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真正教會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2021-02-13 溫渡家

比起「你真是個乖孩子」,不如給予真心的愛與回饋。

李安導演曾經說過:「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面對上一代與下一代,練習帶著足夠的愛,去暖化那些僵化的相處模式,以及在「希望你乖」背後深深的期盼。

上集 中,分析了他人要求乖巧背後的因素是什麼,再來分析一味乖巧的人長大後又為什麼總是擺脫不了心理問題,希望讀者看了上下兩篇關於一味乖巧會造成的心理問題,對自己以及自己養育後代的方式有所啟發。

確實,孩子在成長過程,需要了解世界上的危險、人際互動的基本規則,以應付成長過程中的危機與人際關係。

但是,過於強調乖巧與順從的教養方式,往往強迫了孩子接受了教養者的價值觀,不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情緒、需求與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

這樣的教養方式,往往忘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而將孩子物化了,物化成一個沒有能力面對世界、屬於教養者的財產。這中間是缺乏信任的,信任孩子有能力與這個世界建立起健康的互動模式。

那,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去愛,而不是乖巧與順從。

而什麼又是愛呢?

可以拿美籍德裔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在其經典著作〈愛的藝術〉中提到愛的四要素:「關心、責任、了解、尊重」,作為孩子學習愛的四大元素。

近期在網絡平臺上映的電影《春潮》,就講述了一個母女之間、三代人相愛相殺的故事,將原生家庭的話題再次推上風口。

在影片中,年邁的母親幾乎掐滅了女兒所有的幸福苗頭,自己也深陷於無休止的憤怒之中,並影響到第三代人的成長。

有網友感慨道:「這簡直是我和我媽的現實版。」

郭建波的女兒郭婉婷在念小學,從小由姥姥帶大。


她小小年紀會看臉色,懂得說話,潤滑著姥姥與媽媽的僵硬關係。 

老少三代人同住在紀明嵐的房子裡。

這間普普通通的房子,郭建波回來後要降低存在感,安靜地縮著。她的任何舉動都能使紀明嵐發怒,不留情面地罵她。

紀明嵐可以把任何話題都扯到郭建波身上,再推及到死去的前夫身上,火力全開,訴說他的種種不堪。

她的吐槽實在頻繁,連小外孫女都覺得不合適。

郭建波年過四十,沒什麼錢也沒房子,只有單位的半間宿舍的使用權。


她不肯找一個體面的丈夫,女兒由老媽撫養。在母親的眼裡,她儼然是個失敗者,母親恨鐵不成鋼倒可以理解。

也許親子關係中的愛恨糾纏,難以用是非對錯理清,但不可否認,原生家庭的傷痛,很可能會成為代代相傳的負擔。

中國的女性長久生存在重男輕女的氛圍裡,大多數女孩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愛少得可憐。


有的女孩長大做了母親,也有了女兒,並不會格外理解疼愛她們,反而自覺地站到男人的角度,把女兒視作外人,要求女兒無條件反哺家裡。


紀明嵐得不到媽媽的體恤,想到那段經歷她就淚流滿面。


她落淚的時候,沒有想過該體恤郭建波。


也沒有想到,愛,是要一代代傳遞的。愛,需要學習。 

郭建波不曾從紀明嵐身上得到過母愛,也沒有機會感受和學習專屬於「母親」的日常的、瑣碎的、平淡的愛。

教孩子真實地去關心他人,包含關心父母自己,而不是只能待在自戀的幼稚狀態中忽視他人。

教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情緒以及人生負責,而不是在為自己負責以前,就開始嘗試負責他人的行為、情緒與人生,包含將父母的責任轉挑到自己肩膀上。

教孩子深刻、如實地了解他人與自己,若缺乏了解,關心與責任將會成為盲目的控制與自我審查。

還要教孩子尊重,尊重自己與他人,不被人跨越界線也不跨越他人界線,維持與他人健康的距離。

我知道,相對教孩子順從乖巧比起教他們愛來說困難許多,但這是一個孩子是否可以成熟與獨立的關鍵呀!

另外,也別忘了社會教育以及同儕影響,同學、戀人、朋友、同事等等都起到很大作用,許多智慧將會在孩子獨立步上人生道路時漸漸習得,而無須在孩子幼小時強加自己的經驗給他們,這反而使孩子視野固化狹窄。

只需教他們愛,使他們有足夠能力踏出家門,有健全的心智面對家門外的世界,予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即可,至於,其他的部分,父母能否安心放手呢?

人不能選擇出身,沒有人是自願到世上來的。 成為父母既不需要事先考察技能,更沒有監測考核一路跟蹤糾正。帶孩子出世的成年人,是自行選擇升格做人父母的。


就像前陣子引起熱議的「父母合格證」,即便持證上崗不現實,所有父母都需要考慮一下,像學習工作技能一樣,學習做合格的家長,為孩子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

現實中,有些父母工作不順、婚姻不幸,或只是心情不好,就不理智地把怒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更有家長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不顧他們的能力與意願,試圖培養「人中龍鳳」。


可是,孩子不是出氣筒,不是替罪羊,更不是滿足家長期待的工具人。 

愛孩子,孩子才用愛回報。反之,向孩子噴射怒火的人,將被火焰反噬。

若我們曾經因為身為子女,被要求乖巧順從,而感受到許多痛苦,可以選擇責怪、歸咎痛苦給父母嗎?

我認為若還無法放下、原諒父母的話,是可以責怪與歸咎的。

但,等到我們較為平靜時,或許可以開始思考,父母是不是也是被要求順從乖巧而長大的呢?

我的父親十分討厭我表達真實的看法與感受,也時常會在我表達後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嘗試懲罰我。

直到最近因為要照顧奶奶而與爺爺奶奶同住一個月後,我才很真實的觀察到奶奶的暴烈脾氣。

而這讓我不禁聯想起父親在奶奶的養育過程中,更高壓地被控制與強力地被要求順從,是否也沒有被給予空間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呢?

因而在成長後,他也無意識地習得了奶奶養育的模式,自然地,我也被強力地要求要乖巧順從。

我認為,父親沒有像我一般幸運,可以接觸內在成長、心理學,他沒有機會習得向內觀察自己固著行為模式的能力,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因此困在不健康的狀態中。

因為我的幸運,我有機會嘗試跳脫以往的模式,並同理長輩們在高壓家庭中長大,他們無法擺脫家庭給予的桎梏,複製了類似的原生家庭。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是否可以因感激我的幸運,而超越這樣的模式,進而不再複製「乖巧順從模式」到自己的關係中,進而同理、諒解父親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並帶給我得以順利成長的家庭,雖然它——原生家庭曾經帶給我痛苦的傷害。

我認為,當我們沒有放下對父母的不諒解,是很難超越父母養育我們的模式的,因為那些怨恨將使我們陷入無意識的狀態中,我們將會帶著父母教會我們的方式,去複製出類似的原生家庭,以及教出一個和自己一樣的痛苦「乖孩子」。

唯有深刻覺察,我們才有機會停止複製固著的模式。

自從三年前開始內在探索後,我一直努力做個全然真實的人,一個不斷給予愛的人,而不是去扮演一個父母期望中的乖孩子。

雖然物質不富裕、不符合社會成功標準、父母依然很擔憂,但是,我當下的生活很平靜、鮮少焦慮與憂鬱,並時常感受到生活的喜悅。

願大家也可以努力找回正視自己真實感受與需求的勇氣,並享受真實的生活。

不要努力地乖,去努力真實地愛。

相關焦點

  • 生活教會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大人
    最美不過初相遇,最好不過少年時;那時的我們,都是最好的我們;也不是說現在不好,只是現在的我,少了年少時的傻氣和拼勁,少了撞上南牆也還要忍痛再摸一摸它的執拗;多了些處事圓滑的忍讓與妥協,多了些粉飾太平的言不由衷;變得更像個大人,而不像是我以為長大後的我;那個走路風風火火,愛吃棒棒糖的假小子
  • 你應該學會做一個成熟的的大人了……
    其實,每一個階段都會教會我們一些道理,剛步入一個階段又會暴露一些問題,可能會面對著緊張、焦慮、抑鬱等等,不僅僅是情緒,你也可能會遇到一些人,這些人會給你一些幫助或者是教訓,前段時間,看了劉鑫和江歌案子的新進展,面對法院遞上的訴狀,劉鑫居然是拒絕,不僅如此還對江歌的母親各種陰陽怪氣的咒罵,好無素質,江歌為她被殺害,被劉鑫男友連捅數十刀,可是身為摯友的劉鑫卻毫無歉意
  • 真正成熟的大人,對全世界都溫柔
    我們越長大、越成熟,就越冷漠、越堅硬,以為這就是長大的模樣。01.照片裡,Andy姐一身白色布裙,頭髮被海風吹得凌亂出幾分美感,身後是聖託裡奧的白牆藍頂和大海。她閉著眼睛沉浸在美好的畫面中,臉上是恬靜安適的微笑。畫面裡的溫柔、靜好和暖意快要溢出手機屏幕。
  • 40歲林峰宣布當爸:一個男人真正的成熟,從成為一位父親開始
    一個男人真正的成熟,是從他榮升為父親那一刻開始的。一提到林峰,很多人會想起他的前任吳千語,吳千語和林峰相差十四歲,兩人是通過拍攝電影《男人如衣服》認識的。和吳千語在一起,林峰更像是一個為愛奮不顧身的大男孩,但是和張馨月在一起以後,他反而變得越來越成熟。其實好的愛人是會影響一個人的,當你遇到真正對的那個人,自然而然會變成一個成熟有擔當的男人。01.
  • 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人?
    以前的我是一個極其內向的人,經常碰到熟人不敢打招呼,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敢向,也因此錯過了很多人。後來因為一個契機愛上了閱讀,我開始慢慢的變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人呢?1、為人謙虛低調我們身邊或許都有這麼一群人,經常會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多麼的有錢、讀過多少書、去過多少地方、認識多少人。
  • 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心理學家:首先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但是一個人能否真正做到獨立思考,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獨立思考會被自己固有的認知和外界的聲音所幹擾。獨立思考是一個真正思考者的基礎,所以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是證明一個人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標誌。
  • 你心中的成熟,是什麼樣子的?
    成熟跟幽默一樣,總是被大家提起,講得好像是個身為男人就該有的特質,如果沒有就能領殘障手冊一樣。但這樣一個看似常見又基礎的特質,卻沒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它長什麼樣子,可是大家都以為自己擁有。現在這個時代,放眼望去,全都是一群批著大人皮的小孩,十個人裡面找不找得到一個真正成熟的人都是問題,但大家都對自己批著的皮沾沾自喜,以為做做樣子,就是個成熟的大人。
  • 電影《後來的我們》:愛情教會彼此相互成長
    成長的意義,在我們所經歷的青春年華裡,我們可以嘗到這世間給我們帶來的酸甜苦辣。一路走來,我們擁有了親情,爰情,友情。親情教會了我孝順和感恩,愛情教會了我矜持和成熟,友情教會了我體諒和寬容。也許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不同的人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有過挫折,有過歡笑。
  • 「我不想長大」「其實成為一個大人,也挺好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感嘆,如果時光可以重來的話,他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青春年華。青春時代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候,大家都想永遠十八歲,但不要忘記了,沒有人永遠年輕,可永遠有人年輕。我們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很難,但我覺得成為一個大人,雖然要承擔的責任更多,可是好處也不少。
  • 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成熟男人有什麼素質?
    這是因為傳統的框架還不成熟,女人應該依靠男人生存,而男人需要表現才能得到青睞,最後,結果發現,男人與自己的情緒疏遠了,或者他們有感受到自我情緒,但他們不知道如何識別他們,所以他們選擇逃避情緒。同時,女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無能為力,這種想法束縛了他們自己,扼殺了許多潛在的創造力和能力。
  • 現象級繪本《美好的大人》心智成熟的戀愛指南
    現象級繪本《美好的大人》心智成熟的戀愛指南  《美好的大人》 啾啾妹-LIIN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日前,知名插畫師啾啾妹攜全新漫畫作品《美好的大人》赴廣州中環廣場扶光書店舉辦讀者見面會。
  •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懂得「換位思考」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懂得「換位思考」。聰明的人都在調整自己的角度,儘量看別人順眼,愚蠢的人,總是看別人不順眼,還很固執。1.換一個位置看待感情,你就學會了如何愛一個人。「強中自有強中手」,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高估了自己,你要敢於和別人比較,才會發現自己的短板;你要從別人的眼睛裡看自己,才會發現自己的長處,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還會發現自己的為人處世到底如何。看清了自己,才會更有方向感,會找到「自我」。3.換一個位置看別人,你就少了抱怨,學會了靠自己。
  • 成長,意味著你會逐漸失去初心,變成一個成熟而冷漠的大人
    小時候,也許你會覺得長大成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你依然渴望長大,恨不得一覺醒來,你就是一個「大人」。  而現在,當你真正成為了一個「大人」,你曾經的興奮和期盼,卻逐漸變成了踽踽獨行的冷漠。  當你看到年輕人在抱怨上學很痛苦,希望自己儘快擁抱成年的世界時,你會嘲笑他們傻。因為成年後的你,並沒有得到什麼,相反只有無盡的壓力和空虛的迷茫。
  • Gal遊談室:galgame教會了我們什麼?
    各位觀眾你們好,又到了每週遊談室的時間,本篇中我們將會更深入的討論關於gal在實際性質中的一些意義和一些獨特的看法,如果你對Gal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可能下文會讓你感到不同的意見也是正常,請保持平常心觀看。那麼現在開始討論本期的主題,Gal教會了我們什麼呢?
  • 成年人真正的成熟,是從這三個狀態開始
    人不是生而成熟。成熟並不是說一個人跨入了成年人的門檻就算是成熟了,成熟,是從內心的成熟。有的人說:真正的成熟,是一個人經歷了一段痛苦而又困難的時期,痛徹心扉後又重新站起來。寧願人還是幼稚點好,因為成熟,多多少少是多了一份責任,少了一份天真。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把情緒都寫在臉上
    那些不知道如何掩飾自己的情緒,整天把自己的情緒寫在臉上的人,都是不成熟的人。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得罪別人,而自己卻還不自知。在人際交往之中,沒有人是來看你的臉色的,也沒有多少人願意關注你的情緒,所以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不要把情緒都寫在臉上,才是真正有涵養的人。
  • 八個知識點教會你如何正確的談戀愛
    比較可惜的是,我們學校沒有戀愛這門課程。很多人似乎就真的不太懂戀愛這回事,這其中,基督徒要更木訥一些。所以在教會裡,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如果說大多數姐妹沒在教會找到另一半,是因為弟兄太少,那麼單身弟兄們為什麼也找不著主內對象呢?這不是很奇怪嗎?愛情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可以讓人生死相許。聖經對愛情卻是著墨不多,講的多的是婚姻。
  • 「沒有人想在年少時成為一個普通人」
    是啊,漸漸地我們就變了,或者說我們認清了現實,但如果讓我們給三年前的自己寫一封信,談一談自己的平凡無為。那麼,我想當初的自己一定聽不進去。你不能跟一個正值青春年少的人去談平凡,因為沒有人甘願平凡。或許,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庸,就是我們需要儘早明白的道理。/一/今天讀書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句子——「沒有人在年少的時候想成為一個普通平凡的人」。這句話一瞬間就戳到了我的心坎。
  • 一個人的成熟,往往是從「放下」開始
    可見,人生是一個從奮力執著到坦然面對的不斷成熟的過程。而成長就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悄然進行。年輕時,人們總會抱怨生活辛苦,人生不順。但待到年老時,自己回顧往事,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煩惱原來是那樣的不值一提。
  • 從來沒有一堂課是教我們如何成為大人
    電影《年少的你》:從來沒有一堂課是教我們如何成為大人。我以為離開了一個深淵,就能遇見桃源,然而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更大的深淵。都說本命年觸黴運,身邊朋友提醒我,當時不以為意。領導認為你有能力,可以勝任交給你的所有事務,哪怕是寫一個錯別字,即被認為能力不行。在一家公司得不到認可,被認為是最差的人。年輕氣盛的時候,張口就懟了回去,既然是個垃圾公司,那麼也沒有留著的必要了。從怨恨到憤憤不平,再到對整個生活失去信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心是多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