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違和感…這些詞原來都是日語?10個深入中國的日文漢字詞彙

2020-12-09 騰訊網

日本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代都和中國頗有關聯,且日本與中國距離近又擁有迷人的文化與景致,相當受到中國人的喜愛,不但成為中國人出國首選旅遊地,甚至身在中國也能夠從食物、習慣,甚至用語等各方面發現來自日本的事物,說不定還已經太過於常見,導致中國人自己都會忘記原本這是日語呢。除了「經濟」、「社會」、「主義」等,日本開始接觸西洋文化、改革維新時,將這些西洋單字翻譯成了日文,而中文則直接引用這些日文漢字做使用之外,現代生活中也不乏有許多漸漸深入中國的日文詞彙。這一次要介紹10個在中國能在生活中看見、聽見,甚至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日文漢字詞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日文名詞悄悄地在中國扎了根吧!

你一定碰過!10個生活在中國也常看到的日文漢字詞彙

◆定食(ていしょく/teishoku)這是指一道餐點內包含白飯、主餐、小菜、味噌湯等多種料理的餐點種類,概念類似於西方的套餐,但不同的是定食通常都是一次全部呈上桌。在日本定食是深入各種類餐廳的一種餐點,無論是燒肉店、家庭餐廳還是炸豬排餐廳都會看到,而這個詞彙也隨著中國日式料理餐廳的興起一同進入到中國人的生活之中。◆唐揚(からあげ/karaage)唐揚在日本原本是指將食材裹上面衣油炸的一種料理手法,據說是油炸料理從中國傳入日本時日本人順而將此料理方式稱為「唐揚」,而戰後的日本因為養雞場的增加,使用唐揚料理的雞肉快速普及於民間,所以現在在日本要是講到「唐揚」大部分都是指炸雞塊這東西。而因為日本人的油炸調理方式自成一格,與中國人習慣的炸制有所不同,所以販售日式炸雞塊的店家也都會在菜單上直接寫「唐揚雞」來與傳統炸雞塊有所區別。

◆魚介(ぎょかい/gyokai)所謂的魚介即是指魚類和貝類食材的意思,最常見的就是拉麵店了,通常一般的魚介拉麵湯底是使用魚乾、乾貝、昆布、醬油等食材來熬煮,也有加入豚骨或味噌的魚介豚骨、魚介味噌拉麵。而因為中國人相當愛吃拉麵,有許多日本拉麵店來中國設店時便將「魚介」二字不翻譯直接放入菜單中,所以現在也越來越多中國人即使沒親自到過日本也能明白魚介的意思。◆定番(ていばん/teiban)這個詞原本是日本零售業及服裝業的用語,表示一直受到消費者熱愛、不受流行趨勢影響的產品,但隨著各領域時常沿用,現在則是指廣受大眾喜愛與選擇的事物。如果到日本旅遊時在菜單上看到的話,可以直接視為人氣必點的意思,例如壽司的定番是鮪魚、居酒屋的定番是生啤酒配烤雞肉串等等。

◆達人(たつじん/tatsujin)達人這個詞其實最初是出現在中國,指通達理事、領悟世道的人,但這個詞傳入日本之後意思產生了變化,發展出了一個新的歧意,用來指稱某方面、領域有許多經驗,具有優異技能的人,到了近代才逐漸逆輸入回到華語文化圈中。因此現在我們在許多媒體雜誌、新聞報紙上都常看見使用「達人」兩字來直接當作精通某項事物的人的稱號。◆素人(しろうと/shirouto)日語的「素人」是指對某專業領域不具備知識及經驗的普通人,相當於中文的非專業人士之意,在日本常可以看見專門到路上找素人來挑戰各種技藝的綜藝節目,而在在中國則常出現在求職信息中,當媒體公司想要找非專業模特兒或演員出身但是又願意露臉演出的求職者時便會直接使用到這個詞來代稱。

◆御宅(おたく/otaku)「御宅族」在日本最一開始是用來形容對特定事物抱持高度關注且極度熟悉詳細的人士,最常見的代表就是喜愛動畫、漫畫、偶像等次文化的族群。但是由於「御宅」這個字在中國被媒體誤解為成天待在家足不出戶的人,因此中國人普遍對於御宅族的定義都是平時不愛出門、假日喜歡待在家的人,所以現在中國人即使自稱宅男、宅女,也不一定就是熟悉日本動漫二次元文化的人哦。◆新番(しんばん/shinban)這個詞是日語「新番組」的簡寫,而「番組」是節目的意思,因此新番組就是新一季度所開播的節目的意思。不過這個詞在華語圈通常是有在接觸日本影視作品的人才會看到,尤其是動畫,因為日本動畫每年的開播期大致分為四個季度,分別是春季7月、夏季7月、秋季10月,以及冬季1月,所以經常可以聽見或看見大家討論新季度動畫時都會用春季新番、10月新番之類的詞來統稱。

◆違和感(いわかん/iwakan)「違和感」在日語是指某項事物置於某個情境之中讓人感覺不自然、與周圍氣氛不協調,最初這個詞很常出現在日本的懸疑作品之中,表示擔任解謎者角色的人發覺事有蹊蹺。而因為這個字所表達的意思與情境非常貼切,所以現在在漢字文化圈經常被廣泛使用,尤其中日都經常用「毫無違和」之類的字樣來吐槽某些有趣或搞笑的梗圖。◆王道(おうどう/oudou)王道最原本的意思是儒家提出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但是無論華語圈還是日本都多用來指稱「某事物最正確或是固定的作法與常規」,也就是主流文化的一種,通常會帶有濃厚的主觀意識,但卻為大多數人所認同及理解,和上一個介紹的定番意思頗為類似。

結語

日本身為文化輸出大國,在全世界都能找到為日本文化著迷的族群,並且這些文化輸入至中國的同時也讓當地人在耳濡目染之下跟著學到了異國的詞語,逐漸在我們的生活中紮根流傳,加上現代媒體信息傳播的進步,說不定之後還能發現更多在中國流行起來的日語,真是叫人拭目以待呢!

相關焦點

  • 御宅、違和感……這些詞原來都是日語?10個深入中國的日文漢字詞彙
    除了「經濟」、「社會」、「主義」等,日本開始接觸西洋文化、改革維新時,將這些西洋單字翻譯成了日文,而中文則直接引用這些日文漢字做使用之外,現代生活中也不乏有許多漸漸深入中國的日文詞彙。這一次要介紹10個在中國能在生活中看見、聽見,甚至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日文漢字詞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日文名詞悄悄地在中國扎了根吧!你一定碰過!
  • 日文源於中國漢字,為何日語和漢語卻是兩種語言體系
    如今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都借用了拉丁字母,而拉丁字母其實借用的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借用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則借用了古埃及象形文字。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只有21個民族擁有自己的文字,建國之後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有10個民族借用拉丁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山頂 這些漢字由於是日本自創,外國人很難了解其意.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日本漢字(日文:漢字,假名:かんじ,羅馬字:Kanji),又稱日文漢字,是書寫現代日文時所使用的漢字。究竟漢字什麼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
  •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有些詞語我們一直在說,但其實它們最開始是日語單詞。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森女」,「社畜」和「御宅」。森女來自於日語表達「森ガール」,社畜是直接借用了日語中的「社畜(しゃちく)」,御宅則起源於日本的「お宅(オタク)」。
  • 日媒:中國流行語「宅男宅女」源自日語
    比如,日語的「御宅」可按照性別進行劃分,由此使得「宅男」「宅女」在中國成為流行語;在日本使用頻率逐漸減少的「萌」,在中國卻被經常使用,而且還衍生出「萌萌噠」;用來形容在戀愛方面積極與否的「草食」「肉食」也經常被中國年輕人使用。那麼,「由日語衍生的漢語詞」席捲中國是否屬於特殊情況呢?實際上並不是。
  • 包含大量漢字的日語容易學嗎?
    今日人們談起學習一門第二外語,許多人也都認為日語相較來說更為易學。其實「日語易學」這樣的觀念延續時間已經很久,上溯至清末民初時期,張之洞、梁啓超等人也都曾有過類似的論述。中國人學日語的這份自信,在某種程度上也和日文中包含諸多漢字這一事實有關。
  • 記不住日語中漢字的讀音?可以試試這些好方法
    很多同學都反映,記不住日語中漢字的讀音,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日語中漢字詞彙的記憶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吧!想要輕鬆有效的記憶漢字詞彙,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音讀和訓讀。日語漢字的讀音大致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讀法。
  • 學日語必不可少的10個學習工具!
    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都意識到了「學習工具」的重要性。詞典、聽力素材、新聞理解、寫作指導等等,如果能有效利用這些實用工具,無疑會是我們日語學習路上的好幫手。今天介紹10個實用學習工具,一起來看看吧~!
  • 小測試:這些日語漢字詞彙你認識幾個(2)?
    小測試:這些日語漢字詞彙你認識幾個(2)? 2016年02月29日11:16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筆畫多、書寫困難、讀音複雜等等,漢字對日語初學者來說是一大難題。本文總結了一些日語漢字詞彙,看看你能認識幾個。
  • 出乎意料,這些常用詞竟然都來自日語!
    眾所周知,日語中的漢字和為數眾多的漢語詞彙都是古時候由中國傳入的,但近代之後,由日本人創造的新的漢字詞彙又「反輸入」回了中國,像文化、文明、文學、小說、時間、勞動、社會等詞,都是清末由日本的學者在翻譯西方經典時所創造,又傳入中國的。
  • 聽說懂漢字就能看懂日語?你這樣可是會鬧出大笑話的哦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學日語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日文中看到許多漢字,有些意思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我們乍一看覺得很熟悉,甚至有時可以猜出整句話的意思。但是,要知道很多日文漢字的意思與中文漢字的意思完全不一樣,無法按照我們印象中的漢字意思進行理解,如果不知道它們的真正含義,可是會鬧出大笑話的哦~下面就來說說和漢語詞長得一樣含義卻大不相同的日文詞彙湯(ゆ)湯日語中是「熱水、洗澡水、溫泉」的意思中文中喝的湯在日語中叫做「スープ」手紙(てがみ)
  • 初學日語要了解日文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區別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初學日語要了解日文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區別。筆者認為這些雖然都是權威之說,但都不利於初學者掌握,依我之見「日語漢字」與中國漢字相比,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特點:這種「日語漢字」是土著的,無論字形、讀音、意思都是獨創的,在中國語的字典裡是找不到的。如:畑(平仮名:はたけ/羅馬自讀音:HATAKE/漢字注音:哈她客/中國話的意思是:水田)、辻(平仮名:つじ/羅馬自讀音:TSUJI/漢字注音:刺激/中國話的意思是:十字路口)等等。
  • 這些天天掛在嘴邊的中文詞,竟然都來自日語?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詞彙其實都是「日本製造」的,像是「原則」、「科學」、「社會」、「國際」這些比較現代化的詞,都是從日語中引入的。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網絡流行語中,也存在不少來自日語的詞彙,放在漢語的語境中竟然毫無違和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日語也很博大精深?17個無法翻譯只能心領神會的日文單字
    世界各國有著各自的語言,除了文法、語法、發音的不同之外,詞彙上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或是民族的個性與習慣,有時候光是從一個語言的單字就能發現使用該語言的人們的思考邏輯與模式,擁有悠久豐富歷史的日本也何嘗不是如此。這次整理了17個中文沒有直接對應詞的日語單字,來看看你是否能跳脫中文框架,用心領神會的方式來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涵吧!
  • 高中學生高考選報日語:其實比英語更難!六個原因告訴你!
    01從高考詞彙量角度來看英語高考詞彙量3500個左右,其中核心詞彙2500個左右;日語高考詞彙量2500個左右,其中核心詞彙1500個左右,從詞彙的總量來分析,日語高考詞彙少1000詞左右。英語學不好的學生,普遍日語也不可能學好。畢竟英語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了,學了10多年都學不好,怎麼可能一下子把零基礎的日語學好呢?很多同學誤以為,學日語就是把中文翻譯成日語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加的複雜。日語分為中文詞和外來詞,外來詞需要用片假名把英文、德文、法文這些外來語的發音寫出來。
  • 居然連日語的組成都不會?別急,一篇文章帶你搞懂日語的構成
    日語的構成分為日語漢字、假名和羅馬音,這三者一起組成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日語句子。比如,"SONYのカメラを一臺持っている"。在這個句子的中,我們會發現SONY、カメラ、持つ、一臺這幾個單詞,它們分別是英文詞、片假名單詞、平假名單詞、日語漢字組成。
  • 從日本傳來的漢字詞彙: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
    現在人(包括日本人)一般的認知就是:漢字是從中國傳來的。不過日本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漢字都有不同的發揚,也創造了許多日本的漢字以及詞彙。雖然漢字的基礎是由中國傳入的,但是近代中國也確實從日本的漢字體系當中吸收了不少詞彙,這篇文章就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講一講,有哪些從日本而傳來的詞彙。
  • 「壁咚」,是個什麼東東?
    男性把女性逼到牆邊,單手或者靠在牆上發出「咚」的一聲,讓其完全無處可逃,這樣一來,因為距離的縮短,身體的貼近,女生必然會羞澀不已,便會大大增加表白成功的機率,已成為時下熱門的「告白高招」。   料理/料理 刺身/刺身    定食/定食過去,要將「料理」翻譯成「菜」或「菜餚」,將「刺身」翻譯成「生魚片」,將「定食」翻譯成「份兒飯,套餐」。
  • 掌握這30個日語詞,你也可以是日語達人!
    下面這些詞首先從讀音上來講是比較特殊且不好記憶的,此外大部分詞都有很深的文化含義或者與中國文化有著很深的聯繫。掌握後可以在適當的場合讓你看起來日語很牛!10、「炎」(ほのお):火苗,也就是火上方搖動的部分。日語裡還有一個詞:焔(ほむら)整團火的意思,現在基本不用這個說法了。11、「酸漿」(ほおずき):酸漿(果)。燈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