可降解塑膠袋
    記者先後詢問了收銀臺兩位工作人員有無可降解塑膠袋,兩人均肯定表示「有」,但說起袋子在哪兒,兩人均答不上來,一人讓記者去自助收銀區看看,一人建議記者找服務臺詢問。服務臺的工作人員在翻找了兩處地方後,拿出了一沓生物可降解袋。其解釋,他們並非沒有落實「禁塑令」,只是之前購買的普通塑膠袋還有不少積壓,需要進行消化。
  • 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了!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製品有哪些 替代品可降解...
    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了!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製品有哪些 替代品可降解材料有哪些概念股時間:2020-11-30 17:54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了!
  • 西安制定"禁塑"新舉措 上線紙質吸管降解袋
    西安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近日,記者就目前市場上的塑料製品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發現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等仍在廣泛使用。  在「最後期限」裡,商戶們能否徹底將「禁塑令」執行到位?目前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12月10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批發市場、超市、飯店等塑料製品使用「大戶」。
  • 「禁塑令」倒計時:不可降解塑膠袋將禁用,哪些行業迎「大考」?
    而且,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塑料汙染一事也有了更高的認識,降低塑料對環境的汙染已迫在眉睫。從全國範圍來看,可降解塑料市場早已對此做出了反應。據天眼查關於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27日,我國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的註冊總量已由2008年的4萬家增長到如今的17萬家,增長近4倍。而且今年以來,新增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了12%。
  •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企業和公眾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企業和公眾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 2020-12-04 08:30:53 來源:法治日報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自12月
  • 2020全球禁塑政策和降解塑料生產現狀分析
    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理塑料帶來的資源浪費該如何應對?禁塑令是否會帶動國內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全面爆發,甚至取代傳統塑料?可降解塑料的供需結構將如何變化?  可降解塑料佔比不足1%,全面替代不可行!隨著「限塑令」的提出,歐盟計劃於2021年提出了「禁塑令」,從2021年起,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餐具、棉籤、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這些用品將由紙、秸稈或可重複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塑料瓶將根據現有的回收模式單獨收集;到2025年,要求成員國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達到90%。歐盟還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半數以上塑料垃圾可循環利用,將擴大塑料垃圾回收和分類行業規模。
  • 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 「替代品」可降解塑料你會採用嗎?
    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 替代品供應有保障12月1日起,《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將正式實施。海南省將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含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塑料膜、袋和餐飲具。
  • 可降解塑料的競爭力分析
    原標題:可降解塑料的競爭力分析   今年初國家提出了新版的「禁塑令」,隨後各省級政策陸續出臺。
  • 下一個億萬級藍海市場:「禁塑令」後紙吸管行業殺出「獨角獸」
    距離「禁塑令」頒布整整1個月後,紙吸管行業殺出一個新獨角獸,宣布成功融資5000萬元。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至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政策頒布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餐飲等消費零售行業。
  • 誰來關注可降解塑料廢棄物回收與環保處置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分步驟、分領域禁限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降解包裝膜、塑膠袋、地膜等替代產品。今年截止目前,已經有6個省份相繼立法「禁塑」,另有15個省份也準備發文全面「禁塑」。
  • 新版「禁塑令」明年起實行 外賣「變裝」塑料吸管率先退場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俗稱「禁塑令」)明確指出,外賣與電商、快遞等新興領域均為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明年1月1日起,將禁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大眾的消費習慣也得隨之快速轉變。
  • 「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
    原標題:「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風口近日,商務部的一則消息引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 央媒看海南丨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可降解材料取而代之
    海南省將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含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塑料膜、袋和餐飲具。替代品包括全生物降解塑料、紙、布、麻等製品和可重複使用的塑料筐、籃子等。在海口市的大型超市裡,記者看到貨架上的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用品已經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全生物降解的替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