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扶貧故事 詮釋政協擔當

2020-12-18 新華網重慶頻道

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駐雲陽縣泥溪鎮工作隊隊員指導村民發展木耳產業。

  市政協機關扶貧幹部在雲陽縣泥溪鎮辣椒基地查看種植情況。(本欄圖片由市政協辦公廳提供)

  「膠鞋書記」「帶貨網紅」「音樂老師」「理髮師」……在各種身份和「外號」之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脫貧攻堅中的政協人。

  5月15日,重慶市政協首次以遠程視頻的形式開展「雙周學習會」,10名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政協委員、政協扶貧集團成員單位幹部、政協機關幹部,在田間、在基地、在幫扶群眾家,視頻直播他們在脫貧攻堅中的感人故事和心路歷程。

  視頻另一端,市政協和38個區縣政協的700餘名機關幹部觀看了直播,感受著脫貧攻堅戰中的政協力量和擔當。

  「膠鞋書記」用腳步丈量大山

  「我是城口縣政協委員龐啟淵,此刻正站在修齊鎮東河村五彩山莊……」講故事的人遠在400公裡之外,他的講述一下子將觀眾帶進了大山深處的美麗鄉村:「在曾經的沿河鄉,所有的幹部都是『膠鞋幹部』,我們用腳步丈量大山,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龐啟淵講起在城口縣沿河鄉北坡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時的往事,滿屏洋溢著他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015年,作為城口縣第一批奔赴一線的第一書記,龐啟淵來到了北坡村。當時村裡的條件十分艱苦,全村1600多人分布在8個社,其中有6個社不通公路,最遠的兩個社需要走5個小時土路。由於青壯勞動力常年在礦山務工,全村有42人患有塵肺病,40歲以上的單身漢有20多個。居住在高山未搬遷的有266人,常年在家的不足70人,且全是50歲以上的人。當地村民物資買不進來,農產品也賣不出去。

  龐啟淵到北坡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換上膠鞋上門入戶,了解每一戶的情況。因此,他也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膠鞋書記」。

  為了村裡的公路建設,他跑了不下30趟,3次給縣委縣政府打報告,最後縣政府決定投資2000多萬元,修建一條4.3公裡的「懸崖公路」。為發展產業,龐啟淵牽頭成立了城口縣北坡白夾竹種植股份合作社,同時尋求資金支持,承擔收購、銷售等工作。農產品終於銷售出去,不少貧困戶在合作社獲得分紅。

  此外,龐啟淵還很關注特殊困難群眾,對塵肺病人或是因災致貧的村民,他特意向幫扶單位縣委辦公室報告,爭取現金和物資幫助。他說,「群眾最需要的就是我最關心的。」目前,北坡村8個社都有了硬化的公路,建成了移民點,並將五保戶等弱勢群體納入搬遷,使他們住上了新房。

  三年扶貧 一張藍圖繪到底

  「直播」切換到雲陽縣泥溪鎮黑木耳產業示範基地前,市政協機關幹部、駐鎮扶貧工作隊隊員易凌的身影出現在大屏幕上。他舉起一段長滿黑木耳的青木,為泥溪黑木耳「直播帶貨」。

  泥溪鎮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由市政協主要領導擔任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對口幫扶。

  扶貧工作隊2017年9月進駐泥溪,中途人員幾經輪換。「工作隊始終踐行初心使命、一以貫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正是按照三年前的脫貧攻堅規劃,如今,泥溪黑木耳已成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易凌講述了工作隊的故事。工作隊進駐泥溪後,每天走村入戶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短短一個月就把全鎮基本情況摸清楚了,並會同縣委縣政府編制出泥溪鎮三年脫貧攻堅規劃。到現在,工作隊還堅持定期走訪群眾,每年走訪500餘戶,泥溪凡是有群眾居住的地方都留下了工作隊的足跡。

  工作隊在2017年一次走訪中,遇到一位70多歲、正在挑水的老人。老人說,他去山坪塘挑水回家,往返要走兩個小時山路。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家裡不缺水。工作隊了解情況後立即展開飲水專項摸排,最後決定在長柏村建造一個庫容10萬立方米、惠及2000人的杉樹溝水庫。後來,工作隊又聯繫市水利局爭取到2900萬元用於水庫建設,開創了市級層面支持小(二)型水庫建設的先例。杉樹溝水庫已於去年蓄水投用,泥溪人再也不缺水了。

  去年6月,易凌加入雲陽縣泥溪鎮駐鎮工作隊。他從小在城市長大,沒有農村生活和工作的經歷。一年下來,他經歷了第一次參與撲滅山火、第一次下地幹農活等事情,補上了農村工作這一課。

  對於一線扶貧工作經歷,易凌有三點深切感受:一是跟老百姓說話要用老百姓的語言;二是老百姓善良淳樸,如果你真是對他們好,他們會把你當家人看;三是基層工作真不好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很不容易,值得機關同志學習。

  「兼職」音樂老師 敲開群眾「心門」

  來自市政協扶貧集團成員單位重慶軌道集團的羅強,派駐雲陽縣泥溪鎮協合村擔任第一書記,至今已有兩年零八個月。

  「夜裡,伸手不見五指,唯有高山重重,野風陣陣,偶爾一兩聲雞鳴狗吠,與城市的『燈紅酒綠』截然不同。」回想在協合村的第一個夜晚,羅強坦言,當時心底湧起一陣悲涼。從沒幹過農村工作的他,怎麼幹?幹什麼?一系列問題讓他感覺壓力山大。

  接踵而來的,就是難以融入農村、難以接近村民的「窘境」。聽不懂方言、交流困難,村民自然把他當成「外來戶」。為了打破這種窘境,羅強做了一件事:「兼職」音樂老師。

  協合村村委會在一個半山腰上,與村裡的小學同在一個院子裡。村校學生29人,卻涵蓋了一、三、五這三個不同年級的學生。

  稍有閒暇的時候,羅強就在教室外轉悠。幾天過去,他只聞書聲琅琅,卻聽不到歌聲繞梁,一打聽,才知道這裡的孩子都不上音樂課。

  稍懂樂理知識的羅強,感覺機會來了。他主動走進課堂,成了孩子們的音樂老師,從最基本的「哆來咪」教起,每周上兩節音樂課,教唱了《童年》《少年先鋒隊隊歌》《歌聲與微笑》《當我輕輕走過你的窗前》等30餘首歌。

  學生們唱著歌兒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好些家長問:「你們是從哪兒學來的?」學生們高興地回答:「是那個從城裡來的羅老師教的!」

  一傳十、十傳百,不少村民這才知道,娃兒們口中的「羅老師」,原來就是他們村上扶貧工作隊的羅書記。在鄉村,老師是最受尊敬的職業,比親人還親。有了「老師」這個稱呼,羅強到村民家裡搞調研、摸情況,就容易多了。他們熱情主動請羅強進屋裡,家長裡短地說個沒完。

  從那時起,全村364戶人家989人,羅強挨家走訪了。全村29個貧困戶,也把羅強當成自家親戚。「狗兒見了我都不會咬我,我就這樣成功地從一個『外來戶』變成了鄉親們的『貼心人』。」羅強說。

  「理髮匠」贏得群眾信任

  2017年,巫溪縣政協機關幹部周世品來到白鹿鎮香樹村擔任第一書記。出身農村的周世品希望用政協人的包容,農村娃的真誠與樸實,幫助村裡做好工作,讓群眾感受到政協就在身邊。

  香樹村山大坡陡、地廣人稀,很多地方不通公路,上山下山一個來回基本就是一天。他到村裡上山走訪,見到老百姓在堂屋裡架幾塊磚就燒火做飯,全屋燻得黢黑……

  「那個時候我確實有很多感慨。」周世品說,這讓他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家裡條件很差,村裡通電了,別人家有電燈,但他們家卻因為交不起入網費,仍然只能照煤油燈。「我深深理解貧困戶的困難,也深深知道要帶領大家脫貧,取得他們的信任非常重要。」

  年近90的留守老人何澤仲,兒子在四川安家,留下他一個人在老家。由於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幾年來,老人理髮都是自己用剪刀剪。知道這個情況後,周世品馬上購買了一套理髮工具,學習了簡單的推剪技術後,利用走訪的契機為老人家理髮。

  通過老人的講述,沒幾天,村裡的好多村民都知道了這個事,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帶信給周世品,請他理髮。在理髮的過程中,周世品了解了很多不曾掌握的情況,消除了很多群眾多年來積下的怨氣,逐漸獲得了他們的信任。

  2018年,貧困戶何世明因其父親宅基地復墾補助資金遺產繼承問題,導致銀行不能兌付有關款項。周世品知道後,積極與銀行和法庭對接並提出解決方案。由於何世明父親的其他幾個孩子都搬到了外地,難以出庭參加庭審或者現場司法公證,周世品便讓他們錄製資金分配的承諾視頻,通過微信傳給自己,並幫助刻錄光碟,以作為法庭判決的佐證資料。這樣,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現在,群眾一有事情都會想到我,因為他們覺得我是一個實在人,願意為大家做事。我在村裡動員大家幹事創業,他們也都積極行動。」周世品說。

  帶著貧困戶入鏡 「帶貨」山地雞

  當鏡頭切換到酉陽塗市鎮勝利村時,除了身著土家族民族服裝的酉陽縣政協常委、酉陽巨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石熬外,他身旁還出現了一位正在趕跑山雞的農民。

  就在大家疑惑之時,頗具「網紅」氣質的石熬介紹,「今天我帶領大家走進貧困戶吳波家中,為吳波家的跑山雞和土雞蛋代言。」

  這不是石熬的帶貨「首秀」。今年以來,石熬帶領團隊充分利用酉陽在線新媒體平臺優勢,探索建立「直播電商」模式,線上與線下產銷對接,著力解決貧困農戶在疫情防控中面臨的銷售難題;探索建立「網絡招聘」模式,通過公司旗下「薪指點人才網」網絡招聘平臺,為企業復工復產和返鄉務工人員返崗提供就業服務,著力化解疫情期間就業難題。

  在助推產業扶貧中,石熬與縣供銷聯社合作,對貧困戶、合作社的宜居茶、土雞、土雞蛋、麻旺鴨等農產品進行營銷推廣、直播銷售,讓田間地頭成為農民的直播間,拓寬了本地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幾個月來,石熬先後為吳波等貧困戶累計直播帶貨10餘萬元,帶動100餘名貧困戶增收。

  幾分鐘的政協專場「直播秀」剛結束,石熬就在微信群裡告知,吳波家的土雞蛋已經賣完,50餘只土雞正通過快遞寄出。

  脫貧攻堅一線政協人感言

  市政協委員、市文旅扶貧集團駐酉陽車田鄉工作隊隊長王增恂:

  人的一生會有無數的經歷,但能記住的卻不多,值得回憶的更少。參與脫貧攻堅的經歷,定會成為我珍藏在內心、永遠不會忘記的記憶。

  石柱縣政協委員、橋頭鎮黨委副書記唐劍:

  產業扶貧是實現長效脫貧最有效的機制,針對部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我們還需做好「志智雙扶」工作,持續轉變社會風氣,抓好鄉村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開州區政協機關幹部、駐長沙鎮江廟村扶貧幹部譚發均:

  一直以來,開州區政協堅持採取凝聚共識「添動力」、領導率先「扛壓力」、履職盡責「獻智力」、攻堅克難「聚合力」的「四力」工作法,為長沙鎮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貢獻政協力量。

  雲陽縣政協常委、芸山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楊雪梅:

  作為雲陽縣的政協委員和民營企業家,我積極參與、親自見證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傾力幫助貧困群眾發展菊花產業,用實際行動詮釋政協委員的職責和使命。

  彭水縣政協機關幹部、駐鞍子鎮乾田村第一書記嚴九江:

  一到任,我就給自己和工作隊立下「七不」規矩:一是到位不越位,二是幫忙不瞎忙,三是獻策不決策,四是補臺不拆臺,五是疏導不誤導,六是作為不亂為,七是逗硬不鬥氣。

  (記者戴娟、實習生何春陽整理)

  記者手記》》

  真幫實扶顯風採

  常態化防控疫情的當下,市政協以視頻連線直播的方式,在全市政協系統舉行來自脫貧攻堅一線政協的「故事會」,直觀、生動、高效。

  10位講述人,有政協委員,有政協機關幹部,也有政協扶貧集團單位的年輕同志。腳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講述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的收穫感悟,既是一次交流會,也是一次凝聚共識會,更是一次加油鼓勁會。

  正如市政協委員、市文旅扶貧集團駐酉陽縣車田鄉工作隊隊長王增恂所說,「情到之處是故鄉!」扶貧路上「闖」過的路途、生活、工作「三關」,既令他收穫了鄉情鄉愁、與鄉村幹部群眾的深厚友情,更使他充滿了豐收的喜悅和前行的動力。

  「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他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付出,給人以啟迪和力量!」「平凡而有溫度的故事,有情感的畫面,非常有感染力!」聽罷這一場特殊的「雲端」扶貧故事會,市政協機關幹部們覺得意猶未盡,受益良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目標在前,守諾如山。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正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凝聚共識,真幫實扶,全力助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建功立業、彰顯風採。

  戴娟

相關焦點

  • 李微微:進一步講好湖南扶貧故事、政協助力故事和委員幫扶故事
    會議傳達學習了汪洋主席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傳達了省委常委會聽取省政協助力脫貧攻堅情況會議精神;報告了全省助力鞏固脫貧成果萬戶幫扶行動開展情況;審議了關於評選表彰全省政協扶貧行動先進個人的方案(草案);傳達學習了全國地方政協秘書長工作交流座談會會議精神;報告了全省政協上半年工作情況及三季度工作預安排;通報了市州政協上半年工作情況;審議了機關信息化工作管理辦法
  •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眼科醫院院長何偉:身體力行 醫療扶貧
    毛毛細雨中,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眼科醫院院長何偉,正在遼寧建昌縣調研。連任3屆全國政協委員的何偉,在10餘年裡提出了100多份提案,始終聚焦貧困鄉村醫療問題。「在偏遠農村,一些父老鄉親因貧困不能及時救治而失明,還有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 「舌尖上」的扶貧:山東省勞模直播推介貴州安順平壩土特產
    4月2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青島飯店二樓貴州安順特色農產品專柜上演,山東省勞模、市南區人大代表、青島飯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燕青上陣直播推介,現場講述兩年來參與香港中路街道赴貴州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扶貧考察時的所見所聞和人文故事
  • 政協委員風採丨市政協委員馮鋼銘:東西扶貧路上的「最美教師」
    馮鋼銘說,從2018年響應東西扶貧協作號召第一次踏入巫山,這兩年多來,他不是在巫山就是在去巫山的路上。「本來就第一期安排我過去,沒想到連著去了兩年多,朋友們開玩笑說我『樂不思魯』了。」年過半百老教師的一句玩笑話,道出了如今決勝脫貧攻堅「魯渝一家親」的情懷和擔當。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決勝全面小康,展現國企擔當。
  • 在扶貧與抗疫中凸顯責任與擔當
    廣州工控扶貧幹部為幫扶對象直播帶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與疫情交織,2020年必定非同一般。在日前廣州工控團委「青年講堂」扶貧專題分享會上,6位駐村扶貧幹部的扶貧故事中處處透露出這樣的品格;在工控的抗疫精神中,又何嘗不是處處透露出這樣的風骨和氣概……過去這一年,也是廣州工控砥礪前行的一年,「工控品格」在新時代的企業文化建設中蘊含著新成長,也是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強大動力。
  • 電力扶貧故事多:螢火蟲「變」電燈,2886名牧民寫來感謝信……
    5月21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始前的第一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中,面對記者關於「涼山脫貧致富信心和力量來源」的提問,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達久木甲這樣回答。▲達久木甲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始前的第一場「委員通道」發言。
  • 肇慶市扶貧農產品化身旅遊手信特產,搭上直播動車遠銷海內外
    12月27日,肇慶市「德慶縣扶貧產品服務中心」、「昇平村農特加工包裝廠」同時舉行了揭牌儀式,肇慶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孫德等領導參加了揭牌儀式。這兩個點均為市政協機關扶貧項目,以「加工車間+旅遊手信特產門店+電商直播」模式,帶動農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
  •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18 11:33:57   作者:古基鎮黨政辦   來源:古基鎮黨政辦
  • 講好中國扶貧故事
    中國扶貧是了不起的人間奇蹟,是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壯舉。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中國為什麼扶貧?為誰脫貧?怎麼脫貧?脫貧後怎麼辦?
  • 全國最美基層政協委員首次亮相天虹直播間,公益帶貨促發展
    全國最美基層政協委員首次亮相天虹直播間,公益帶貨促發展來源:聯商網2020-05-12 20:20聯商網消息:2020年5月9日19:00在杭州天虹購物中心B座一樓中庭直播間內圓滿開展了「戰疫情,促發展,浙裡有好貨」公益直播
  • 肇慶市政協機關扶貧結碩果,昇平村村民過上「甜蜜」生活
    12月27日,肇慶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孫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祖飛,市政協副主席何健浩及扶貧工作組一行來到政協機關對口扶貧的德慶縣回龍鎮昇平村,參觀考察扶貧企業雙華食品有限公司及德慶縣扶貧產品服務中心,總結過去一年的扶貧工作,對新一年的扶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雙華食品有限公司,孫德聽取了公司投資人梁碧華的心裡話。
  • 在秉承張謇精神中展示政協擔當
    近年來,南通市海門區政協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覺把秉承先賢精神和發揮政協職能優勢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全力推動政協工作持續邁上新臺階。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個大局」,汪洋主席也指出人民政協要胸懷「兩個大局」。張謇先生對今天政協胸懷「兩個大局」有什麼啟發?
  • 【電商扶貧】直播「小可愛」 撬動大市場
    【電商扶貧】直播「小可愛」 撬動大市場 2021-01-13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習近平扶貧扶貧故事》中涵養民本情懷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扶貧故事》,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在全國發行。全書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先後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至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 立改革潮頭,書政協芳華
    為政協而創、因政協而興,回眸32年,《聯合日報》忠實記錄著山東政協事業的點滴進步,奮力書寫著山東政協人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使命擔當,真切展示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勃勃生機。《聯合日報》認真領會貫徹付志方主席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進一步推進融合創新,進一步提升辦報質量,進一步講好政協故事,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向著打造一流政協媒體的目標勇毅奮進、篤定前行,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績。黨媒姓黨,守土須盡責。《聯合日報》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讓黨旗在政協宣傳輿論陣地上高高飄揚。制定了《聯合日報黨總支議事規則》,一切重大事項由黨總支研究決定。
  • 郭培——扶貧路上的責任擔當
    烏拉特前旗融媒體中心烏拉特前旗檢察院派駐明安鎮臺梁村第一書記郭培和工作隊員用心、用情做著精準扶貧工作,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詮釋責任擔當,譜寫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樂章,努力幫助困難群眾奔向幸福 。2018年5月,按照組織要求,烏拉特前旗原檢察院駐看守所檢察室主任郭培來到明安鎮臺梁村擔任第一書記,身份的變化讓他對自己的扶貧工作既充滿期待,又深感責任重大。臺梁村第一書記郭培說:「以前我在烏拉特前旗人民檢察院工作時候,經常也下基層,但是自從當了第一書記以後,才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基層工作。」
  • 全國政協委員羅玉平:紮根鄉村開展精準扶貧
    自貴州省中天金融集團精準扶貧團隊進駐大灣村後,該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樂旺鎮黨委書記黃江志對大灣村如期脫貧更加信心滿滿。在過去三年多時間裡,為助力大灣村脫貧,全國政協委員、中天金融集團董事長羅玉平帶領團隊一直紮根鄉村、執著堅守,精準精細施策、真心實意幫扶,積累了豐富的精準扶貧實踐經驗。
  • 安化縣政協主席王益文到平口鎮調研督導黨建、扶貧等工作
    安化縣政協主席王益文到平口鎮調研督導黨建、扶貧等工作 2020-05-30 0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路上丨警民魚水情 宣威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朱紅斌的扶貧故事
    2012年底,精準扶貧拉開了帷幕,宣威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積極響應,組建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奔赴到精準扶貧一線,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共產黨員的堅守、責任、擔當與奉獻。大隊民警朱紅斌就是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