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2020-12-13 騰訊網

「孩子,別哭,有什麼困難跟我說。」

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

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

「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說說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

張桂梅話音還未落,便從兜裡掏出一個信封,塞到女孩母親手裡。信封裡裝著的,是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

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裡的杧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

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張桂梅,被學生親切地稱作「張媽媽」。

「太天真」的夢想

華坪女高在華坪縣城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的大門並不闊氣,教學樓的牆面也已有些斑駁。

這所其貌不揚的學校,曾是張桂梅遙不可及的夢想。

張桂梅(中)在教室裡檢查學生上課情況(12月1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學教書。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歲的張桂梅便主動申請從熱鬧的大理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

到華坪縣教書後,張桂梅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說,一打聽才知道,有的學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紀就嫁人了。

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當院長。她擔任院長後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發現,不少女孩並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

張桂梅(右)在進行家訪(2011年7月攝)。新華社發(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

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著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著。原來,女孩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氣衝衝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

「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裡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但這個夢想很快遭到身邊人的反對。「我是給她潑冷水最多的人。」華坪縣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回憶說,「雖然她讓我很感動,但我知道辦一所學校有多難。」

華坪女高學生從教學樓跑向食堂吃飯(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2004年,張桂梅和楊文華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覆講述自己的夢想,想說服這位局長幫忙。

「你知道建一間實驗室要多少錢嗎?」楊文華問。

「要兩三萬元吧。」張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楊文華說,張桂梅當時因為帶病堅持教書、教學成績突出,還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了多名孤兒,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只是一名一線老師,沒有管理經驗,對建一所學校毫無概念。

楊文華不知道,張桂梅當時已連續幾年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複印了一大兜,在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募捐,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還有人說她是騙子。

幾年下來,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直到2007年,她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她的夢想才出現轉機。

張桂梅(右)和一名學校老師商議學校事務(12月1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張桂梅平時很少買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發白破洞才捨得丟。臨去北京前,縣裡特意資助她7000元,讓她買一身像樣的正裝,可她轉手就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自己穿著一身舊衣服參會。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會場走。忽然,一位女記者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

「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張桂梅說。那天會後,她和這位記者相約聊了一整晚,把所有辦校的苦楚都倒給了她。

不久後,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導發表出來,張桂梅辦學校的夢想馬上受到關注。

2008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首屆共招收100名女生。

開學那天,張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學樓前,淚流滿面。

張桂梅在華坪女高校園裡(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一所沒有「門檻」的學校

對於大山裡的女孩們來說,華坪女高沒有「門檻」。

從建校第一天起,張桂梅便定下規矩:學費、住宿費等全免,只收少量夥食費。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很差,中考分數沒過線,也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都是「線下」生。

張桂梅在督促學生做課間操(12月2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學校生源差,教學條件更是十分簡陋。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院子裡滿是雜草。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在另一間教室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只能去隔壁學校。

「她心裡著急,如果等學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楊文華說。

學生入學了,張桂梅卻犯了愁。「有的學生考試只能考幾分,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張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在華坪女高,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床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床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

張桂梅在課間操前向學生反饋衛生、上課等檢查情況(12月1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裡,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裡傳出來。

十幾年來,她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著。」她說。

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高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造了一個奇蹟。」楊文華說。

2016年,華坪女高完成建設工作,各項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有了食堂、宿舍,還有了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截至目前,學校3個年級共有9個班,在校生達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裡,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裡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學校語文老師韋堂雲說,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心急火燎的張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張行軍床,每天躺在床上,盯著老師學生上網課。

「我上網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發出聲音,但她從來不說。」韋堂雲說。

因為腿腳不便,張桂梅(後)坐車從田徑場回教學樓(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是張桂梅相識多年的閨蜜,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傾訴對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氣腫……以前她經常讓別人猜我倆誰更重,可現在她已經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麗說。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張老師,我們要去西藏當兵了。」

今年9月,張桂梅接到兩名學生的電話。原來,在大連讀書的冉夢茹和在桂林讀書的劉敏相約好了,要去西藏當兵。

「海拔那麼高,你們怎麼受得了?」張桂梅問。

「不是您鼓勵我們去艱苦的地方嗎?」學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們不會當逃兵,不給您丟臉。」

幾個月過去了,兩名學生已經正式入伍參加集訓,張桂梅還時常念叨著她們。「我一直教育姑娘們要報效祖國,可真去這麼艱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她說。

早上六點多,張桂梅在吃藥(12月2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張老師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了學生堅韌、感恩、奉獻。」楊文華說,華坪女高的學生出去後都像張桂梅一樣,能吃苦、肯奉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去了艱苦地區。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她又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名數學老師。

「沒有女高,就沒有現在的我。」周雲麗說,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裡靠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種地賣糧,供她和姐姐讀書。「當我聽說有位好心的老師建了一所免費高中時,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華坪女高每周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課,學生們坐在院子裡,由張桂梅統一組織理論學習。「張老師會給我們講革命先烈的事跡,帶著我們讀黨章,還會講她創辦女高的艱辛經歷。」周雲麗說。

一名老師攙扶張桂梅(左)下臺階(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2015年7月,周雲麗大學畢業。當時,她已經考上了相鄰縣一所中學的教師崗位。但聽說華坪女高缺老師,她毫不猶豫就放棄了正式編制,回到母校擔任代課老師,直到一年後才考試轉正。

「這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周雲麗笑著說。

每年的畢業季,是張桂梅最高興的時候,經常有學生打電話、發簡訊給她報喜。「她經常向我炫耀,哪個學生去搞研究了,哪個學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後露出老母親般的欣慰笑容。」王秀麗說。

課間,張桂梅(左一)在教室和學生們一起唱《紅梅贊》(12月3日攝)。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平日裡,張桂梅喜歡看學生在課間操時排成方陣唱紅歌、跳紅舞。嘴裡還經常念叨:「姑娘們長得多好啊,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的。哼,等她們考上大學就得減肥了。」

每天上午課間,歌劇《江姐》的經典選段《紅梅贊》都會在校園裡準時響起,這是她最愛的歌曲。學生們齊聲高唱,她偶爾也會哼上幾句。

紅巖上紅梅開

千裡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

向陽開……

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新華社發(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說說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張桂梅話音還未落,便從兜裡掏出一個信封,塞到女孩母親手裡。
  • 全國第一所完全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中,值得全國推廣
    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學校成立於2008年,是一所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的公辦高中,學校第一批一共招收100名四個少數民族的貧困生,同時,學校也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學校創辦以來,成績進步迅速,根據小編了解,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考成績從2013年的全市第三,到2014年的第二名,在到2015和2016年的全市高中第一名,真是進步神速!
  • 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愛讓夢想飛越大山
    您選擇將自己的愛給了山區的女孩們,讓她們看到了更為廣闊、美麗的風景。」12月5日,南航乘務員朱靜怡給飛機上偶遇的一位乘客寫了封信。 這位乘客正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上圖右。陳欣波攝,新華社發)。 為大山裡的女孩點亮夢想,張桂梅老師感動了無數素昧平生的人。
  • 「校長媽媽」張桂梅:她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12月10日,新華社發布《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關注張桂梅先進事跡,跟小編一起來看詳細內容。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說說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
  • 病魔雖奪走她做媽媽的資格,但她卻成了130個孤兒的「校長媽媽」
    文 | 梁 新 11月30日中午,新華社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孩子,別哭,有什麼困難跟我說。」這一幕,讓記者看到這不是校長,分明是一位媽媽。
  • 雲南這個女校長, 帶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今天一條微博熱搜#女校長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這位女校長名叫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周雲麗記得當時拿到雲師大錄取通知書時,張桂梅和自己說的話,作為2008年入學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首屆畢業生,當時的女高有學生考上一本算是個奇蹟。2008年中考,周雲麗和姐姐一起考上了高中,可對於周雲麗家來說,兩個孩子一起讀高中,學費成了個問題。
  • 雲南麗江女校長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她是教師學習楷模
    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不設門檻,讓那些家境貧困,備受歧視的山裡女孩能夠讀高中,近二十年來,共有1645名女孩從華坪女子高中升入大學,徹底改變了家庭面貌和人生命運。在女子高中,張桂梅既是校長,又是水電工、保安員。她每天和學生一起住宿舍,五點起床,十二點後才休息。她既是校長,又是水電工、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趕走路上的蛇,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十多年如一日。
  • 張桂梅:創辦1所免費女子高中,讓1804個貧困女孩走出了大山
    但是,要幫助這些貧窮的女孩並不容易。 有這麼一個人,她也是女性,她覺察到了貧困地區女孩的困境,她也用自己的努力,為這些孩子辦起來了全國第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
  • 12年過去,那個穿得像乞丐的女校長,將1800位女孩送出了大山
    「大山裡的女孩兒,不應該只有嫁人一條路。我要改變她們的命運。」說出這句話的人,是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中的創辦人兼校長——張桂梅。如今,12年過去了,現年已經63歲的張桂梅,將總共1804位女孩,從大山送進了大學。
  • 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網友:實至名歸!
    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 「燃燈」校長張桂梅:把「教育改變女孩人生」堅守到底
    小女孩的話和渴望讀書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張桂梅的心裡,她覺得應該給山裡的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讓山裡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兒」的惡性循環中。於是,這個15歲便跟著姐姐來到雲南參與「三線建設」的外鄉人,經歷了生死一線間的重病教師,創辦起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華坪女高。
  • 兩個考來杭州的華坪女生說 她們的校長是「張媽媽」和「大魔頭」
    據新華社從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坪女高」)畢業三年後,不久前,浙江大學學生徐玉珂又習慣性地撥通那個號碼。話筒那頭,女校長張桂梅的吼聲,熟悉而急促:「沒事給我打啥電話,浪費我電話費,忙你的去!」此時的張桂梅有另一種焦慮和不安——又是高考成績出爐的日子。張桂梅在雲南大山紮根逾40年,一直為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操心。
  • 為了讓貧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張桂梅究竟有多「拼」?
    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12年累計讓1800多名大山女孩考入大學,學校本科上線率、一本上線率穩居雲南省麗江市前茅……63歲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創造了這個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談起「女高奇蹟」,張桂梅說:「這是老師學生拼搏出來的。我們不拿出這樣拼的架勢,孩子們怎麼和外麵條件好、基礎好的孩子比?」
  • 「時代楷模」優秀人民教師張桂梅:用愛點亮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
    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記者李健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身患重病仍然堅守教育第一線,24年如一日,幫助20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求知求學、走出大山。中宣部授予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
  • 我的雙面校長張桂梅:兩個考來杭州的華坪女生說,她是「張媽媽」和...
    據新華社從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坪女高」)畢業三年後,不久前,浙江大學學生徐玉珂又習慣性地撥通那個號碼。話筒那頭,女校長張桂梅的吼聲,熟悉而急促:「沒事給我打啥電話,浪費我電話費,忙你的去!」又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的日子,張桂梅有另一種焦慮和不安。
  •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張桂梅:用愛點亮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
    央廣網麗江12月11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華坪臺記者趙睿)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年12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時代楷模」稱號。
  • 看到山區女孩成才,張桂梅哭成淚人
    「讓夢想飛越大山」這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一句標語更是一個夢想!!!12年裡,校長張桂梅幫助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走進大學!她是一名實習律師「張老師,謝謝您當年把我錄進女子高中,給了我一個開始學習的機會,讓我能夠在今天擁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她成為了醫生「張媽媽,我們愛您!」
  • 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張桂梅與大山女孩的12年
    1996年,張桂梅39歲,歷經喪偶之痛的她,獨自一人從雲南大理喜洲到金沙江畔的麗江華坪縣工作。在這裡,她深刻體會到貧困與落後:山裡的女孩,前一天還在讀書,後一天就嫁人了;有的父母離異後,雙方都不要女兒;有父母讓女兒輟學打工,供弟弟讀書……她希望辦一所女子高中,阻斷貧窮的代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