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景區(大唐不夜城景區)是西安的四大王牌景區之一,也是作為大唐帝都的西安展示盛唐氣象的兩大核心景區之一。中國的古塔眾多,但成功開發的寥寥無幾,大雁塔無疑是最成功的。
大理三塔很有名,但開發比較原始,有些旅遊團甚至只是路過三塔時讓遊客在大巴上遠觀一下。杭州最有歷史價值的古塔是六和塔,然而,六和塔的遊客寥寥,倒是鋼筋混凝土裝電梯的雷峰塔人潮洶湧。
杭州六和塔
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雁塔並不是唐朝原本的大雁塔,而是明代改造後的大雁塔,不過大雁塔的「心」還是唐代的「心」。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對大雁塔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加固,在唐代塔體的外面完整地砌上了60釐米厚的包層。而塔下現存的大慈恩寺建築則是明成化二年(1466年)所建。
以大雁塔為核心的大唐不夜城景區規模宏大、夜景絢麗。給人的視覺衝擊力很大,雖然景區內除大雁塔外的建築並不那麼「大唐」,但畢竟了解大唐建築風格的人寥寥無幾,對多數遊客來說,能體驗到盛世氣象就足夠了。
西安的大雁塔景區以唐文化為特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回到太原。太原雙塔的特色是什麼呢?
雙塔所在的永祚寺是明朝的皇家寺院,大明文化無疑是雙塔的特色之一。
事實上,太原是和南京、北京並列的中國三大明文化城市之一。南北二京作為大明王朝的兩個都城,明文化自不必說。那麼太原如何與兩京相提並論呢?原因有三:
一是太原保留了大量明朝歷史遺存的孤例。
如中國僅存的科舉考試放榜地、明洪武年間始建、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的唱經樓;中國僅存的皇室家廟、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皇廟。雖然皇廟在2005年受到了毀滅式維修,但好在現在進行的重建正在恢復其原貌。
皇廟
二是太原是中國現存明代建築最多的兩座城市之一。
太原城內的皇家寺院——崇善寺則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明代官式建築之一——大悲殿。始建於東漢的普光寺,則保留著明代的大殿。而明代王府家廟——圓通寺則保留著多座明代殿宇。城外的多福寺亦是明代建築,暨晉王宗室的重要禮佛之所。太山龍泉寺亦保留著大量明代殿堂。城北的竇大夫祠旁邊有明代的保寧寺。城內有明秀寺。三晉第一名勝晉祠內更少不了明代建築。等等,太多了。應當說,太原是中國現存明代建築最多的兩座城市之一,另一座是北京。而南京在太平天國之亂後,城內和近郊的太平天國之前的土木建築已經蕩然無存。
崇善寺大悲殿
三是太原是明朝晉王的就蕃地,在大明王朝的城池中,太原城的規格僅次於南京城和北京城,是大明王朝規格最高的三座城池之一,其中部分規格甚至超過了永樂年間建的北京城!
晉王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洪武三年朱元璋冊封諸王時,將朱棡封為晉王,就蕃地太原,是九大塞王之一。而大明九邊重鎮中有三個在山西,將朱棡封到山西的省會,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事實上,朱元璋最偏愛三個兒子: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三子朱棡,被封為晉王,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
燕王的就蕃地是元朝的都城大都,規格自然高(永樂年間重建後有所變化)。晉王府和太原城則是由朱元璋下令新建的。為體現對朱棡的厚愛,太原城的規制僅略低於南京城,遠高於其他城池。朱元璋次子朱樉是普通妃嬪所生,且不被朱元璋喜歡(事實上朱樉過失頗多),因此其就蕃地西安城僅為普通的省城規格(西安城亦是洪武年間所建)。
城池的規制在城門、角樓、敵樓等等方面都有明確的標準。現在三座城池共同保留下來的只有城門。
北京正陽門城樓
太原拱極門城樓
西安永寧門城樓
正陽門和永寧門分別是北京城(此處的北京城指永樂年間建的內城。外城的建設已經到了百年後的嘉靖年間)和西安城的正南門,拱極門則是太原城北城牆的偏門,正門為鎮遠門。拱極門為三層四簷歇山頂樓閣式建築,正陽門為三層三簷歇山頂樓閣式建築,永寧門也是三層三簷歇山頂樓閣式建築。
由於南京城樓皆毀,因此,太原拱極門城樓就成為中國現存城樓中規格最高的一座。
對於太原市來說,以雙塔大景區為龍頭,將各大明建築串聯起來,打造以大明文化為特色的文旅目的地應該是理想的選擇。
除了大明文化外,永祚寺雙塔還是世界上最高的雙塔,永祚寺本身是一座佛教寺院,寺內的紫霞仙是中國最古老的寺院牡丹。塔文化、佛教文化和牡丹文化亦是雙塔景區需要挖掘的文化。特別是牡丹文化。山西是世界牡丹的發源地,太原是牡丹最早成為宮廷觀賞花卉的城市,最晚在1450年前的北齊時期,牡丹就成為晉陽宮中的「網紅」觀賞花卉,北齊第一畫家楊子華被稱為牡丹聖手。而洛陽的牡丹則是二百多年後才移植過去。北宋時蘇軾面對牡丹曾發出感嘆:「丹青欲寫傾城色,世上今無楊子華。」
在中國,有兩處古蹟通過挖掘朝代文化獲得了超值的成功,分別是上文提到的挖掘大唐文化的西安大雁-大唐不夜城塔,和挖掘三國文化的成都武侯祠-錦裡。
太原雙塔大景區,應該充分借鑑這些成功案例進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