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值編輯 | 阿楚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學校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資訊的獲取越來越容易,消息的傳播也更為廣泛,曝光的抑鬱症人群自殺的新聞越來越多,抑鬱症,作為精神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終於在一次次的患者自殺新聞後,漸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會自殺?我可以做什麼幫到他們嗎?有沒有什麼預防措施?
在意識到抑鬱症僅僅只是一種疾病、並不是患者「矯情」「想多了」之後,這是善良的人們看到新聞後心中通常都會有的疑問: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到他們?
抑鬱症患者為何會自殺?
為何抑鬱症患者會自殺?甚至一些平常都很樂觀開朗的人,為何患上抑鬱症後,也有可能會自殺?這要從抑鬱症的本質說起。
1、抑鬱症的本質:生鏽的大腦
就和其他疾病一樣,抑鬱症的本質也僅僅只是一種疾病,只不過病變部位在大腦,如果要比喻,普通人的大腦是齒輪光潔轉動靈活,而抑鬱症患者的大腦卻生了鏽,很難轉動。
且這種生鏽,並非是由患者本人意志導致的。意志力薄弱、情緒脆弱等,是生病的結果,而不是生病的原因。
無論患者患病前性格是樂觀開朗還是悲觀內向,都有可能患病。生了鏽的大腦,一方面難以像普通人那樣感受到快樂、對外界保有好奇心與熱情,患者因為大腦感受快樂的功能的丟失,會感覺自己被這個世界隔離在外,所有的快樂都與自己無關。
另一方面,在面對和普通的大腦一樣的事情的時候,生鏽的大腦往往很難做出如普通人那樣準確、常規的判斷,且本人也很難察覺自己思維和邏輯的不對勁,因此患者常會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情緒的深淵邊緣,如果這個時候,又碰到了刺激性的事件作為導火索,那麼就很容易引發悲劇。
然而,以上所說的這些都是疾病帶給患者的,患者因為大腦生鏽而異於平常的行為與情緒如:感到持續的悲觀絕望、提不起興趣、沒有力氣做事等,乃至於絕望的自殺,都是並非出於本人本意的。
就像心臟病人的跑步成績肯定沒有辦法像普通人那樣好一樣,是由於疾病造成的,而非病人本人疏於鍛鍊。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自殺的抑鬱症患者救回來並經過足量的治療後,回頭看自己的生病當中的行為包括自殺舉動,都覺得不可思議的原因。
大腦認知功能受損,是抑鬱症患者自殺的主要原因。
意識到自殺行為不是患者本人意圖,對於抑鬱症患者本人與想要幫助抑鬱症人群的人來說,都十分重要。
2、心理、社會、性格等因素的影響
而抑鬱症畢竟不同於一般疾病,儘管現階段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仍不明朗,但影響因素卻已有結論,且涉及多方面,除了難以改變的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患者本人的性格等,也是影響抑鬱症是否病發的關鍵。
很遺憾,國內現階段人民群眾對於精神疾病的重視還遠遠不夠,精神疾病看不見摸不著,普通人只看病人表面,是非常容易忽視的。加上認識不足,不少人仍然認為抑鬱症就是單純的心情不好、想太多了忙起來就就好了,甚至「都是矯情,我怎麼沒有得」這種想法,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到患者的精神與情緒,加重病情。
以上種種原因,使得抑鬱患者在生活中易被忽視缺少陪伴,加上「我得病是因為我自己精神脆弱」的病恥感,倘若又在近期遭受比較重的創傷性事件,並受到他人的指責,都會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病情難以緩解,甚至加重出現自殺行為。
3、服藥早期
開始接受藥物治療,最初的那段時間,反而是抑鬱症患者較為危險的一個階段。
重度抑鬱患者因為深陷痛苦之中,難以感受到快樂,不少會有自殺念頭,但實際上真正實施的人並沒有那麼多,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當時的精神狀態差到無法去做自殺這種高難度的事情。
前面我們提到了抑鬱患者的症狀之一就是沒有力氣做事,普通人做來習以為常輕鬆自如的事情如起床穿衣吃飯等,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十分困難的,更何況是自殺這種高難度的行為。
因此,症狀最重的那部分抑鬱患者,反而並不會去自殺,因為雖然有念頭,卻沒有力氣實施。
然而,當患者開始藥物治療後,藥物治療早期是會有一定概率出現頭痛頭暈、嗜睡噁心等不良反應的,雖然這些反應往往會隨著繼續服藥而逐漸減輕甚至消失,但對於患者來說,卻會嚴重打擊藥物治療的積極性,不少人便是在服藥開始後覺得不良反應不舒服便自行停了,導致病情變得頑固難治。
另外,抗抑鬱藥所產生的療效,起效是有先後順序的。最先起作用的是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的動力,也就是能夠逐漸有力氣去穿衣、吃飯、洗澡、散步等,而低落情緒抑鬱心境的改善,卻滯後於做事動力的改善,需要患者再堅持服藥一段時間,才能逐漸得到心境的改善。
因此,有些重度抑鬱的患者,在通過服藥找回一定的力氣後,心境卻並未得到足夠的改善,此時,反而會促使患者自殺。
這也是為何重度抑鬱患者治療初期家屬一定要注意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來說,只要過了這段時期,患者的危險便能得到大幅下降,堅持治療,治癒是完全可以的。
想幫助有自殺念頭的抑鬱患者,我們可以做什麼?
1、及時帶其就醫。
前面我們講到,患者此時大腦已產生病變,情緒、自殺行為等, 都是患者無法自我控制的,也很難僅僅通過自我調節走出來,尋求專業幫助是最好的方式。
不僅要帶患者及時看醫生,還需要在接受治療後監督其按時吃藥、按時複診,並做康復訓練。
2、陪伴與傾聽。
不要過多地去想患者為什麼會患病,追尋原因這種事情交給醫生做研究就好,應該更多地著眼當下,多多給予陪伴,如果患者願意傾述,就當他們的樹洞。
有自殺風險的患者,更應該時刻陪伴密切注意,儘量讓患者不要有獨處的機會。
3、擺脫以往不良的生活環境。
生活環境,也是抑鬱症病發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無論是長期不良的人際關係、突發的重大創傷性事件,在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將過去的影響降到最低,向前看向前走是比較好的辦法。
儘量和讓自己覺得舒適的人相處,逐漸從以往不良的環境中擺脫出來,否則,即使已治癒停藥,重新回到以往的環境當中,仍然可能會因受到刺激而復發。
激將法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普通人之所以能被激到,是因為雖然被罵但仍然有力氣回擊、有動力去創造,而抑鬱症患者本身就是缺乏力氣缺乏動力,難以反擊,且一直處於深深的痛苦中,只會雪上加霜。
加油,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