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改革潮頭,書政協芳華

2021-01-10 聯合視訊

泉城濟南,一座巍然而立3000多年的古城,名士薈萃,文脈不絕。1989年1月,在潤養千年的文化沃土上,在千枝競秀的報業密林中,悄然鑽出一棵幼苗。她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破土而出,吮吸著人民政協的養分茁壯成長。32度春秋輪轉,32載踔厲奮發,她始終秉持「弘揚愛國精神、倡導社會民主、促進聯合團結、振興中華大業」的辦報宗旨,把新聞書寫在協商民主的進程中,書寫在政協委員的心坎上。她就是山東省政協機關報——《聯合日報》,省內唯一具有統戰政協性質的報紙,也是全國政協系統發行量最大、出版期數最多的省級日報。為政協而創、因政協而興,回眸32年,《聯合日報》忠實記錄著山東政協事業的點滴進步,奮力書寫著山東政協人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使命擔當,真切展示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勃勃生機。

艱難困苦 玉汝於成

(1989-1996)

這是一份1989年1月4日發行的《聯合周報》,作為《聯合日報》的前身,透過早已泛黃的紙頁,我們仍能感受到一種躍然而生的喜悅與希望。為適應人民政協事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加大政協工作宣傳力度,更好地反映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的心聲,經省委批准,省政協創辦了《聯合周報》,時任省委書記梁步庭欣然題寫了報頭,時任省政協主席李子超撰寫了發刊詞。

山櫻先春發,紅蕊滿霜枝。厚望之下的《聯合周報》,也有著戰風鬥雪的草創之艱。在第一任社長、總編輯於陽春的帶領下,11位矢志政協新聞事業的赤子,篳路藍縷,上下求索,從編稿、畫版到檢查校樣,他們夜以繼日,攻下一道道難關。一首《畫版謠》生動反映了創刊初期的情景。為克服版式設計困難,於陽春手把手地教新同事畫版,並編了一首歌謠便於大家熟悉技巧。「嚴」字當頭,校字如仇,只因一詞之差,幾萬份已經印出的報紙,在火車站被截回,直接送到廢品收購站。「張瑞敏砸冰箱」式的故事在這裡上演,只為對讀者負責。天道酬勤,業精德揚。創刊後,《聯合周報》訂閱量從最初的2.6萬份迅速增長到1992年的20萬份,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李子超主席盛讚「11條好漢11桿槍,就能辦出一張高質量的報紙,很了不起」。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1993年1月,報經省委同意,《聯合周報》更名為《聯合報》,先擴為周二報,兩年後又擴為周三報,書法家魏啟後、啟功先後題寫了報頭。1994年4月,報社成立協作理事會,在全國政協系統當屬首創。時任省政協主席陸懋曾出席成立大會並講話,稱「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1995年12月,全國政協在成都召開報紙宣傳工作會議,於陽春作了典型發言。《聯合報》因從未發生政治失誤、報刊期數、發行量、廣告收入、成立地市記者站、成立協作理事會等6方面第一,被譽為山東省政協的「拳頭產品」,走在了全國前列。雛鳳清於老鳳聲。全國第一篇公開批評《廢都》的書評在《聯合報》刊登,引發文壇廣泛關注;《「紅十字」下的陰影》《來自高校自費生的報告》等一批針砭時弊、關注民生的新聞作品,彰顯了政協特色,贏得了良好口碑。

寸積銖累整八載。歷經《聯合周報》《聯合報》兩個階段,擴日報的基礎已然堅實。

勵精圖治 蓬勃發展

(1997-2009)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早在1996年,報社上下已經開始醞釀新的突破。先是改革版面,將周末版擴充為《聯合周末》專刊,同時組織力量進行擴日報可行性考察。那時,不必說兄弟省份,即便《人民政協報》也還是周三報。能否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家拿出了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決意再上一個新臺階。經慎重考慮並多方徵求意見,1997年1月1日,《聯合報》擴成周五刊的《聯合日報》。這殊為不易的一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稱讚與鼓勵。時任省政協主席陸懋曾專門發來賀信,省委更是高度評價報紙創刊8年來的業績,殷切希望改日報後為政協履行職能、團結社會各界人士、服務兩個文明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輿論支持。

當是時,報社延攬了一大批優秀年輕人,為辦好日報儲備了人才。隨著版面的增加與人才的引進,《聯合日報》爆發式地產生了一大批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頗有影響的報導。

1998年8月,《聯合日報》三版刊登了省醫科院副研究員王世立關於高校擴招的文章——《中國高等教育下一步怎麼走》,引起了時任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周鴻興的極大興趣。他把這期報紙的三版複印了300份,分發給每一位在京出席國務院科教興國工作座談會的領導和專家。很快,關於高校擴招的話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大討論。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高度重視,在他的推動下,全國高校開啟了招生改革,而王世立的文章則被業界譽為「首先吹響了大規模擴招的號角」。這是政協發揮智力密集優勢、推動社會進步的典型案例,也值得每一位聯合日報人為此驕傲,永遠銘記!

為體現政協重視文史資料編纂的工作特點,增強報紙的知識性、可讀性,2001年,《聯合周末》改版為《聯合日報·文史周刊》;2004年起,《聯合日報》將周五報擴為周六報;2006年3月,為堅持「三貼近」,加大民生報導力度,又把每周三的正報改為《聯合日報·民生周刊》。由此,一周四正報、兩周刊的模式正式定型。

沿著這一脈絡,《聯合日報》循序漸進,日益萬善,開始逐步走上發展快車道。

融合創新 砥礪前行

(2010-2020)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1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聯合日報》的面貌也隨之變化,已由過去的一張報紙,發展成為擁有《聯合日報》、聯合網、春秋雜誌以及微信公眾號、數字報、視頻等多種載體的全媒體形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氣象、新局面。

這一時期,《聯合日報》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對黨忠誠,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這一時期,《聯合日報》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這一時期,《聯合日報》與時代同行、與政協同頻,深入踐行「四力」,生動講述政協履職故事,全面展示委員議政風採,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輿論支持;這一時期,《聯合日報》堅持改革創新、開門辦報,著力抓好媒體融合發展,傾力打造新媒體矩陣,有效拓展了傳播力和影響力。

根本固方能枝葉茂。《聯合日報》這一時期的蓬勃發展,根本原因在於省政協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十二屆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副主席吳翠雲、郭愛玲、趙家軍、唐洲雁、王修林、程林、劉均剛,秘書長劉永巨;十一屆省政協主席劉偉,副主席陳光、翟魯寧,秘書長張心驥,對有關新聞報導和報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給予肯定、鼓勵和關心、指導。這是《聯合日報》不斷前行的根本動力和力量源泉。

特別是2018年5月11日,省政協主席付志方親臨報社,看望採編人員,調研報社工作,對辦報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為《聯合日報》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士氣、激發了幹勁。

風勁潮湧,自當揚帆破浪。《聯合日報》認真領會貫徹付志方主席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進一步推進融合創新,進一步提升辦報質量,進一步講好政協故事,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向著打造一流政協媒體的目標勇毅奮進、篤定前行,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績。

黨媒姓黨,守土須盡責。《聯合日報》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讓黨旗在政協宣傳輿論陣地上高高飄揚。制定了《聯合日報黨總支議事規則》,一切重大事項由黨總支研究決定。健全完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等組織生活制度,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重大事項決策充分協商,一切重大事項由黨總支會議研究決定;定期召開總支會、黨員大會、支委會、黨小組會,黨總支主要成員都給黨員講過黨課,加強黨組織建設的「內生動力」;打造黨員學習活動陣地,督促全體黨員學好用好「學習強國」平臺,使黨員學習常態化;創新黨建活動形式內容,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群眾評議黨員」活動、集體約談活動,黨組織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危難時刻顯擔當。2020年初,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聯合日報》積極響應省政協發出的「為奪取疫情防控鬥爭勝利作出政協貢獻」號召,凝聚抗擊疫情的正能量,頌揚抗疫英雄,鼓舞民心,推出聚焦政協人投身抗疫一線、參與一線防控、捐款捐物、建言獻策、復工復產等方面的新聞報導700餘篇、照片100多幅,連續刊發幾百個版面,及時傳遞了抗擊疫情的政協力量。

辦報為民,初心不改。推動深度融合,開拓「1+N」重大主題報導模式、媒體主題宣傳模式,打造一批高品質有影響力的專欄和報導,創新的背後,服務大團結大聯合、為人民鼓與呼的初衷愈久彌堅、代代相傳。開闢「委員觀點」「報告深讀」「委員擔當」「聯合視點」「政在協商」「委員故事匯」「有心同讀」等欄目,通過線上報導、在線直播、線下活動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傳遞委員思考、傳播政協履職聲音、展示政協委員風採、講述政協故事;策劃推出「沿著總書記指引·奮進的政協足跡」「履職為民 奉獻齊魯——點讚感動你的政協委員故事」系列重磅報導,圍繞鄉村振興、海洋強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弘揚雷鋒精神等專題進行了系列報導;開設了「追夢奮鬥·委員擔當」系列專題報導,圍繞「養老」「垃圾分類」「大數據」「健康中國」「夜經濟」等社會熱點問題,結合委員提案,陸續推出圖文並茂的專題報導,贏得讀者好評;舉辦「國民學堂」進院校、進社區、進企業,線下學員累計達近兩萬人次,線上學員累計達幾百萬人次;10篇「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報導全部被「學習強國」轉載。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採寫的《「網格化」還需精準化》《全民健身須循「科學方」》2篇報導閱讀數達到「10萬+」,《首場「雲訪談」速寫》閱讀數5萬餘次。劉永巨秘書長對此作出「總結好這次疫情防控形勢下創新方式宣傳報導的經驗,為今後宣傳工作打基礎。同志們辛苦了,主席滿意」的批示。

打鐵須得自身硬。《聯合日報》始終把自身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通過制度創新推動報社改革發展、提質增效。為了更好地適應新階段新要求,在付志方主席到報社調研兩周年之際,經過精心籌備,於2020年5月11日起進行全新改版,莊重古樸大方的版式獲得讀者好評。制定改革方案和《聯合日報社績效考核暫行辦法》,建立科學量化、全面考核的分配激勵機制,業務考核以量化考核為依據,在注重「量」的基礎上加大對「質」的考核,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宣傳質量。創新社領導、編輯記者蹲點採訪制度,深入採訪機關幹部、政協委員、鄉鎮幹部、基層群眾,狠抓重大主題報導。建立常態化學習培訓制度,進一步提高採編業務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寫作技能,不斷集聚適應報社事業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完善經營管理制度,做到以人為本與制度管人相統一,通過釋放制度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與活力。

與此同時,《聯合日報》注重踐行媒體責任,傾力公益慈善,從扶貧結對、抗震救災到無償獻血、「慈心一日捐」,群眾需要什麼,聯合日報人就奉獻什麼。承辦「國民學堂」公益講座,舉辦「新儒風山東行」活動,落實總書記要求,扛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旗,媒體的社會責任和政協的家國情懷在堅守與創新中彰顯。

32年櫛風沐雨,32年春華秋實。而今的《聯合日報》,健筆凌雲,集語琳琅,先後榮獲「傳媒中國年度十大專業報」「全國報業100強」「山東省十佳報紙」「中國網絡媒體優秀單位」「山東省新聞出版獎優秀集體獎」等眾多榮譽,《聯合網》榮獲第三屆山東新聞出版獎,獲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成為重要新聞網站。《聯合日報》融媒體矩陣成為有高度、有溫度、有特色、有品質的全國政協系統一流媒體。至2019年11月,報紙發行65478餘份,實現歷史性新突破;《春秋》雜誌發行74660餘份,保持良好勢頭;廣告經營逆勢上揚,營收600萬元,創歷史最好成績。

穆穆兮文採雲湧,燦燦兮華章星馳。沐浴著新時代的雨露陽光,《聯合日報》將克承大雅,激揚文字,不負韶華,只爭朝夕,為新時代山東政協事業發展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隋春青 劉偉)

相關焦點

  • 改革不停步 中國勇立潮頭
    支架採購領域的改革,是中國改革的一個縮影。回顧2020年,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通過到全面推行林長制,從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國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各項改革卓有成效。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中國勇立潮頭,在砥礪前行中奮發有為。
  • 改革立潮頭 創新走前頭——九江市深入推進鄉鎮(街道)行政管理體制...
    原標題:改革立潮頭 創新走前頭——九江市深入推進鄉鎮(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發展紀實   近年來,九江市堅持高位推動、以點帶面、周密部署,紮實開展鄉鎮(街道)
  • 奔競不息立潮頭 凝心聚力興蕭山 首屆「蕭山人」大會啟幕
    蕭山是杭州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勤勞勇敢的蕭山人民發揚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屆大會以「奔競不息立潮頭、凝心聚力興蕭山」為主題,共話桑梓情,共商發展計,必將為杭州和蕭山在新時代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新時代,新徵程。當前的蕭山正奔跑在加速前進的最佳跑道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下,堅定不移朝著建設體現世界名城風貌的現代化國際城區邁進。
  • 影評|《芳華》
    今天的為大家帶來的影評是電影《芳華》。作為一個95後,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故事總是充滿了蜜汁好奇,剛好最近在看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有一些小感觸分享給大家。還有那些經歷改革開放浪潮的人們,例如陳燦和郝淑雯。同樣是幹部子弟階級的兩人門當戶對的結婚,陳燦之所以沒有跟心儀他已久的蕭穗子在一起也正是因為這種階層之間的鴻溝。
  • 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原標題: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非洲豬瘟等風險挑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
  • 危難中彰顯擔當,風浪中勇立潮頭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帶領中國人民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實踐證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藍圖催人奮進,激揚著中華兒女的意氣和鬥志。
  • 《洛陽日報》頭版重磅評論一一《乘勢而上立潮頭》
    《洛陽日報》頭版重磅評論一一《乘勢而上立潮頭》 2020-05-16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崇德向善、堅韌奮鬥、務實創新、勇立潮頭」丨新時代「連雲港...
    今天上午,記者從新時代「連雲港精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今年4月連雲港市啟動新時代「連雲港精神」徵集評選工作以來,經過近8個月的廣泛徵集和8輪次的篩選評選,確定了新時代「連雲港精神」表述語,表述語共16個字:「崇德向善、堅韌奮鬥、務實創新、勇立潮頭
  • 【委員風採】志高敢舞浪 潮頭唱大風
    【委員風採】志高敢舞浪 潮頭唱大風 2020-12-21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危難中彰顯擔當,風浪中勇立潮頭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帶領中國人民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實踐證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藍圖催人奮進,激揚著中華兒女的意氣和鬥志。
  • 傳奇深圳 勇立潮頭
    40年,傳奇深圳初心未改: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沒有「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就沒有如今的深圳,40年裡,產業巨變、創投爭先、財富積累、綠化無限、城市提速……深圳在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同時,也在體制機制上勇於創新,樹起中國高質量發展「一面旗」。
  • 蘭州鐵路局蘭州通信段|勇立潮頭爭一流
    蘭州鐵路局蘭州通信段|勇立潮頭爭一流 2020-08-03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外三十風華茂,勇立潮頭再出發!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滋蘭樹蕙,杏壇飄香勤栽桃李滿天下三十風華,先行示範勇立潮頭再出發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也是深圳外國語學校建校三十周年高屋建瓴話發展,桃李芬芳訴初心深圳市副市長聶新平在致辭時表示,深圳外國語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辦學宗旨,因材施教、改革創新,在全國率先實施現代書院制的育人模式,積極探索多元融合學校的辦學路徑,走過了3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建設了管理規範、特色鮮明、具有示範輻射作用的高質量集團化名校
  • 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各經濟特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的偉大創舉。」「長期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各經濟特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擔使命、砥礪奮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特區幹部群眾倍感親切、備受鼓舞。」
  • 平潭自貿片區:勇立潮頭 「創新種子」結碩果
    五年來,平潭自貿片區牢記囑託,緊緊圍繞「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大膽探索,乘風破浪;五年來,平潭自貿片區勇立潮頭,構建了全國獨一無二的扁平化、高效率的「三區疊加」管理運作模式;五年來,平潭自貿片區撒播制度創新「良種」,開展了220項試驗,形成了193項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86項,對臺創新成果佔福建自貿試驗區七成以上……五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創新種子」在對臺前沿的「實驗沃土」裡汲取養分
  • 勇立潮頭 奮楫爭先
    但是,「橋頭堡」絕不只是單純的地理優勢,「排頭兵」更是要靠拼搶得來,正如港閘區委書記黃衛鋒所說,要完成好市委市政府賦予的這一全新發展定位和奮鬥目標,港閘區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激發黨員幹部「狼性」精神,學好用活蘇州「三大法寶」,真正樹立起勇立潮頭的「硬核」精神,拿出真抓實幹的「硬核」招數、打造優質高效的「硬核」環境,走出一條「港閘之路」。
  • 【基層動態】奮楫爭先再出發 勇立潮頭譜新篇
    【基層動態】奮楫爭先再出發 勇立潮頭譜新篇 2020-11-06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爭創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勇立潮頭爭一流
    勇立潮頭爭一流——滄州渤海新區經濟發展局推進發展紀實本報記者 郭玉培投資45億元的滄州旭陽化工有限公司30萬噸/年己內醯胺擴建項目開工,投資15億元的銘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年產他表示,渤海新區經發局將緊緊圍繞打造沿海經濟帶龍頭和全省改革開放高地持續用力,為渤海新區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 新青年勇立潮頭,奔湧向前
    (原標題:新青年勇立潮頭,奔湧向前)
  • 同心逐夢三十年——浦東新區政協提案故事(九)
    編者按高揚風帆三十載,使命在肩立潮頭。浦東新區政協成立以來,始終牢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宗旨,努力做到與區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與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節拍同頻共振。我們梳理了三十個優秀提案,深情講述了三十年來浦東新區政協在浦東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中積極履職盡責的擔當作為;生動展現了三十年來政協委員們心繫國家發展、情牽社會民生的家國情懷;熱忱謳歌了三十年來在積極採納落實一件件提案過程中,浦東各級部門所共同譜寫的華彩樂章。浦東政協公眾號將陸續為您講述這三十個提案故事,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