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學者研究認為,日本人進入中國東北的人員順序,首先是日本間諜,接著是手持槍炮的日本軍人,再就是抱著算盤的商人,這其中夾雜有極少數扛著農具的農民。
日本首先以陸軍省或參謀本部的軍人為先驅,採取各種非法手段潛入東北,對東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交通、人文等進行了廣泛的情報收集活動。
1872年,日本國內強烈主張大陸擴張的明治政府參議西鄉隆盛,經與外務卿副島種臣和參議板垣退助協商,決定選派陸軍少佐池上四郎、大尉武市正幹和彭城中平等三人,以外務省官員的身份秘密潛入營口。
三人打扮成商人模樣從上海經煙臺到達營口後,以營口為據點,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嘗盡千辛萬苦」,「仔細觀察了遼河結冰的狀況,遼河何月何日結冰,何時人馬可以在冰上行走,何時開化等,以及(南滿洲)地形、政治、兵備、產業、人情、風俗、氣候、交通、物價等,同時詳盡調查了俄人的活動」,「踏遍了邦人未曾涉足的地方」。這大概是日本軍人對中國東北軍事諜報活動之始。
隨後日本右翼團體成員也以「民間人」身份加入這一行列,為日本侵犯中國東北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如以「考察」為名潛入中國東北活動的小越平陸。他曾服役日本海軍,退役後加入黑龍會,為謀求日本的「國益」,把目光投向朝鮮、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東北,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活動,因此被譽為黑龍會五大調查員(實為間諜)之一。加上後來的幾次考察,他的足跡幾乎遍及全中國。
1898年4月,在三井物產會社營口支店的協助下,小越開始了對東北三省的調查活動。他從營口出發,經過海城、遼陽、奉天(今瀋陽)、薩爾滸(今撫順東部)、吉林、海龍、長春、懷德、八面城、通江口等,然後順遼河而下,再通過鐵嶺、奉天返回營口。一路上,小越十分「驚嘆滿洲的沃野千裡,資源的豐富和經濟價值的巨大」。沿路的地形地物、風土人情、民族民俗以及軍事、政治、經濟情報等也都詳細地記載下來,回國後提供給官方,受到日本當局的嘉獎。
日俄戰爭爆發前,小越「擔憂東亞的前途,看破俄國的野心」,從1899年4月3日到7月22日,再次從北京出發前往東北「考察」。這次「旅行」歷時121天,全程8200餘華裡,對中國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狀況以及地形地物、交通水路、民情風俗,包括俄國人在東北的勢力範圍基本上有了梗概了解。此後小越寫下《對滿意見書》,呈報給日本軍政機關,成為日本了解東北,進而圖謀東北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