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不少小夥伴會發現
鼻咽乾燥、乾咳少痰、
皮膚乾燥…
惱人的症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
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見於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
二者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秋分之後天氣乾燥,
雨量減少,水逐漸乾涸,
就極易導致「秋燥」。
如何通過養生來調解「秋燥」呢?
要說入秋後哪個部位最脆弱,那一定是肺部了。肺是我們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對其它臟腑有覆蓋保護作用,但秋燥傷肺,不過此時也是養肺的黃金時機。
圖:攝圖網
如果你錯過了冬病夏治,
那千萬就不能再錯過養肺黃金期。
肺是體內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就像一臺中央空調,但又不像空調那樣能常清洗或更換濾網,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清理更換。
肺不僅是呼吸器官,還能修復受損骨髓,具有造血功能,能在肺裡製造大量血小板,體內超過一半的血小板是在肺部產生的。
經常愛熬夜的人臉上會出現暗瘡、粉刺或黑斑,那是因為肺的功能受到影響,皮膚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供應就會"飢餓",慢慢衰老、退化、出現皺紋。
肺不好的人不僅皮膚沒有光彩,還特別愛過敏。因為肺有一個功能,就是宣發衛氣。作用就相當於我們人體的一層"保護罩"。肺氣虛了,皮膚缺少衛氣的保護,再受到冷、熱、花粉的刺激,就易發生過敏現象。
所以,對於愛美的女性朋友來講,養顏先要養肺。
男人往往有吸菸的習慣,這樣很傷肺,每年因吸菸而導致肺癌的比例就相當高。
此外,根據中醫五行的理論,肺為金,腎為水,所以通過養肺,還可以起到補腎的效果。腎藏精,腎臟好的人,精力就會特別旺盛。
老人因為肺氣不足會常感到氣短乏力,尤其是患有老慢支、哮喘的人,就更為此感到苦惱了。
「主呼吸之氣」是肺最本職的工作,它上與鼻、口相通,氣體可由此直接入肺。肺氣受傷,呼吸之氣就會發生異常改變,出現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狀,導致氣管炎、肺炎、肺癌等疾病。
秋冬孩童特別容易感冒咳嗽,就是因為肺不好,而秋天是養肺的最佳時間,此時不把肺養好,就等於埋下了健康隱患,小朋友一言不合就會咳嗽。
對付小兒秋燥,家長要以給孩子補足水分為主,可以適當吃一些水分豐富的水果,或者多飲用溫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品。
避免或儘量少吃過鹹、過甜或者燒烤類食品,以免引起津液進一步耗傷,徒生內熱、內燥。
預防溫燥:
在飲食上須以清熱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還需清瀉肺熱,可食用百合粥、銀耳粥、蓮藕排骨湯、銀耳杏貝湯等。果蔬方面可適當食用梨、荸薺、蓮藕汁等清熱潤肺食品。
預防涼燥:
飲食方面要以祛寒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還應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熱量,比如煮粥時加些瘦肉、皮蛋。也可吃慄子粥、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並多食一些溫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杏、大棗等。
我向家長們推薦一個
防秋燥的好方法:早餐喝粥
小點的寶寶(5個月~1歲)喝米油
小貼士:什麼是「米油」?
粥熬好後,表面會浮起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稱之為「米油」,俗稱粥油。它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可以和參湯媲美,被譽為「窮人的參湯」,能很好地補中益氣、健脾和胃、補益腎精、益壽延年,還有養顏的功效。
肺是人體的嬌髒,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想要冬天不生病,必須把肺給養好了,這裡為您整理了五大養肺法。
熱水不僅可以喝,還能潤肺,大家可以用直接吸入水蒸氣的辦法使肺臟得到滋潤。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杯子中,用鼻子對準杯子吸水蒸氣,每次1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
早晨起來後常常做深呼吸,可以養肺。而這個深呼吸是有一定頻率的,一呼一吸儘可能達到6.4秒。人體的呼吸應該和經脈的運行相對應,經脈之氣在人體中一晝一夜循行全身50星期,經過換算相當於一呼一吸6.4秒,是古人呼吸養生的最好節奏。
每天睡前平躺在床上,在肚臍上方放一個3斤左右的沙袋(小枕頭),用力呼氣把沙袋頂起,然後吸氣把沙袋放下去,剛開始每次練習2~3分鐘,逐漸增加到每次5~10分鐘。
適當地運用閉氣法,有利於增強肺功能。在吸氣末屏住呼吸,使氣暫時不呼出,儘可能停止到不能忍受時,再呼出來,這樣反覆18回。
按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組。
叩肺俞穴: 每晚臨睡前端坐椅子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數十下,同時用手掌在背部兩側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並有助於體內痰濁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
洋參銀耳羹補氣養陰
百合30克,西洋參片3~5克,天冬10克,銀耳20克,先將百合、銀耳洗淨以溫水浸泡30分鐘,加適量清水,慢煎熬至銀耳爛熟時,加洋參片、天冬再煮10分鐘左右,放白糖,用蓮藕粉勾芡即成。
圖:攝圖網
每日分2~3次吃完,1日1劑,可連吃7~10天。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神經官能症、失眠等。
點評: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西洋參性涼味甘,能補氣養陰、寧神益智、生津降火;天冬味甘性寒,能生津潤肺、清心除煩,可治肺燥乾咳、腸燥便秘等;銀耳滋陰潤肺、益氣清腸,為補虛佳品。而藕粉能清熱涼血、健脾開胃。
太子參百合湯,潤肺養心
太子參60克,百合30克,羅漢果半個,瘦豬肉500克。將藥材及瘦肉洗淨後放入煲內,加清水適量,先武火煮滾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肉熟爛後適量加鹽,即可喝湯吃肉。
本方適用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急慢性咽喉炎、貧血、失眠、乾眼症、便秘等人群。
點評:太子參性平味甘,有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功效;百合味甘性微寒,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羅漢果味甘、酸,性涼,能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豬肉則補脾氣、益腸胃,潤肌膚。諸味相配,可共奏潤肺益氣、養心除煩、清熱止咳之功。
應對秋天室內乾燥,
如何保持水靈、溼潤呢?
可以偶爾選用加溼器,
以保證室內環境溼度適宜;
此外,護膚品也要分季節,
當季護膚需換新。
皮膚降燥準備完畢的同時,
千萬不要忘記,眼部這一漏網之魚!
盤上眼部保溼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