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的稱呼裡,藏著家庭教育的智慧,你發現了嗎?

2021-01-10 豆芽媽媽說

我們平日裡對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稱呼,每個階段也都有不同的稱呼,也都體現了對孩子滿滿的愛和期待。雖然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稱呼變化多端,可它有時卻是我們調整情緒的閥門,也是家庭教育的催化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兒些稱呼吧?

懷孕時:寶寶,寶貝

豆媽在懷孕時和肚子裡的孩子說話,都是直接稱呼「寶寶」或者「寶貝」,雖然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也沒取名字,但這個稱呼讓我覺得很溫暖,這是對一個未知生命的盼望和期待。

剛出生時:甜甜、龍龍

給孩子起名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取大名就不用說了,通常是絞盡腦汁,甚至發動全家進行頭腦風暴,出謀劃策;就連小名,往往也讓寶爸寶媽們費勁了心思。看著可愛的寶寶,忍不住溫柔地喊「甜甜」「龍龍」等充滿家人期望的稱呼,這樣的稱呼叫起來的時候比較順口和親暱,非常寵溺,恨不得把星星都摘給他。

孩子上學後:直呼大名

漸漸孩子長大一點了,上小學了。這時候,孩子的大名成為家庭中常用的稱呼。父母不再稱呼小名,這其中體現著希望孩子獨立成長的意思,也包含著對孩子的尊重,也就意味著孩子開始慢慢離開父母的庇護,作為獨立的個體,需要獨自去面對周圍的環境和其他人。

孩子犯了錯或者手足無措時:直呼全名,叫姐姐、大哥

孩子惹到家長的時候,這類家長在生氣的時候基本叫不出親暱的小名了,生氣的時候就叫孩子全名,時間久了,孩子會發現只要媽媽叫自己全名,就說明媽媽要發火了。等孩子到外邊社會上的時候,對別人叫出口的全名也會有懼怕心理,戰戰兢兢的總覺得自己犯錯了,孩子會變得很會看臉色,比較內向。大多數時候,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你找到了一個讓自己和孩子都舒服的方式,不自覺地給孩子長了輩分:「快去寫作業,我說第三遍了,大哥」。

孩子任性耍賴:小祖宗

成長中的孩子,誰的心裡沒有點不想給大人說的小煩惱呢?你看著孩子發脾氣,甚至莫名其妙哭鬧,在弄清楚原因前,你也許會皺著眉頭說一句:哎,真是個小祖宗。因為你知道,這個時候說什麼ta也不會聽,還是等暴風雨過去再一探究竟吧。除了某些帶有吐槽意思的時候,平時不建議將「小祖宗,小皇帝」等叫法作為日常稱呼,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真的可以享受一些特權,容易養成自私的毛病。

成年後:丫頭,臭小子

孩子逐漸長大,但在生活中,父母們往往還會跟隨心情,換一種口吻和稱呼叫孩子,比如「寶貝閨女,媽媽和你說件事啊」,「哎呀,丫頭你真棒」,「臭小子,是不是找女朋友了」等等。其實這種時候,無論是親暱的「寶貝」,還是帶有責備的「臭小子」,亦或是帶有嫌棄口吻的「小王八蛋」,在父母心中,都是一種「愛稱」,體現的是父母希望和長大了的孩子仍然保持親近的一種心情,是對孩子永遠不變的愛。

無論是大名、小名、還是一些特定的愛稱,在父母眼中,孩子無論多大,永遠都是父母最親的寶貝。一個稱呼的小小改變,卻能讓我們把正向、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不僅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孩子控制情緒,也是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平靜、喜悅的過程。你在家怎麼稱呼自己孩子的呢?是一直稱呼小名,還是在孩子長大後開始叫全名,又或者一直都是叫「寶貝」?都來說說吧!

相關焦點

  • 男人怎麼稱呼你,就怎麼愛你,稱呼裡藏著他的愛意
    都說一個人對你的稱呼裡藏著他的愛,每個愛稱,綽號都代表著一個男人對你全部的渴望和期盼。他怎麼稱呼你,他就怎麼愛你。01、一個朋友就因為一個暱稱就跟感覺好不錯的男友分手了。本來說,稱呼只是一個方式代表不了什麼。但在情侶之間這就可以體現很多東西。如果一個男人給你的愛和別人給的一樣,那麼這就不夠愛。
  • 智慧家教「雲課堂」No.10——《不要對孩子惡語相向》
    智慧家教「雲課堂」No.10——《不要對孩子惡語相向》 2020-10-09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不撒手!清華附中校長的話令人折服
    於是,王女士回家對孩子說表示,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以後也不會輔導孩子作業了。自己就在客廳看電視、吃零食,本來以為孩子作業八、九點鐘就完成了,可是沒想到馬上十點半了孩子的作業還沒做完。到房間一看,原來孩子在房間裡竟然用手機打遊戲,作業也被扔到了一邊。
  • 參照此列表看看,你對孩子執行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屬「垃圾工作」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職場中,多數人做的本身就是垃圾工作,顧名思義這種工作做起來很費勁,卻很難產生價值,關鍵收拾起來更麻煩,我舉個例子:甲公司要求你的公司出一份產品策劃案,這項工作落在你的頭上,接著你又是找資料又是核算成本又是聯繫人,結果弄到一半甲公司說這次活動不做了,那麼你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屬於垃圾工作
  • 有些家長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神獸」,這是愛稱?還是諷刺與無奈?
    原本在幼兒期就應該在家裡規範好家庭規則,圍繞家規來培養孩子的秩序感,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家庭裡沒有家規,完全靠家長的威嚇和強迫式管教試圖讓孩子聽話。小一點時,孩子還怕家長,到了小學以後,家長才發現孩子根本管不了。2、家長們把孩子學業放在第一位,育兒成了擺設,很容易讓孩子認知和自控力差。
  • 「他還是個孩子」:父母對孩子「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更重要的是,這個小女孩發現老人倒地後,選擇迅速離開現場,連狗都沒要,這一舉動讓很多人不滿。於是,網上有人說,這又是一個熊孩子惹的禍。當未成年孩子做錯事時,很多人,特別是家長,會以「他還是個孩子」為由,替孩子的行為推卸責任。
  • 親子時光家庭教育論壇——藝術力,陪伴孩子的成長力
    2019年全國兩會,一份民進中央提交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提案》備受關注。數據顯示,68%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讀說,如今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九成以上班主任認為家校溝通存在問題,家長參與溝通積極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普遍存在焦慮情緒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 活動報名|@年輕的你,家庭教育從「零」開始
    活動報名|@年輕的你,家庭教育從「零」開始 2020-12-2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很多父母沒搞明白,你的家庭教育正在養廢孩子,這部短片值得一看
    在超市裡他們盡情搗亂,搞破壞、踩座椅,當然偷雞摸狗的事情也少不了,他們偷來了一點糖果,一個塑料玩偶,和一小罐藍色顏料。這些惡作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兩個惡魔(我實在無法用孩子來稱呼他們)決定誘拐一個孩子,用偷來的東西作弄他。
  • 現在社會,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基本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現在社會,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基本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一種是放假上課外班,包括基礎學科和音體美,同時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平時注重閱讀,父母引導比較多,孩子把自律的習慣內化到心裡。另一種孩子,父母不管教,完全交給學校,孩子的課餘時間是玩手機打遊戲,初中之後早戀。
  • 買了家庭教育課程,為什麼還是不會教育孩子?如何做家庭教育?
    對孩子在擇校上愧疚的心理,迫使媽媽初一就開始關注家庭教育,買了很多的書,也聽了很多的公開課和講座。學校教育上孩子享受不到當地最好教育資源,那在家庭教育上要做好,讓孩子在同齡人中更有競爭力,但是現在孩子要考高中了,成績仍然不理想。兩口子為此很受挫。
  • 男人用這些詞來稱呼你,擺明了是想「撩」你,你明白嗎?
    「只要記住你的名字,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我一定會,去見你。」這是曾經讓少女催然淚下的日本動漫電影《你的名字》裡面的臺詞。曾經男孩女孩們青澀的喜歡就是會在看到一句情話的底下寫上對方的名字,一筆一划裡都藏著愛情。
  • 向陽花家庭教育微課堂開講啦|第3課 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等你發現!>微課堂疫情防控阻擊戰正緊張進行大家閉門在家足不出戶怎麼和孩子溝通如何智慧學習向陽花家庭教育微課堂開課啦!疫情當前,為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支持行動,襄陽市婦聯推出「向陽花家庭教育微課堂」,邀請心理學、家庭教育領域老師為您講授家庭教育、親子陪伴、閱讀成長等課程。在這個特殊時期,讓我們「宅」在家中,共度一段難忘時光!
  • 城市和農村哪個對孩子成長有利?生活很現實,結果可能讓你失望
    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過上體面的生活,父母總是以自己覺得的方式對待孩子,而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與嚮往,讓親子溝通成為擺設,雖然孩子可以享受不錯的物質生活,但是精神上是滯後的,忽略了家庭教育的父母,對孩子並不了解,子女有什麼問題,不願與大人溝通,親情變得疏遠。
  • 簡陽市婦聯家庭教育網絡直播課程(八)——《解讀語言暴力》
    簡陽市婦聯家庭教育網絡直播課程(八)——《解讀語言暴力》 2020-12-04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聯盟公益微課堂 | 善用積極暗示,成就孩子美好未來
    大愛蘊含了智慧的靈光,不彰顯,也不譁然,卻高尚持久,如春雨般無聲無息地滋潤著大地萬物,卻不留任何痕跡。教育和愛一樣,好的教育應該是無痕的。教育的痕跡越重,效果也就越差。有一種教育方式叫暗示,就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在輕鬆的氛圍中,以非對抗的形式,在不經意間將某種理念、規則、方法傳遞給對方。
  • 武侯區新增5所家庭教育示範校(園),有你家孩子讀的學校嗎?
    作為「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以足球特色為切入口,組建「西蜀爸爸足球隊」,通過開展「爸爸足球隊」系列活動,不斷創新家庭教育參與模式,引導家長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同時,還通過家委會「三級聯動」、家長學校「菜單式」課程建設等方式優化家庭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實效,營造家園共育、社區聯動的良好氛圍。
  • 連華導師《父母智慧》與你相約臨沂!
    那麼會有兩種狀況:一,當你長大成人後,你會漸漸吸引那些權威的、武斷的、強硬的人來到你的身邊,繼續控制你的生活;二,你會成為你所討厭的、父親的樣子,或是會顯化你所憎恨的父親的樣子。所以我們雖然內心很抵抗,可是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會幫助我們發現:我們成了和父母一樣的人——或者成了我們所討厭的人的樣子。父母並不是活在你之外,而是在你裡面。
  • 鄭州市鄭東新區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做智慧父母,育卓越少年
    為探討學習如何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的困惑,11月13日,鄭州市鄭東新區商都路辦事處建業天築黨群服務中心發揮街道級社區大學總校的功能,通過整合轄區教育資源庫,邀請專業的家庭教育講師開展以「做智慧父母,育卓越少年」為主題的家庭教育講座,分享家庭教育智慧。
  • 女性這樣稱呼你時,就是在暗示你:你已經是我的了
    其實差別是可以從一些小細節就可以體現出來的,一個稱呼,一個眼神,下意識的一個小動作諸如此類。那麼僅僅從稱呼來說,不盡相同的稱呼都意味著些什麼呢?其實大家初相見之時,因為彼此並不熟悉,彼此又是初初相見,那也就意味著大家還是存在著一些隔閡的。在這種情況之下,直呼其名無疑是最穩妥,最保守,最安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