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喜歡騎摩託車,從十六七歲開始吧,那時不挑車,不管什麼車,只要逮著空就騎。大人稍不注意,比如鑰匙在車上忘拔了,一回頭車就被我騎跑了。
那時我家的是一臺捷達,6000左右吧。我小舅舅的車就擺了,是一臺春蘭豹,當時要一萬大幾。那可是90年代初!不過我經常偷偷地把他的車騎出去玩,在鄉下,這車可還是挺拉風的。猛男豪車嘯傲鄉村,可惜美中不足,那時後座缺一個美女!因為偷偷騎車,沒少被大人責罵,我那時最大的願望就是將來買一臺春蘭虎!其實我那時壓根沒見過春蘭虎,我就是想,那虎肯定要比豹好啊!我要是買了車,一定第一時間騎到我小舅舅家去,好好秀一把!
可惜啊,摩託夢一做就是幾十年,這中間,工作,買房,裝修,結婚,生娃,養娃,買車……樣樣都需要錢,所以摩託車作為男人喜歡的一個大玩具,反倒朝後一拖再拖。到真正可以買得起的時候,已是兩鬢蒼蒼,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熱血少年了。
真正屬於我自己的第一款車,(剛工作那會,買過一個大洋太子式的,不過是給老爸買的,不算我的車)是豪爵鈴木悅酷150,也是太子式的,買它的原因一是當年中了《終結者》中的施瓦辛格的毒太深,二來呢17年自駕帶女兒去西藏的時候,看見有人騎著它進藏,覺得它質量挺可靠的。這車人稱小哈雷,看起來挺唬人,其實才一萬兩千多。我買這個車純粹是為了練手,還有就是為了先佔一個牌照,在那時,南京的大牌已經漲到6萬元一張了,所以趕緊先佔個坑,怕它後面還會漲。
車到手以後很興奮,騎著車到處跑。2018年8月,我騎摩託車帶8歲的女兒出去玩海,從南京出發,去連雲港,正好趕上颱風天氣,趕上風大的時候,吹得我們人和車搖遙晃晃,又因為下雨路滑,根本騎不快,早上出發,一直騎到晚上9點多才到,一天在風雨中連續騎了十幾個小時!幸而女兒隨我,皮實得要命,晚上到了飯店讓老闆燒點薑湯暖暖,第二天陽光普照的時候我們下海去滑小艇,什麼事也沒有!
不過後來出過一次事,讓我有了換車的念頭。那是半年後,我放著汽車不坐,非要在雨中騎著摩託。到鎮江出差,結果過一個紅綠燈時,一個小轎車闖紅燈,我拼命按喇叭,急踩剎車,結果路滑摔倒了,連人帶車在馬路上滑了十來米。起來後,發現雨衣褲子和牛仔褲都磨破了洞,車子後視鏡也跌歪了,不過車子扶起來後,仍然是一鍵起火,質量確實還是不錯的。不過這車沒有ABS,急剎必倒,我當時就下了要換臺好一點車的決心。
後來就開始在網上看車,也跟摩友商量,最先看的還是鈴木的車,對它家的車質量比較放心。我有一臺鈴木吉姆尼,17年川進青出,歷時一個月,回到南京才去檢修,一個螺絲都沒掉。當時喜歡的是豪爵鈴木GW250,這是一臺神車,無數摩友騎著它上山下鄉,進藏最多的摩託車型也是非它莫屬,價格也不貴,三萬出頭,帶ABS,基本符合我的需求。
但是我當時既然是換車,從一萬二換到三萬多,感覺進步不大,想換個更好一點的,當然心中最好的車非哈雷莫屬,可是我還不想這麼早就騎哈雷,在我看來,哈雷並不是為了風馳電掣的速度和熱血,而是一種文化。我更希望在我老了以後擁有一臺哈雷,而它,也會是我最後一臺摩託。
我朋友騎的是水鳥1250GS,他極力向我推薦,車確實是好車,長途摩旅的利器,但是我還想騎著摩託上下班。最終選定的是一臺川崎忍者650,中等排量,用現在的話說是「可甜可鹹可油膩',既可以用來摩旅,也可以用來刷街。車全身都是綠色的,朋友們說它是個綠青娃,太騷氣。可我就是喜歡這一抹騷綠啊!
車剛拿到第二天,就去配了兩個邊箱和一個尾箱。全部都是夏德的,連架子一共花了5000多。目前來看尾箱的使用率最高,尾箱尺寸是48的,正好可以放下兩個全盔。
我騎著它跑過很多地方,當然也受過傷,摔車後被車壓住,結果小腿被排氣管燙出一溜水泡,半個多月後總算好了。但小腿上也永遠烙下了那光榮的勳章。2019年,跟腱斷了!當時我腿上打著石膏,走路要拄著兩個拐杖。我把兩支拐卡在我的綠青蛙上,仍然騎著它在街上呼嘯來去。
記得一次在等紅燈時,一個開車的哥們,特意停在我邊上,打開窗戶,問我:」老兄,你都這樣了,還能騎?「我回答他:」沒事,停的時候,我用好的那隻腳支撐。「說完已是綠燈,我一擰油門,把一臉懵逼的他遠遠的甩在身後。
所以,騎什麼車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永遠激情澎湃的心,這顆心願意去感受風吹在臉上,感受雨打在身上,感受靈魂在空中飛揚!這就是為什麼我有2臺汽車——一臺越野一臺轎車,卻喜歡騎著摩託去旅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