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

2021-01-08 海報新聞

11月28日,臨沂市迎來了長三角中心城市——南京市的300人旅遊大團隊;12月9日—14日,上海21家精品旅行社來到臨沂進行實地考察,並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向……2020年,臨沂市委、市政府抓住機遇,做出了「對標高品質旅遊需求,對接長三角客源市場,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當好長三角休閒旅遊後花園,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決策部署。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重點針對長三角城市遊客的喜好和出遊習慣,推出了一批生態觀光、紅色教育、民俗體驗、溫泉康養、賞雪玩雪等特色項目,並於9月底開始,將「親情沂蒙·紅色臨沂」長三角中心城市文化旅遊推介會陸續開到了上海、寧波、蘇州、杭州、無錫、南京……走出去、引進來,臨沂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建設,邁出了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的堅實步伐。

強化頂層設計 優化發展格局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旅遊發展,2016年建立了市長任總召集人的市政府旅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2019年底又調整為市長任組長的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都成立了相應議事協調機構,各級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議事協調職能,及時解決跨部門、跨行業問題,在產業融合、聯合執法等方面加強統籌協調,形成了黨政統籌、部門參與、齊抓共管的全域旅遊工作格局。從市到縣都將旅遊業作為域內經濟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給予扶持,設立了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在土地、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持;不斷加大人才教育培訓力度,組織鄉村旅遊帶頭人赴省外、國外交流學習,提高了旅遊發展能力。近年來,臨沂先後編制了《臨沂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臨沂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臨沂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臨沂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市級規劃,組織12個縣區和118個旅遊特色鎮、特色村編制了鎮村旅遊規劃,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旅遊規劃體系,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與行動遵循。在近期啟動的《「十四五」臨沂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編制中,把「打造長三角休閒旅遊後花園」作為重要內容作出科學規劃與系統安排,並將立足當前實際對「十四五」時期全域旅遊發展作出謀劃與安排;市政府先後兩次召開打造長三角後花園推進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會,總結交流經驗,安排部署任務,要求擴大「好客山東·親情沂蒙」旅遊品牌影響力,儘快覆蓋長三角城市客源市場,逐步將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綜合旅遊目的地。

打造優質產品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臨沂市依託自然生態、地質地貌、歷史人文、革命遺蹟、地熱溫泉、鄉村田園等優勢資源,不斷推動旅遊業與工業、農業、商貿、教育、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開發旅遊產品,豐富旅遊業態,先後打造A級景區171家,其中5A級一家,正在公示的景區一家;培育省級旅遊度假區3個,發展鄉村旅遊集群片區10個;構建了「綠色沂蒙、紅色風情、文韜武略、地質奇觀、水城商都、溫泉養生、鄉村休閒、研學旅遊」八大板塊旅遊產品體系。在長三角城市召開的文化旅遊推介會上,臨沂展示的特色旅遊商品、非遺手工藝品受到與會嘉賓的盛讚——臨沂研發推廣的特色美食、特色商品,平邑金銀花、郯城銀杏等大批土特產品已經融入旅遊產業鏈,成為重要的旅遊消費品。近年來,臨沂積極推動旅遊交通設施、旅遊集散中心、旅遊景區旅遊客運專線、旅遊交通指示牌、旅遊廁所、酒店民宿等旅遊要素的建設和完善。與此同時,臨沂市加強市場監管,深化文明旅遊建設,探索建立旅遊市場主體「紅黑名單」制度、旅遊消費糾紛「政府先行賠付制度」;加強A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飯店、旅遊民宿等質量等級管理,建立常態化的動態管理機制,營造了優質的旅遊環境。12月,臨沂市獲評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沂南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臨沂市螢火蟲水洞·地下大峽谷旅遊區進入最新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公示名單,在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親情沂蒙」的金字招牌進一步擦亮。

拓展客源市場 儘快覆蓋長三角近年來,臨沂將「走出去」推介營銷作為拓展客源市場的重要舉措,制定了旅遊市場開發戰略和行動計劃,重點圍繞省內、京津冀、長三角、蘇豫皖等重點客源地,持續開展宣傳推介,與各地重點旅行商、旅遊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互利合作關係。「請到沂蒙看金秋」「沂蒙精神研學遊」「沂蒙鄉村逍遙遊」等成為知名線路品牌。今年疫情期間,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積極創新推介方式,將市場推介活動由線下搬到了線上,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吸引了40多萬網友網上遊沂蒙,組織各縣區領導、文旅局長為家鄉代言,開展直播帶貨,全市旅遊客源市場不斷拓展。

2020年,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戰略啟動,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自6月開始,先後由班子成員帶隊,赴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溫州、麗水、金華、湖州、淮安、徐州等地對接調研,並與當地文旅部門、旅遊協會、旅行社、自駕遊協會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與浙江省旅遊集團、上海春秋旅行社、康輝旅行社、蘇州同程旅遊集團等重點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為吸引更多的長三角遊客走進蒙山沂水,9月以來,又組織了包括旅遊重點縣區和重點景區負責人、非遺傳承人、演員及媒體代表等在內的推介團隊,先後赴連雲港、淮安、徐州、無錫、寧波、上海、蘇州進行了專場推介,每到一處都得到了當地文旅企業、市民和媒體的廣泛關注。12月8日—10日,分別在杭州、無錫、南京三市舉辦了「親情沂蒙·多彩臨沂」文化旅遊系列推介會,單場會議規模均超過100人。臨沂和當地的景區、旅行社等企業籤署了客源互送等合作協議,增強了「親情沂蒙、多彩臨沂」文化和旅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拉開了臨沂市與長三角中心城市旅遊行業間互通合作的序幕。下一步,臨沂市將繼續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對標長三角中心城市高品質旅遊市場需求,加強思路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突出特色、深挖資源,努力做精旅遊產品、做細旅遊服務、做優旅遊環境,持續推動全市旅遊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爭取用3—5年時間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

相關焦點

  • 「親情沂蒙·紅色臨沂」文化旅遊推介會在長三角中心城市杭州舉辦
    12月8日,臨沂市政府副市長張玉蘭帶隊「親情沂蒙·紅色臨沂」推介團來到長三角中心城市——杭州,成功舉辦了文化旅遊推介會。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劉宇峰,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區域合作處副處長程紅霞,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曹首娟,臨沂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管恩犁,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斌和來自杭州的150多家旅行社、文旅企業負責人和投資商,臨沂市、縣區文旅局、文旅中心和重點旅遊企業負責人及兩地媒體記者參加了推介會。
  • 臨沂|「親情沂蒙·紅色臨沂」文化旅遊推介會在長三角中心城市杭州...
    12月8日,「親情沂蒙·紅色臨沂」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杭州成功舉辦。推介會上播放了《臨沂文化旅遊宣傳片》,發布了臨沂文旅雲平臺、「碼」上遊臨沂平臺。臨沂、杭州兩地的文旅部門、150多家旅行社、文旅企業負責人、投資商及兩地媒體記者等參加了推介會。
  • 張玉蘭會見上海旅行社臨沂考察團一行
    魯網12月15日訊 12月14日,臨沂市副市長張玉蘭會見了來自上海的19家旅行社臨沂考察團。雙方就共同推動臨沂市著力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的農產品供應基地,長三角中心城市的「後花園」,長三角中心城市產業轉移的「大後方」,發展全域旅遊等方面的合作發展進行會談交流。
  • 山東臨沂全力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產品供應基地
    今年以來,臨沂市農業農村局主動對接長三角農產品市場,大力特色產業培育,推動生產標準化、基地規模化、營銷品牌化,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全力打造長三角「菜籃子」「果籃子」「肉籃子」「米袋子」等直供基地。
  • 殷煥明到仁化調研:打造韶關特色旅遊品牌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殷煥明到仁化調研:打造韶關特色旅遊品牌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2020-04-08 23: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擁有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6個、省級旅遊強鄉鎮42個、特色村86個;創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7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8個,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臨沂被評為「山東省鄉村旅遊示範市」。新項目、「後花園」助力文旅行業發展新未來「臨沂,我們來啦!」11月28日,「冬遊沂蒙 樂享臨沂——南京市民遊臨沂」活動啟動儀式在蘭陵縣舉行。300多名南京市民相聚臨沂,開啟了南京市民遊臨沂的首發之旅。
  • 玉門市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15日電 據酒泉市人民政府網披露,近年來,玉門市在旅遊資源整合、挖掘和旅遊業態創新下,主動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迎來旅遊發展新的黃金期。為此,玉門市按照「景區引客、節點停客、配套留客」的總體思路,以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為龍頭,集中力量打造和宣傳推介祁連魔山、金峽漂流、天境昌馬三大旅遊目的地。  為進一步壯大文化旅遊產業,玉門市委、市政府提出將玉門市打造成旅遊休閒和戶外運動的承接地。
  • 宜興創成無錫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
    描繪宜興美好新圖景,宜興找到了新抓手,即全域旅遊。「全域旅遊是引領產業轉型、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戰略選擇,是用新發展理念推動宜興生態、經濟、社會、文化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這樣的理念貫穿下,宜興充分發揮自然稟賦優勢,整合轄區內豐富旅遊資源、人文資源等,打造「城市即生活,生活即旅遊」新空間。歷時四年創建,宜興成功躋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
  • 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電白
    關鍵詞全域旅遊「十三五」期間,伴隨粵西集體邁入「動車時代」,濱海旅遊資源優勢成倍放大,電白髮展全域旅遊駛入快車道。圍繞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電白區加快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 華僑城集團: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華僑城集團發展全域旅遊,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施系統營銷,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消費需求。華僑城集團打造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更好的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
  • 【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隨著大眾旅遊、全域旅遊時代的到來,保護利用好各類資源發展,大力發展各類旅遊業態,實現了廣東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效益最大化,滿足遊客探索、拓展旅遊空間的多元需求,打造了廣東全域旅遊的新亮點。
  • 臨沂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尹家峪走進長三角亮相上海中心
    尹家峪田園綜合體人民網臨沂12月9日電 12月7日,臨沂市尹家峪田園綜合體品牌發布會在上海中心「C位」出道,重磅登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臨沂尹家峪田園綜合體品牌發布會走進長三角,是積極踐行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將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打造成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的有益嘗試。
  • 全域旅遊丨景城相融,以文促旅 屯溪區全域旅遊邁向新高度
    近年來,安徽省以建設創新型文化和旅遊強省目標,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重點實施「精品打造、項目建設、四級聯建、兩翼協同」等四大工程,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省全域旅遊發展呈現速度加快、結構優化
  • 新興被認定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對標省委「推進北部生態發展區與大灣區形成大農場、大花園對接大城市新模式「,以及雲浮市委賦予 「融灣發展先行示範縣」的定位,全面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工作,努力打造成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康養產業高地和旅遊休閒目的地。初步形成了「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人人是導遊」的全域旅遊格局。以「雙創」並舉為抓手,促進全域旅遊理念升級。
  • 全域旅遊,常州溧陽示範了什麼
    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表示,溧陽圍繞「三山兩湖宋團城」,走出一條「生態生產生活」相融、「全景全時全齡」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將其作為踐行「兩山」理念、撬動全域發展的核心抓手,跑出綠色現代化的加速度,帶動溧陽從三省通衢地成為旅遊目的地。
  • 蓬萊:文化賦能旅遊 帶活全域山海
    在繼2019年獲評首批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後,今年11月18日,山東蓬萊進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公示名單。這意味著,不以景點看蓬萊,而以全域玩蓬萊的度假時代已經來臨。優化生態 完善配套一座城化身「超級景區」璀璨的燈光造型、繽紛的鮮花小景扮亮仙境濱海,畫河改造、故裡商街重塑城市文化風光帶,口袋公園讓休閒綠地不斷擴容,十八公裡葡萄長廊、艾山旅遊觀光通道串聯海陸和城鄉,大數據中心打通多部門數據壁壘,
  • 佛岡全域旅遊項目「歡樂水世界」今日上新
    程浩 攝熹樂谷溫泉度假區是佛岡縣2020年新評定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現正全力打造「春夏秋冬」四季全域旅遊產品。本次全新開放的熹樂谷水世界是其「夏」系列主打項目,全年齡段遊客都適合體驗。項目設有高空懸挑無邊際泳池、大型歡躍水寨、彩虹滑道、水上親子遊樂體驗項目等遊樂設施,將為清遠、佛岡旅遊市場發展注入新活力。
  • 生態城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為打造城市旅遊品牌,生態城還設計了旅遊口號、標識LOGO和吉祥物,積極打造全域旅遊標識體系,形成旅遊品牌智慧財產權,進一步提升了在旅遊市場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依託智慧城市建設,生態城打破傳統旅遊服務模式,構建了從旅遊集散中心、遊客服務中心、遊客服務點到智遊E站的四級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探索出了具有生態城特色的智慧旅遊發展模式。在生態城中加楓情廣場,總建築面積達861平方米的智慧旅遊遊客集散中心能為遊客提供宣傳展示、旅遊諮詢、等候休息、創意休閒等旅遊服務,並建有旅遊大數據中心和旅遊應急指揮中心。
  • 南京打造城市中心公園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紫金山玄武湖地處城市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和人文資源,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集中展示區,是「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重要承載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
  • 金湖:讓全域旅遊成為全面小康的詩路驛站
    建成城南文化藝術中心、市民中心、縣委黨校、新區學校等關乎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城市政務服務、教育文化等配套功能得到全面增強和完善,城市魅力不斷彰顯,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近年來,金湖縣利用淮河入江水道防汛大堤,打造成串聯核心景區的300公裡風景綠道,並沿著綠道建設驛站、打造鄉村、布局產業,吸引沿線眾多老百姓主動開辦農家樂、採摘園。成功打造全域綠道、萬畝荷花蕩、森林一線天、高空玻璃棧道、向日葵花海、堯想國沉浸式演藝等一批旅遊項目,300公裡綠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大道、產業大道、富民大道,形成了顯著的金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