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是中國古代對於某個地區著名景觀的傳統集合方式,通常都由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八處自然風景和人文名勝來組成,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和千百年的傳承,進而演化為這個地區的文化符號和地域標籤。
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太原八景,都是哪一些景色呢:
一、崛圍紅葉
崛圍紅葉,位列太原八景之首,至今仍是省城最受市民喜愛的名勝之一,尤其是霜重色愈濃的晚秋時節,觀賞紅葉、登山健身的遊客絡繹不絕。崛圍山位於太原西北的呼延村一帶,山勢磋峨高聳,南北兩峰隔溝對峙,層林疊嶂,鬱鬱蔥蔥。
二、土堂怪柏
崛圍山以北的汾河西岸,坐落著環水背山的古村落土堂村,土堂村裡有一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淨因寺,太原八景之一的土堂怪柏就隱藏在淨因寺裡。需要說明的是,有些版本的太原八景名單中,沒有土堂怪柏而是土堂大佛,但不論是怪柏還是大佛,它們都是土堂村淨因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烈石寒泉
由土堂村沿汾河上溯,在汾河東岸的蘭村東岸,即是太原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位於汾河峽谷出山口的烈石山富含巖熔水,大小泉眼噴湧而出,匯成一池清潭,因為泉水寒徹徹骨,因而謂之寒泉。
四、天門積雪
太原八景之一的天門積雪,位於太原的最北端。天門者,太原三關之一的天門關是也,因其兩側高山對峙如門而得名。天門關扼守著凌井溝的東關口,凌井溝古稱乾燭谷,谷內山崖如削,谷徑幽深,曲折蜿蜒三十裡,自古就是太原溝通晉西北的戰略孔道。因為海拔和地形造就了獨特小氣侯,使得凌井溝內的積雪長久不化,得以形成了天門積雪這一景觀。
五、巽水煙波
所謂巽水,也就是文瀛湖。以文瀛湖為核心的文瀛公園是太原歷史最悠久、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公園,它不僅匯集了多處省保、市保文物,而且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
六、汾河晚渡
做為山西的母親河,汾河從太原穿流而過,哺育滋養著這座城市。一條大河波浪寬,汾河兩岸是故鄉,不僅河東、河西的居民往來頻繁,遠如呂梁、晉西的商旅也需要前往東岸的省城。儘管早在唐代就已經留下汾河架橋的記載,但歷史上的大多數時間裡,汾河兩岸的溝通仍然是主要依靠舟楫擺渡。
七、雙塔凌霄
雙塔,是太原的標誌,在現代建築出現之前,它們的高度冠絕太原四百年之久,無愧於凌霄之譽,以至於塔下的寺院也被稱為雙塔寺,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它本名永祚寺。與其它地方的雙塔大多是孿生兄弟不同,太原雙塔年齡相差十餘歲,而且,它們的建築初衷迵然不同:一座是風水塔,另一座是佛塔。
八、蒙山曉月
明清陽曲八景之中其實並沒有蒙山曉月,只有西山疊翠,而蒙山曉月,則是太原縣八景之一。當年的西山,森林茂密,鬱鬱蔥蔥,被稱為錦繡嶺,也為這座城市贏得了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西山做為太原西部山脈的一個泛稱,北起汾河峽谷烈石口,南至柳子峪、南峪,綿延百餘裡,範圍實在過於廣闊,所以,現在通常把較為抽象的西山疊翠具體化為蒙山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