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荽屬(Hydrocotyle)來自於傘形科,Hydrocotyle,hydor水+kotyle杯,指本屬植物生於水中。
約75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約17種,產華東、中南及西南各省。
匍匐草本,節上生根;葉腎形或圓形,有裂齒或掌狀分裂,具柄;花多數,通常組成單傘形花序,常稠密而頭狀;無萼齒;花瓣在花蕾時呈鑷合狀排列;果心狀圓形,側扁。
文中的植物是在昆明植物園遇見的,是個傘形科天胡荽屬的植物,有人說是紅馬蹄草,但也有說是中華天胡荽的。
對比了ppbc裡面上傳的圖片,感覺兩個都不是很像,所以就暫時不定種啦,希望知道的朋友在留言區補充呢。
上述兩者的文獻研究都較少,找了天胡荽屬的研究文獻,文中的研究對象是天胡荽,我們先來看天胡荽的用途,猜測這個植物的用途吧。後面遇到天胡荽再從別的角度說他。
天胡荽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別名滿天星、破銅錢、落得打等。資源豐富,分布於江蘇、江西、廣東、廣西、四川等地。生於潮溼路旁、草地、山坡、牆腳、河畔、溪邊。
具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等功效。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百日咳、尿路結石、帶狀皰疹、結膜炎、丹毒、咽喉炎、扁桃體炎。
民間常用其全草搗爛外敷或外擦治療各種體癬、股癬、手癬、足癬等各種癬症。
天胡荽這一藥名最早記載於唐代《備急千方要方》卷二十六,孫思邈在書中雲:「一種小草,生近水渠溫溼處,冬生,其狀類胡荽,亦名雞腸菜,可以療痔病,一名天胡荽」。
明代的《滇南本草》中記載天胡荽味辛、苦、性溫。主治發汗,散諸風頭痛、明目、退翳膜、利小便、療黃疸。
《質問本草》中載有:「肺風草,石胡荽,生陰溼地,春生苗,夏開花結實,性能祛風」。
《草本便方》中收載有一種「滿天星」的植物,日:「滿天星草,苦,性平,頭瘡白禿風瘙靈,皮膚疥癩塗耳爛,牛馬諸瘡洗塗清」,此種亦屬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天胡荽全草含黃酮苷、酚類、胺基酸、揮髮油、香豆素等化合物。
迄今為止,已從天胡荽中分離得到了4種黃酮化合物,8種齊墩果烷型三萜類化合物,一種木質素類成分和一種甾體成分,另外還從中提取到了香豆精。
有報導用複方天胡荽散(由天胡荽、酢漿草等組成)治療腎陰虛和腎陽虛病人均收到滿意療效,初步證明複方天胡荽散對腎虛病人的紅細胞免疫功能有較好的調節作用。
將天胡荽全草提取物配成的混懸液,按給藥量1.5g/kg及3.0g/kg連續灌胃給藥10d,測定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指標,結果顯示,明顯提高了小鼠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
天胡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給藥後6h大白鼠的排尿量有明顯的差異。
天胡荽1∶1的水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強抑制作用,對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天胡荽(江西金錢草),具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等功效。臨床以治療肝膽與尿路結石為主,次為膽囊炎、肝炎等。
《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用天胡荽15g水煎,一天一劑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廣東省民間流傳幾十年驗方,用天胡荽2兩,煲豬肝1兩,對急性肝炎有特效。
有報導用新鮮的天胡荽水煎煮成濃縮液後過濾,濾液用於治療急性流行性結膜炎。
結果接受治療的313例患者中,用藥5天眼紅消失者87例,6天消失者96例,7天消失者98例,8天消失者21例,9天消失者19例,10天消失者1例。說明天胡荽能有效治療急性流行性結膜炎。
用滿天星(天胡荽)治療蛇串皰時,51例臨床觀察的患者均痊癒,無1例化膿。用藥最長時間7天,最短2天。
用中草藥天胡荽全草治療乾咳效果顯著。
天胡荽屬的介紹就到這裡啦,這個天胡荽屬的植物,很漂亮也很有特點,期待關於他的研究和利用,朝著天胡荽的方向,他們會有很多共性的呢。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1)天胡荽的研究進展 張蘭 張德志 廣東藥學院 廣東廣州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