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的教職工們下班後來到「校農結合」線下體驗中心,自發排起了長隊,從「校農結合」網上商城APP訂單驗證到領取貨物,1分鐘不到的時間,一袋袋來自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的無公害藍莓就送到了教師們的手中。
採購的教師
「天剛亮就開車到亮寨村和鄉親們一起摘藍莓了,都是農戶自家種植的,打包裝箱花了三個多小時,這批貨有280箱約1540斤,想趕在教職工們下班前把今夏最新鮮的一批藍莓送到他們手中。」正在忙活下貨的是黔南師院駐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新關村第一書記吳承品,此時他已滿頭大汗。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李明江展示了「校農結合」網上商城APP此次藍莓的下單數據,「截止到今天下午五點,共下了760單,1048袋,一袋約5.5斤,總量約5764斤,總收入52400元,按成熟周期分三批次全部送達。」
卡蒲毛南族鄉獨有的地理氣候資源優勢造就了卡蒲藍莓上佳的品質。當地採用無公害種植技術,果粉厚,花青素含量高,果粒飽滿,新鮮多汁,清甜爽口,齒間留香。這是黔南師院自今年5月實施消費扶貧行動以來,教職工第二次大規模集中採購的產品,吳承品在得知亮寨村處在盛果期的藍莓因為愁銷路仍碩滿枝頭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將該情況報告給黔南師院黨委,學校高度重視,專門組織各二級機構工會負責人召開了消費扶貧推進會,將採購計劃轉達到每一位教職工,號召大家再次助力毛南族鄉親渡過難關。
「就在幾天前,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的新聞刷屏了我們師院人的朋友圈,大家互相留言點讚,在師生和駐村幹部中引起熱烈反響,我們始終和毛南族的鄉親們站在一起,再接再厲,繼續奮鬥,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歷史與民族學院郭旋老師提著剛領到的1袋藍莓激動地談到。
教職工選購來自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的藍莓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毛南族鄉的卡蒲,全鄉下轄6個行政村52個村民組,總人口1.28萬人。2016年底,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幫助人口數量較少民族脫貧」的通知,明確指示黔南師院具體幫扶卡蒲毛南族鄉新關、擺卡2個類貧困村。幫扶過程中,黔南師院發揮高校師生消費、科研、教育、成果轉化等優勢,開創「定點採購、產業扶持、基地建設、示範引領」的「校農結合」教育扶貧新模式,突出以黨建結對幫扶為引領,以扶持產業為核心,形成黨建引領、消費助力、希望圓夢、志智雙扶、大地論文、紮根山區「1十5」新布局。定向採購貧困村農產品,配套扶持產業發展,實現幫扶村率先在全縣脫貧出列,並拓展到平塘19個有毛南族人口的村,成效顯著。
2019年黔南師院採購農產品1131.61萬元,其中省內貧困地區農產品959.41萬元,佔比84%,採購金額和佔比分別比上年增7.7倍,增加了10個百分點;「配額換定單」採購帶動平塘1500貧困戶6750人人均增收1100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建成「校農結合」10個專區網上商城和1個「校農結合」鄉廠校店;舉辦的黔南州「校農結合」展銷會現場籤約42個單位,金額1252.27萬元,參展企業118個,現場銷售23.5萬元,56家企業186個產品申請進入「校農結合」網上商城;成立「校農結合」科技服務團建成7個規模示範基地,引入李桂蓮蔬菜專家團隊和西安楊凌現代農業企業,平塘69個「校農結合」村上年蔬菜增長100.34 %、食用菌增長156.3 %、新水果增長281.5%、特色家禽增長144.04 %、生豬出欄增長145.95%,增速創歷史新高。
據統計,2017年至今,「校農結合」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指示肯定,成為省脫貧攻堅重要措施全省推行,2次成為教育扶貧典型在全國會上作經驗介紹,得到各級主流媒體130餘次報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黔南師院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消費扶貧行動」「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重要指示要求,下一步繼續做好「校農結合」產銷精準對接,堅決打贏新型冠狀肺炎防控、脫貧攻堅兩場戰役,實現決戰全面勝利。
毛南族鄉的藍莓熟了,走在小康路上的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梁曉琳
通訊員 舒夢月
編輯 張濤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