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發動侵華戰爭,史稱「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
在九一八事變中,擁軍46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卻選擇退出東北,把擁有重工業基礎和大片肥沃的東三省送給日本。張學良做出這樣的選擇,兩年前的中東路事件也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件事讓少帥張學良傷透了心。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三人
中東路事件是中國收回中東鐵路引起的戰爭,是出於國家和民族尊嚴而發起的戰爭,但是結果以中國的慘敗收場。這場戰爭讓日本看到,雖然東北軍雖然有幾十萬之眾,卻是敗絮其中,徒有其表而已。這也是兩年後日本毫無顧忌、悍然發動侵華戰爭的重要原因。
中東鐵路又稱東清鐵路,是在1896年沙俄逼迫滿清籤訂不平等條約《中俄密約》後修建的,1897年由沙俄投資開工 ,1903年建成使用,以哈爾濱為中心,東至綏芬河,西至滿洲裡,南至旅順口,整體呈丁字,長約2400公裡。是沙俄準備掠奪中國豐富資源的重要工具。
起初沙俄為了隱藏掠奪中國的事實,約定這條鐵路由中俄合辦,通車後由沙俄管理,甚至沿線兩側都是沙俄管理,相當於中國割讓了一條2400公裡長的土地給沙俄。並且建成後36年中國就可以買回鐵路,但是前提是沙俄同意中國買回鐵路。正常人都知道沙俄的這種約定不可能實現,但是當時的世界是靠實力說話,滿清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好景不長,1904年,為了爭奪中國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日俄爆發戰爭,沙俄戰敗。沙俄把鐵路南部長春至旅順口的南線鐵路管理權割讓給了日本,綏芬河到滿洲裡的東西線鐵路管理權仍然在沙俄手中。
修鐵路的中國勞工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蘇維埃政權建立。1919年開始,蘇維埃政權曾兩次宣布廢除俄國與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中東鐵路由兩國共管,但是由於當時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所以鐵路控制權仍然處於俄國手中。
蘇聯正式成立後,為了取得中國的支持,決定讓中國收回一部分中東鐵路的權利。1924年,中蘇籤訂《中俄協定》,而後蘇聯與張作霖籤訂了條約,約定撤換鐵路沿線蘇聯的負責人。
但是在1927年,蘇聯政權穩定之後,卻出爾反爾,與日本進行了密談,想把東西線的鐵路賣給日本。
張作霖深知蘇聯本性,一直奉行用日本牽制蘇俄,用英美牽制日本的政策,並且試圖盡全力收回應該屬於中國的中東鐵路。
1928年,張作霖遭遇日本人的襲擊後,張學良繼位。
1929年夏季,張學良強行收回了一部分蘇聯掌握的鐵路管理權,引起了蘇聯高層的強烈不滿,導致中蘇兩國斷交,開始了長達五個月的軍事衝突。
1929年初,張學良殺害了楊宇霆,引起了東北軍眾多元老的不滿,他急需打一場勝仗來立威,此時東北軍已經改旗易幟,效忠國民政府了,所以他的敵人只剩下東南的日本和北面的蘇聯。
張學良得到了一份密報:「蘇聯國內正在進行集體化,國內矛盾尖銳,饑荒嚴重,西方各國不承認蘇聯政權,高度敵視蘇聯。」
其實,這份密報來自蘇聯的政敵,少帥輕信了這份密報,在沒有認清蘇聯客觀實力的情況下開始收回鐵路沿線的一部分主權,起初蘇聯由於忙於國內的事情無法抽身,對張學良的試探選擇了暫時退讓,但張學良卻認為蘇聯不敢開戰,1929年5月,張學良於是決定用武力收回全部鐵路主權。
蘇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了抗議,6月初,蘇聯開始向邊境增兵,張學良卻錯誤的認為蘇聯只是恐嚇,不敢開戰。當蘇聯大軍集結進攻時,少帥緊急增兵,但是已經晚了。
東北軍出動的兵力高達數十萬,蘇軍出動兵力8萬餘人,衝突以張學良的慘敗告終,東北軍傷亡2000餘人,被俘7000餘人,而蘇軍只傷亡800餘人。正是這個時候,蘇聯強佔了中國的黑瞎子島。直到蘇聯解體後,面對不斷強大的中國,蘇聯的繼承人俄羅斯才在2004年歸還了黑瞎子島。
言歸正傳,中東路事件爆發後,東北地方政府與蘇政府籤訂《伯力協定》,兩國停戰,雙方恢復外交,中東鐵路仍然由雙方共同管理。到這裡,中東鐵路事件落幕,但是日本人卻全部看到了眼裡。
少帥本想在東北軍立下自己的威信,但是沒想到卻栽了個跟頭,為何張學良會有膽量選擇與蘇聯開戰?佔據優勢的東北軍為何會失敗?原因仔細想起來其實很簡單。
一是當時張學良認為自己的實力非常強,東北軍正規部隊和非正規部隊加起來有46萬人,海陸空軍隊齊全,擁有中國最大最先進的瀋陽兵工廠。
擁有迫擊炮的東北軍
二是東北軍內部的腐敗,張學良得到的錯誤情報讓他認為蘇聯很弱,一部分東北軍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極力鼓吹開戰,宣稱東北軍必勝,讓張學良錯誤的判斷自己與蘇聯的實力,雖然東北軍數量眾多,但卻是一支軍閥部隊,東北軍紀律渙散,戰鬥力低下,根本不是蘇維埃軍隊的對手。
東北軍兵工廠生產的炮
三是南京政府的原因,這也是此後張學良在面對日本侵略,選擇退出東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東北軍在與蘇聯開戰之前得到了南京政府和蔣介石的大力支持,而且在私下中蔣介石曾告訴張學良,南京政府會在必要時出兵東北,幫助東北軍。
然而,衝突爆發後,蔣介石卻坐收漁翁之利,讓不在自己控制下的東北軍和蘇聯兩敗俱傷。這也給少帥深深的上了一堂課。
這一次的慘敗,讓張學良明白他沒有他老子張作霖的本事,想要混下去,就必須有實力。之後,張學良對列強的態度從強硬變成了軟弱,以保存軍閥部隊為上。
這邊在打的火熱,日本在一旁看熱鬧看的正起勁。這次事件讓日本看到了東北軍的虛弱和無能,開始了侵略中國的步伐。
中東路事件過去兩年後,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明白自己的東北軍打不過日本,蔣介石也指望不上,只好委曲求全步步後退保存軍閥部隊,這種可笑的做法卻讓東北軍面對日本不戰自潰,最終導致東北的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