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 | 潤肺正當時 ! 請收好這些養生妙招

2021-03-05 最緊要健康GRT

近日來,不少小夥伴會發現

鼻咽乾燥、乾咳少痰、

皮膚乾燥

惱人的症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

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見於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

二者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秋分之後天氣乾燥,

雨量減少,水逐漸乾涸,

就極易導致「秋燥」

如何通過養生來調解「秋燥」呢?

要說入秋後哪個部位最脆弱,那一定是肺部了。肺是我們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對其它臟腑有覆蓋保護作用,但秋燥傷肺,不過此時也是養肺的黃金時機

圖:攝圖網

如果你錯過了冬病夏治,

那千萬就不能再錯過養肺黃金期。

肺是體內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就像一臺中央空調,但又不像空調那樣能常清洗或更換濾網,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清理更換。

肺不僅是呼吸器官,還能修復受損骨髓,具有造血功能,能在肺裡製造大量血小板,體內超過一半的血小板是在肺部產生的。

經常愛熬夜的人臉上會出現暗瘡、粉刺或黑斑,那是因為肺的功能受到影響,皮膚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供應就會"飢餓",慢慢衰老、退化、出現皺紋。

肺不好的人不僅皮膚沒有光彩,還特別愛過敏。因為肺有一個功能,就是宣發衛氣。作用就相當於我們人體的一層"保護罩"。肺氣虛了,皮膚缺少衛氣的保護,再受到冷、熱、花粉的刺激,就易發生過敏現象。

所以,對於愛美的女性朋友來講,養顏先要養肺

男人往往有吸菸的習慣,這樣很傷肺,每年因吸菸而導致肺癌的比例就相當高。

此外,根據中醫五行的理論,肺為金,腎為水,所以通過養肺,還可以起到補腎的效果。腎藏精,腎臟好的人,精力就會特別旺盛。

老人因為肺氣不足會常感到氣短乏力,尤其是患有老慢支、哮喘的人,就更為此感到苦惱了。

「主呼吸之氣」是肺最本職的工作,它上與鼻、口相通,氣體可由此直接入肺。肺氣受傷,呼吸之氣就會發生異常改變,出現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狀,導致氣管炎、肺炎、肺癌等疾病。

秋冬孩童特別容易感冒咳嗽,就是因為肺不好,而秋天是養肺的最佳時間,此時不把肺養好,就等於埋下了健康隱患,小朋友一言不合就會咳嗽。

對付小兒秋燥,家長要以給孩子補足水分為主,可以適當吃一些水分豐富的水果,或者多飲用溫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品。

避免或儘量少吃過鹹、過甜或者燒烤類食品,以免引起津液進一步耗傷,徒生內熱、內燥。

預防溫燥:

在飲食上須以清熱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還需清瀉肺熱,可食用百合粥、銀耳粥、蓮藕排骨湯、銀耳杏貝湯等。果蔬方面可適當食用梨、荸薺、蓮藕汁等清熱潤肺食品。

預防涼燥:

飲食方面要以祛寒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還應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熱量,比如煮粥時加些瘦肉、皮蛋。也可吃慄子粥、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並多食一些溫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杏、大棗等。

我向家長們推薦一個

防秋燥的好方法:早餐喝粥

小點的寶寶(5個月~1歲)喝米油


小貼士:什麼是「米油」?

粥熬好後,表面會浮起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稱之為「米油」,俗稱粥油。它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可以和參湯媲美,被譽為「窮人的參湯」,能很好地補中益氣、健脾和胃、補益腎精、益壽延年,還有養顏的功效。

肺是人體的嬌髒,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想要冬天不生病,必須把肺給養好了,這裡為您整理了五大養肺法。

熱水不僅可以喝,還能潤肺,大家可以用直接吸入水蒸氣的辦法使肺臟得到滋潤。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杯子中,用鼻子對準杯子吸水蒸氣,每次1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

早晨起來後常常做深呼吸,可以養肺。而這個深呼吸是有一定頻率的,一呼一吸儘可能達到6.4秒。人體的呼吸應該和經脈的運行相對應,經脈之氣在人體中一晝一夜循行全身50星期,經過換算相當於一呼一吸6.4秒,是古人呼吸養生的最好節奏。

每天睡前平躺在床上,在肚臍上方放一個3斤左右的沙袋(小枕頭),用力呼氣把沙袋頂起,然後吸氣把沙袋放下去,剛開始每次練習2~3分鐘,逐漸增加到每次5~10分鐘。

適當地運用閉氣法,有利於增強肺功能。在吸氣末屏住呼吸,使氣暫時不呼出,儘可能停止到不能忍受時,再呼出來,這樣反覆18回。

按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組。

叩肺俞穴: 每晚臨睡前端坐椅子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數十下,同時用手掌在背部兩側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並有助於體內痰濁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

洋參銀耳羹補氣養陰


百合30克,西洋參片3~5克,天冬10克,銀耳20克,先將百合、銀耳洗淨以溫水浸泡30分鐘,加適量清水,慢煎熬至銀耳爛熟時,加洋參片、天冬再煮10分鐘左右,放白糖,用蓮藕粉勾芡即成。

圖:攝圖網

每日分2~3次吃完,1日1劑,可連吃7~10天。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神經官能症、失眠等。

點評: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西洋參性涼味甘,能補氣養陰、寧神益智、生津降火;天冬味甘性寒,能生津潤肺、清心除煩,可治肺燥乾咳、腸燥便秘等;銀耳滋陰潤肺、益氣清腸,為補虛佳品。而藕粉能清熱涼血、健脾開胃。

太子參百合湯,潤肺養心


太子參60克,百合30克,羅漢果半個,瘦豬肉500克。將藥材及瘦肉洗淨後放入煲內,加清水適量,先武火煮滾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肉熟爛後適量加鹽,即可喝湯吃肉。

本方適用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急慢性咽喉炎、貧血、失眠、乾眼症、便秘等人群。

點評:太子參性平味甘,有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功效;百合味甘性微寒,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羅漢果味甘、酸,性涼,能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豬肉則補脾氣、益腸胃,潤肌膚。諸味相配,可共奏潤肺益氣、養心除煩、清熱止咳之功。

應對秋天室內乾燥,

如何保持水靈、溼潤呢?

可以偶爾選用加溼器,

以保證室內環境溼度適宜;

此外,護膚品也要分季節,

當季護膚需換新。

皮膚降燥準備完畢的同時,

千萬不要忘記,眼部這一漏網之魚!

盤上眼部保溼利器

相關焦點

  • 六款潤肺養生湯防秋燥
  • 秋燥百合養陰好,秋梨潤肺止咳好
    秋季氣候乾燥,燥邪易傷肺之陰津,常見的症狀有口鼻或咽喉乾燥、聲音嘶啞、乾咳無痰、便秘、尿少、皮膚乾燥等,並可以誘發或加重慢性咽炎、支氣管炎、肺結核、肺心病等,所以防治秋燥對於包括肺在內的上呼吸道系統的養生保健有著重要意義。
  • 【養生保健】睡眠規律 運動平緩:秋季養生防秋燥
    「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 秋季養肺正當時,來碗燕窩潤潤肺吧!
    秋季養生潤肺季,這個時候選擇吃上一碗燕窩是最好不過了!立秋後,氣候逐漸變得乾燥,空氣溼度降低,「秋乏」、「秋燥」都會悄悄找上門來。因此在秋季養生中,我們首先要保養肺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也提到「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要求我們在秋季時要收斂神氣,順應肺氣的肅降。如果不順應秋季的養收之道,傷了肺,冬季就會出現疾病了。那麼如何在秋季保養肺部呢,小編為您奉上以下小妙招!
  • 節氣 | 霜降秋色遲,養生正當時
    所以,睡覺時一定蓋好被子,特別是保證腹部、頭部不要受寒。此外,還要注意穿衣保暖,不要隨意減衣,以防賊風。2、防溼邪秋天的雨水多,須防溼邪帶來的身體不適如水腫或腹瀉。如果脾傷於溼氣,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埋下病根。
  • 秋季養生——清心潤肺去除秋燥
    秋季不妨多吃這4種「白色食物」,對抵抗秋燥效果極好。你可以以這幾款食材為原料,為自己做幾道潤燥食譜。  白色食物養生法因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與肺同系統的器官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為了防範秋燥對人體的影響,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燥」為原則,以防秋燥傷陰。
  • 養陰防燥宜潤肺
    這個季節需注意防暑、健脾、潤肺、調節情緒。民間自有「春困秋乏」之說,人體會出現倦怠、乏力、口乾、唇乾、鼻幹、咽幹、皮膚乾燥甚至皺裂、脫髮、大便乾結等症狀。正因如此,秋季進補越來越得民心,一入秋就有很多人到處諮詢滋補良方。
  • 六款秋季潤肺滋補、美容養顏好湯水,預防秋燥讓你輕鬆快樂過金秋!!!
    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蓮、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不知不覺已經是初秋了,這裡沒有四季分明的季節變換,只是早晚溫差比以前大多了,早穿外套午穿紗的次數越來越多了,抱著吃哈密瓜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滿大街的各種葡萄和蟠桃、海棠果,把果實纍纍的金秋,映襯的更加的瓜果飄香。
  • 秋季養生貴在「收」 !這些實用的防秋燥、祛秋燥妙招,我們都該知道!
    相對的人體陽氣也漸入體內,養生上應該順應秋氣,重在養護人體收斂的功能。那麼,秋季到底如何養生,應對秋燥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皮膚在乾燥環境下易瘙癢甚至皸裂,這時首要的是補水,每天多喝水。手提包裡建議帶上一瓶保溼噴霧,時常噴一噴皮膚,保持溼潤。沐浴後,應及時塗抹身體保溼乳液,減少水分丟失。
  • 秋分養生正當時 潤燥補水很重要
    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漸加重,最易出現秋燥等現象。秋燥時節要如何養生防護呢?防寒保暖之外,飲食秘訣在於「潤燥」二字。具體吃什么喝什麼最解燥呢?國民果汁匯源有幾款備受青睞的人氣佳品,倒是秋分補水潤燥的好選擇。
  • 滋陰潤肺五法寶,百合解秋燥山藥補肺!
    入秋後,天氣越來越乾燥,氣燥傷肺,所以養生關鍵是滋陰潤肺。除了要多喝水,防秋燥不妨在飲食上下功夫。
  • 秋季養生貴在「收」 !這些實用的防秋燥、祛秋燥妙招,我們都該知道!
    相對的人體陽氣也漸入體內,養生上應該順應秋氣,重在養護人體收斂的功能。那麼,秋季到底如何養生,應對秋燥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皮膚在乾燥環境下易瘙癢甚至皸裂,這時首要的是補水,每天多喝水。手提包裡建議帶上一瓶保溼噴霧,時常噴一噴皮膚,保持溼潤。沐浴後,應及時塗抹身體保溼乳液,減少水分丟失。
  • 秋燥來襲 就喝六款潤肺養生湯
    秋燥來襲,你準備好怎麼應付了嗎?防秋燥就要多喝湯,那麼秋燥喝什麼湯呢?
  • 秋季煲湯養生,靚湯攻略之防秋燥的妙招
    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以防肺火太盛。平時要養成喝水的習慣,每天應飲水2000毫升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滋潤。要注意避免風寒,保護肺部機能避免出現各種疾病。多食水果防乾燥秋分時節天氣乾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白色蔬菜養陰生津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
  • 這幾種食物潤肺去燥,正適合秋燥正在咳嗽的你!
    伴隨著秋季的涼意的到來乾燥的天氣也隨之而來身邊好多朋友都說最近自己的皮膚變得差了再貴的護膚品抹到臉上還是沒有用幹的起皮其實這就是秋燥在作祟!秋燥能夠從人的身體上反映出來皮膚變差、聲音沙啞、還經常咳嗽.每年入秋之後,身邊很多人就感覺喉嚨乾燥、發癢,進而咳嗽不止。
  • 秋燥上火怎麼辦?幾個實用妙招調出好身體
    喉嚨幹癢、流鼻血、掉發……,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秋燥」惹的禍。
  • 秋季補肺潤燥正當時
    中醫是一個有著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醫學科學,在醫療活動和養生保健中講究整體觀念,天人合一,因此而有節令養生、四季養生理論。
  • 秋燥來襲,正是滋陰潤肺、健脾保肺的時節
    前 言 立秋以後,晝夜溫差開始加大,不少人的身體會慢慢感知到秋天的燥氣,此時養生需健脾保肺、滋陰潤肺。《遵生八箋》在秋卷裡說到:「秋三月金旺主殺,萬物枯損」,秋天的天氣轉涼後,天氣也會不斷收斂,空氣由於缺乏水分的濡潤而成為乾燥,肅殺的氣候。秋主燥,五行屬金,五臟屬肺。在中醫裡面,肺主氣,主皮毛,也主降肅。
  • 補秋補冬不如補霜降,來碗南瓜牛奶濃湯防秋燥
    霜降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秋季偏燥,易犯咳嗽,應多吃一些有潤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霜降時節,漸入冬寒,要開始加強保暖。天氣明顯轉涼,對胃腸道有一定刺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並注意適當吃一些養胃的食物,如板慄、花生等。
  • 中秋時節該如何養生?這4個簡單的養生原則,請收好
    中秋不僅有一個美好的節日,還是一個健康養生的好時節,如果能夠在中秋時節調養好身體,那麼在秋冬季節就能少生病,身體更健康。中秋時節該如何養生?2、多吃潤肺食物肺部保養是離不開飲食,在促進肺部健康的過程中,需要多吃潤肺的食物:比如常見的梨梨是在秋天成熟的,而且梨的品種也比較多,不過所有梨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水分特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