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公飯》
上人平日綜理慈濟會務繁忙,常因憂心而茶飯不思,弟子每見上人飯量不佳時,便以醬油炒飯讓上人開胃,上人行腳出外也常以醬油炒飯簡餐裹腹。
後來有某位慈濟委員的孩子,希望媽媽在家裡也能節省金錢去濟助別人,便要求媽媽也同樣用醬油炒飯給他吃,省下來的錢,就捐給師公──證嚴上人──從事慈善相關工作。這位孩子便稱這種醬油炒飯為「師公飯」。
自製師公飯 簡單又營養
花蓮慈院營養師林惠敏表示,依照菜單份量做出的麻油姜飯,一碗約三百大卡。(攝影者:陳安俞)
花蓮慈濟醫院大愛樓大廳傳來陣陣麻油香味,花蓮慈院小區醫學部與總務室營養組邀請院內及院外餐廳主廚,現場教學如何製作簡單、健康的素食料理,第一堂課邀請到服務於花蓮慈院供膳組,擁有超過二十年素食料理經驗的何榮隆大廚,教大家如何料理「惜福蘿蔔」,還有被慈濟志工稱為「師公飯」的麻油姜飯。
低碳食物裡程 地產地消
花蓮慈院營養師莊湄喬表示,不論是從分量還是營養價值來看,蔬食都可以滿足人類飲食的最基本需求,而且如果一餐不吃肉就可以減少78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這次活動課程也以「低碳食物裡程」和「地產地消」的概念為主,選用現在當季的食材「蘿蔔」。
花蓮慈院素食廚藝班教的第一道料理就是「惜福蘿蔔」,食材以白蘿蔔為主,林惠敏營養師表示,白蘿蔔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維生素C、芥子油以及多種酵素,除了可以刺激腸蠕動促進消化之外,還有很好的防癌作用,加入富含胡蘿蔔素的胡蘿蔔以及富含鉀鹽及可溶性纖維的小黃瓜,不但營養滿分,還增加了口感、配色。
花蓮慈院素食廚藝班首次開課邀請到服務於花蓮慈院供膳組,擁有超過二十年素食料理經驗的何榮隆大廚(中)現場教學,並由花蓮慈院營養師林惠敏(右一)、莊湄喬(左一)現場解說營養成分。(攝影者:陳安俞)
而麻油姜飯的主食材則是芝麻香油與姜,其中含豐富的抗氧化劑、天然不飽和的順式脂肪酸及姜油酮等成分,有促進血液循環及抗氧化的作用。
吃素有三好
教學過後,現場還有試吃活動,吃過的民眾都豎起大拇指稱讚,紛紛圍著大廚何榮隆請教該如何挑選食材,何榮隆表示,在買蘿蔔時可以輕輕拍打,要挑選蘿蔔皮完整、聲音紮實的,而且其實如果選用當季、當地的食材,絕大部分質量都還不錯,好吃又便宜。
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表示,吃素有三好,第一個就是對身體好,因為跟葷食比起來,素食不但高纖、低脂、不含膽固醇,營養成分又不打折;第二是對地球環境好,有研究指出造成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有51%是來自於畜養食用動物過程中所造成的,若是大家都吃素就能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第三個則是對心靈好,因為你不用殺生,別人也不會因為你而去殺生,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地球著想,歡迎大家一起吃素。
●麻油姜飯
1.老薑洗乾淨後不去皮切成細末,以芝麻香油拌炒,等到薑末顏色稍微變黃變深之後,加入適量的醬油小火拌炒,製作麻油姜醬料。
2.依照一比十的比例,混合麻油姜與熱白飯。
●惜福蘿蔔
惜福蘿蔔。(攝影者:陳安俞)
1.一斤(600克)的白蘿蔔,依個人喜好放置適量的紅蘿蔔及小黃瓜,切片約0.5公分厚,加入四分之一匙的鹽混和,靜置醃漬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候,之後瀝掉鹽巴水。(食材皆不去皮。)
2.八兩(300克)的白醋與四兩(150克)的糖混和成的醬汁。(醬汁可依個人口味加水稀釋,或者加入一整個檸檬汁與兩顆話梅,風味更佳。)
3.混和醬汁及醃漬過的蘿蔔,靜置八到十二個小時。
(文:黃思齊 報導: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本次內容結束。
-
感恩您關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信息,同時也歡迎您前來交流與分享。
慈濟廣州天河聯絡處的地址是:天河區華景新城華景路33號
電話:020-38250402
如果您喜歡這條微信:
請點選右上角「箭頭」按鈕,可以「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或點擊「關注」」,
還可以「查看公眾帳號」-「CJGZZG」並點擊「關注」。
善的循環從您開始!無限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