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濤是地道的河北人,長期在香港鳳凰衛視發展,是家喻戶曉的名嘴。他主持的《鏗鏘三人行》《文濤拍案》《時事直通車》等知名欄目,深受全球華人喜愛。
尤其是他主持的脫口秀欄目《鏗鏘三人行》,為竇文濤帶來巨大榮譽,曾當選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這樣一位光芒四射的「名嘴」,按說經濟條件應該相當優越。然而,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經歷一場家庭變故,竇文濤深深感受到「月光族」的徹骨之痛……
01
竇文濤祖籍山東章丘,1967年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父親是工程師,母親也是普通知識分子。竇文濤上面有個哥哥,他是家裡的小兒子。
小時候竇文濤性格內向,一旦人多他說話就結結巴巴。以前竇文濤說的是河北方言,直到上初中才學說普通話。
一次他參加全校演講比賽,講著講著突然忘了內容,傻傻地站在臺上。下臺後他流淚了。老師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推薦他去參加區裡的比賽。
竇文濤意外拿到了第三名。這個獎項對別人來說也許微不足道,但卻是竇文濤人生的分水嶺。
此後,他自信心大增,且迷上了演講,這為他後來主持脫口秀節目打下了堅實基礎。
1985年,竇文濤參加高考。因為壓力太大,他三天沒吃東西。晚上父親怕他睡不好,就拿著一把蒲扇,坐在床邊給兒子扇到通宵。
竇文濤醒來後,看到父親雙眼紅紅的,心裡別有滋味。
高考時,竇文濤發揮非常出色,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大學新聞系。錄取通知書寄到家裡時,父親開玩笑說:「我幾晚上的蒲扇沒有白扇。」
1989年,竇文濤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廣東廣播電臺工作。那時他做夢都想調到廣東電視臺,卻未能如願。
1996年,竇文濤的命運不知不覺迎來了轉機。一天,他去電臺食堂打飯,突然有人給他打電話:「我們準備在香港辦一個電視臺,要招聘一些主持人,你願意去嗎?」
竇文濤果斷地說:「願意。」很快他辦理了辭職手續,進入香港鳳凰衛視工作。
02
當時許戈輝、魯豫等鳳凰衛視的精英,都是大陸過去的。但他們都是央視主持人出身,起點高,事業已風生水起。
竇文濤起點比較低,在鳳凰衛視默默無聞。1997年秋天,鳳凰衛視辦了一檔《60小時說不停》的節目,對主持人的口才和應變能力要求相當高。
經過多方考察,竇文濤被推上主持人的位置。他脫口秀的才華,就此被發掘出來。
1998年,鳳凰衛視又創辦了《鏗鏘三人行》,竇文濤出任固定主持人,另外兩位嘉賓臨時邀請。這檔節目將老百姓茶餘飯後所關心的大事搬上螢屏。
竇文濤與兩位嘉賓,像老朋友一樣喝茶聊天,談論生活瑣事,真實有趣。幾期下來,就成了鳳凰衛視的名牌欄目。竇文濤也一舉成名。
此後,他又主持了《時事直通車》《文濤拍案》等多檔節目,成為鳳凰衛視的臺柱子,紅遍華人世界。
當時,竇文濤的收入並不低,而且沒有結婚成家,沒有太大的家庭開支。按說他身邊應該積累了一筆財富。然而事實遠遠不是這樣,他是典型的「月光族」。
那時沒人向竇文濤要錢,他一個人掙錢一個人花。他講究生活品質,渾身上下都是名牌,一副羽毛球拍就3000多元。
竇文濤生活照
工作之餘,他經常背著包出國旅遊,住的是星級酒店,單獨請導遊。平時在家裡,他不做飯,從酒店點外賣,一份盒飯就300多元。
儘管工作了10多年,但竇文濤身邊幾乎沒有積蓄。這個月工資花完了,他就盼著下個月發薪。
03
見同事和朋友省吃儉用存錢,他說:「你們這樣有什麼生活質量呀?存錢幹嘛?錢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存在銀行就是一張紙。」
有的朋友回答他:「文濤,你是沒遇到難事,要是你攤上什麼困難,你就會知道存錢的重要性了。」竇文濤不以為然。
然而,直到竇文濤迎來一場家庭變故,才意識到積蓄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他人到中年時,媽媽突發腦梗中風。接到父親的電話,竇文濤匆匆趕回石家莊。此時母親已昏迷不醒,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竇文濤的哥哥是普通人,經濟條件一般。父母退休金有限,身邊也沒什麼積蓄。父親以為竇文濤是著名主持人,經濟條件優越,便讓他負擔老伴兒昂貴的醫療費。
竇文濤不想說自己是「月光族」,讓父親傷心。於是他硬著頭皮,將拯救媽媽的重任攬了下來。
當時竇媽媽一天就要花6000多元,錢像水一樣譁譁流去。人到中年的竇文濤第一次覺得沒有積蓄,自己是多麼無助,心裡是多麼發虛,他落淚了。
區區幾萬元積蓄很快花光了,他只得避開父親和哥哥,偷偷打電話向人借錢。
有的不解:「你收入這麼高,怎麼還借錢?」有的冷嘲熱諷:「你以前老笑話我們存錢,現在知道積蓄的重要性了吧。」
竇文濤說好話,賠笑臉,總算將錢借了過來。在竇文濤的拯救下,母親昏迷20多天後,終於甦醒過來了,但落下了中風癱瘓的後遺症。
04
出院回家後,父親一個人照顧不過來,還得請護工照顧。這樣從母親發病住院,到後來的護理等費用是一筆巨額開支。絕大部分錢,竇文濤都是向人借的。
此前竇文濤十分清高,不接廣告,不參加商演。而現在為了掙錢還債,他去露天主持節目,去小縣城參加商業活動。有的人議論:「竇文濤名氣這麼大,為什麼參加這樣級別低的活動?為了錢,他真是不顧面子。」
竇文濤的心像針扎一樣疼痛,但他在心裡安慰自己:「別笑我視財如命,我是在盡一個孝子的義務。」
母親癱瘓在床,每年都有一筆不菲開支。這讓竇文濤意識到,光靠一份工資遠遠不夠,必須理財。
此後他省吃儉用,精打細算,每月領了工資,他將一部分錢存定期,另一部分投資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
竇文濤知道,自己經濟條件如何,直接關係到父母生命的長度和生活質量。為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發生,竇文濤不亂花一分錢,積極投資理財。
母親去世後,他將父親接到身邊。通過多年積蓄和理財,竇文濤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再遇到什麼事,他能從容面對。
竇文濤不止一次在節目裡感慨:理財太重要了,我們的教育體制缺失一門理財的課程。
不要嘲笑竇文濤的視財如命,那是一個孝子的擔當和情懷!
2020年6月,竇文濤已53歲,一直單身。父親希望他早日解決個人問題,竇文濤積極尋找愛情。他相信:一旦自己成了家,有能力挑起家庭的重擔,讓家人過上舒適生活!
-END-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