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背後調查:大量個人信息被肆意買賣
市民呼籲打擊電信詐騙須源頭整治
中人社傳媒記者 劉璋景
近日,多位網友向《民生追問》欄目反映,遭遇到針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進行的電信網絡詐騙,此種詐騙方式在長沙是第一次出現,長沙市反電詐中心緊急提醒廣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朋友注意預防,切莫上當。長久以來,電信詐騙為何總能輕易得手?如何能夠徹底遏制這種騙局?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營業執照異常」?商戶被騙5萬元
12月1日,在長沙市望城區李家灣重建地做生意的李先生收到一條簡訊,內容顯示李先生的營業執照狀態已過期,需要登錄網站完善信息,如不及時填寫信息上報將會被註銷營業執照導致無法營業,並附加一個網站連結。
李先生說:「我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不要影響營業,所以沒有懷疑就打開網址操作了。」李先生稱進入網站後便根據提示逐步操作,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銀行卡號以及簡訊驗證碼等信息,但沒過多久就收到一條銀行卡被扣款5萬元的簡訊。此時察覺到不對勁的李先生才想起打電話報警。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在開福區做生意的市民劉先生,11月27日收到簡訊,提示稱劉先生的營業執照已升級,需要在指定時限內認證,否則將自動銷戶,並附加一個網站連結。劉先生按照要求的步驟流程,將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以及驗證碼都填入了網站信息欄裡,也收到了被轉帳3100元的簡訊提醒。
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翟安介紹,近期已經接到5起類似案件,受害人收到的就是「釣魚」簡訊,和之前提醒的冒充銀行、ETC等手段如出一轍,僅僅是換個「馬甲」而已。受害人填入銀行卡號、密碼、姓名、身份證號以及銀行預留手機號後,騙子在後臺就取得了轉帳的全部要素。
近九成電信詐騙源於個人信息洩露
「近年以來,電信詐騙不斷高發,導致受害者多年積蓄落入不法分子口袋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個人信息洩露」!
在翟安看來,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至今,個人信息特別是身份證號、住址、電話等基礎信息,在流動過程中極易發生不同方式的洩露。結合長沙市反電詐中心大數據分析,近90%左右的電信詐騙案件是由於個人信息洩露引致。
「市民們在網絡購物的同時,網購平臺也就掌握了客戶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如果商家管理稍有疏忽,就可能被詐騙分子利用。」翟安表示,除個人信息洩漏外,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欺詐APP軟體、惡意二維碼等進行詐騙的案件也頻發。
相關辦案人員梳理了幾大常用網購平臺的訂單流程,發現有近10類信息洩露的可能,包括商家環節的內部倒賣、病毒攻擊、信息被監聽,用戶環節帳號被盜,物流環節被「內鬼」倒賣,電商平臺環節的內部系統漏洞等。
為此,記者12月8日在百度中搜索「商戶信息」,發現不少疑似交易聯繫方式。記者隨意加了2個QQ號碼,對方均表示,可以交易網購訂單等各種數據。記者從一個賣家手中獲取了50個一周前的訂單後,確認是真實發生過的網購訂單。
打擊電信詐騙須源頭整治
近年以來,電信詐騙在省內多地呈蔓延態勢,且手法多樣,更新速度快。
長沙市民胡小梅從事服裝批發生意,她表示幾乎每天都能接到一到兩條相關詐騙電話和簡訊。每次接到類似電話,她便會提醒身邊人小心、謹慎,但是仍然有不少親友上當受騙。
胡小梅認為,立法部門應儘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明確個人隱私數據的邊界,明確數據存儲、處理、查詢、使用的規則,明確數據保護的主體責任,明確數據洩露和濫用的處罰方式等。
湖南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老師劉春華表示,電信詐騙主要通過網絡、電話、簡訊等途徑實施,犯罪分子利用一些人貪圖小便宜的心理,通過散布理財、投資、中獎等信息誘騙財務,或者利用人們急迫無助時的心理,通過法院傳喚、孩子被拐騙、親人出事等消息,引起人們的恐慌,進而騙走錢財。他呼籲,相關部門對於電信詐騙中最常見的虛假來電顯示號碼應加強監管。
對於電信詐騙,市民普遍認為政府和媒體應多渠道加強防騙知識的宣傳。防範電信詐騙需要公安、金融、電信、司法等多部門參與,統籌協作,從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推進電信卡、銀行卡實名管理、規範身份證件使用管理,提升個人防範意識和公安機關偵破能力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
民警支招:如何止損防騙
「碰見電信詐騙以後,要做到不透露、不輕信、不轉帳,如果真是被騙了,及時撥打110,公安部門可以及時性對一些銀行帳戶、流水進行查詢,我們俗稱黃金30分,如果當事人被騙了,反應的比較及時,有一些錢款我們應該是有希望追回來的,時間很重要。」
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提醒,凡是談到銀行卡轉帳讓提供卡號的、冒充客服 索要銀行卡信息和驗證碼的或者是讓開通網銀接受檢查,還有一些中獎的電話,要求先匯款、陌生信息簡訊讓點連結一律不要相信,同時,還有一些網站要登記個人銀行信息的,一律不要錄入,這有可能牽涉到個人信息洩露。
民警建議大家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陌生連結勿點,定期修改社交帳號密碼,避免手機聯繫方式等信息遭到洩露;提高安全意識。「我們經常碰到的詐騙手法有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撞庫』,犯罪分子利用小網站,他們先攻破這些小網站,把裡面資料庫的信息,比如帳戶信息密碼信息盜用出來,批量性的去嘗試登陸支付寶、淘寶這類型的網站,如果有成功登陸的,他們就會把銀行卡的信息盜出來。建議廣大市民在網上行為中的時候,把一些涉及到銀行卡這類型的網站,把它的密碼區別於別的網站的密碼。」
小貼士 簡訊詐騙「四重奏」——防詐!
這種簡訊詐騙主要是通過「虛假簡訊 + 釣魚網站 + 填寫個人信息 + 盜刷」的方式實施的,首先騙子廣泛發布含有釣魚連結的虛假簡訊,受害人收到簡訊後若選擇點擊連結,就會登陸騙子事先設置好的釣魚網站,一旦填寫了身份證、銀行卡號等相關信息,騙子便隨即掌握,此時若受害人將驗證碼填入網頁,騙子即可實施盜刷。除了 「營業執照」簡訊詐騙,還有冒充「高速ETC、房管局、銀行、通訊運營商」等的簡訊詐騙,也都是這種套路。
辨別詐騙「三步走」——識詐!
簡訊號碼
通常境外發來的號碼前都會加數字「00」,即使沒有數字「00」,也並非正常的11位手機號碼,即使顯示為官方號碼,也很有可能是騙子使用了改號軟體,此時需要看第二步——
網頁連結
騙子會通過更改大小寫、字母順序或增減字符將網頁連結儘量設置的和官網域名相近,但是無法一模一樣的複製,所以認真檢查域名便可以發現蛛絲馬跡,如果還不確定,那就直接到第三步——
官方核實
收到此類簡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官方渠道核實,撥打官方電話、到就近的營業廳或者辦公場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