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三角洲大家或許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說起黑瞎子島,可能就會有很多人知道。撫遠三角洲又稱黑瞎子島。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交匯處,其面積372平方公裡,是澳門面積的12倍。因其扼守咽喉,極具有戰略性地位,因此黑瞎子島也被人稱為雞冠上的明珠。
從沙皇時代開始,極具侵略野心的沙俄就一直想要得到黑瞎子島這塊戰略重地。哪怕是在晚清,中國最虛弱的時候,被沙俄割去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裡土地的時候,懦弱的清政府都沒有把黑瞎子島割給沙俄。可惜的時候,黑瞎子島逃過大災,卻在後面被小禍栽了跟頭。
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之後,年輕氣盛的張學良成為了東北軍的少帥。同年東北易幟之後,張學良成為了僅次於蔣介石的人物。這位少帥手握重兵(東北軍在當時中國是裝備最強的軍隊),又位高權重,一時間飄飄然起來。於是張學良便很想施展一下自己。他首先不拿有殺父之仇的日本人開刀,而是直接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蘇聯。
1929年7月,張學良下令驅逐中東路的蘇聯職員,並查封哈爾濱市內的蘇聯商業機構。當時正是史達林權力燻天的時候,一向採取鐵腕手段的史達林自然不會服軟。7月18日蘇聯宣布對華斷交,並開始向東北調集重兵。
張學良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下令在滿洲裡等地的東北軍率先向蘇軍發起進攻。由於開始東北軍準備充分,蘇軍也還沒有完全集結完畢,所以東北軍在前期接連打了幾個小勝仗。很快,史達林就派出了有「遠東軍魂」之稱的加侖將軍指揮蘇軍反擊。加侖曾將是北伐軍的軍事顧問,對中國可謂是知根知底。
果然,加侖一上任,就展現了其巨大的威力。據張學良時候自己回憶:「打的那個慘吶,有一個旅整個全滅了,是一個姓韓的當旅長,整個全滅了呀!團長自殺的自殺,陣亡的陣亡,全軍覆沒,都沒有了。」
張學良說的就是在滿洲裡的17旅,另外一個同在滿洲裡的15旅也不容樂觀,整個旅全部成了俘虜。黑瞎子島就是在這段時間被蘇軍強行佔領的。到了十一月下旬,海拉爾、滿洲裡、哈爾濱都被蘇軍佔領,如果這個時候蘇軍繼續長驅直入的話,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拿下東北軍的老巢奉天。
此時的張學良才恍然大悟起來,這些老毛子不是黑土地上的綠林,是自己惹不起的人。所以後來張學良對唐德剛頗有感概的說:「和俄國人打仗,是很不自量力呀!」11月26號,張學良怕再打下去,東北軍得被蘇軍打散,便派出蔡運升前去和蘇聯進行停戰談判。12月20日,張學良收回中東鐵路而挑起的「中東路事件」,以為此戰前現狀,釋放雙方戰俘而結束。蘇軍開始在東北撤退,結果走到黑瞎子島,就不再往回走了,黑瞎子島就從這個時候開始,被蘇軍強行佔領。
值得一提的是,在張學良派出蔡運升去談判,並最終籤訂《伯力協議》。所有過程中,都沒有南京國民政府的參與,在法理上說,東北易幟,應該歸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管轄,張學良作為地方代表,是沒有權利和蘇聯進行談判的。所以蔣介石對《伯力協定》是一直都沒有承認。
歷史眾說紛紜,「中東路事件」更是如此。有歷史學家分析,蔣介石對東北軍這隻東北虎很是忌憚,所以在背後支持張學良對蘇開戰,許諾支持東北軍大量軍火和軍餉。等到東北軍對蘇軍進攻時,蔣介石許諾的槍和軍餉,都沒有給張學良。蔣介石坐山觀虎鬥,極大地消耗了東北軍的力量。但是此說不太站得住腳。
還有一說是南京國民政府發起的「革命外交」,讓張學良衝昏了頭腦,認為當時是對蘇開戰的好時機。在眾說紛紜的歷史中,我們似乎很難在找到真正的真相,只能找到一個接近事實的真相。浩蕩的中國歷史中,充滿著各種潛規則,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有一本入選「30年30本書」的經典書籍——《潛規則 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就很好地給我們揭示了那些,被遮羞布蓋住的歷史潛規則。從此書中你會發現,5000年歷史,翻來覆去,許多都是重疊的歷史,在驚人的相似中,潛規則被套用的淋漓盡致。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