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和孩子一起看過一個叫《薑餅人》的動畫片,當時就感覺西方人把食物做成人的形狀,吃一口,「咔嚓」一聲,頭沒了!有點接受不了。
那麼這樣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原來,薑餅與聖誕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十字軍東徵時期,在歐洲"姜"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
只有在聖誕節這樣的重要節慶,主婦們才捨得把姜加入蛋糕、餅乾作為調味香料,並增加驅寒效果。於是,薑餅逐漸成與聖誕節有關的小點心。
在英國,流傳著一個傳說,未婚女士吃下薑餅(這裡是指做成男士樣子的薑餅),即能遇見理想的伴侶。這個大概就是吃「人」的來歷,還是感覺有點怪怪的,吃下心上人?
而德國人的生活中更是不能沒有薑餅,紐倫堡享有"薑餅之都"的美譽。
在法國北部等地,教父、教母都會在聖誕節送各種形狀,如心星、人形的薑餅送給孩子們,或偷偷地放入孩子們期待的襪子內。
美國人喜歡將薑餅拼成薑餅屋放置在聖誕樹下,烘託節日氣氛。
薑餅的製作方法,我就不介紹了,想要了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查一下(其實,我也不會啊!)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