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金瓜子」?
難道是金子做成的瓜子嗎,其實不是這樣的。金瓜子就是碎金子,大塊叫金錁子,小的顆粒就叫金瓜子,因為都是黃金做成的,所以金錁子和金瓜子在古代都能流通。
由於古代的冶煉技術並不是很發達,在冶鍊金瓜子時並沒有固定的模具,這樣產出的金瓜子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一個金瓜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於這此小的顆粒金子如果瓜子一般,所以人們習慣把這些小顆粒金子稱為金瓜子。
皇帝們打賞嬪妃的金瓜子,為何嬪妃會欣喜異常。
一,實物價值。
金子在什麼時代都是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在各個朝代,金子永遠被作最值錢的財物。我們認為,過去市場流通是金條或者金元寶,那只是影視劇才會出現,或者朝廷的府庫裡才能看到,因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始,老百姓不能用金子。在市面上流通主要是碎金子,也就是金瓜子,只能是皇室貴族們使用。那麼金瓜價值幾許呢,一般金瓜子的克數在20至30克之間,現在市面紙黃金的價格在390每克,如果現在估算,那麼一個金瓜子就價值上萬塊錢。
有人會說這是今天的金價,並不代表著古代。那麼我們就以乾隆盛世的通用食物大米進行換算,乾隆朝每升最優良的大米在10餘文(1兩銀子等於1000文),乾隆朝的一升合現在1.5斤。也就是說乾隆乾隆一兩銀子能換150斤最好的大米,那麼乾隆朝的金子能換多少銀子呢,這個換算並不固定,最低時一兩黃金換13兩白銀,最高時超20兩白銀,一顆金瓜子能夠買近2000斤大米,現在最好的大米價格應該在6至10元左右,這樣算來金瓜子的價格更高。
要知道,皇帝賞賜的金瓜子絕不是一枚,有時是一把,這樣算來,一次賞賜的都是幾萬塊錢,嬪妃能不高興嗎。要知道清朝普通的嬪妃一年的俸祿才30到50兩銀子,可想而知,她們並不多富裕。
二,代表榮譽。
金瓜子是誰賞賜的,只能是皇帝。皇帝九五之尊,能夠賞賜一位普通嬪妃金瓜子,那代表這位嬪妃非常迎合皇帝的心情,侍候皇帝非常舒服。要知道皇上每天日理萬機,每天有那麼事,每晚上都有那麼的嬪妃陪伴,有的嬪妃運氣不好的話,一輩都見不上皇帝。能得到皇帝賞賜的金瓜子,說明皇帝對她的工作的肯定,那就說明她以後還有機會進一步提拔,還能得到皇帝的寵幸。這些金瓜子,嬪妃們肯定會留作紀念的,以後向他人炫耀的資本。
因為到了清朝,政府對金子的管制更嚴了,金瓜子只能皇帝一個人擁有與使用,也就是只能皇帝賞賜你後,才能擁有,這就使金瓜子的價值成倍,金瓜子成了一種榮耀,物以稀為貴。
當年,乾隆下江南時,微服私訪過濟南的大明湖,偶遇上夏雨荷,事後就賞賜過一把金瓜子,這才了有了還珠格格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