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校長媽媽」張桂梅:她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2020-12-17 澎湃新聞

12月10日,新華社發布《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關注張桂梅先進事跡,跟小編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01

「孩子,別哭,有什麼困難跟我說。」

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

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

「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說說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

張桂梅話音還未落,便從兜裡掏出一個信封,塞到女孩母親手裡。信封裡裝著的,是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

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裡的芒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

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張桂梅被學生親切地稱作「張媽媽」。

02

「太天真」的夢想

華坪女高在華坪縣城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的大門並不闊氣,教學樓的牆面也已有些斑駁。這所其貌不揚的學校,曾是張桂梅遙不可及的夢想。

張桂梅(中)在教室裡檢查學生上課情況(12月1日攝)。

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學教書。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歲的張桂梅便主動申請從熱鬧的大理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

到華坪縣教書後,張桂梅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說,一打聽才知道,有的學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紀就嫁人了。

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當院長。她擔任院長後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發現,不少女孩並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

張桂梅(右)在進行家訪(2011年7月攝)。新華社發(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

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著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著。原來,女孩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氣衝衝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

「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裡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但這個夢想很快遭到身邊人的反對。「我是給她潑冷水最多的人。」華坪縣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回憶說,「雖然她讓我很感動,但我知道辦一所學校有多難。」

華坪女高學生從教學樓跑向食堂吃飯(11月30日攝)。

2004年,張桂梅和楊文華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覆講述自己的夢想,想說服這位局長幫忙。

「你知道建一間實驗室要多少錢嗎?」楊文華問。

「要兩三萬元吧。」張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楊文華說,張桂梅當時因為帶病堅持教書、教學成績突出,還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了多名孤兒,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只是一名一線老師,沒有管理經驗,對建一所學校毫無概念。

楊文華不知道,張桂梅當時已連續幾年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複印了一大兜,在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募捐,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還有人說她是騙子。

幾年下來,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直到2007年,她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她的夢想才出現轉機。

張桂梅(右)和一名學校老師商議學校事務(12月1日攝)。

張桂梅平時很少買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發白破洞才捨得丟。臨去北京前,縣裡特意資助她7000元,讓她買一身像樣的正裝,可她轉手就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自己穿著一身舊衣服參會。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會場走。忽然,一位女記者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

「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張桂梅說。那天會後,她和這位記者相約聊了一整晚,把所有辦校的苦楚都倒給了她。

不久後,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導發表出來,張桂梅辦學校的夢想馬上受到關注。

2008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首屆共招收100名女生。

開學那天,張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學樓前,淚流滿面。

張桂梅在華坪女高校園裡(11月30日攝)。

03

一所沒有「門檻」的學校

對於大山裡的女孩們來說,華坪女高沒有「門檻」。

從建校第一天起,張桂梅便定下規矩:學費、住宿費等全免,只收少量夥食費。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很差,中考分數沒過線,也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都是「線下」生。

張桂梅在督促學生做課間操(12月2日攝)。

學校生源差,教學條件更是十分簡陋。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院子裡滿是雜草。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在另一間教室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只能去隔壁學校。

「她心裡著急,如果等學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楊文華說。

學生入學了,張桂梅卻犯了愁。「有的學生考試只能考幾分,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張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在華坪女高,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床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床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

張桂梅在課間操前向學生反饋衛生、上課等檢查情況(12月1日攝)。

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裡,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裡傳出來。

十幾年來,她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著。」她說。

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高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造了一個奇蹟。」楊文華說。

2016年,華坪女高完成建設工作,各項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有了食堂、宿舍,還有了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截至目前,學校3個年級共有9個班,在校生達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裡,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裡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學校語文老師韋堂雲說,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心急火燎的張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張行軍床,每天躺在床上,盯著老師學生上網課。

「我上網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發出聲音,但她從來不說。」韋堂雲說。

因為腿腳不便,張桂梅(後)坐車從田徑場回教學樓(11月30日攝)。

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是張桂梅相識多年的閨蜜,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傾訴對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氣腫……以前她經常讓別人猜我倆誰更重,可現在她已經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麗說。

04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張老師,我們要去西藏當兵了。」

今年9月,張桂梅接到兩名學生的電話。原來,在大連讀書的冉夢茹和在桂林讀書的劉敏相約好了,要去西藏當兵。

「海拔那麼高,你們怎麼受得了?」張桂梅問。

「不是您鼓勵我們去艱苦的地方嗎?」學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們不會當逃兵,不給您丟臉。」

幾個月過去了,兩名學生已經正式入伍參加集訓,張桂梅還時常念叨著她們。「我一直教育姑娘們要報效祖國,可真去這麼艱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她說。

早上六點多,張桂梅在吃藥(12月2日攝)。

「張老師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了學生堅韌、感恩、奉獻。」楊文華說,華坪女高的學生出去後都像張桂梅一樣,能吃苦、肯奉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去了艱苦地區。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她又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名數學老師。

「沒有女高,就沒有現在的我。」周雲麗說,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裡靠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種地賣糧,供她和姐姐讀書。「當我聽說有位好心的老師建了一所免費高中時,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華坪女高每周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課,學生們坐在院子裡,由張桂梅統一組織理論學習。「張老師會給我們講革命先烈的事跡,帶著我們讀黨章,還會講她創辦女高的艱辛經歷。」周雲麗說。

一名老師攙扶張桂梅(左)下臺階(11月30日攝)。

2015年7月,周雲麗大學畢業。當時,她已經考上了相鄰縣一所中學的教師崗位。但聽說華坪女高缺老師,她毫不猶豫就放棄了正式編制,回到母校擔任代課老師,直到一年後才考試轉正。

「這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周雲麗笑著說。

每年的畢業季,是張桂梅最高興的時候,經常有學生打電話、發簡訊給她報喜。「她經常向我炫耀,哪個學生去搞研究了,哪個學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後露出老母親般的欣慰笑容。」王秀麗說。

課間,張桂梅(左一)在教室和學生們一起唱《紅梅贊》(12月3日攝)。

平日裡,張桂梅喜歡看學生在課間操時排成方陣唱紅歌、跳紅舞。嘴裡還經常念叨:「姑娘們長得多好啊,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的。哼,等她們考上大學就得減肥了。」

每天上午課間,歌劇《江姐》的經典選段《紅梅贊》都會在校園裡準時響起,這是她最愛的歌曲。學生們齊聲高唱,她偶爾也會哼上幾句。

圖文來源:綜合自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等

原標題:《時代楷模!「校長媽媽」張桂梅:她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宣部授予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她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據@新華視點,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
  • 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網友:實至名歸!
    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 張桂梅!時代楷模!
    原來,女孩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張桂梅氣衝衝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裡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 時代楷模張桂梅:深植滇西山區數十載,創辦全國第一所免費女高
    一位63歲的老教育家創造了一個大山裡的「教育奇蹟」,感動華夏,共鳴九州。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信念支撐著這位老教育人在深貧的滇西山區,一耕就是數十載。從青春勃發到刻滿歲月的斑駁,如今看來,只不過是匆匆一瞥。可是,當年的小年輕卻不再年輕,激揚的青春也成了回眸時的祥和。青春遠去,歲月成河!
  • 女高校長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罵她填鴨式教育的,格局小了
    這兩天,63歲的張桂梅老師被中宣部授予了「時代楷模」稱號。 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 12年來,她幫助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走進了大學校園。
  • 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近日微博上一則熱搜吸引了我的注意,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校長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在12年前曾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迄今為止她幫助了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她也被稱作「教育奇蹟」。
  • 為了讓貧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張桂梅究竟有多「拼」?
    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12年累計讓1800多名大山女孩考入大學,學校本科上線率、一本上線率穩居雲南省麗江市前茅……63歲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創造了這個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談起「女高奇蹟」,張桂梅說:「這是老師學生拼搏出來的。我們不拿出這樣拼的架勢,孩子們怎麼和外麵條件好、基礎好的孩子比?」
  • 2021高考作文時評素材:張桂梅,時代楷模(多角度解讀)
    近日,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此前,中共中央授予張桂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
  • 時代楷模——張桂梅!她的故事感天動地,值得一看再看……
    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此前,中共中央授予張桂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2年以來,《中國教育報》多次報導張桂梅校長事跡。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今天,讓我們一起致敬張桂梅校長!
  •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跡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新華社昆明12月12日電  (記者龐明廣、字強)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連日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先進事跡經宣傳報導後,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 63歲的張桂梅現任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 病魔雖奪走她做媽媽的資格,但她卻成了130個孤兒的「校長媽媽」
    只有在媽媽懷裡,孩子才可以這樣有依有靠,才會說出心裡話。被學生稱為「校長媽媽」的張桂梅,今年63歲。一生無兒無女,卻是華坪兒童之家130多個孤兒的「媽媽」。依偎在校長懷裡哭泣的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
  • 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網友:實至名歸!背後的兩個原因令人深思
    張桂梅榮獲「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網友:實至名歸最近,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網友們盛讚:實至名歸!這就是張桂梅,她能成為時代楷模,實在是當之無愧。她為何那麼「拼」?因為她內心有兩個強力支撐有人對張桂梅的辦學模式提出過質疑,張桂梅說,針對華坪女高學生的情況,她只能那麼幹,才能達到她的目的。也有人懷疑她,覺得她那麼「拼」,是不是為了出名?
  • 「時代楷模」的大紅花頒給了她,她帶著1800多名...
    v.cen.ce.cn/video_info/2020-12-11/1607664950289.json,553,450  張桂梅  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  2020年  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她,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她,幫助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兒圓夢大學
  • 激揚「時代楷模」的「上善」精神
    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張桂梅同志就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的楷模。在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決戰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之際,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張桂梅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 預告丨用教育點亮山區女孩人生夢想 今晚九點看央視講述張桂梅先進...
    ——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她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還說:「至死都不會忘!我沒給這個縣城做過什麼貢獻,我愧對這片大山,我一定為這塊土地做事!」
  • 紅梅傲雪 大愛無疆——麗江各界為「時代楷模」張桂梅點讚
    連日來,麗江市各族幹部群眾掀起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的熱潮。12月11日晚,麗江市組織各界代表觀看張桂梅「時代楷模」發布儀式,號召全市幹部群眾向張桂梅學習,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
  • 傳奇校長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她把1804名山裡女孩送進了大學
    張桂梅女校長曾經在一則採訪中說道:「讀書學習對有些人來說重要,也可能不重要,但是對我們這群孩子來說有著100%的重要性,我正在追求教育的公平。」這位傳奇校長曾因為讓當了全職太太的女孩滾出屋子而上了熱搜。但是她的傳奇不僅於此。
  • 「時代楷模」張桂梅、為貧困學生點亮人生的夢想
    2008年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建成開學,到今年2020年這12年間,這所學校讓1804名大山裡的女孩考上了大學。近日,中宣部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褒揚她是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優秀人民教師,號召全社會向她學習。
  •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張桂梅(右)在進行家訪(2011年7月攝)。新華社發(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
  • 張桂梅校長和清華大學劉瑜教授,兩者傳遞的教育主張完全相反嗎?
    她們就是——張桂梅和劉瑜。很多人表示,看完了劉瑜教授的演講,再看張桂梅校長的教育理念,覺得這分明是兩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們先來看看這兩位偉大的女人都分別持有怎樣的觀點:張桂梅校長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在她的帶領下,山區裡1800多位女生走出大山,踏上了大城市的求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