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全書逐節匯查-路加福音01-1序言,預言施洗約翰誕生
【在路加福音裡看到的,是耶穌以神性為本的人性,不是以人性為本的神性。我們看到一個人,但他是神,道成了肉身。路加所寫所傳的,是神成為一個完全人及其相關的故事,路加稱他為「道」。他把宣講耶穌(福音)與傳道看作同一件事。耶穌的門徒是道和話語的僕人。】
路加福音的結構與馬可和馬太相似。在馬可福音中,耶穌的故事分為兩段時期:加利利時期和猶大時期。路加在前面加插了耶穌誕生的故事,馬太也這樣;路加還詳述了耶穌最後一次「前往耶路撒冷之旅」。
序言(1-4)
路加福音開頭一段落的句子,有優美的希臘文風格,用的是古典的字彙和韻律;這種出色、流暢有閃族特色的詞句,很適合他正在寫的這卷書。路加顯然是用文學體裁作開端,表示下面的內容適用於廣泛的傳閱。
1-2 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
1-2 這書頭四節經文是序言,用來介紹一本書給讀者。作家常常是寫完全書後再寫序言。從路加用字的時態,也證明他是最後才寫開頭的這四節經文。在序文中提到這書已經完成了。路加在這篇序文中告訴我們四件事:他說到了他的主題;他的資料來源;他寫作的方法;他寫作的目的。
「提阿非羅」,這名字的意思是「愛神的人」。「大人」,一般認為是一位尊貴的慕道友,也有認為是路加寫書出版的贊助者。但正如前面導論所詳細講到的,提阿非羅最有可能是保羅的辯護律師。路加當時的寫作目的,是見證耶穌所創、保羅所傳的基督教信仰。
路加要傳達他所確信的,他告訴我們,在他以前已有好些人提筆「作書」。他沒有指明「好些人」是誰,但大部分人都同意馬可是其中之一。「作書」,不是記一件事,是記載許多事,相當於歷史文獻。
早期教會的神學文獻異常豐富,除了四部正典福音書外,還有多馬福音、馬提亞福音,以及偽託的彼得福音、腓力福音、巴多羅買福音、安得烈行傳等等。
「我們」,指初期的基督徒,初路加謹慎地將自己等同於其他門徒。「成就」,可以指確切地相信,但這裡有應驗的含義(提後4:5);路加是暗示神旨意的完成,這思想在他的書中到處可見。
他和約翰一樣,一起首就用了一個「道」字;實際上是在最後寫序的時候,作了概括:他沒有說傳拿撒勒人耶穌,也沒有說傳神的基督,他說「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
在他的書中,有許多見證這「道」的名稱:神的道、主的道、神國的道、救世的道、赦罪的道、復活的道、恩惠的道、光明的道、福音的道。
有人說:在路加福音裡看到的,是耶穌以神性為本的人性,不是以人性為本的神性。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但他是神,道成了肉身。路加所寫所傳的,是神成為一個完全人及其相關的故事。全書寫完以後,他稱他所寫的這一位為「道」。
在許多經文中,路加把宣講耶穌(福音)與傳道看作同一件事(徒8:4,9:20,10:36-43)。他接近約翰的思想,耶穌的門徒是道和話語的僕人。所以路加的寫作儘管用了歷史的方法,卻是藉著這道來見證這道;正像保羅所說的,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
路加從人的角度,回溯到基督教信仰的真正根源上。基督教不是叫人盲目地迷信,聖經鼓勵人「查考」「考查」和驗證其中的內容(1:20,24:44,約5:39,7:52,徒17:11),因為對耶穌的信仰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
3-4 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3-4 路加宣稱他所寫的事件都已經從頭精確地考察了,這種方法相當於追蹤、調查和採訪的意思;因為路加自己不是一個目擊證人。有些書面材料,他也與當事人當面覆核過了,比如說馬可所提供的材料。路加曾努力去深入了解這些事,儘量與傳統保持密切接觸,以致他的見證實際上就是當時的見證。
譯作「按著次序」的這個詞句,在新約聖經中只有路加使用,學者們對這詞作了很多探討,認為這「次序」不是「年代的次序」,是指「邏輯和藝術上的編排」。
路加所用優雅的希臘文,足以媲美當時的史學家和其他有學問的作家。他向全世界的人發言,把基督教涵蓋於世界歷史的舞臺上,所以他借用了當代的寫作體裁。
路加為他寫福音書的工作申辯說:雖然已有人寫下福音,但他由於本身有詳細考察研究的條件,他可以寫出一本更有順序、並且範圍更廣的記載。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路加福音就是基督的傳記;神學的意義固然更為豐富。
它的姊妹篇使徒行傳,其大部分也是保羅的傳記;當然,我們可看見聖靈和初期教會及彼得卓越的工作。路加福音內有耶穌所說的許多比喻,比其他福音書更多。他的目的是要寫下一個記錄,讓提阿非羅看見他所認識的基督教是有根有據的。
「所學之道」的「學」,經常是指初信者或慕道友所聽見的口頭教導(徒18:25,林前14:19)。但這詞也可以譯作「報告」「通報」和「聽見」(徒21:21,24)。
路加向保羅的法律顧問提阿非羅大人保證:「使他知道所報告的話語都是真確無誤的」。早年呂振中本也譯作:「使大人明白你所得知的事都很確實」。近年易讀本又譯作:「讓您知道報告給您的事情都是真實的」。
我們都曉得,先前大祭司亞拿尼亞是帶著律師帖土羅向巡撫腓力斯指控保羅的(徒24:1-2)。儘管保羅已經向亞基帕王作了見證與申辯,可是之前腓力斯想提解他前往耶路撒冷審斷時,保羅並沒有放棄羅馬公民權,他作出了要求站在凱撒的堂前受審的分訴。
法律顧問可以在非訴訟事務上起作用;申辯與見證也可以並行不悖。
有人說,路加是一位醫生,深知徹底研究是多麼重要。他運用了自己的觀察力和分析力,徹底研究關於耶穌的事跡。他「診斷和鑑別診斷」的結果,證明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真的!閱讀路加對耶穌生平的敘述,你可以有信心確知這卷書是由一位頭腦清晰的思想家和態度認真的研究員所寫成的。
難怪保羅會稱讚他,說:「他因著他的福音書得了眾教會的稱讚」(林後8:18)。
由於福音是建基在歷史事實上,所以我們必須嚴謹小心地仔細查考神的話語,使我們能明白神在救恩歷史中的行動,好叫靈命增長。假如你沒有這樣研讀聖經,你就要找一位牧師、導師或一本書來幫助你,引領你走這靈命成長的必經之路。
約翰與耶穌的出生和成長(5-2:52)
接下來的段落是路加特有的,是與施洗約翰的來歷有關的唯一資訊;也有與耶穌的降生有關的獨特資訊。路加大概是從約瑟家眷的圈子內得聞這些故事,並不為外人所知。
這些故事有戲劇和詩意的格調,其中的主要事件又不失史實根據,所以它們與馬太的獨立記載不謀而合。故事中嚴密的結構和莊重的氛圍顯示,神在永世計劃中最隆重的一幕就要揭開了。早期教父尤其重視路加福音對耶穌幼年的敘述,用來為道成肉身的教義辯護。
在這兩個人的出生故事中,有值得注意的類似之處:兩者都是由天使長加百列來預報所要發生的事,兩者也都記載了出生和受割禮的細節,隨後也都有說預言的記載。
路加是在說明彌賽亞時代的奇妙。在舊約聖經時期的末了,預言已經停止了;但現在神正在差遣他的彌賽亞前來,說預言的恩賜又恢復了。在路加的報告中,不可能誤認約翰是彌賽亞,因為他不過是先鋒(17節);同樣也不可忽視他是劃時代的傑出人物(太11:11,13)。
預言施洗約翰出生(5-25)
在類似古典希臘序言的頭一段以後,這第二段接近七十士譯本的文筆,整個第1-2章也都反映出希伯來式的韻律。由此可見,路加不愧為文學大師,熟諳各種文體。這段故事是預言施洗約翰誕生的故事。約翰的職事是預備人心來迎接主的降臨(16-17,76-77)。
5 當猶太王希律的時候,亞比雅班裡有一個祭司,名叫撒迦利亞;他妻子是亞倫的後人,名叫伊利莎白。
5 歷史學者在介紹一則故事的時候,通常會列出當時君王或省長的名字,以表明這故事發生的大概日期。路加的故事是從大希律作王時(公元前三十七至公元四年)開始的。可以說那是一個黑暗、兇惡、可怕的世代,是基督教頭一次遭逼迫的時期(太2:3,16,18)。
希律是以東人。創世記說:以掃怨恨雅各(創27:41);許多世紀以後這兩個家族間的仇恨依然存在。在以東人統治猶太民族的世代,彌賽亞的誕生必定掀起滔天大浪。約瑟夫說希律有「雄心壯志」,他也久經沙場。在許爾堪為王時,其父安提帕特受寵,十五歲的希律被委任管理加利利。
希律善於逢迎,他作猶太王的頭銜,就是羅馬元老院在安東尼和屋大維的影響下授與的。希律在當時一面建造耶路撒冷聖殿,討好猶太人;一面在境內建了許多華麗宏偉的廟宇,供外邦人敬拜偶像。他還引入了一些正腐蝕著羅馬帝國的競技場活動。「當猶太王希律的時候」所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背景。
路加所描述的事發生在希律作王末年的某個時候。他提到一位來自鄉村(39-40)的祭司撒迦利亞,在聖殿中當班事奉。在大衛時代,全國有二萬名祭司,聖殿只有一個,所以他們是按班次名冊來服事(代上24:1-6)。祭司們分成二十四班,每班約一千人,亞比雅班是第八班(代上24:10)。
巴比倫被擄後歸回的只有四個班次(拉2:36-39),這四班就按舊有班次名字再分成二十四班。一年中每班次輪流供職兩個星期,每天燒香兩次。很多祭司也利用其餘時間,在耶路撒冷城外作一般的工作(23節)。
撒迦利亞娶了一個祭司的女兒伊利莎白為妻。祭司按規定必須娶以色列的處女為妻(利21:14),但不一定是要出自祭司家庭。
6-7 他們二人在神面前都是義人,遵行主的一切誡命禮儀,沒有可指摘的,只是沒有孩子;因為伊利莎白不生育,兩個人又年紀老邁了。
6-7 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夫婦的敬虔,這裡用形容詞「公義」(和合本譯為名詞「義人」)和「沒有可指摘」的來描述。舊約所定義的義人,不是在道德上毫無瑕疵(創9:21),或是完全人(伯42:3-6),是他們沒有違犯律法的明證。這裡當然是說他們忠心事奉神,不是說他們無罪。
這卻使得他們無子嗣的光景不可思議。大部分猶太人都認為,不孕是妻子的問題。在東方,妻子不能生育兒女,是件恥辱的事(25,創30:23),甚至被視為女子犯罪的結果。猶太拉比一般會贊成作丈夫的把妻子休掉,使自己可以有後代。
由於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是義人,猶太讀者立刻會想到亞伯拉罕和撒拉,他們同樣是義人,卻沒有孩子。神曾打開女先祖的子宮,如拉結和利百加、哈拿、參孫的母親。
可是伊利莎白最像撒拉,她不單未能懷孕,並且年齡太大;「老邁」也許意味他們已經過了六十歲,已經無法生育,表明他們的處境沒有改善的盼望。
沒有孩子,在經濟上和社會上都極其不利:在經濟上,年邁時沒有人照顧(提前5:4,8);在社會上,沒有後裔被認為在神面前不蒙悅納。祭司與利未人不一樣,他們沒有退休年齡。若不育多年又懷孕生子,就被視為蒙福的標誌,這孩子就是眾人得福的源頭,如以撒、基甸和撒母耳。
8-10 撒迦利亞按班次在神面前供祭司的職分,照祭司的規矩掣籤,得進主殿燒香。燒香的時候,眾百姓在外面禱告。
8-10 由於祭司人數眾多,卻沒有足夠的神聖職責供所有祭司來擔任,就必須抽籤來決定每項工作究竟由誰來做。燒香是一項偉大神聖的特權,按米示拿規定,祭司在他有生之年,燒香不能超過一次,有些祭司永遠得不到這份殊榮。
這一天,撒迦利亞被抽中了進入聖所,這可能是他畢生惟一的機會,卻不是一件巧合的事,是神要他在那天進入聖所;神引領歷史的發展,為耶穌來到世上鋪路。所以當撒迦利亞燒香時,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在耶路撒冷聖殿燒香,是在早晨獻祭前,以及晚上獻祭後,路加沒說明這次燒香究竟是什麼時候。無論如何,在聖殿服事的官員會發出一個記號,表明開始獻祭,然後退出去;只留燒香的祭司在內,把規定的香灑在燒著的香壇上,俯伏在地。
當眾百姓看到聖所內冒出煙時,就禱告;煙向上升,代表他們的祈禱升到神的寶座前。敬拜的人都在外院等候,直到燒香的祭司盡完他的職責,出來頒賜祝福,然後眾人離去(10節)。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撒迦利亞成為整個猶太民族的焦點。
11-12 有主的使者站在香壇的右邊,向他顯現。撒迦利亞看見,就驚慌害怕。
11-12 有關約翰誕生的信息,是天使在聖所裡宣告的。那時聖殿正在興建中,已經動工十六年之久。三十年後猶太人說,「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約2:20)。「在香壇的右邊」,應是指南向,聖經中的方位一般以東方為基準。
殿裡有兩個壇,可象徵教會的兩約。第一個是獻燔祭的壇,包銅,放在殿門前(出27:2,王上8:64,代下8:12),用來獻上祭牲和祭物,它預表在舊約裡屬肉體的敬拜。另一個是燒香的壇,包金(出30:3),放在至聖所幔子外邊,用來燒芬芳的香料,它代表在新約裡的敬拜。
天使的突然顯現,必然使人驚慌害怕,恐怕有意外的審判臨到。這裡說,撒迦利亞就「被恐懼抓住」,直譯為「害怕臨到他」。
13 天使對他說:「撒迦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伊利莎白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
13 天使把一個特別的好信息傳遞給撒迦利亞(19節),就是宣告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這對老邁的夫婦將要生一個兒子。這不是一個夢境,這位天使以一個看得見的形體出現,並且以聽得見的聲音向祭司說話。
天使顯示了神的仁慈與平安,他先叫撒迦利亞安心:「不要害怕!」然後說:「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這裡「已經」是簡單過去時態,指特殊時機所作的禱告,就是撒迦利亞在燒香時所獻上的禱告,不是平常的禱告。
在這樣的時機,撒迦利亞應當是在為以色列人的得贖禱告,也極有可能為自己「無子」的困苦向神訴求(創15:2)。
天使告訴撒迦利亞,他的禱告已蒙神垂聽,他妻子必要給他生一個兒子,並且天使還給他的兒子「起名叫約翰」。這與神應許亞伯拉罕,他妻子要生子叫以撒的情景有些相近(創17:19),與天使向馬利亞顯現時的情況也相同(1:31)。
14-17 你必歡喜快樂;有許多人因他出世,也必喜樂。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迴轉,歸於主他們的神。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14-17 對於撒迦利亞在聖所裡代禱的內容,我們只能是大體上的猜測。他也很可能代表猶太祈求彌賽亞降臨,這也是以色列人千百年來的呼求。值得十分歡喜快樂的是,神答應了撒迦利亞的祈禱!並且賜給他一個要為彌賽亞預備道路的兒子。
神是應允禱告的,神按著他自己的時間和方法,即使在人看來不可能的情況下,事情仍會成就。有人說,是天使首先蒙神啟示,知道了耶穌愛世人這個奧秘;然後又由天使把神恩賜的知識傳給我們。
「約翰」的意思是「神恩典」,「耶穌」的意思是「神拯救」。這兩個名字都是從神來的,不是父母選擇的。撒迦利亞的妻子不能生育,卻應驗了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天使的這段話是用詩歌體裁寫成。第15節是這一大段內容的中心,其語句就像舊約裡天使對參孫母親所說的一樣(士13:4);第17節是暗引瑪拉基書(瑪4:5-6),使新舊約之間一度中斷的信息重新貫通起來。
天使不單為撒迦利亞的兒子起名,還詳細指出約翰六方面的特點:
第一,他給以色列人帶來歡樂:因他為耶和華拯救(耶穌)受膏者(基督)預備道路。
第二,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約翰靈裡的極大的美德,且有崇高的品行。耶穌確認了施洗約翰在歷史上的偉大:「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路16:16)。耶穌也確認施洗約翰是瑪拉基書(3:1)的應驗(太11:10),並說百姓若肯領受約翰的信息,以利亞就已經來了(太11:14)。
第三,他淡酒濃酒都不喝:這是為了配合「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的十分緊迫的信息(太3:2)。約翰長大後自願承受拿細耳人的願(民6:2-3),他身穿駱駱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在猶太曠野傳道(太3:4)。
第四,他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這是路加在他福音書中第一次提到聖靈的工作(41,44)。
第五,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迴轉歸於神:這就像馬太福音(3:5-6)所說,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
第六,他必行在主的前面:第76節撒迦利亞頌再次提到,約翰將「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路1:76)。因他是基督的先鋒,有以利亞的靈和異能宣告主的來臨。
這也是瑪拉基書(4:5-6)預言的信息,原文最後一句是:「免得我來咒詛遍地」。可是天使只引用到「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這句話當然是指家人的和好。不過這也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盼望,因為「神藉著耶穌基督傳和平的福音」(徒10:36),「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弗2:17)。
保羅在歌羅西書(1:20)進一步宣揚了神的福音:「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
天使還講到約翰要傳悔改的道,他來要恢復最初的理想,使悖逆的百姓回到他們的祖先,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那裡,「轉向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天使向撒迦利亞宣告(18-23)
18 撒迦利亞對天使說:「我憑著什麼可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紀老邁了。」
18 舊約裡有許多人也像這時的撒迦利亞一樣,在神賜下應許以後,還要求顯明預兆。如亞伯拉罕(創15:8,17:17)、基甸(士6:17,36-40,7:10-11)、希西家等(王下20:8)。就是聖潔的馬利亞好像也一樣,當天使宣布她要因聖靈的臨到「懷孕生子」時,她問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
從表面上看,撒迦利亞與馬利亞差不多,用意思幾乎相同的話回答天使。可是儘管我們不曉得他們內心的差異,神卻察驗人的心腸肺腑(詩7:9),他知道萬人心裡所存的(約2:24-25)。約翰父親不相信約翰的出生,所以就啞了;童貞女相信基督的出生,因此就憑信心懷了孕。
神曾吩咐人,要為他偉大的應許向他求預兆(賽7:10-14);那些遵從命令求預兆的人,都是有信心的人,也都沒有受到責罰。惟獨撒迦利亞卻因「不信的心」(20節),就受了暫時啞巴的懲罰性兆頭。無論如何,神是信實的,他的話總不落空。
19-20 天使回答說:「我是站在神面前的加百列,奉差而來對你說話,將這好信息報給你。到了時候,這話必然應驗;只因你不信,你必啞巴,不能說話,直到這事成就的日子。」
19-20 天使屬於靈界,侍立在神的面前,執行他的旨意。他們的數目很多,聖經卻只提到兩位天使長的名字:米迦勒和加百列。加百列的意思是「屬神的人」「神的戰士」或「神的力量」。天使提到他自己的名字時,用一個屬神的「我」來反駁撒迦利亞。
他「站在神面前」的地位顯出他的尊榮,撒迦利亞必定曉得這位經常奉派執行神使命的天使長加百列的名字(但8:16,9:21)。這位偉大的加百列,奉神差遣來報好信息給撒迦利亞,這位老祭司卻沒有相應的信心。他懷疑神的恩典和能力,這是很嚴重的,必定自食其果。
撒迦利亞求兆頭,他必然得著兆頭,卻不是他所要的那種:他要變成啞吧,不能說話,直到加百列的話應驗的時候。在神寶座前的加百列沒有一絲不確定,神所說的必定成就。
21-22 百姓等候撒迦利亞,詫異他許久在殿裡。及至他出來,不能和他們說話,他們就知道他在殿裡見了異象;因為他直向他們打手式,竟成了啞巴。
21-22 把香灑在加熱的香壇上,用不了多少時間,放完後祭司一般很快就從聖所出來,並和執行其他職務的祭司們一同宣告祝福的話。這裡撒迦利亞卻耽擱許久,使群眾感到不安,也許他們以為他對神不恭敬,被擊殺了,或者出了什麼差錯。
假如撒迦利亞獻祭不成,他們的祈禱可能同時會落空。等到他出來,只見他不斷打手式,口裡講不出話來,顯出在聖所裡有非同尋常的事發生了。百姓們不曉得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他們都得了一個結論:他在聖所裡面見了異象。
伊利莎白懷孕(23-25)
23-25 他供職的日子已滿,就回家去了。這些日子以後,他的妻子伊利莎白懷了孕,就隱藏了五個月,說:「主在眷顧我的日子,這樣看待我,要把我在人間的羞恥除掉。」
23-25 祭司原來靠別人的十分之一(創14:20,28:22)奉獻過活,不需要耕作(民18:21,26)。但窮祭司要應付高額稅金和權貴祭司的敲榨,特別是在聖殿被毀前的幾十年間,經濟差的祭司生活較成問題。撒迦利亞在殿裡供職一年只有兩星期,服事結束後就回家去了。他可能會在小農場或山區作些工作。
後來的一段時間,他妻子伊利莎白就懷孕了,這向撒迦利亞證實,天使長加百列所說的話是真的。在顯明神眷顧她、除掉她在人眼前的羞恥以先,她也許不願意被人看見,所以伊利莎白隱藏了五個月;在這段期間,沒有人發現她已經懷孕了。
現在,她可以不再受這羞辱了。伊利莎白髮出讚美,這和其他不孕的婦人在蒙神眷顧以後的歡喜相仿(創21:6-7,撒上2:1-11),尤其與拉結的歡呼最接近:「神除去了我的羞恥!」(創30:23)
路加沒在這裡說明伊利莎白這時是不是已經知道兒子的命運。可是因她在撒迦利亞能說話以前就曉得兒子的名字應當叫約翰(60節),所以撒迦利亞很可能把整個見異象和過程都寫下來給妻子看了。
我們可以把伊利莎白與接下來加百列要繼續訪問的馬利亞作個對比。有人說,耶穌是由童貞女所生,約翰是由不孕的婦人所生;一位是從沒有受玷汙的少女,一位是老邁的婦人。約翰的出生也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使人驚奇。
我們固然尊敬瑪利亞,因為她作為童貞女,生下孩子;但是,我們也驚嘆伊利莎白以老邁之年,同樣生下了孩子。的確,這是兩件奧妙的事。約翰是舊約的象徵,應該從一位已是風燭殘年的老婦人所生;耶穌的降生是天國的福音臨到世人,所以他就從一位生氣盎然、如花似玉的年輕女子所生。
馬利亞知道自己還是童貞女,就對藏在腹中的胎兒大為驚奇;伊利莎白知道自己上了年紀卻又初孕,因此羞怯得臉飛紅雲,隱藏了五個月。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路加福音01-2預言耶穌降生,馬利亞看望伊利莎白
【路加作為一個醫生,完全了解嬰孩是如何形成的,他把這件事照著事實過程記錄下來。路加作為一名嚴謹的研究員,他的福音書是根據親眼見過耶穌的人的敘述寫成的。教會的傳統認為他曾和馬利亞談過關於頭兩章所寫的事,所以這是馬利亞的親身經歷,不是虛構的故事。】
預言耶穌降生(26-38)
童女生子,是一個特別的基督教教義。在猶太教中沒有類似的傳統。希臘神話常說到神祗與女人的性關係,卻絕無真切的童女生子的事。路加在這裡結合了不同的信息源,所以這卷福音書在這方面的證據很充分又清楚。
教會長久以來都錯待了馬利亞。是的,拜馬利亞是拜偶像;可是許多時候我們又輕看了這位「蒙大恩的女子」(28節)。
馬利亞住在拿撒勒,在各樣的不潔和邪惡中,仍秉持著恩慈和聖潔的品性,神與她同在。這是血管裡流著大衛血液的女子,她活在與列祖的神的交通中,她的生活是一片寧靜、和平、純淨。天使對她作了偉大驚人的宣告,說她將成為彌賽亞的母親。
馬利亞被神揀選,要成就特別重要的職分。一直到五旬節,她真正明白了耶穌的真理;她是一個罪人,需要藉著自己的孩子,神的獨生子得救贖。她雖行在拿撒勒的陰影中,卻因與神有交通放出光彩。
26-27 到了第六個月,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個童女那裡,是已經許配大衛家的一個人,名叫約瑟。童女的名字叫馬利亞;
26-27 路加告訴我們,在伊利莎白孕齡的「第六個月」,加百列奉差前往拿撒勒城。希臘文沒有表達「鎮」的單詞。拿撒勒是加利利的一個城鎮,位於耶路撒冷北面約一百四十七公裡處。小城矗立在山坡上,山腳下就是連接推羅、西頓和耶路撒冷之間的大道。
當時的拿撒勒,人口至少有一萬五千人。由於地理上的位置,羅馬軍士、希臘商人、猶太祭司等過往旅客,常在那兒逗留過夜。所以,拿撒勒也是醞釀腐化的溫床。當拿但業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這話時,常被人誤解,以為說它是一個小山村,沒出過什麼大人物。
其實拿但業是這附近的人,他對拿撒勒一清二楚。由於為人直率,沒有詭詐,耶穌說他是真以色列人。他其實是說,拿撒勒這樣腐敗的地方,還能出什麼好的呢?但天使到拿撒勒去,是到當時那地區一個腐敗的城鎮去。
這裡有兩個人:馬利亞和約瑟。馬太福音1:19,13:55告訴我們,約瑟是個「義人」,他敬虔地遵守律法。他也是一個木匠。我們常說我們的主來到貧窮中,這貧窮是一個相對的詞。耶穌不是出身於富豪的家庭,也不是一貧如洗。在拿撒勒那樣的城裡,一個木匠的家境算是不貧不富(箴30:8)。
加百列不單向撒迦利亞和馬利亞顯現,也曾在五百多年前向先知但以理顯現(但8:15-17,9:21)。這位天使長每次出現,必然從神那裡帶來重大的信息。在馬太福音1:20和2:13,19,本章第11節所稱為「主的使者」的,也向約瑟顯現了三次,儘管都是在夢中。執行同樣重大使命的,都是同一位大有尊榮的天使長。
在猶太教中,「童女」是指大約十四歲以下的少女。路加在這裡用「童女」的意義,是因為馬利亞還沒有與任何男人親近(34-35)。在這一大段經文中,加百列是特殊的背景,惟一重要的是一個童貞女馬利亞。
童貞是馬利亞獻給神的禮物。最純潔的童貞女,點著亮光的燈臺,成為神的器皿;不朽的至聖所,有金造的約櫃。馬利亞已許配給人了,但仍然是童貞女;生下耶穌後,她還是童貞女。馬利亞象徵毫無玷汙、卻已有婚配的教會。馬利亞和約瑟訂了婚,她在懷孕和分娩的過程中有丈夫陪伴。
當時猶大人的婚約,是對結婚的嚴肅許諾,背約相當於離婚;女子卻不能主動悔婚。約瑟和馬利亞都是大衛的後裔,約瑟卻是王室的嫡系。他當時是馬利亞未婚夫,後來成為她丈夫。按照法律,耶穌是約瑟的兒子,屬於大衛王室的 子孫。
28-29 天使進去,對她說:「蒙大恩的女子,我問你安,主和你同在了!」馬利亞因這話就很驚慌,又反覆思想這樣問安是什麼意思。
28-29 天使給了馬利亞一個非常獨特的問候。這問安的話大有奧秘,馬利亞聽了十分驚慌,因她是個謙卑的童女。為什麼說「主與你同在」呢?因為主不只是來看她,是要在她裡面降生。神的使者帶來一個大哉、敬虔的奧秘,就是她把主生下來。馬利亞一旦腹中懷上耶穌,新的救恩時代就開始了。
30-31 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
30-31 天使長安慰馬利亞,並宣布說,神的恩典在她身上,她是神榮耀的居所。加百列明確宣告,馬利亞要懷孕生子,就是聖靈感孕在她身上。無物能容的神將被懷在母胎裡;不受時間限制的一位進入了時間。這位「人子」來自比亞當更久遠的年代,早在晨星升起之前,他就從聖父那裡發出光輝。
他是與聖父永遠同在的道,沒有開始,也從來不曾與高天之上的事物分開,現在卻要降生這裡,用無限的愛憐憫墮落的人類。人類的老死是由稱為夏娃的女人孕育的,人類的新生要由稱為馬利亞的女人孕產。創造之工的建築師來重建倒塌的帳幕,聖靈運行,要使汙穢的房子成聖。
這是一個聖潔的奧秘,神借用馬利亞的肉身,把人類領進榮耀裡(來2:10)。雖然她還是童貞女,但要作母親。她腹中所懷的,既是萬物的創造主,又是世人的救贖主。既是神子,又是人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
聖經中總共有四個男孩的名字,是在他們出生以前神就取好的,那就是以實瑪利、以撒、約翰和耶穌。耶穌這名字與希伯來文約書亞與希臘文耶數的名字相同,與希伯來文何西亞與希臘文耶孫的名字相近。第29節與以賽亞書7:14所記「以馬內利」的應許特別接近。
當時在巴勒斯坦地區,耶穌是一個較普遍的名字。聖經頭一個記載這名字的是摩西的繼承人約書亞。當他出生在埃及的時候,以色列人還在為奴,他們給他取名叫何西阿,就是「拯救」的意思。這名字一方面是被奴役的百姓所發出的哀嘆、悲泣,一方面也是一首希望之歌,它揉合了激昂和悲傷的曲調。
何西阿長大後成為摩西得力的助手。時候到了,摩西知道這個少年人將要接續自己的工作,就更改他的名字。摩西取神的頭銜「耶和華」的一部分,加在本名「何西阿」的一部分上面,合成了一個新名字「約書亞」,就是「耶和華拯救」的意思。
天使向約瑟顯現時,也說了同樣的話,只是加上了取這名字的原因:「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經過了無數世紀的等待,那獨一的一位終於來了,他取這名字,要完全應驗名字的真義:耶和華拯救。
就像約書亞帶領新以色列人進迦南一樣(書1:2),雅各家和大衛家從此也成為新以色列人和普世的教會,耶穌要帶領他們進入永生。
32-33 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
32-33 天使預告了五件關於馬利亞所生兒子耶穌的事:
第一,他要為大。他原是整個世界都容不下的那一位,現在,他卻以這位童貞女的身體為殿,要住在她裡面。
第二,他要稱為至高者的兒子(76節)。這明顯是一個尊貴含義的語句,馬利亞必定明白天使正向她講論那早已應許的彌賽亞。「至高者的兒子」,是神兒子的特別含義。這個事實把耶穌與其他所有人都分別開來,顯示他與耶和華同等。在閃族的思想中,兒子就是父親的「翻版」,擁有他父親的品質。
第三,他要繼承他祖大衛的王位。預期中的彌賽亞是出自大衛家系,作為大衛王國子孫,耶穌要坐在大衛王位上掌管世界(撒下7:16,詩89:3-4,28-29)。
第四,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統治新以色列,直到永遠。
第五,他的國沒有窮盡。這些應許會使馬利亞立刻想起耶和華對大衛的應許(撒下7:13-16),不但是指直接繼承大衛王位並將建造聖殿的兒子所羅門,也指向那將要做王直到永遠的「兒子」(撒下7:19)。
猶太人流行的彌賽亞觀念中,通常認為彌賽亞的國度是有限期的;沒有窮盡的是神、永恆的榮耀、終極的國度,這裡就是把耶穌與這個國度連在一起。在神預定的末期,耶穌將要顯明這一點。
34 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
34 馬利亞對彌賽亞要來的事並不驚訝。她感到驚訝的是,既然自己沒有出嫁,怎麼成為他的母親呢?
對道成了肉身的奧秘頭一個感到不解的,是馬利亞本人。一個女子怎能不經過一個男子就受孕呢?撒迦利亞對將臨到的恩典是「不信」,馬利亞對神的恩寵是「不解」。她就快要結婚了,所以她就要生一個孩子,這好像也是自然的事。
但馬利亞聽懂了加百列的意思,就是她要在沒有男人的情況下懷孕,生出一個兒子來。這是空前絕後特別奇妙的事。「我沒有出嫁」,直譯是:「我沒有經歷過男人」,意思是沒有與男人發生過性關係。
路加作為一個醫生,完全了解嬰孩是如何形成的,他把這件事照著事實過程記錄下來。路加作為一名嚴謹的研究員,他的福音書是根據親眼見過耶穌的人的敘述寫成的。教會的傳統認為他曾和馬利亞談過關於頭兩章所寫的事,所以這是馬利亞的親身經歷,不是虛構的故事。
基督徒和猶太人都相信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他們也相信神有能力在一個童貞女的腹中創造一個嬰兒。這是耶穌誕生前七世紀,一個以色列最著名的先知以賽亞預言過的:一個由童女所生的嬰兒,要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賽7:14)。
先知又說,他名稱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所以,使徒保羅說:「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羅1:16)。
35 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或作:所要生的,必稱為聖,稱為神的兒子)。
35 馬利亞的困惑不是否定天使的話,只是想知道事情將要怎樣成就。馬利亞的問題使天使加百列有機會詳細解釋這兒子獨特的性質:他不是凡人,不是神的養子,是神真正的兒子,他的出生是由聖靈的能力感孕的。因著基督的神性和先存性(約1:1,17:24下,加4:4),這個童女懷孕生子的神跡是必然的。
天使的解釋是極其美妙的:神的「蔭庇」。加百列帶著虔誠、謙卑的態度說,聖靈要臨到馬利亞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她。「蔭庇」一詞,並非「交配」的婉轉說法,這裡完全沒有性關係的暗示。
這個微妙的啟示表示:馬利亞的懷孕完全是出於聖靈的作為。這同一位聖靈也曾運行在水面上,孕育了萬物(創1:2)。神也用雲彩遮蔽會幕,他的榮光充滿了帳幕(出40:35)。神的愛包圍在黑暗中,要給這位被恩寵的女子孕育的使命,使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大光(太4:16)。
所要生的這個孩子必稱為聖者,要稱為神的兒子。神要直接引領這件事,至高者的能力,就是聖靈要圍繞她,護庇她,使她懷有這位人子;並且藉著同樣的行動,同樣的能力,也是聖靈的蔭庇,使她所生的越過人類本性中那叫人墮落的罪,他要成為「聖者」。
聖經說,耶穌不知罪(林後5:21),不犯罪(彼前2:22),也沒有罪(約一3:5)。這是神的作為,他必稱為神的兒子。亞當受造時「出於地」「屬土」(林前15:47),神的吹氣使他成了「有生命的」屬血氣的活人(創2:7,1:30,林前15:45上),卻存在受誘惑墮落的可能性。
耶穌是「神本體的真像」(來1:3),「出於天」「屬天」(林前15:47-48),儘管披戴了人的樣式(腓2:7),成為罪身的形狀,代替我們面對罪的後果,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8:3),卻是「叫人活」的神的靈(林前14:45下),使我們被神所接納(羅5:14-19)。
36-37 況且你的親戚伊利莎白,在年老的時候也懷了男胎,就是那素來稱為不生育的,現在有孕六個月了。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
36-37 馬利亞之前沒聽過伊利莎白奇妙的經歷。加百列現在告訴她,伊利莎白懷孕已經六個月了。馬利亞將要看見:「在神沒有不可能的事」。
馬利亞必然從伊利莎白的經歷得到激勵,伊利莎白應是馬利亞的姨母。有人說,馬利亞的父親出自大衛家,母親與伊利莎白一樣,也是亞倫的後代(5節)。神在伊利莎白身上成就的事,就像從前撒拉一樣,在神沒有難成的事(創18:14)。馬利亞顯然比她的女先祖更有信心。
38 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離開她去了。
38 馬利亞最終的反應是安靜的順服。「使女」的意義是「女奴」,奴僕必然完全遵從主人的意思;這也本是每一位基督徒應有的態度。「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更是加強了這個含義。我們很容易忽略了馬利亞安靜的勇氣。
在聖經中,神宣告一個孩子要出生時,人們各有不同反應: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感到可笑(創18:12,15);參孫的父親瑪挪亞感到害怕(士13:22);撒迦利亞疑惑、不信(18,20)。與此相反,馬利亞卻能信服、順從。
她還未嫁給約瑟,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約瑟對於她的懷孕必有強烈反應。馬太告訴我們,約瑟的確想要把馬利亞休掉(太1:19)。再者,有律法規定,若被指控行淫的將面臨死刑(申22:23-24)。馬利亞不能確知自己的前景,但她確知神呼召她去事奉他,並堅信神必定蔭庇她,因此樂意遵從。
第一個童貞女因為一個天使的引誘而墮落;第二個童貞女相信另一個天使的話,並且大有信心地回應,就扭轉了第一個童貞女墮落帶來的惡果。
正如夏娃腹中懷著命定有罪的所有人,如今「蒙大恩的」馬利亞也孕育著新亞當,她要生出新人類(徒17:26)。
夏娃為女人招來了咒詛,使她們經歷生產的痛苦;馬利亞也是要作母親,但她卻領受了祝福,歡欣快樂,被賦予尊榮和尊貴。
蛇受魔鬼差遣,欺騙了人類的始祖,進到我們中間,剝奪了人類不能朽壞的榮耀;死亡藉著一個女人進到我們中間。照樣,神藉著馬利亞,聖靈孕育了救恩的創立者,世界的新紀元就從此開始了;單純的鴿子戰勝了狡猾的古蛇,使鎖鏈捆鎖中的夏娃得著拯救。
馬利亞看望伊利莎白(39-45)
39-40 那時候,馬利亞起身,急忙往山地裡去,來到猶大的一座城;進了撒迦利亞的家,問伊利莎白安。
39-40 馬利亞毫不遲疑地前去探望她的親戚。加百列是在伊利莎白懷孕第六個月(36節)前來馬利亞這裡,馬利亞大約是在為期三個月的探望以後回家(56節),顯然那是在約翰就要出生以前。所以她一定是在天使來訪後沒幾天就出發。
山地大概是指環繞耶路撒冷的山丘地帶,未指明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家的位置,只說明他們是鄉下人。問安語一般是向對方預祝平安,不料卻引出第41節的反應。
41-42 伊利莎白一聽馬利亞問安,所懷的胎就在腹裡跳動。伊莉莎白且被聖靈充滿,高聲喊著說:「你在婦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懷的胎也是有福的!
41-42 胎動本是平常的事,但這裡伊利莎白是被聖靈充滿。撒迦利亞後來也被聖靈充滿(67節)。五旬節以前,信徒被聖靈充滿都是為著特殊的工作。
馬利亞一到,伊利莎白的胎兒就在腹裡歡喜跳動;她在聖靈感動下解釋這跳動,高聲喊出還未出生的嬰孩的激動來(44節)。她稱馬利亞是「蒙福的」「可稱頌的」女子,意思是馬利亞在眾婦女中是尊貴的。
在救恩歷史上,這是舊約最後一位母親與新約頭一位母親的相見,是聖靈承前啟後的工作。俄利根說,罪從女人開始,然後傳到男人。其實,救恩也借著女人開始,就連復活的福音也從她們口中傳揚。
猶太人認為,胎兒有感覺,對刺激會有反應。正如先知耶利米書(1:5)所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施洗約翰在母腹裡的動作,是因為他在胚胎時期就有了先知的靈。
在我們的聖經中,伊利莎白的話是以散文體表現的,但事實上卻是一首短詩。在這節經文中,沒有關於這兩個胎兒後來是不是有進一步接觸的記載。在後來的敘述中,也沒有提示他們兩個人的關係。在公開事奉的日子裡,約翰好像並不熟悉耶穌(約1:31,路7:19)。
43-45 我主的母到我這裡來,這是從哪裡得的呢?因為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裡的胎就歡喜跳動。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她所說的話都要應驗。
43-45 伊利莎白用了「我主」這個稱謂,看來聖靈已告訴伊利莎白,馬利亞的孩子就是彌賽亞。她歡迎自己同胞的女兒時,稱她為「我主的母親」(詩110:1)。在第1-2章中,有二十五次用「主」來形容神,這是一個崇高的稱謂。
伊利莎白繼續解釋說:當馬利亞一問安,她自己的胎兒就在她腹中「歡喜」跳動,這詞的原義是「欣喜若狂」。這更使她能確認了馬利亞蒙福的身分。這位年長的婦人已經從主神得了一個極大的祝福,這時她在真正的謙卑中承認,神所賜給馬利亞的福分要比賜給她的更大。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路加福音01-3馬利亞尊主頌,施洗約翰出生,撒迦利亞以色列頌
【這裡有五個對比:一、年邁的伊利莎白生下最後一個先知;年輕的女子馬利亞生下首先和末後的主。二、亞倫的後代生下了在曠野呼喊的聲音;大衛的後代生下了清晨從高天臨到的日光。三、不能生育的婦女生下寬恕罪過的人;童貞女生下除去罪過的人……】
馬利亞之歌(46-56)
這首歌通稱「尊主頌」,經常在聖樂和讚美詩中使用。她就像歌劇裡的一首詠嘆調;為了讓人更深刻地細味當時的情景,劇中所有的活動幾乎都停了下來。這首頌歌大量使用舊約聖經的詞句爆發出讚美,與哈拿之歌(撒上2:1-10)有許多相似之處,但語調上卻有不同:
哈拿之歌是她在面對仇敵的得勝歡呼,馬利亞之歌是謙卑地思想神的憐憫。有可能是馬利亞在前往探望伊利莎白的四天旅程中,沉思哈拿的故事,然後發出她受默示的詩歌來。馬利亞特別提到神的信實(48節)、能力(49節)、聖潔(49節)和憐憫(50節);從整體上說,這是一首頌讚基督恩典的詩篇。
46-48 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
46-48 馬利亞之歌平靜且有韻律感。這首歌強調貧窮、卑微的人高舉,及驕傲、富有的人敗落。這一點與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頌讚很接近(撒上2:1-10),哈拿是在主讓她生育以後大大的歡呼。馬利亞沒提到哈拿頌辭中軍旅勝利的意象,她的頌歌是從讚美的語句開始的。
這裡「心」和「靈」是詩歌平行句的互文交錯修辭:「心」的英譯作「魂」,「魂」與「靈」彼此互通。「歡樂」與「讚美」也彼此相連(詩33:1)。接下來,「尊……為大」是持續不斷的動作,馬利亞終身尊主為大。「以……為樂」是簡單的過去時態,指當時特別的喜樂,就是天使報信給她的時候。
「神我的救主」證明馬利亞承認她的地位,她和其他人一樣是個罪人。「卑微」的意義和「使女」一樣表達出謙卑的意思,因為神在她奴僕的卑微處境中顧念了她。「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為有福」,這充分表達了馬利亞在蒙神的恩寵中大大的喜樂和滿足。
49-50 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
49-50 馬利亞從感謝神藉她所成就的大事,轉到他更廣的作為。這裡顯示神的三件事:他的能力、他的聖潔和他的憐憫。她認為自己微不足道,但那無關緊要,因為「大能者」在工作。
她不只稱頌神是大能的,也稱頌神是聖的。第49節暗引詩篇111:9,神以拯救子民的行動來顯示「他的名為聖」。「名」在古代具有比今日更豐富的含義,名是代表整體。這節經文不只說神的名是聖潔的名,必須敬虔地使用這名;乃是說神是聖潔的神。
再者,神是有憐憫的。在每一個世代,他必定憐憫那些崇敬他的人。「憐憫」一詞,在本章出現五次。中文的「敬畏他」比英文的「懼怕他」表達得更準確。第50節是引詩篇103:17,這裡的上下文強調,儘管人有軟弱,神卻對敬畏他的人顯為信實。
51-53 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51-53 第51節顯示了神為他子民伸冤的審判意象。在舊約裡,神的「膀臂」常會拯救他的百姓,「趕散」的也是他們的仇敵。在這一小段裡,馬利亞把好幾篇詩篇語句交織在一起,在希臘原文中,一連用了六個簡單過去時態。
馬利亞可能在回顧過去某些特殊時機,神作了她所提到的這些事;當然馬利亞也可能預言了靈的感動,她提到這些作為可能在將來出現。事實上,這首詩歌的這一段落所告訴我們的,與人類的價值觀完全相反。
「有權柄的」頃間失位,不是出乎人的手,是出乎使王的心在他手中如同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的至高者。這裡用「正心裡妄想」來形容那狂傲的人,也就是說,不等到他們作出傲慢自大的行為,只不過是正在內心中有驕傲的想法,或者他們一時作成了邪惡,正狂妄得意的時候,就像糠秕被風吹散了。
卑微的人要得高升,飢餓的人要得飽足,富有的人卻終於窮困潦倒。神的恩典作為,與這個世俗體系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截然相反(林前1:26-28)。
54-55 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
54-55 馬利亞現在頌讚神幫助他的選民。她稱以色列是神的僕人,這使人想起以色列這名字有神為他爭戰的含義,所以馬利亞說神「扶助了」以色列。可是尊主頌在這裡有預言的意味。馬利亞所想到的是彌賽亞降臨所帶來的幫助,就是藉著基督降生實現這個應許。
神承諾向屬他的以色列民永遠保持信實,因為他曾向他們的先祖亞伯拉罕起誓,立了永遠的約,要向愛他及守他誡命的人施慈愛(創15:17-18,17:4-7,19,22:16-18)。
教會是亞伯拉罕永遠的後裔。有關基督要成為肉身和我們要得救贖的奧秘,神首先清楚地預先告知亞伯拉罕:「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22:18)。
「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這表明馬利亞認為:神在彌賽亞裡的作為並不是割斷歷史,乃是接續他對亞伯拉罕所施的憐憫,並且是根據他在古時對列祖們的應許:神子立約,人子履約(創15:17-18,路23:44-46)。
56馬利亞和伊利莎白同住,約有三個月,就回家去了。
56 當時交通不方便,人們探訪親友往往會住一段時間。況且馬利亞對伊利莎伯一定有很大幫助,因為伊利莎伯是高齡初孕的人。
差不多等到約翰出生或快要出生(36節),馬利亞就回到自己家中了。因為老祭司晚年喜得貴子,在嬰孩誕生前後親鄰賓朋絡繹不絕,家裡一定是十分熱鬧。就馬利亞當時的身孕來說,她不便也不願意繼續留在那裡。
約翰和耶穌的出生與童年(57-2:52)
這裡有五個對比:
第一,年邁的伊利莎白生下最後一個先知;年輕的女子馬利亞生下首先和末後的主。
第二,亞倫的後代生下了在曠野呼喊的聲音;大衛的後代生下了清晨從高天臨到的日光。
第三,不能生育的婦女生下寬恕罪過的人;童貞女生下除去罪過的人。
第四,伊利莎白生了約翰,他藉著人的悔改,把人引到神面前;馬利亞生了耶穌,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自己的國裡(西1:13)。
第五,年邁的婦人點著了雅各家的明燈,這明燈就是約翰;年輕的童貞女為萬國點燃了公義的太陽,這太陽就是神的兒子基督。
約翰的出生與成長(57-80)
施洗約翰出生(57-66)
57-58 伊莉莎白的產期到了,就生了一個兒子。鄰裡親族聽見主向她大施憐憫,就和她一同歡樂。
57-58 正如天使所預言的,伊利莎白的孩子真是個男孩,這對猶太人很重要,可延續家族血統。他的出生給家庭鄰裡和親朋好友帶來許多歡樂。路加用「主的憐憫」來形容這件喜慶的大事。憐憫這個主題貫穿了開頭這幾章經文。從猶太文獻來看,嬰孩出生直到受割禮,每天晚上都有客人聚在家裡。
59 到了第八日,他們來要給孩子行割禮,並要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撒迦利亞。
59 律法規定,男孩子要在第八天行割禮(創17:12,利12:3)。這是家人和朋友一同祝福這嬰孩成為神立約民族中一分子的慶典。這習俗包括吩咐其父母要按律法來養育孩子。
家譜與家族名字對猶太人很重要。在舊約聖經中,命名是在出生時舉行,這也是父母親的專職。讓人奇怪的是,這裡鄰裡親族要想為這孩子取名,很可能他們認為,照著父親的名字來叫這男孩是理所當然的。新約聖經中很少有人這樣命名,有些猶太人的文獻中卻記述這樣的慣例。
60-63 他母親說:「不可!要叫他約翰。」他們說:「你親族中沒有叫這名字的。」他們就向他父親打手式,問他要叫這孩子什麼名字。他要了一塊寫字的板,就寫上,說:「他的名字是約翰。」他們便都希奇。
60-63 伊利莎白明確地否定了親鄰的命名。她主張孩子必須叫約翰,引來了親友們的詫異。因這不是家族的名字,違反了他們的習慣。孩子一般按祖父的名字取名,有時也按父親的名字。
最後決定命名的是父親,不是母親。所以親族鄰裡們就向九個月前變成啞巴的老祭司打手勢。他們又拿給他一塊抹了臘的寫字板,他寫下一句話,肯定了伊利莎白所說的名字:「他的名字是約翰」。因為天使早已為這孩子取好名字了,撒迦利亞只不過是照著天使的吩咐給他取名。
64 撒迦利亞的口立時開了,舌頭也舒展了,就說出話來,稱頌神。
64 這時候,撒迦利亞的啞巴立刻痊癒了。他開口第一句話就獻上讚美,稱頌神。以西結書33:22曾記載,神使以西結啞口,直到預言實現的時候,才可以開口說話。撒迦利亞就稱頌神。
65-66 周圍居住的人都懼怕;這一切的事就傳遍了猶太的山地。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放在心裡,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呢?」因為有主與他同在。
65-66 親族鄰居們都產生了極大的敬畏。這些奇異的事也傳遍了猶太的山地,成了眾人談論的話題。
這些鄉下人也對這孩子將來的命運發生了興趣,他們中間也有許多的聯想和傳說:這孩子是神所賜的,有主和他同在,將來他會作出什麼事呢?當約翰成年後開始傳道時,許多來自這地區的人肯定想起他出生時奇特的情景(太3:5)。
撒迦利亞之歌(67-80)
這首歌又稱為「以色列頌」,或「讚美頌」,表達了撒迦利亞熱情洋溢的喜樂和感恩。這首歌分成四節:為彌賽亞感恩(68-70),偉大的拯救(71-75),約翰的地位(76-77),彌賽亞的救恩(78-79)。
有人說,這是舊時代最後的預言,也是新時代的頭一個預言。這首歌是宗教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是和事奉神(74節)密切關聯的。在舊約裡,受聖靈感動的頌讚與預言之間,也很少區別(撒上10:5-6,代上25:1-3)。在詩篇中,往往有頌讚和預言相互交叉的現象(詩46:1,10,91:1,14)。
這首歌的格調與馬利亞尊主頌相近,也是以舊約為本,表明神是配得讚美的,因為他照著他的應許,藉著大衛的後裔拯救子民。所以撒迦利亞是代表那些認識彌賽亞必要降生的人,回顧神向亞伯拉罕所立的應許(創22:16-18)。他對詩篇105:9-11的理解是:神會讓他的子民有機會以聖潔和公義的生活來事奉他。
67 他父親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了,就預言說:在他僕人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救的角,
67 馬利亞的歌是稱頌行動的神,撒迦利亞的歌是描述神的行動,兩首歌相輔相成。撒迦利亞的話也是被聖靈感動的結果。
動物的角能使它在爭戰中得勝,所以「角」代表力量,就像公牛的角一樣。「拯救的角」意味著「大能的救恩」或「無比強大的彌賽亞」。這裡提到他僕人大衛家,附帶啟示出馬利亞和大衛的血脈關係,證明撒迦利亞所唱的是關於彌賽亞的事(詩132:17)。他在頌歌中預言救主降臨,拯救百姓。
68-70 主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眷顧他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正如主藉著從創世以來聖先知的口所說的話,)
68-70 這節開頭的話,是猶太人頌讚神的標準開場白,一再出現在舊約的感恩中(詩41:13,72:18,106:48)。
撒迦利亞先說到神的眷顧和救贖,這裡的「救贖」一詞,是把神正在行出的新事與神從埃及拯救他百姓的事相連。主曾藉著眾先知的口宣告,未來的拯救就像新的出埃及。所以經文末後又說,「主藉著從創世以來聖先知的話」,特別強調神的旨意。
71-75 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向我們列祖施憐憫,記念他的聖約,就是他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他。
71-75 這段經文說到彌賽亞所帶來的救恩:首先是拯救,接著是向列祖施憐憫,然後是盟約。撒迦利亞這時想起他的孩子,想到他自己,以及他的妻子。
「施憐憫」,關係到約翰的名字,就是「神恩典」;「記念他的聖約」,關係到他自己的名字,撒迦利亞就是「神記念」;「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關係到他妻子伊利莎白的名字,就是「神誓約」。
在舊約聖經中有幾個約,亞伯拉罕的約是最基本、最顯要的。誓是任何約中重要的部分,也是這裡所強調的。在神沒有背約的事,他必定不會違背他自己的誓言,他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必定會成就。
「從仇敵手中被拯救出來」,最廣的意義在於神要拯救一切信靠他的脫離仇敵的手。這件事背後有個宗教上的目標:為要叫神的百姓可以坦然無懼地事奉他。他們要在聖潔和公義裡歸屬於神,用選民當有的生活來事奉神。這些總是強調一個思想:神正在成就他的計劃。
76-77 孩子啊!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
76-77 從這一節起,撒迦利亞的頌歌用另一種形式轉向新生嬰孩說話。撒迦利亞為神賜給他晚年得子萬分欣喜,他預言到孩子的未來,說他必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
已有整整四世紀之久,猶太人當中沒有先知出現,所以約翰的誕生實在是猶太人宗教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約翰所代表的,是激進的脫離既成的風俗習慣。他要作神的先知,成為彌賽亞的先鋒,為主預備道路。
「主」這名詞在這裡可以指神自己(46,68),也可指耶穌(43節)。約翰要告訴百姓,那因罪得赦的救恩就要來臨。約翰不能拯救百姓,也沒有一個人能;但他要呼召百姓悔改,告訴他們有一位可以拯救他們。
我們必須注意約翰的名字和這首歌的關係。「約翰」的意思是神的恩典,這也是撒迦利亞在這首奇妙的預言詩中所稱頌的。這首歌的主題是救恩,救恩出於神的作為。末句的「救恩」,主要是指靈性上的拯救,也包括神的百姓要脫離強權的壓制。
78-79 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78-79 撒迦利亞在一開始說:主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現在他在詩歌的結尾中說: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憐憫的心腸」是耶穌一生的歷史中第一次出現在這裡,以後還有許多地方出現,卻都用「憐憫」二字。新約不斷提到,我們的主動了憐憫。
「憐憫的心腸」,沒有指出其中所含的困難、憂愁、痛苦、焦慮,但這些都在「心腸」的比喻中表現出來了。新約聖經中只有耶穌使用這個詞,或者只有提到耶穌的時候,才用到這詞。
「清晨的日光」,原文有「黎明」「東方」「上升的天體」的意思。瑪拉基書4:2曾提到神是公義的日頭(詩84:11)。在這一章裡,撒迦利亞總是把幾處經文的意思綜合在一起,這裡也不例外。不過79節所引經文,最主要的應該是以賽亞書9:2,上下文特別與彌賽亞有關(賽9:6-7)。
「我們」,主要是指以色列民;「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包括以色列以外的各族。在這裡,猶太人和外邦人並列,那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列國的真光將要來臨了。
約翰的成長和隱居(80)
80 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
80 這句總結讓人想到撒母耳記上2:26和3:19,講到先知撒母耳的成長。根據希伯來人的制度,祭司的兒子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必須繼承祭司的職分。約翰卻是在那時候,割斷他與聖殿及祭司職分的關係,遵行神的命令進入曠野。
曠野是眾人期待新出埃及的地方,也是彌賽亞出現的地方。猶太昆蘭社團的愛色尼人為了更加潔淨,就離開一般的猶太教,進入曠野,過著避世的生活,經常舉行潔淨的宗教禮儀,等待神拯救的來臨。
約翰是不是曾經在這類團體內生活,還有爭議。不過他的父母既已年邁,也可能在他成年以前就已過世。根據一些文獻,愛色尼人會領養孩子,十歲以後就給予訓練。路加在這裡簡略提到約翰長大和在曠野的日子(2:40,52),來結束約翰誕生這段故事;一直到耶穌誕生的故事末了,約翰才再出現。
請您支持,點右下「在看」
長按二維碼關注
《新約聖經逐節匯查》已在「主內聖經App」「精讀聖經App」上架,點「注釋」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