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慈濟】什麼是師公飯以及自製師公飯 簡單又營養

2021-02-19 粒米之珠

   《師公飯》

  上人平日綜理慈濟會務繁忙,常因憂心而茶飯不思,弟子每見上人飯量不佳時,便以醬油炒飯讓上人開胃,上人行腳出外也常以醬油炒飯簡餐裹腹。

  後來有某位慈濟委員的孩子,希望媽媽在家裡也能節省金錢去濟助別人,便要求媽媽也同樣用醬油炒飯給他吃,省下來的錢,就捐給師公──證嚴上人──從事慈善相關工作。這位孩子便稱這種醬油炒飯為「師公飯」。

自製師公飯 簡單又營養

花蓮慈院營養師林惠敏表示,依照菜單份量做出的麻油姜飯,一碗約三百大卡。(攝影者:陳安俞)

 

花蓮慈濟醫院大愛樓大廳傳來陣陣麻油香味,花蓮慈院小區醫學部與總務室營養組邀請院內及院外餐廳主廚,現場教學如何製作簡單、健康的素食料理,第一堂課邀請到服務於花蓮慈院供膳組,擁有超過二十年素食料理經驗的何榮隆大廚,教大家如何料理「惜福蘿蔔」,還有被慈濟志工稱為「師公飯」的麻油姜飯。

 

低碳食物裡程 地產地消

 

花蓮慈院營養師莊湄喬表示,不論是從分量還是營養價值來看,蔬食都可以滿足人類飲食的最基本需求,而且如果一餐不吃肉就可以減少78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這次活動課程也以「低碳食物裡程」和「地產地消」的概念為主,選用現在當季的食材「蘿蔔」。

 

花蓮慈院素食廚藝班教的第一道料理就是「惜福蘿蔔」,食材以白蘿蔔為主,林惠敏營養師表示,白蘿蔔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維生素C、芥子油以及多種酵素,除了可以刺激腸蠕動促進消化之外,還有很好的防癌作用,加入富含胡蘿蔔素的胡蘿蔔以及富含鉀鹽及可溶性纖維的小黃瓜,不但營養滿分,還增加了口感、配色。

花蓮慈院素食廚藝班首次開課邀請到服務於花蓮慈院供膳組,擁有超過二十年素食料理經驗的何榮隆大廚(中)現場教學,並由花蓮慈院營養師林惠敏(右一)、莊湄喬(左一)現場解說營養成分。(攝影者:陳安俞)

而麻油姜飯的主食材則是芝麻香油與姜,其中含豐富的抗氧化劑、天然不飽和的順式脂肪酸及姜油酮等成分,有促進血液循環及抗氧化的作用。

 

吃素有三好

 

教學過後,現場還有試吃活動,吃過的民眾都豎起大拇指稱讚,紛紛圍著大廚何榮隆請教該如何挑選食材,何榮隆表示,在買蘿蔔時可以輕輕拍打,要挑選蘿蔔皮完整、聲音紮實的,而且其實如果選用當季、當地的食材,絕大部分質量都還不錯,好吃又便宜。

 

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表示,吃素有三好,第一個就是對身體好,因為跟葷食比起來,素食不但高纖、低脂、不含膽固醇,營養成分又不打折;第二是對地球環境好,有研究指出造成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有51%是來自於畜養食用動物過程中所造成的,若是大家都吃素就能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第三個則是對心靈好,因為你不用殺生,別人也不會因為你而去殺生,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地球著想,歡迎大家一起吃素。

 

●麻油姜飯

 

1.老薑洗乾淨後不去皮切成細末,以芝麻香油拌炒,等到薑末顏色稍微變黃變深之後,加入適量的醬油小火拌炒,製作麻油姜醬料。

2.依照一比十的比例,混合麻油姜與熱白飯。

 

●惜福蘿蔔



惜福蘿蔔。(攝影者:陳安俞)

1.一斤(600克)的白蘿蔔,依個人喜好放置適量的紅蘿蔔及小黃瓜,切片約0.5公分厚,加入四分之一匙的鹽混和,靜置醃漬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候,之後瀝掉鹽巴水。(食材皆不去皮。)

2.八兩(300克)的白醋與四兩(150克)的糖混和成的醬汁。(醬汁可依個人口味加水稀釋,或者加入一整個檸檬汁與兩顆話梅,風味更佳。)

3.混和醬汁及醃漬過的蘿蔔,靜置八到十二個小時。

 

(文:黃思齊 報導: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本次內容結束。

 

 

-

感恩您關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信息,同時也歡迎您前來交流與分享。

慈濟廣州天河聯絡處的地址是:天河區華景新城華景路33號

電話:020-38250402

 

如果您喜歡這條微信:

請點選右上角「箭頭」按鈕,可以「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或點擊「關注」」,

還可以「查看公眾帳號」-「CJGZZG」並點擊「關注」。

善的循環從您開始!無限感恩!

 

相關焦點

  • 認識慈濟:貧苦淬鍊 俱理性與感性
    初訪視苦境感同身受在她出生翌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不久,潘靖文全家從頭城老家搬往瑞芳九份討生活;但當年淘金熱隨著礦量遽減而沒落,加上公共衛生條件差、染上瘧疾者眾,父母也因病長年體弱,淘金夢到頭來仍是一場空。
  • 【人間菩提】華東水災悲心起,慈濟大愛灑全球
    「感恩臺灣從2003年開始支持窮困國度,還有一大群(印度尼西亞)大企業家,開始法入心,他們開始縮小自己,一肩扛米,一手牽老弱婦孺,一連串三、四年可以放下身段,每月都有發放。臺灣的慈濟人、以及四大志業主管,院長、校長、教授、醫師到那裡同樣扛米,這都是過去的時間,過得真快!」
  • 【慈濟月刊635期】點滴之愛,分秒累積
    十七日上午舉辦院慶大會,表揚服務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同仁及志工,以及獲選全院優良同仁;並邀請一九七二年慈濟在花蓮仁愛街成立貧民施醫義診所,當時服務於省立花蓮醫院(現為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的小兒科張澄溫醫師、內科鄒永宏醫師、護理師鄧淑卿師姊、藥劑師許鳳招師姊等義診團隊成員到現場,感恩這群慈濟慈善醫療先驅。
  • 【慈濟月刊647期】人間無價之寶
    桃園慈濟人返回精舍分享近日會務及心得,並透過視訊聯機,由身在桃園的師兄師姊,陪同上人「行腳」到八德廣福環保站與楊梅環保站,請環保志工們分享人生故事,以及投入環保站付出的歡喜。今年六月往生的九十三歲陳文錦師兄,以身教帶領下一代投入慈濟,其兒女、子孫今日亦與桃園志工來到精舍,向上人發願秉承師兄家訓,精進力行慈濟菩薩道。
  • 什麼是寵物營養師?
    寵物營養師是通過學習與了解寵物生理基礎知識、寵物護理技能、動物營養學理論、寵物食品衛生知識、寵物飼料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內容,為寵物提供健康餵養、安全預防寵物疾病、文明與科學的飼養寵物,並能夠為寵物養殖者提供寵物健康諮詢、健康維護行為,以及為寵物食品企業提供技術配方、工藝流程設計、寵物食品生產的技術從業者。
  • 【慈濟月刊647期】心念也要環保
    師兄師姊關懷受傷法親,陪伴八十二歲的楊師兄一路復健,到現在又可以和大家一起「燻法香」、做環保。雲林慈濟人積極推動素食,從四月到七月已經舉辦二十三場勸素活動,製作逾一萬份蔬食便當;在推素過程中,有民眾問在場慈濟人是否都茹素?得到肯定答案以後成為慈濟會員。
  • 【慈濟月刊647期】素食理所當然
    上人欣言,看到慈濟學校的孩子,已經在慈濟醫院服務,而且為人父、為人母,甚至孩子已經讀高中,要升大學了,一方面很歡喜、很安慰,另一方面也覺得時間過得真快!三十年前、二十五年前才剛入學的年輕人,現在是慈院的主管,醫院同事也是校友,而且孩子也就讀慈濟學校,都在慈濟大家庭裡,覺得很親切;慈院護理部經常得獎,這也是大家認真工作,實現護理志願與使命的證明。
  • 祖廟---白礁慈濟祖宮
    這年,兩口子都年近半百,黃玉華懷孕了,老來得子,夫妻倆高興得什麼似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黃玉華臨產腹痛了。說也奇怪,她肚子痛了十多天,痛得她死去活來,不省人事,就是不見孩子出生,吳通請遍附近的接生婆,都說看來沒有希望救活兩條命了。農曆三月十四日深夜,黃氏在半昏迷的朦朧中,見一白髮銀須慈眉善目的老人送一位童子來到草蘆庭內,說這童子是「紫微星君」,下降到凡間救苦救難,驅除民間邪魔惡疾。
  • 【慈濟月刊647期】法門對心門
    合和互協,四平八穩自從花蓮慈濟醫院於一九八六年啟業,隨後因應地方人士請託,以及諸多因緣促成,陸續成立玉裡慈濟醫院、關山慈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臺北慈濟醫院、臺中慈濟醫院、鬥六慈濟醫院;在今年八月十三日,位於嘉義市的嘉義慈濟診所正式啟業,與嘉義縣的大林慈院、雲林縣的鬥六慈院,合力提供雲嘉鄉親實時且完善的醫療服務,傳達真誠溫馨的慈濟人文關懷。
  • 當政治與宗教撞在了一起:是什麼剿滅了慈濟?
    慈濟「內湖開發案」的爭議捲土重來,引發戰火。因為關注,新聞媒體界把慈濟整個重新起底一遍,一切先「豺狼化」再說,北市府廉政委員方儉甚至po文,「是有災難的地方就有慈濟?還是有慈濟的地方就有災難?」水激則悍,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釋昭慧領銜反擊為慈濟發聲,話題立刻星火燎原。這一開戰,原議題不見了,鋪天蓋地的剿滅慈濟行動成為新議題,我想素來低調的慈濟人只能嘆著「人何寥落鬼何多」吧。
  • 【慈濟月刊647期】境界來臨時
    種歡喜因,得歡喜果八月七日,宜蘭慈濟人回到精舍與上人談話,分享近日宜蘭慈濟菩薩行,並且透過網絡視訊,讓上人「行腳」到草木扶疏的三星環保站,與環保志工們親切互動,也有師兄師姊在宜蘭聯絡處同步參與。上人對大家說:「你們愛師父,師父也很愛你們,你們是一群很可愛的菩薩,今生來世都會讓人見了就歡喜!
  • 營養師值的考嗎?營養師的報考條件是什麼?
    許多小夥伴都有這樣的疑惑:營養師都取消考試了,還考這個證書幹什麼?還能有什麼用?今天北京播優教育就來幫大家詳細解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公共營養師雖然已經被調出國家職業目錄了,但營養師這個職業的需求量卻在激增。
  • 慈濟慈善的起源(二):個案關懷
    慈濟功德會一成立,林曾的個案就被提報出來,上人親自探訪後決定每月提供300元生活補助金。300元對於第一個月收入只有1170元的基金會而言,是一筆佔去1/4的大數目。但慈濟對林曾的補助不曾間斷,第四年時又提高至400元,同時為愈來愈無法自理生活的老邁林曾,僱請一人幫忙煮飯打掃,直到1970年,林曾89歲高齡往生,功德會圓滿替他送終,林曾阿媽成為克難時期的慈濟長期照顧、持續陪伴的第一例個案。
  • 【慈濟世界】大愛讓世界亮起來!
    最初的做法,由6個人每人每天各加工一雙價值為4元錢的嬰兒鞋,一天增加24元,一個月平均多720元;而她還親手從寺後竹林中鋸下30個竹筒,發給30個信徒,要求她們每天買菜前先投5毛錢到竹筒裡,這樣每月就可省下15元。這5毛錢,看似微薄,但其中所蘊涵的學問和實際的力量卻超乎想像。起初,有些信徒也為此困惑不已:「為什麼要每天攢5毛錢?一個月繳20元不是比較簡單?」
  • 「特接地氣的營養師Oria」是怎樣煉成的
    ,今天想跟大家再正式的介紹一下我的讀書經歷,接觸過的營養師工作,做「特接地氣的營養師 Oria」的原因以及對未來的打算。1.什麼是加拿大註冊營養師?)以及營養師 (dietitian)等。很多人對營養師的概念還停留在治病的臨床醫生,中國本土的人還容易把營養師和廚師混為一談,甚至還有人覺得營養師就是幫助大家減肥的。所以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營養師到底是做什麼的?
  • 【慈濟月刊第626期】覺有情的「有情網」
    「慈濟與各位菩薩都是生命共同體,慈濟在全球做多少事,就等於你們做了多少,因為全都是『我們慈濟』做的,所以大家都要知道慈濟的舊法新知。現在人手一機,隨時都能上網瀏覽,不要浪費時間看『無明網』,要看覺有情的『有情網』,多吸收法。」
  • 公共營養師,註冊營養師,ACI/ISF國際營養師與臨床營養師的情況
    關於各類營養師證書,之前就有不少營養師講解過,本來我就不打算講的。不過後面可能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私信問我關於營養師證書的區別,那我就給大家講講各類營養師證書,讓大家對這個行業有初步的了解。是應社會、市場的需要而產生的職業技能人才,指接受專業知識技能培訓,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取得從業資格,從事營養諮詢、營養測評、營養指導、營養宣教、營養管理以及從事營養教學與科研工作、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的特殊職業者,是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
  • 師傅是這樣教我們的 震撼路人的慈濟
    你可以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看看慈濟「籠絡」的秘密——《慈濟:如何讓志願者成為機構的親密夥伴》文/雲濟圖/作者拍攝 以下正文剛閉幕的第三屆深圳慈展會據說來了八百多家機構,讓俺眼前一亮的有很多,但震撼到心靈的只有一家,那就是臺灣證嚴法師創辦的慈濟基金會。
  • 因愛而生的慈濟創意產品
    】微信號:loongzone2006來源:中外管理網站證嚴法師早年,在家庭婦女中宣傳每日從買菜錢裡省出5毛錢,捐給有需要的人。三十位家庭主婦,成為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第一批志工。到今天為止,慈濟還是以中老年婦女居多,在這樣一個團體裡,恐怕很難和高科技的新鮮玩意兒扯上什麼關係。但是,只要跟慈濟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慈濟到處都是高科技,到處都是新鮮玩意兒。雖然這些新鮮玩意兒在慈濟人眼裡開來,不過稀鬆平常。但是,卻讓對慈濟不了解的普通人大為驚嘆。例如,慈濟人救災用的衣服竟然是塑料瓶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