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不能慣著,超過6歲就很難改了

2020-12-14 劉愛芹聊育兒

導語:

家長們對孩子的包容性向來就很強,只要孩子犯的錯不大,大多數家長總是不忍心說教孩子。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這樣做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這種錯誤的教育只會害了孩子。

01案例:

小剛平時特別不聽話,不管媽媽說什麼,他都不往心裡記,只覺得媽媽在一邊嘮叨太煩人了。

而在媽媽看來,小剛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吃零食的時候總是不能坐著吃,非要一邊上竄亂跳,一邊往嘴裡塞零食。每次她在旁邊看著,都擔心小剛會不小心噎著。

那天小剛拿著一袋花生,剛往嘴巴裡塞了幾顆,就抱著籃球跑出門了。剛出門沒幾步,媽媽就聽到了他劇烈的咳嗽聲。

出門一看,發現小剛被花生噎著了。由於情況比較嚴重,媽媽趕緊帶他去看了醫生。但是小剛依舊我行我素,不在乎自己媽媽的關心。媽媽總以為孩子上學了以後就會改正,實際上,小時候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長大以後就很難改正了

02分析:

生活當中,很多孩子都像小剛這樣,完全不在意家長說什麼。而大多數的家長也都像小剛媽媽這樣,嘮叨幾次之後沒有效果的話,就會隨著孩子的性子來。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幾個壞習慣,家長絕對不能慣著孩子。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6歲以前,有些壞習慣不改正,長大以後就會根深蒂固,很難改正

01.不聽家長的話

很多家長會發現,不管自己讓孩子幹什麼,他都不願意。有的時候自己明明是在關心他,他也完全當聽不見。

這樣等孩子長大了,自己的想法更多了之後,他會更加不在乎家長的話,只想按著自己的想法來折騰。

02.不在乎規則

那些不知道什麼是規則,或者完全不在乎規則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熊孩子了。他們會在上課的時候調皮搗亂,會在公交車上對別人動手動腳,時不時地還會把家裡的玻璃製品打碎。

家長要是覺得孩子小時候調皮一點沒關係的話,那麼等孩子長大之後,他只會闖下更嚴重的禍,因為他的腦海當中,對規則根本沒有概念。

03.動不動就發脾氣

有的孩子從小就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脾氣,稍微有點不順心,就恨不得把家裡鬧翻天。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小,不懂得控制自己很正常,於是就放任他這樣折騰。

可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一個習慣,遇到什麼事情都想發火,成為別人討厭的存在。這是因為家長沒在合適的時間教會他們控制脾氣,過了那個時間之後,他們再想改變也已經來不及了。

04.做事磨蹭

磨蹭可能是孩子們的一個通病了,有些家長面對磨蹭的孩子,採取的辦法就一個:嘮叨。好像只要自己嘮叨得足夠多,孩子就能勤快了一樣。然而這樣的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磨蹭,完全沒有時間觀念。

03結語:

家長要是發現孩子有以上這些壞習慣,那麼就要趕緊引導孩子進行改正。要是太晚了的話,那麼孩子就算是想改也很困難了。家長應該明白,總是慣著孩子,於孩子而言是壞事。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幾種毛病,父母千萬別再慣著,一定要及時改正!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有的孩子從而養出一些壞習慣,會有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用太過約束,等其長大自然就懂事了。但事實證明,這僅僅是家長的僥倖心理。
  • 李玫瑾:3-6歲的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李玫瑾:3-6歲是培養習慣的黃金時期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小,6歲看老,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此前,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節目上曾經提到這樣一個觀點:3-6歲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時期,這段黃金時間決定著孩子長大後的思想、語言、習慣等。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心理師閨蜜告訴小敏,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長到3歲之後,他們慢慢出現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意識和性格了。等孩子年紀不斷增長,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和父母一樣了。對於這種情況,寶寶6歲之前,父母要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寶寶呢?
  • 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父母不要心慈手軟,長大後很難糾正
    現在有些父母往往會忽略生活中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我們家長不應該忽視這些。我們來看看哪些孩子的生活習慣會對他們產生影響。沒有好睡眠現在很多父母都有熬夜看電視、上網、加班的習慣,甚至孩子都是一起熬夜。而孩子在身體發育過程中,如果長期熬夜,不僅會影響身高和免疫力,還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 2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過後壞習慣很難改,父母要重視
    很多寶媽都說過,孩子到了2歲就變成了小惡魔,稍不如意就會哭鬧不停,直到完全按照寶寶的需求重新安排好,他們才會停止哭鬧,寶媽們覺得孩子長大了難以管教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而是寶寶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有些孩子在2歲左右會有明顯的變化。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4個行為,父母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來不及
    如今已經不是「不打不成才」的年代了,反之,很多家長把孩子泡在蜜罐裡,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像「小祖宗」一樣供起來,把他們伺候得服服帖帖,因此慣出了許多壞習慣,成了家裡的「小皇帝」,家外的「小霸王」。別以為溺愛沒什麼,它是一種慢性毒藥。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後想改就難了
    我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認為說的非常有道理,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是在這時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那麼孩子的壞習慣、壞毛病都會伴隨一生。
  • 影響孩子一生的6個壞習慣,越早改掉越好,父母別不重視
    02、攻擊性行為有的孩子,特別是男孩,跟同齡人玩耍時喜歡打人,或有推倒、掐咬等暴力行為。如果爸媽放任不管的話,將來長大了,這種不良行為就會影響到他的人際關係了。崇尚暴力的孩子,往往內心容易孤獨,很難專注於學業。
  • 孩子睡前總有3個「壞習慣」,青春期很難長高,當心虧了10釐米
    眾所周知,孩子身高除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還有就是外界條件。遺傳的話這個就靠自己爸媽了,沒得選擇。然而外界條件,只要父母們運用好,幫助孩子孩子長到理想身高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小芳的父母就很懂得為他們三姐弟長個子,儘管父母身高都沒有超過165釐米,可他們姐弟三個,長大之後身高都有170,真的是太驚人了。
  • 孩子滿嘴黑牙齲齒,別讓糖果背鍋了,父母這些壞習慣要改
    小周家的孩子洋洋六歲了,這不幼兒園體檢的時候說孩子的兩顆齲齒都發黑了,體檢的醫生叮囑小周日常口腔護理方面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孩子這麼小有蛀牙很麻煩的。這時小周急衝衝地對洋洋說了一句:「知道吃糖的後果了吧,你看看你這牙被吃糖害的多慘」不一會醫生說了句孩子這情況不該是吃糖導致的。
  • 教養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孩子在小的事情上犯錯,家長不以為然,不會去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長久如此,孩子的壞毛病養成了一堆。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父母發現孩子的事業、家庭、婚姻都出現了重重問題,父母追悔莫及卻於事無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做到「兩個絕對不管,三個絕對不慣」。
  • 6歲前,父母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做的4件事,你有做嗎?
    「孩子現在跟姥姥更親……」這位媽媽有些委屈,但也感覺很內疚,「我們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很多個瞬間……」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很重要,尤其是6歲前親子陪伴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正如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說,從嬰兒期到兒童期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親子關係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期,想遏制「壞脾性」,該打就得打
    要知道孩子在3-6歲時性格塑造關鍵期,這個年齡段,任何寵溺下慣出來的壞毛病,都有可能跟隨孩子一生,將來再想管沒準就晚了。這個年齡段的家長要學會正確管教,教會孩子什麼是規矩,什麼是道理,對於「壞脾性」明顯,犯錯屢教不改的孩子,該打就得打。
  • 養貓人的共識,貓咪的有些壞習慣,確實是不能慣著的
    貓咪的哪些壞習慣,主人不能慣著?1、咬人:正如大多數養貓人的形成共識,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主人是不能容忍貓咪咬人的。有時貓咪與主人做遊戲時就會得意忘形,和牙咬或用爪子抓;還有的時候正當主人撫摸著貓咪時,貓咪卻突然轉頭就是一口。
  • 養出一個敢打父母的孩子很簡單,慣著他,使勁兒慣
    這讓我想起來我小時分,我要是敢這樣跟我爺爺說話,我爸早就耳光準備了。其實網上也有太多這樣的工作了,孩子打爸爸媽媽、打長輩,徹底不把長輩放在眼裡。之前就有一個孩子,由於媽媽不同意他吃飯的時分玩手機,沒收他的手機之後,他便開端對自己的媽媽拳打腳踢,很多網友在下面評論,這就是慣出來的結果,給他一頓竹筍炒肉,他就不敢這麼囂張了。
  • 想要自家娃長大能成才,不要過於寵愛,李玫瑾:三個方面不能慣
    案例遠房親戚家有一個5歲多的小孩,叫多多,因為這一輩孩子比較少,作為家裡的獨苗,多多從小就得到了百般寵愛,可以說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為了孩子長大之後能有出息,父母雖然經濟方面很一般,也是咬咬牙送去了比較貴的雙語幼兒園。
  • 女人不能「慣」男人的4件事,越慣毛病越多!
    女人千萬不能對一個男人太好,尤其是在這4件事情上,要有自己的底線,絕對不能「慣」!01太好說話:慣出壞脾氣這世上,沒有誰是天生脾氣大的,說到底,都是慣出來的。萬事都要有個度,對於這樣的男人,如果你總是好說話,他反而會變本加厲。聰明的女人,要懂得適時的拒絕,只有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男人才會從心裡尊重你。
  • 孩子有了「佔人便宜」的壞習慣?家長先反思,上行下效是源頭
    4、耳濡目染的結果當孩子出現貪小便宜等不良行為時,很可能是身邊有這樣的人存在,孩子愛模仿,耳濡目染下學會了這樣的壞習慣,孩子本身可能不知道這種行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只是單純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說: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貝父母的處世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一些壞習慣對孩子來說,無疑就是個定時炸彈,孩子還處在三觀養成的時期,父母地行為很容易影響孩子的三觀。
  • 改掉壞習慣、跳出舒適區,這很難嗎?沒錯!的確很難,而且痛苦
    導讀:人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因為人性是趨利避害的,但是孩子(也包括成人)身上有些壞習慣,對於這些壞習慣常常令我們很頭疼:「我說了很多次為什麼他總也改不掉呢?」「為什麼我想跳出舒適區,提醒自己自律卻總是難以實現?」文/37度暖爸父母希望孩子能改掉壞習慣,多多培養好習慣,常用的做法就是說教,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沒改正,越說越氣?
  • 讓皮膚變得粗糙的6個壞習慣,第三個不好改!
    為什麼這世界要跟自己的美貌過不去~心累~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逐漸失去彈性,再加上護膚不到位,生活的壞習慣,自然而然皮膚愈加粗糙起來。尤其是下面6個讓皮膚變得粗糙的壞習慣,要趕緊改掉啦。一旦長了痘痘小編就會趕緊敷一下丹歐德魅 肌源補水修護面膜,它對那種紅腫痘痘超有效,這類痘痘特別痛,好了後還會留下痘印,但是敷了這款面膜就都被治癒了,不出三天就可以感受到痘痘消炎,平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