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養殖戶張揚,把新繁育的一批蝦苗放入十鬥荷塘。面對搖曳的荷葉、清澈的塘水,張揚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十鬥荷塘,因十鬥中溝而得名,位於泗陽張家圩鎮樹強村。張揚選擇在這裡養蝦,是看中這裡清澈而流動的河水。
過去,由於長期缺乏管理,十鬥中溝被人築壩,形成一段段「死水塘」,農戶的圍欄養殖等又使得「死水塘」成了「臭水塘」。去年3月,張家圩鎮鎮長張振華擔任全鎮的「總河長」後,在整治十鬥中溝上動起了腦筋:十鬥中溝的上遊是連接大運河的邢馬支渠,下遊是顏倪河,如能讓十鬥中溝暢通,就可以死水變活水、臭水變清流。兩個月後,中溝的水系被打通。如今的十鬥中溝,生長著荷藕、蘆葦等植物,成群的小魚在清水中暢遊,兩岸荷塘風景秀美。
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介紹,縣裡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總體目標,科學制定河湖治理方案,全縣362條縣鄉級河道都有了河長、副河長、河湖警長和河段長,形成了「1+14」的河長制工作體系,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全覆蓋。
去年以來,泗陽縣投資3.5億元,鋪建汙水管網69公裡,將農貿市場、垃圾中轉站、居住區等10個方面排放的汙水,全部接入管網,進入鄉鎮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由500噸左右增加到1400多噸。
泗陽縣水利局局長倉義晶介紹,縣裡投入13億元,建設了湖濱生態溼地、農田退水生態淨化塘溼地、汙水設施配套生態溼地等「五大溼地」,通過「控源截汙、內源管理、引水治水、長效治理」等措施,對河湖進行生態修復,有效地改善了水環境。
倉義晶說,小河水好大河清,大河水好江河清,岸上管控好,水質才會變好,河水才能長久清澈。縣裡實施了「約談河長」制度,定期約談不合格河長,倒逼河長履職盡責。
約談不合格河長,讓河長們感受到了責任和壓力。眾興鎮楊集居委會有條半月形的十字河,河的北邊是東西向的條堆河。雖然十字河兩頭都靠近條堆河,但是都沒有打通,致使十字河成了一汪死水,沿岸4個養殖場的排放,更讓河水又黑又臭。
為治理這4個養殖場,十字河河長黃衛國沒少與這些養殖戶「磨嘴皮子」,除了宣講保護生態的道理,跟他們算生態大帳與個人小帳外,還幫助養殖戶謀劃就業創業方向,最終讓養殖戶由「要我搬」變為「我要搬」。很快,條堆河與十字河被打通了,條堆河水從上遊進入十字河,轉一個彎之後,從下遊回歸條堆河。十字河河水變清了。
河長忙了,河水清了,經濟活了。如今,泗陽的洪澤湖青蝦、洪澤湖螃蟹等水產養殖面積迅速擴大,品質逐步提升,洪澤湖青蝦還成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產生了「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良好效果。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09日 10 版)(責編:王仁宏、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