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市、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濟南市現轄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6區,平陰、濟陽、商河3縣和章丘市。
泉城路:因省會濟南又稱「泉城」而得名,是山東省城濟南的標誌特色路。各大商場、泉城廣場都聚集在此,是濟南名副其實的商業繁華中心區。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有著「泉城」之稱的濟南可謂是久負盛名,不論你走在山東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到當地居民對濟南的評價「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讓人領略到濟南獨有的風騷。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勳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遊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歷下區:濟南市歷下區,南依千佛山,坐擁大明湖,西臨趵突泉,集湖光山色於一體,是濟南古老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既讓前面提到了濟南市因為八景聞名於世,但是這八景分為古八景和新八景,今天,我們先來看看這古八景。濟南古八景包括錦屏春曉、趵突泉湧、佛山賞菊、鵲華煙雨、匯波晚照、明湖泛舟、白雲雪霽、歷下秋風。
01錦屏春曉
龍洞山在濟南市東南三十裡的地方。這裡山勢奇絕,風景壯麗,是濟南著名的風景區。作為濟南八景之首的「錦屏春曉」就在風景最佳的「獨秀峰」處,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危峰壁立。獨秀峰上,「錦屏巖」高達八十餘米,似屏風。
02趵突泉湧
趵突泉景區位於濟南市中心繁華地段,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趵突泉是公園中的主景,泉水分三股,澄澈清洌,晝夜噴湧,水盛時高達數尺。在趵突泉附近,還散布著金線泉、漱玉泉、洗缽泉、柳絮泉、皇華泉、杜康泉、白龍泉等三十多個名泉,構成了趵突泉泉群。公園的南大門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藍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被人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見方,三個泉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麼翻滾。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永遠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是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引用老舍《趵突泉》原文
03佛山賞菊
千佛山古稱歷山,因舜耕於歷山而聞名。千佛山不高,海拔只有三百多米,山上寺廟林立,並建有舜祠和魯班祠,終年香火不斷,最著名的是興國禪寺。原來山上有自隋唐以來的佛像摩崖石刻無數,故而稱為千佛山,只可惜在那場浩劫中佛頭均損害殆盡,只在較高處保留了少許完整的佛龕。
走近禪寺,山門上一對聯赫然醒目: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 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寺內有一山洞,終年泉水不絕,可謂山多高水多高,令人稱奇。每逢大年三十晚上佷多信眾都聚集在寺內敲鐘祈福,鐘聲洪亮,直達山下。
佛慧山,又名大佛頭,系泰山餘脈,位於濟南千佛山以南。此處賞菊,由來已久。據明崇禎《歷城縣誌》記載:「大佛山,城南十裡,名佛慧山,此山,峰巒突兀,澗谷縈迴,丹樹黃花,更宜秋色……故八景標為佛山賞菊。」所以,濟南人賞菊多選此處。
04鵲華煙雨
華山地處濟南市東北角,平地突起一峰,宛如利劍一把拔地而起,山南邊有濟南市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華陽宮,佔地9萬平方米,周圍池塘遍地,古有華山湖,是典型的近郊型山水旅遊場所。華山主要景點有華山、華陽宮、華陽湖等景點。山上藤攀蔓連,盤根錯節。草中亂石橫亙,蹊徑蕪塞。山體陡峭,由鳥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巔。頂峰倚天卓立,長風嘯嘯作聲,紫煙繚繞,白雲卷紓。極目遠眺,泰岱連綿,雲氣蒼茫;黃河逶迤,大橋飛架;"齊煙九點",遠近點綴。每當秋日,天高雲淡,大雁南飛,層林盡染,景色更加奇絕。元代書畫大家趙孟曾繪《鵲華秋色圖》,流傳到如今。後人又將此景命名為"鵲華煙雨",列為舊時濟南八景之一。
鵲、華兩山,在濟南市城北,山勢俊秀,景色迷人。鵲山華山之間,原為鵲山湖,湖光浩渺,碧波萬頃,"飛鴻翔鶴,遠勢盤空"。
水村漁舍柳綠花紅,渚生蒲葦,水浮荷菱,微風輕浪,舟載歌聲。陰雲之際,兩山連亙,若離若合,時隱時現,雲霧繚繞,如二點青煙,誠為一幅絕妙的水鄉圖畫,故昔人稱此景為"鵲華煙雨"。
05匯波晚照
過去,府城眾泉之水多從此過,故門也稱匯波門。門上有橋稱匯波橋,橋下有廟稱晏公廟,廟下有臺稱晏公臺,臺下有門為券門。門下有水,門側有柳,柳將門籠罩,垂入水中,微風徐吹,柳絲飄蕩,水皺波紋,相錯如錦,夕陽照之,將四周景物染成橘紅,顯得格外妖繞,其景即稱「匯波晚照」。滄桑之變,券門堵塞,此景隨化為烏有。之後,匯波橋上蓋上匯波樓。其樓峭拔高聳,蔚為大觀。登樓遠眺,北可見齊煙九點,南可望群山如屏。近可觀明湖碧波、畫舫爭渡。傍晚時分,夕陽吐霞,金輝熠熠,只見楊柳披彩,芰荷豔紅,舟棹唱晚,波光泛金,彩樓沐輝,群鳥歸林,宛如酣暢淋漓的絕妙畫圖。
匯波樓之佳妙處,在登樓觀景。憑欄遠眺,南可見群山疊翠,綿延如屏,鬱鬱蔥蔥,氣勢雄渾。北可見華山染煙,鵲山含黛,樓房櫛比,平疇鋪綠。俯瞰樓下,則見明湖如鏡,畫舫蕩波,亭臺樓閣,掩映於柳絲飄拂之間,誠為美不勝收。若值秋晚登樓,則見似錦晚霞,烘託著玫紅的夕陽。
夕陽裡,遠山如蒙了一層粉紅的輕紗,朦朦朧朧中卻更顯蒼鬱;城中林立的高樓,折射出萬道金光,整個城市就罩在無邊輝煌之中。岸邊的秋柳似乎被這輝煌陶醉了,披一身紫氣,靜靜地凝視著滿湖的粼粼金波。那金波又扯出千萬縷金線,反射到匯波樓上,於是,匯波樓五彩燦爛,如同天上宮闕一般。
06明湖泛舟
泉城明珠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86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46公頃(697.5餘畝),約佔總面積的53%,1958年闢為公園,湖水來源於城內的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說,平均水深2米,最深處約4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的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巖,由於地勢低洼,匯聚來的泉水不能下洩,在此就成了天然湖泊)
大明湖的風光博得古今中外遊人的稱讚,近代廣為流傳的明湖佳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都逼真地描繪了大明湖的美麗景色。在濟南的八大景中有四景出自大明湖。(八景: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大明湖上觀賞)
07白雲雪霽
珍珠泉大院是濟南著名的城市園林,因院內有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珍珠泉而聞名泉城。這幾日,濟南的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雪後的珍珠泉更增添了一種寧靜之美,泉水清澈,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走在飄滿雪的石板路上,聽腳下咯吱咯吱的聲音,格外動人,傾聽泉聲,看煙霧繚繞,足以讓人放鬆陶醉……
在元代,珍珠泉畔有一座巍巍壯觀的「白雲樓」。登樓遠眺,北可觀明湖碧波,黃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蔥,全城景物,更是歷歷在目;尤其雪後初晴,憑欄尋望,晴光四野,耀眼奪目,綺麗景色,令人嘆為觀止。這便是濟南八景中的一景:白雲雪霽。
08
古時大明湖歷下亭在現在的五龍潭附近。當時每逢秋日,站在高臺上的歷下亭內四覽全城,可見湖水微波,南山隱約,蘆荻瑟瑟,秋風蕭蕭。微風吹來,楊柳婆娑,荷香四溢,清波拍岸,徐徐涼風,輕拂衣衫,令人心爽,為古時濟南的八景之一。
#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