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人這麼喜歡骷髏?| 意外

2021-02-17 意外藝術


你好,我是意外天團最容易餓的編輯,筆名飯醒了叫我(不許吐槽這個名字)。這是我在意外的第一篇文章。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骷髏。

 

我對骷髏最初的印象來自一部暴露年齡的電視劇——《少年包青天》,每次骷髏出鏡的時候我都會捂上眼睛,然後從指縫裡偷瞄屏幕裡沒有骷髏的部分……

 

來帝都後,因為經常逛博物館的緣故,我看到了各種生物的骨骼,當然也包括骷髏。這才慢慢消除了對骷髏的恐懼感。

 

  ▲  《一具燃燒著香菸的骷髏頭》梵谷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我們是不談死亡的,所以代表死亡的骷髏在中國藝術中也非常少見,但是,在西方繪畫中卻不是這樣——西方繪畫中經常出現骷髏,並用它來表示虛無。

 

那麼問題就來了——西方繪畫為什麼要用骷髏來表示虛無?


我們先從一幅含義豐富的畫聊起。

 ▲ 《大使們》小漢斯·霍爾拜因 1533年

 

這幅畫是文藝復興時期,小漢斯·霍爾拜因的代表作。畫中描繪了兩位來訪英國的法國大使。左邊是法國駐英大使丁特維尤,右邊是外交官、主教塞爾維。

 

而在畫面的中間,是一個兩層的架子,架子上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含義。

 

第一層擺放著各種天文學儀器,包括天球儀、圓柱形日晷、四分儀和多面體日晷,象徵神聖與科學

 

第二層則擺放著地球儀、數學書。旁邊馬丁·路德讚美詩的唱頌集和一個斷弦的魯特琴放在了一起,這是一個不和諧的象徵,它暗示著宗教改革造成的衝突。

文藝復興時代的「四藝」——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都在架子上得到了展示。

然而這幅畫中最奇妙的隱喻並不是這些,而是畫面下方一個畸形的圖案。我們只有走到畫面的最右邊,才能勉強看清——這居然是一個骷髏

 

為什麼一幅正式的肖像畫上會出現一個畸形的骷髏?


 

其實,骷髏是文藝復興以來,歐洲藝術中常見的主題,尤其多見於靜物畫,代表著特定的含義除了骷髏,一些其他的物品也被賦予了象徵含義。比如蠟燭、時鐘、書籍、沙漏、花等等。

 

 ▲  Still Life with Letter and Candle

懷表象徵生命的轉瞬即逝,熄滅的蠟燭、倒幹的酒杯象徵生命的完結。

  ▲ Still Life with Bouquet and Skull 

鮮花象徵好景難駐,珍珠項鍊、金幣銀幣象徵虛飾和財富的空虛。煙槍暗示須臾而逝的煙霧。

 

而這些骷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虛空」,Vanitas。

出自聖經《傳道書》:「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或者一句拉丁語格言:「勿忘世人終會死」。

 

這和佛教《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 Vanitas Still-Life

這些題材的繪畫旨在提醒人們生命的短暫、歡愉的無意義及死亡的必然性。生命非常脆弱,在絕對的死亡面前,一切浮華的人生享樂都是虛無的。 


這種對死亡的極端描繪,其實和歐洲近兩個世紀的動蕩有很大的關係。

 

十四世紀中葉的黑死病帶走了歐洲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而持續到十五世紀中期的天主教會大分裂和英法百年戰爭又進一步衝擊著歐洲社會。

 

這近兩個世紀的動蕩強烈衝擊著歐洲人民的信仰,人們開始深刻思考生命的意義,感慨生命的脆弱

這一切反映在藝術上,就是藝術家開始給各種物品賦予具體的象徵含義,頗有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骷髏。 

 ▲ 《大使們》

回到《大使們》這幅畫,在畫面的左上角,有一座基督受難像,所有的一切都在基督的注視下發生——只有神可以戰勝死亡,而你我皆凡人。

 

聽起來很喪。既然戰勝不了,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在《存在與時間》中,海德格爾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


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不是讓你對生命的有限產生焦慮,反而是在知道了生命的長度後去拓展它的寬度,把有限化為無限。這和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有點像。

這種方式的意義在於:由於面對死亡而珍惜自己的生命,進而活出自己的價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度過」。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編劇和主角,只要是自己覺得有意義,便無憾了。

最後,我把錢德勒在《漫長的告別》中的一段話送給你: 

你知道,故事的結尾並不重要,生活唯一確保我們的就是死亡。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讓那結尾,奪走了故事的光芒。

 <END>

— 今日互動 —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最後一天

你最想做什麼

我沒有酒

但我願意傾聽你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做一個骷髏?
    在很多中國人眼中,骷髏代表著死亡、邪惡、血腥,以及恐怖和不詳。大多數中國人很少主動去談論關於「骷髏」的事情,偶爾聊到,大抵也是一些膽大的小夥子在講鬼故事。但是,近些年,「骷髏」的題材,卻屢屢出現在玉雕中,這些玉雕師為什麼會雕刻一個骷髏?
  • 沙和尚為什麼拿骷髏當項鍊,為什麼對唐僧言聽侍從,原因這麼搞笑
    說歸說,但他這九個骷髏的來歷可不簡單,不是普通人的頭骨,在書中第八回就說的很清楚,沙和尚被觀音菩薩降伏,情願皈依正果,主動講道:「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玩耍。」
  • 為什麼中國蒙面大俠喜歡蒙嘴,而西方喜歡「蒙眼」?看完我笑了
    為什麼中國蒙面大俠喜歡蒙嘴,而西方喜歡「蒙眼」?看完我笑了相信很多小夥伴應該都喜歡看武俠小說和武俠電視劇吧,有些文化水平高的或者喜歡國外電視劇的人也喜歡看國外的英雄電影。古今中外,英雄都是神出鬼沒特別神秘,行走於天地間行俠仗義做好事。讓很多人都十分崇拜和羨慕。
  • 美國有一個骷髏叫惡靈騎士,日本有一個骷髏叫布魯克,中國的骷髏叫…
    美國有一個骷髏叫惡靈騎士,日本有一個骷髏叫布魯克,中國的骷髏叫… 說起骷髏大家相信都會第一時間想起惡靈騎士了,他是美國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了,惡靈騎士也算是很早登場的一個角色,在劇中他原本是一個喜歡騎摩託車的車手,後面和魔鬼做了交易而被邪靈附身
  • 邪惡系骷髏
    骷髏代表著死亡,同時也代表新的開始,也可以理解為改變命運追求新的人生,在某些地方,骷髏也是力量的象徵,生命的永恆。
  • 【Helen說珠寶】酷愛骷髏珠寶,但你真的了解它們嗎?
    舊日的鬼魂之說已經一去不復返, 甚至連骷髏僅僅是搖滾的專屬利器都成為了舊話。骷髏上身,是靈感是顛覆更是反向思維----寄託對美好事物的追念。這個時代的主流們,從不懼怕骷髏,反而視骷髏為膜拜,以表現出亦邪亦正的氣概。於是骷髏也就成為了設計師們玩票的工具。(時尚專欄作者:Helen)骷髏也能成珠寶
  • 骷髏與鐮刀:漫談守望先鋒與世界各國的死神形象
    事實上,我們常常接觸到的西方死神形象,不管是影視劇還是遊戲,都有著黑色長袍、長柄鐮刀、骷髏面目的典型形象。不過,你真的了解它嗎?黑夜鬥篷這是人對無光環境的恐懼所表現出一種變體,讓我們的祖先遠離黑暗、逃離可能躲藏其中的捕食者。正因為光一直是我們觀察周遭的必要條件,所以人會本能地恐懼黑暗、遠離黑暗。塔納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夜神之子,睡神的兄弟,喜歡披著黑鬥蓬,有著黑色的羽翼。他的形象體現了古人對黑夜、死亡與睡眠三者的看法,死亡不過是另一種安眠,當人闔上雙眼自然只能看見一片漆黑。
  • 我的世界:骷髏會換裝備?苦力怕在爆炸時,骷髏在附近有意外掉落!
    而骷髏跟殭屍有點不一樣,當玩家將手上的劍丟給骷髏時骷髏會考慮一下然後將武器撿起來。很多玩家只知道凋零骷髏可以在遊戲中使用劍給不知道骷髏在遊戲中一樣可以使用劍。骷髏在遊戲中的生命值是有20點的,跟玩家的生命值是一樣的。在普通和困難的模式下骷髏的傷害都是一樣的都會造成兩點傷害,而在極限生存中骷髏的傷害會增加到2.5。
  • 熱血傳奇:道士召喚的骷髏原來還有這麼多秘密,老玩家都不知道!
    熱血傳奇中的道士應該是很多散人玩家都喜歡玩的一個職業了,比較全面,可以一個人刷怪,生存能力也強,穿上道袍後簡直不要太飄逸。而道士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召喚自己的寶寶,大家都知道有神獸和沒神獸的道士是兩個角色,但在早期狗書是可望不可得的,一般有神獸的道士都是行會裡的大佬。在神獸出來之前,骷髏就成為了道士最好的夥伴,但是你知道嗎?道士的骷髏還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 《魔法使的新娘》為什麼喜歡艾利亞斯?
    好在有關注提醒,才想起來動畫進程只是過半,還有3個月的時間有它陪伴,畢竟看不到喜歡的角色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如果非要說是什麼這麼吸引我,那我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告訴你——艾利亞斯。提及角色骷髏化,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不太能接受,或許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骷髏代表著死亡和危險,又或是赤裸裸的骨骼會引發不好的聯想,但看到艾利亞斯時卻意外的感覺到「清秀」。
  • 《街頭霸王2》達爾錫脖子上帶的骷髏,原來還有這麼悽慘的故事
    他脖子上面的三個骷髏有什麼來歷呢?這讓我們想到了同樣在脖子上面帶上九個骷髏的沙悟淨。沙悟淨的流沙河比較怪異,就算是鵝毛都浮不起來,但是沙悟淨吃掉過九個取經人,他們的頭顱卻能浮起來。沙悟淨覺得奇怪,將頭顱全部收集了起來做成串閒時把玩。後期觀音告訴他,可以將這串骷髏戴在脖子上,等待第十位取經人,自有用處。
  • 萬聖節骷髏吸血鬼算啥?大批「窮鬼」本色出演,網友:剁手完畢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前夕晚上要舉行巡遊,一群人假扮成吸血鬼、殭屍、女巫、怪人等等各種或誇張、或搞笑、或恐怖的妝容在西方是隨處可見,他們每年都會來個人鬼嘉年華>好不熱鬧雖說中國不過西方節日,但凡事都喜歡湊個熱鬧的我們今年一不小心就力壓群雄了先來看看大家的萬聖妝容眼角畫個蜘蛛網,即使是鬼妝也要美美噠還可以從髮型上來裝扮,創意十足還有西方的吸血鬼裝扮也不容易錯過
  • 主人為了萬聖節,買了個骷髏抱枕回家,貓咪卻對它一見鍾情?
    每年的11月1日是萬聖節,這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在國外,為了慶祝萬聖節的到來,小孩會裝扮成各種造型的鬼怪挨家挨戶地敲門,要求給糖果,不給就搗蛋。而大人也會買一些萬聖節的道具來裝扮家裡,搞點氣氛。獸醫小明也提前買了點南瓜燈來裝扮寵物醫院。
  • 大S越來越不羈,穿「乞丐服」配「骷髏T恤」,效果令人意外
    女人的穿衣風格是會根據年齡改變的,年輕時可以甜美溫柔,還可以帥氣酷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穿搭似乎也有了限制,甜美可能讓人看起來會膩,但是帥氣卻能一直延續,大S的穿搭就越來越"不羈",穿"乞丐服"牛仔外套搭配"骷髏T恤"叛逆的街頭風個性又帥氣,品味真的太獨特。
  •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烤棉花糖?西方人的傳統吃法,吃完才知道為啥
    烤棉花糖在西方有多流行,在美國只要是聚會,那麼必定會有的一道美食就是烤棉花糖,其受歡迎程度就像我們吃燒烤必烤土豆一樣?以至於無數的留學生表示搞不懂為什麼外國人喜歡烤棉花糖?為什麼外國人喜歡烤棉花糖?烤棉花糖的味道和普通的棉花糖又有什麼區別,實際上只有吃過才知道自己錯過了啥,雖然看上去黑乎乎的不咋好吃,但是乾燥焦香的外皮加上熱冰淇淋一樣的內裡,吃完才知道為啥它為啥能成為西方人的傳統吃法在森林中,在海邊,在火山口,只要你敢想,就沒有這些人不敢烤的地方,小小的棉花糖在高溫下快速烤制,表面像吐司一樣酥脆內部像是夾雜著熱乎的煉乳,入口即化成糖漿在冷颼颼的寒風裡吃起來又甜又暖
  • 玉雕自學記錄之翡翠朋克骷髏戒指
    其實朋克、骷髏類的題材,在中國傳統玉雕面前是如此的另類,因此即便有想法也沒有動手去做。本次的朋克戒指,是朋友指定的題材,本來我個人也想做一個骷髏頭,那還是去年西方萬聖節的時候,還特意買了一個模型回來參照,但當時種種原因,沒有做成。這次的骷髏戒指也是給了我一個機會,在朋克題材上做一個摸索!
  • 孩子不能穿骷髏?快別鬧了,你是新時代的媽媽!
    不僅是骷髏,在他們的衣櫥裡,規矩實在太多,骷髏,不能有;小人,不能有;「大不敬的話」,不能有.「這件好看,啊呀,有個骷髏,不要了。」 「這件好棒,怎麼logo是骷髏!不能買!」(白眼,白眼,白眼,騰空翻來無數個白眼. )好無辜的骷髏,莫名招黑!你身邊有這種閨蜜嗎?!
  • 骷髏面具
    1.了解萬聖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2.了解人物頭骨特徵3.感受創意繪畫帶來的樂趣方形素描紙、方形刮畫紙、刮畫筆、勾線筆、馬克筆、剪刀、雙面膠、超輕黏土每年的11月01日是西方傳統的10月31日是萬聖節前夕.通常叫做萬聖節前夜.不過這一天的氣氛卻遠不像它的名稱那樣讓人聽上去就「毛骨悚然」。每當萬聖節到來,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提著南瓜燈,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挨家挨戶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說:「trick-or-treat」,今天我們來做骷髏面具,來跟老師一起學習吧。
  • 揭秘骷髏會
    有朋友留言說:「再來說說骷髏會吧!」再多說一句啊,有些人刻意把共濟會之類的組織神秘化,乃至陰謀論話,您要是真信了,那就崴了。感覺全世界都被神秘組織操控,想讓誰倒黴誰肯定跑不了,這就太玄乎了。況且陰謀論裡的內容和真正共濟會所倡導的正好倒個,滿擰。
  • 薑餅人是什麼?為什麼西方人喜歡吃它?
    前些年和孩子一起看過一個叫《薑餅人》的動畫片,當時就感覺西方人把食物做成人的形狀,吃一口,「咔嚓」一聲,頭沒了!有點接受不了。那麼這樣的風俗是怎麼來的?原來,薑餅與聖誕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大概就是吃「人」的來歷,還是感覺有點怪怪的,吃下心上人?而德國人的生活中更是不能沒有薑餅,紐倫堡享有"薑餅之都"的美譽。在法國北部等地,教父、教母都會在聖誕節送各種形狀,如心星、人形的薑餅送給孩子們,或偷偷地放入孩子們期待的襪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