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拓跋鮮卑的北魏故都——盛樂古城

2020-12-13 騰訊網

鮮卑拓跋氏初是鮮卑地處最東北的一支,亦稱別部鮮卑。原居於額爾古納河和大興安嶺北段,「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

248年(曹魏正始九年),殺竇賓子,並其眾,諸部大人悉款服,勢力增強,控弦之士達20餘萬。258年(甘露三年),力微在位第三十九年,從河套北部遷於漢定襄郡之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

至295年(晉元廉五年),力微少子祿官統部時,仿匈奴舊制,分國人為中、東、西三部。祿官自為大酋,居上谷之北,濡源(今河北省東北部灤河上源)之西,東接字文部,為東部;以力微長子沙漠汗之子猗迤統領一部。居代郡參合陂(今內蒙古涼縣東北)北,為中部;以猗迤弟猗盧統一部,居定襄之盛樂故城,為西部。

公元386年春正月,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在呼和浩特市南部的牛川召開部落大會,即代王位,年號為「登國」,定都盛樂。不久又改稱魏王。拓跋珪四處徵伐,節節勝利,擴疆拓土,徵服了許多部落,勢力日益強大,成為塞北的強大政權。公元386年,拓跋珪建天子旗號,改元「皇始」。隨後遷都平城,即皇帝位,改元「天興」,成為北魏的開國皇帝大道武帝。

盛樂古城是拓跋鮮卑代政權時期的北都,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土城子 ,西漢時期為定襄郡成樂縣,東漢歸雲中郡。曹魏時期,定襄、雲中被喬遷今山西省境內,成樂地區被「棄之荒外」。

古城遺址平面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東西約1550米,南北約2250米,面積達439萬平方米。雖經上千年風雨侵蝕,古城遺址牆體保存基本完好。牆體系用灰黃色夾有細砂的粘土夯築而成,夯土層厚15—20釐米。牆體最低處留存1.2米,中段、北段最高處約達7米,並設有馬面。

相關焦點

  • 和林格爾——北魏古都盛樂城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土城子鄉上土城子村北有一座古城,依山傍水,水草豐美,我國古代許多王朝都曾在此駐兵設治,它就是北魏古都盛樂城。盛樂古城南邊靠近東西摩天嶺群山,北面連著土默川平原,西南有寶貝河(古稱金河)流過,是連接關內至陰山南北的要衝之地。
  • 拓跋鮮卑的崛起:統一北方,崇漢尊儒,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終於到439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統一北朝,中國正式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魏的統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本文就介紹一下北魏統一的歷程。一,拓跋西遷,盤踞漠南鮮卑族,最早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因為地處於匈奴東方,因而被稱為「東胡」。東漢時期,鮮卑強大起來,驅逐了北匈奴,佔據了漠北。
  • 【名人百科】被親生兒子所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名人簡歷】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開,北魏開國皇帝(386年2月20日—409年11月6日在位),鮮卑族人。公元398年,他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並自稱皇帝。拓跋珪自16歲復國,積極擴張疆土,戎馬一生。
  • 花木蘭是鮮卑白種人?北魏拓跋氏:宇文家才多少高加索血統
    不過,由於丁零人本身已不是羯族那樣純粹的高加索人種,再混入匈奴,再混入鮮卑,即便是在丁零人血統濃度最大的宇文部,其高加索血統比例都較為微小,至於拓跋、慕容、段等其他各部就更少了
  • 拓跋珪是怎樣建立北魏政權,滅亡後燕,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
    拓跋珪拓跋珪(公元371年一公元409年),本名拓跋開,字涉珪,雲中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人,鮮卑族,北魏開國皇帝即魏道武帝,公元386年一公元409年在位。他是怎樣建立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政權「北魏」,滅亡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後燕,為孫子拓跋煮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呢?北魏鮮卑拓跋部,最初活動於大興安嶺北部端東麓一帶,過著遊牧的生活。公元338年,首領拓跋什翼犍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代國。公元371年,他的孫子拓跋珪出生在參合陂北(今內蒙古涼城縣西北)。
  • 陳二虎:建立北魏政權的拓跋珪十分尷尬,他是拓跋什翼犍的兒子還是...
    然而,晚年的什翼犍疾病纏身,不得不考慮誰來繼位,此時,他最知心的弟弟拓跋翰與嫡長子拓跋寔都已經去世了,他最喜歡的孫子(兒子)拓跋珪剛剛六歲,他的皇后慕容氏所生的六個兒子和其他的兒子都已經成人,但他卻一個都看不上,所以,這繼承人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也讓許多人惦記著。
  • 北魏拓跋宏堅持漢化改革的背後,權力和錢袋子
    這部片子對很多歷史事件的解讀也很是深刻,其中在第八集拓跋宏篇中,從更寬廣的視角回看北魏王朝,介紹了一場影響至今的漢化改革。拓跋宏是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統治的北魏是由鮮卑族中的拓跋部所建,但他尤其推崇漢人文化,並推行了轟轟烈烈的漢化改革。這場改革極其宏大,涉及從平民的生產生活到國家體制的方方面面。拓跋宏要求鮮卑人說漢話、穿漢衣,甚至連姓都要改成漢姓。
  • 已有三國曹魏在前,拓跋珪為何又把國號定為魏?
    其實就是著名的北魏,由鮮卑拓跋氏建立。唐人之所以將北周稱為後周,是因為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在先。後來由於五代後周的出現,為示區別,史家將宇文周稱為北周。北魏也是如此,因為北魏之前已經有了一個魏,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國曹魏。唐人很少有將拓跋魏稱為北魏的習慣,一般還是稱為後魏。問題來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國時,為何將國號定為魏?而在定國號為魏之前,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大多數人都認可的國號選擇。
  • 參合陂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如何擊敗後燕慕容寶?有何結果?
    匈奴、羯、氐、羌、鮮卑等民族先後在黃河兩岸和北部建立起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公元384年,慕容垂恢復燕國,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建年號為燕元,史稱後燕。登國元年(公元386年),慕容垂稱帝;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定都盛樂 (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為了稱霸北方,兩國互相殘殺。魏燕參合陂(今內蒙古涼城東北)之戰,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發生的。
  • 血戰參合陂:後燕慕容垂和北魏拓跋珪強強對決,為何會遭遇慘敗?
    慕容垂在384年建立後燕時,已經59歲了(拓跋珪方才14歲),但他志氣不衰,運用謀略,和前秦頑強戰鬥,最後把前秦的軍隊趕出河北,定都中山,為後燕走向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86年8月,拓跋窟咄率領劉顯的大軍進犯北魏,北魏諸部人心動搖,拓跋珪派使者冒險南下,抵達中山,嚮慕容垂提出了十萬火急的援助。
  • 鮮卑歷慕容、拓跋、宇文三姓,只為統一天下,最後被楊堅摘了桃子
    後燕在慕容垂在世之時一度非常強大,並幫助鮮卑拓跋部平定了賀蘭部、獨孤部,統一代北。可是拓跋部在拓跋珪的領導下強大起來之後,反而成了後燕的最大威脅。公元396年,拓跋珪攻陷後燕首都中山,後燕被攔腰截斷,北為北燕,南為南燕。北燕最終被拓跋北魏所滅,南燕被東晉劉裕所滅,從此鮮卑慕容氏再未登上歷史舞臺(當然還有慕容復),拓跋氏成為鮮卑人一統天下的接力者。
  • 史書中405年拓跋珪祭天的天壇是方的,內蒙古發掘的天壇卻是圓的?
    近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發掘了一座北魏圓形祭天遺址。由《魏書·禮志一》中的記載「天賜二年夏四月,祀天於西郊,為方壇一」可知,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定都後的祭天之壇是方形,此次發掘的天壇為什麼是圓的呢?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為什麼會將祭天的祭壇設在西郊,而且還是一個方壇?北魏鮮卑人是興起於大興安嶺嘎仙洞附近的遊獵民族,在東漢初年,和匈奴、烏桓等遊牧民族一起生活在漠北草原。其始祖神元皇帝(拓拔力微) 在258年 ,率領部族遷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 ,進行了第一次祭天,時間是「夏四月」。此後120多年沒有祭天的記載,直至拓跋珪建立代國。
  • 柔然汗國的興亡:曾稱霸亞歐草原,可就是打不過同族的北魏王朝
    柔然強盛,成為了北魏最大的對手之一,北朝著名的民歌——《木蘭辭》就是以北魏和柔然的戰爭而創作的。北魏和柔然都是鮮卑後裔,但是卻來回徵戰了幾十年。最終柔然在北魏的打擊下走向了衰亡。一,柔然的崛起柔然的來源和匈奴、鮮卑很有淵源。
  • 一代天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何死於小太監之手?
    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太宗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為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統帥。拓跋燾聰明大度、應付裕如。12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泰常七年四月,被封為泰平王,並任命為相國,加授大將軍。太宗拓跋嗣生病,命拓跋燾監理國政、總統百事,拓跋燾聰明大度,應付裕如。
  • 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和姚萇建立後燕和後秦,但笑到最後的是拓跋珪
    拓跋珪,即魏道武帝,在鮮卑拓跋部入主中原的過程中極為重要,他用極為野蠻的手段將拓跋部帶入了文明社會,並一統鮮卑諸部,為其孫拓跋燾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公元383年,前秦苻堅戰敗於淝水,這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從此我國北方重新陷入亂局,苻堅並沒有完成整合北方的重任。
  • 徵討山西北部拓跋鮮卑失利後,戰神慕容垂御駕親徵,從未打過敗仗
    慕容鮮卑太子領兵徵討拓跋鮮卑拓跋珪派人,在五原與後燕首都中山之間的道路上,攔截了往來於兩地之間的燕國信使。這一招,斷絕了慕容寶與朝廷之間的溝通和聯繫。駐紮在黃河北岸五原城的慕容寶成了孤懸在外,無依無靠的孤軍。
  • 鮮卑人去哪了?如果你有這個特徵,那你不一定是漢族人而是鮮卑人
    而另外一支東部鮮卑則是宇文部,在十六國時候宇文部還只是一支小部落,在鮮卑族之中並不出眾,然而在北魏末期,宇文泰全盤接手了賀拔嶽的部眾,從此宇文部在北朝展露頭角,之後更是建立了北周,而周武帝拓跋邕更是離一統天下只有一步之遙。
  • 北魏太祖拓跋珪:莫欺少年窮
    拓跋珪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光復故國的時機終於到來了。但是自己躋身於劉庫仁之下,劉庫仁此時還是終於前秦的,終是沒有機會。對於代國拓跋氏,苻堅是絲毫不放在心上的。真正的心頭大患是燕國慕容氏,這才是鮮卑部族的最強者。果不其然,天下大亂之後,勢頭最盛的便是後燕慕容垂。劉庫仁在戰爭中被後燕所殺,其弟劉頭眷接管了他的部眾。
  • 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為何北魏卻西郊祭天?是鮮卑舊俗還是沒文化
    這兩天被發掘北魏皇帝祭天遺址的新聞刷屏了,猴格也來說說北魏皇帝是怎麼祭祀老天爺的,北魏的郊祀制度又是怎麼回事的。話說封建時代的皇帝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神化自己的皇權,都喜歡通過頻繁的郊祀祭天來表現自己是天授神權,聲明自己是老天爺的兒子,受命而得天下,非常具有正當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