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將打造全球最強大的電解設施生產綠色氫氣

2020-12-12 國際能源網

魁北克水電公司宣布將建設一座容量約為90兆瓦的電解設施,並且會將其打造為世界上生產綠色氫氣的最強大的電解設施之一。該設施將為瓦雷納斯碳回收(RCV)工廠項目提供綠色氫氣和氧氣(RCV項目致力於將不可回收廢物轉化為生物燃料,提供垃圾掩埋的替代方案)。

這座水電解廠的地址選在蒙特婁(加拿大魁北克省)附近的瓦雷納斯,並由唯一的股東魁北克水電公司(Hydro-Québec)出資約2億加元興建。該廠每年將產生約11100公噸的氫氣和88000公噸的氧氣。產生的氫氣將用作RCV生物燃料廠的氣化劑(生物燃料廠將建在相鄰地段,耗資預計會超過6.8億加元)。

「我們60多個水力發電站的總發電量達到36700兆瓦,得益於此,魁北克水電公司生產的電力中,清潔電力將達到99%以上。這使得魁北克省處於領先地位,在綠色氫能源生產中發揮著領導作用,」魁北克水電公司總裁兼執行長Sophie Brochu表示。

魁北克水電公司還對魁北克的其他氫能源發展項目感興趣,並且希望與願意投身此類項目的公司合作。

關於魁北克水電公司(Hydro-Québec)

魁北克水電公司專注於發電、輸電和配電事業。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電力生產企業,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企業之一。魁北克政府是其唯一的股東。公司有多個研究部門,他們統稱為魁北克水電研究院(IREQ),從事能源相關領域(包括儲能)的研發。魁北克水電公司每年在研究方面的投資超過1億加元。

相關焦點

  • 綠色氫氣成本降低策略分析(二)—電解器
    低電價是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綠色氫氣的必要條件,如下圖所示,電解器成本的降低無法彌補高電價。結合低電價,在2040年前,優秀的電解槽部署方式可以使綠色氫氣比任何低碳替代品都更加便宜(即<1千克美元)。
  • 全球首個氣候中立燃料綜合性商業生產設施在智利投入建設
    全球首個氣候中立燃料綜合性商業生產設施在智利投入建設應用德國創新技術,推動合成清潔燃料產業化和交通行業去碳化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將這一項目列為「燈塔項目」,納入國家氫能戰略,並提供支持保時捷計劃初期率先在賽車和試駕中使用清潔燃料,後期將考慮擴大應用至量產跑車西門子能源攜手跑車製造商保時捷和多家國際公司共同開發「Haru Oni」試點項目,計劃在智利打造全球首個工業級綜合性合成清潔燃料商業工廠。
  • 氫氣生產將在短短5年內增加5000%
    同時,行業專家預測,氫氣可能像石油和天然氣一樣成為全球交易的能源,而美國銀行表示,該行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並有望發展成為一個11萬億美元的市場。 對於一個已經受了這麼長時間的抨擊的行業,那些看漲的預測可能看起來像是糟透了的藍天。然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它們正開始成形。
  • Nel 氫氣公司:與伊維爾德羅拉公司(Iberdrola)籤訂備忘錄,在西班牙...
    (奧斯陸,2020年11月18日)Nel氫氣公司(奧斯陸證券市場股票代號:Nel)的水電解制氫部門,今天與伊維爾德羅拉公司(Iberdrola是西班牙第二大電力公司和全球最大的風電運營商之一,世界500強公司之一) 籤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MoU),目標是到2023年在西班牙合作開發一個容量超過200兆瓦的綠色制氫工廠。
  • 北德五州經濟促進機構攜手組建綠色氫氣倡議HY-5
    北德五州經濟促進機構攜手組建綠色氫氣倡議HY-5,旨在推動北德成為未來的綠色氫能基地HY-5援引經合組織研究表示,北德地區尤其適合建立綠色氫經濟,該地區在可再生能源生產上獨具區位優勢,綠色氫氣的購買潛力巨大——特別是工業部門。因此,北德將力爭在2035年前創建綠色氫經濟。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氫能就被認為最有可能成為新能源革命的「犀牛」。而要想養肥這頭「犀牛」,如何實現規模化工業制氫就成為能源界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包括海水在內的水資源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氫礦」,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製備氫氣的有效方法。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 空氣產品公司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綠色氫並向國際市場出口
    該項目以公認的世界級技術為基礎,將包括超過4 GW太陽能和風能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創新集成;採用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技術通過電解法日產650噸氫氣;利用空氣產品公司的技術通過空氣分離法生產氮氣;採用託普索公司(Haldor Topsoe)的技術年產120萬噸綠色氨。該項目定於2025年投產。
  • 荷蘭啟動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制氫計劃!
    該項目計劃到2030年在北海建成3-4GW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完全用於製造綠色氫氣,並在荷蘭北部沿岸的埃姆斯哈文或者近海區域建造一座大型電解制氫站。項目預計在2027年實現首次送電,並計劃到2040年在區域達成10GW海上風電裝機、年產80萬噸綠色氫氣的目標,項目規模堪稱全球第一。
  • (PPT)衣寶廉院士: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本次研討會對氫能發展現有問題把脈問診,為氫能未來發展獻言獻智,將為推進中國石化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和促進我國氫能產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諮詢、把握方向。
  • 歐洲各國積極推進節能減排等「綠色復甦計劃」 清潔交通、可再生...
    日前,德國首個氫技術設施「西海岸100」實驗項目在這裡正式啟用。通過這一項目,德國希望打造「綠色氫能」完整產業鏈:海上風電廠將為前期建設的30兆瓦電解水制氫設備提供電能,水解時產生的廢熱可直接應用到工業領域,副產物氧氣將用於當地水泥廠生產,以降低碳排放量。除併入燃氣管道外,氫氣還將和水泥廠產生的二氧化碳一起用作生產甲醇,以及轉化到航空運輸燃料等應用領域。
  • ENA主管談氫氣管網:氫氣將助力英國的天然氣網絡脫碳
    我們將與管網的合作夥伴、氫氣等氣體生產商以及家用電器的開發商合作,以確保我們有最有效,最可交付的計劃來轉換我們的燃氣管網以攜帶低碳氣體,並提供零碳基礎設施。問:氫如何適合這些要求?氫氣對於「綠色環保」願景至關重要。
  • 衣寶廉院士丨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我國氫能聯盟發布的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佔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將達到12萬億元,全國的加氫站達到一萬座以上,交通運輸、工業領域將實現氫能的普及應用,燃料電池車達到520萬輛/年,固定式發電裝置每年2萬臺套,燃料電池系統產能550臺套/年。6000萬噸氫利用,可減排約7億噸二氧化碳。
  • 氫能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未來10-20年將迎來快速發展重大機遇期
    雖然氫能在能源轉型中的潛力再受關注,但全球制氫的最主要原料是化石能源。目前,全球氫氣年產量約為7000萬噸,其中76%以天然氣為原料,剩餘部分(23%)幾乎都以煤炭為原料,電解法制氫僅佔1%。每年氫氣生產共消耗天然氣約2050億立方米(佔全球天然氣總消耗量6%),煤炭1.07億噸(佔全球煤炭總消耗量的2%)。
  • 沙特擬在NEOM建設最大氫氨生產項目
    經濟報報導,Air Products公司、ACWAPower公司和NEOM開發公司籤署了一項協議,將共同投資50億美元,建造一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世界級綠色氫氣工廠,旨在為全球能源市場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減少碳排放。NEOM執行長納茲米·納賽爾表示,此次合作體現了我們致力於發展低碳社會的堅定承諾,也表明NEOM有能力為國內外投資者創造重要合作機會。
  • 氫氣治病是如何被發現的?
    後來發現小劑量效應與這個並沒有必然連續,2009年前氫氣醫學研究文獻沒有引用上述文獻就是最重要的證據。 1994年電解水審查委員會對電解水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分別進行調查,委員會提交一份報告確認電解水的安全性,1997年提交了關於電解水對胃腸道疾病的有效性報告。雖然水電解產生氫氣是非常明確的知識,但過去對電解水效應基礎從沒有考慮過氫氣。
  • 天然氣-氫氣混配技術有望擴大氫氣的使用範圍
    氫氣的燃燒產物只要水,是一種清潔能源,但其儲存和運輸存在一定的難度,限制了其的廣泛應用。氫氣儲運需要保持低溫和加壓,而且在可再生能源背景下,氫氣是間歇性產生的,這使得卡車運輸氫氣比汽油要難得多。氫氣混配技術提供了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將氫氣直接注入現有的天然氣網,可以快速有效地將氫氣輸送到整個城市,氣站只需將氫氣分離出來即可。為了測試這一技術,南加州燃氣公司(SoCalGas)正在建立一個氫氣混合示範計劃,將剩餘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成氫氣,再混合到天然氣供應中。明年年初將選擇一個單獨立的電網段,氫氣以約1%的初始比例混入,在測試過程中會上升到20%。
  • 英國打造全球首個「綠氫」供熱項目
    作為全球首個試驗性的「綠氫」供熱項目,該項目的推進一時引發行業熱議。  綠色制氫獲多方支持  根據計劃,這個名為H100 Fife的項目將利用英國蘇格蘭地區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制氫,作為居民的供熱燃料。據悉,這些「綠氫」未來將輸送至附近Fife小鎮約300戶居民家中,而這些家庭將收到免費的氫氣鍋爐等配套設施,在未來超過4年的時間裡,利用這些設備體驗「綠氫」供能。
  • 為什麼不生產燃燒氫氣的汽車?老司機做了分析,你同意嗎?
    實際上與氫能源相關的類型有兩種,其一是氫內燃機,顧名思義這種內燃機就是以燃燒氫氣作為動力源的;而另外一種則是各位熟知的氫燃料電池,當然這個就不是燃燒氫氣了、而是利用電解水的逆反應產生電能,再用電能驅動電機、使車子完成行駛,本質上這類依然屬於電動車、只是電池需要原料為氫、氧!
  • 寧夏寶豐集團:延伸綠色能源產業鏈突破碳約束
    新華社銀川12月18日電 題:寧夏寶豐集團:延伸綠色能源產業鏈突破碳約束新華社記者於瑤在用煤替代油生產百餘種化工產品後,將煤炭「吃幹榨盡」的寧夏寶豐集團又將目光瞄準到了新能源,以「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