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ArtMark (wx_artmark)
無襯線體Sans-serif是指筆畫前端沒有襯線的字體。大部分無襯線體的筆畫粗細均一。
與有襯線的羅馬體相比,無襯線體的易認性高,適用於標題或導覽圖等需要強調文字的情況。
然而當文章一長,無襯線體的易認性也會下滑。令人意外的是,其實無襯線體19世紀才出現,歷史並不長。
目前無襯線體主要分類為4種
無襯線體與羅馬體之差異
有趣的是,日本字體專家結合漫畫家在2019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把枯燥的知識變得帶梗有趣。
臺灣今年8月重譯出版繁體中文版,讓字體活在你面前,變身25個迷人角色。
日文版封面設計
透過輕鬆好玩的漫畫故事,不費力就能記住字體個性、歷史背景和應用領域和品牌,記憶點超深,不再為選擇西文字體煩惱。
無襯線體Sana-serif的成員
Arial沒自信又糾結,原來他就像是Helvetica在數位時代的分身,缺乏定位。
Impact人如其名,讓你「留下深刻印象」,作為Windows內建字體,它是人人電腦中的必有配備。
家族龐大的Garamond有上千種,而Caslon歷史悠久,許多公司都幫她復刻還魂,所以打開電腦字體會發現,有用在標題的Big Caslon等不同名字。
運用領域廣泛的字體國王:Helvetica
分類:新怪誕
臺灣版《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
提到世界上最受喜愛的經典字體Helvetica,大家都不會陌生,去年剛在時隔35年後重新更新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相關連結
Helvetica是1957年由瑞士哈斯鑄字廠(Haas'sche Schriftgiesserei)發表的字體,當時名為Neue Haas Grotesk。
Helvetica 60周年紀念海報設計(2017)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瑞士等地開始重新流行Akzidenz Grotesk(1896)等19世紀時製作的無襯線體。
因此哈斯鑄字廠的字體總監愛德華.霍夫曼(Eduard Hoffmann,1892-1980)決定以此為基礎開發全新的字體,並委託馬克斯.米丁格(Max MieDINger,1910-1980)設計。
Max MieDINger
1960年,哈斯鑄字廠母公司──德國斯滕佩爾(Stempel)正式推出字體時,為使名稱有「瑞士」之意,而將其更名為Helvetica、使其適用於機器植字。
爾後,Helvetica逐漸普遍使用於全世界。
相關連結
與Akzidenz Grotesk相比,Helvetica的x height(x字高,小寫字母的高度)較高、counter(字腔,以直線、曲線框出的空間)較寬,而「C」、「S」等字母的尾端呈水平直線。
此外,Helvetica的字距較窄。不僅可以有效率地組合字母,非常適合製作成必須放大、縮小的商標。
由於字體本身並不搶眼,仿佛就像是無色透明的水,運用範圍廣泛──可以說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無襯線體。
日本包括Panasonic等大企業的商標都使用Helvetica,許多人對這字體都很熟悉。
Lufthansa(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字體 應用Helvetica
其他3種無襯線體Sans-serif字體的由來與應用:
分類:
Frutiger、Optima 人文
DIN、Gotham 幾何
1970年,瑞士字體設計師阿德裡安.弗魯提格(Adrian Frutiger,1928-2015)受託設計位於巴黎市郊魯瓦西的戴高樂機場的指標。
當時他設計的無襯線體,就是1976年發表的Frutiger。
儘管無襯線體家族當時已有21種字體,且傑作Univers才剛於1957年問市,但Frutiger並不拘泥於「怪誕」系列。
Frutiger講究易認性,即使是在傾斜、昏暗的地方都能輕鬆判讀。
法國戴高樂機場的標牌字體:Frutiger
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或Deutsche Industrie Normen縮寫)則是德國規格協會為統一工業規格而製作的無襯線體。
1931年發表的第1代DIN 1451可以利用稿紙、直尺與圓規重現,瞬間判讀性高而可被機器辨識。
DIN 1451廣泛運用於道路指標、汽車車牌、工程圖與技術文件等處,數位化後也建立了龐大的字體家族。
到了現代,在設計領域也很受歡迎。
2020東京奧運會徽字體 應用DIN
具優美感而適用於標題、內文的萬能字體
Optima的古典造型有「無襯線羅馬體」之稱,而分類於比較柔和的人文。
抑揚頓挫的筆畫末端緩緩拉寬,是感覺像有襯線的無襯線體。而且適用於標題、內文,可以說是萬能字體。
Optima的設計師赫爾曼.察普夫(Hermann Zapf,1918-2015)年輕時是石版技師。
受到魯道夫.科赫(Rudolf Koch,1876-1934)、愛德華.莊士敦(Edward Johnston,1872-1944)的影響,自學西文書寫體(Calligraphy)。
1947年察普夫成為德國斯滕佩爾(Stempel)的總監,而於1950年發表Palatino、1952年發表Melior。
爾後受到義大利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約1530年的墓碑碑文的影響,同時運用書寫藝術,花費6年的時間才完成Optima的設計。
Aston Martin 汽車品牌字體 應用Optima
現在由於英國豪車Aston Martin(阿斯頓馬丁)以及巧克力品牌Godiva等使用而為人所知。
充滿活力、自信,感覺「非常美國」的無襯線體
最後一位字體Gotham是2000年由男性時尚雜誌《GQ》委託美國字體公司Hoefler & Frere-Jones設計的無襯線體。
當時字體設計師託拜厄斯.弗裡爾-瓊斯(Tobias Frere-Jones,1970~)帶著相機造訪紐約,觀察大街小巷的招牌、青銅門牌、奠基石銘文等文字。
尤其是長途巴士總站的招牌,使他獲得許多靈感。
此外,Gotham與瑞士的Helvetica、德國的Grotesque、法國的Art Deco不同,是一種充滿活力、自信且感覺「非常美國」的無襯線體。
Gotham是以尺和圓規畫出來的,結構屬於幾何無襯線體,易認性高且乾淨俐落。
2008年,歐巴馬(Barack Obama)參選美國總統時的所有文宣都使用Gotham,向選民明確傳達該陣營的口號。
不過相對於枯燥的文字和圖片知識灌輸,日本設計師、漫畫家蘆谷國一用漫畫形式的說明看起來實在是開心易懂多了。
臺灣版《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封面設計
臺灣版《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內頁
看完這些字體的歷史和發展,終於理解為什麼無襯線字體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應用了。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最受歡迎的Helvetica和其它幾個字體比起來,還是個「弟弟」啊,但是「長得」可比其它幾位「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