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張學良感慨,自己的人生其實早在36歲那年,就已經戛然而止了。自27歲父親被炸身亡,掌權東北軍以後,張學良的這9年,也就做過兩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其一就是西安事變,其二便是中東路事件。前者幾乎改變了整個世界,那麼中東路事件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中東路事件陣地遺址
中國近代收回的領土,其實屈指可數,尤其是從沙俄手中要回來的,但黑瞎子島便是個例外。
黑瞎子島是一個河流衝擊形成的三角洲地帶,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的交匯區域,因為這裡有許多的鮭魚,黑熊們喜歡在這裡守株待兔,所以這裡就稱之為「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
「革命外交」的氛圍
1929年,這一年波譎雲詭,風雲變幻,發生了很多事情,年初的「楊常老虎廳事件」、汪蔣奪權、粵桂戰爭等等。同年6月14日,張學良打算用武力強行收回東北鐵路的特權,導致爆發中蘇之間的戰爭,被稱為中東路事件。結果,張學良非但沒有收回特權,還丟了黑瞎子島。
中東路事件局勢
而要提起這條鐵路的淵源,還得要從中日甲午海戰中說起,那時李鴻章領導的北洋海軍戰鬥失利,晚清政府被迫籤訂馬關條約。但是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不斷的騷擾,清政府和沙俄籤訂了一項密約,其中一項就是清廷允許沙俄通過黑龍江、吉林修築一條鐵路至海參崴,這條鐵路後來就叫中國東清鐵路,簡稱中東路。
後來清俄兩國還進入了30多年的蜜月期,直到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列寧首先放棄了俄國在華的全部特權。但隨著布爾什維克的節節勝利,開始不承認放棄了中東路的特權。
一張關於中東鐵路的地圖
後來兩國各退一步,共同管理中東路,但東北的張作霖他能答應嗎?1928年,東北易幟,蔣介石單方面廢除了之前一切不平等條約。張學良為有所表示,權衡之下發動了中東路事件,蔣介石對俄宣戰,但2個多月的戰爭,張學良最終被迫籤訂停戰協議。
中蘇軍事衝突
1929年8月18日,蘇聯第18軍對扎蘭諾爾車站發動迅猛攻擊,標誌著中東路爭奪戰正式打響。起初蘇軍火力強大,東北軍還能堅持抵抗,戰爭一直持續了兩個月時間。直到蘇聯加倫將軍,和在蒙古的騎兵營參戰之後,東北軍的後方補給被切斷,因此兩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被完全突破。由於傷亡巨大,張學良不得不提出停戰,之後在美國的介入下。
1929年的蘇軍轟炸機飛行員
東北不僅沒有拿回鐵路特權,還丟失了黑瞎子島,這位張少帥因此也落了個虎父犬子的罵名。在張作霖時期的東北軍,是民國唯一一支陸海空編制健全的部隊。即便是當時的東北無法製造出飛機,但擋不住經濟發達,於是張作霖在國外進口了400多架戰機,比其他地方加起來還要多。
在張學良看來 東北軍勢力強盛並不懼怕遠東的蘇聯軍隊
日本得利
那時的東北還有自己的軍工廠,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最頂尖的。直到最後被日本人完好地接收,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大本營,源源不斷地軍事戰略物資從這裡被運送出去。
張學良擁有當時東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工業基地
而中東路爭奪戰失敗的原因,則是因為張學良的盲目自信,以為東北的軍事實力已經不弱了,更何況10: 4壓倒性的兵力優勢。總的來說,就是少帥太輕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