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世界首位

2020-12-21 電子發燒友

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世界首位

正解局 發表於 2020-11-27 13:12:07

最近,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斯·塞夫科維奇表示,希望到2025年,歐盟能夠生產足夠的電池,而不需要依賴進口。

中國是鋰電池的最大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

歐洲想擺脫依賴,沒那麼容易。

1. 中國壟斷鋰電池產能

動力電池的種類很多,鋰電池是最重要的一類。

1983年,日本化學家吉野彰造出了世界第一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原型,開啟了鋰電池時代,也因此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1991年,日本索尼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共同推出了全球第一塊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並成功實現量產。

靠著技術和產業上的先發優勢,在鋰電池領域,日本長期佔據著世界第一。

2005年開始,中國、韓國開始追趕。2014年,中國的鋰電池產量超過了日本、韓國,躋身世界第一,直至今天。

數據顯示,2019年初,全球鋰電池製造能力達316千兆瓦時(GWh)。其中,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世界首位,佔73%。排名第二的美國,只有12%。

具體到企業市場份額,全球十大鋰電池生產企業,中國佔據6家。

說中國壟斷了鋰電池產能,並不為過。

2. 歐洲想擺脫依賴

歐洲想擺脫鋰電池靠進口的現狀,有著長遠的打算和現實的需求。

長遠的打算,指的是環保考量。

2018年11月28日,歐委會推出長期戰略願景,提到一個「氣候中立」的概念。

所謂的「氣候中立」,也被稱為「碳中和」,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家企業向大氣排放的有害氣體等同於零,或者通過環保措施來中和排放。

從大方向上說,就是要減少碳排放。

落實到汽車這個行業,自然是減少燃油車,推廣新能源汽車。

最近幾年,歐洲各國紛紛出臺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同時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

歐洲能不能實現「氣候中立」,新能源車很關鍵。新能源車能不能發展順利,「三電系統」之一的動力電池就很關鍵了。

現實的需求,指的是產業發展。

儘管新冠病毒疫情導致汽車整體銷量暴跌,2020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卻大漲52%,以40.33萬輛超過中國,衝到世界第一。

未來,歐洲新能源車市場更是不容小覷。

歐洲是汽車和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在燃油車領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進入新能源車時代,如果連動力電池都無法自給自足,除了經濟損失,歐洲國家更擔心,自己會被中日美等對手甩在後面。

擺脫進口依賴,歐洲也有底氣。

這是因為,歐洲正在狂補作業,同時推進建設15家大型電池工廠。

塞夫科維奇稱,到2025年,計劃中的歐洲工廠將生產足夠的電池,為至少6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屆時,歐洲生產出來的電池,不僅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還能出口。

3. 遠沒有那麼容易

雖然歐洲信心滿滿,但是想擺脫依賴,遠沒有那麼容易。

要想生產鋰電池,控制最上遊的鋰礦資源是重中之重。

根據2019年中國鋰業大會信息,全球現已查明的鋰礦資源總量約6200萬噸,主要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歐洲國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包括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在內的鋰電池生產大國鋰礦資源都不算豐富,所以才爭先在海外布局。

就拿中國來說,天齊鋰業斥資259億元人民幣收購智利鋰業巨頭SQM公司的24%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天齊鋰業還持有澳大利亞泰利森51%股份。泰利森是當下全球最大的固體鋰精礦擁有者及供應商,擁有目前全球正開採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西澳大利亞Greenbushes。

贛鋒鋰業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商,目前擁有位於澳大利亞、阿根廷、中國及愛爾蘭等地的6個優質鋰資源的股權。

青島乾運、江特電機、中礦資源、寶威控股等公司也積極布局海外鋰資源市場。同時,以金沙江資本、歌石投資為代表的投資機構也瞄準了國外鋰礦資源。

有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掌握了全球一半的鋰礦資源。

反觀歐洲,自有鋰礦資源少,海外布局晚,至少在上遊一端,並不佔優勢。

此外,鋰電池全產業鏈布局也很重要。以中國為例,僅A股上市的鋰電池企業就達92家,更別提未上市的中小企業了。

再看歐洲,正如上文介紹的,位於產業鏈中遊的前十大鋰電池企業,沒有一家歐洲企業。

事實上,鋰電池行業正在呈現「頭部效應」,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歐洲企業要想逆襲,難度很大。

那麼,歐洲為什麼還有底氣擺脫進口依賴呢?

關鍵是上文提到的15家大型電池工廠。

這15家大型電池工廠,除了瑞典的Northvolt外,投資方大部分來自中國、韓國和美國。

如中國寧德時代在德國的工廠,韓國SK Innovation在匈牙利的第二家工廠,美國特斯拉在柏林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工廠。

全部投產後,歐洲雖然能夠生產電池,但是,資金、技術是中韓美企業帶過來的,原材料還需要大量進口。

所以說,歐洲所謂的「擺脫」,只能擺脫了電池進口,卻沒有擺脫對技術、原材料的依賴。

僅從鋰電池的產能布局看,世界汽車行業,可能會迎來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責任編輯:tzh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佔比73%,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的鋰電池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80%。以前看不上的鋰離子電池產業會讓整個歐洲的汽車行業如此難堪。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世界首位!歐洲卻想擺脫依賴。在汽車電動化的催化下,動力電池已成為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其地位如同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發動機。
  • 萬華化學進入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百強,位居化工行業首位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近日發布,化工行業有8家公司進入500強,萬華化學位居500強第84位,位次前移74位,居化工行業首位,總市值達到1764億元,市值增長130%以上。萬華化學2001年1月在上海主板市場上市。
  • 超過日韓,中國又一領域拿下全球第一!歐洲開始擔心被「卡脖子」
    中國鋰電池產能位居世界首位!歐洲卻想擺脫依賴。在汽車電動化的催化下,動力電池已成為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其地位如同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發動機。目前,中國的鋰電池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80%,但是歐洲的產能將快速提升。而歐洲是汽車和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在燃油車領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新能源車市場自然更是不容小覷。歐洲人可能做夢都想不到,以前看不上的鋰離子電池產業會讓整個歐洲的汽車行業如此難堪。從智慧型手機時代,晶片、系統、屏幕、電池都在美國和中日韓手上,歐洲參與度很低,其優勢還是在傳統製造業。
  • 中國鋰電池廠家及企業如何參與未來競爭「大顯身手」?
    由於中國巨大的市場,國外鋰電巨頭紛紛在中國進行投資,欲搶佔市場。在國內價格戰正酣和外企虎視眈眈的雙重壓力下,國內鋰電池廠家該如何應對?中國鋰電池廠家及企業如何參與未來競爭"大顯身手"?主要體現在產能嚴重過剩、品質良莠不齊,價格梯度大、企業多競爭激烈、企業間智慧財產權意識薄弱等。想要在鋰電池行業大顯身手,站穩腳跟,以下建議須知:一是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頭部企業競爭更激烈。中國鋰電池廠家要建立自身技術專利體系,從製造企業向技術公司轉變;二是鋰電池成本下降才能讓電動化普及,才能讓鋰電儲能廣泛應用。
  • 大眾宣布自建鋰電池工廠,產能近乎覆蓋全年新車需求
    近日,大眾集團宣布集團將在2020年年底開工建設鋰電池工廠。從大眾公布的信息來看,全新鋰電池工廠將投資超過4.5億元,最早將於2023年正式投產,初始產能為16GWh。在大眾不斷提升電動車型產能,豐富新車陣容的情況下,大量依靠第三方電池供應商對於企業發展無疑是有著制約作用的,這也是為什麼大眾能夠狠下心耗費巨資自建電池廠。就目前大眾的車型規劃來看,大眾在2021年預計全年電動車產能將達到33萬輛;按照每輛車平均50kWh的電池容量來看,全年33萬輛也就意味著需要年總量為16.5GWh,與電池工廠的初期產量16GWh十分接近。
  • 產能碾壓海螺水泥,中國最大水泥上市公司易主了
    公告信息顯示,交易完成後,天山股份水泥產能提升至約4.3億噸,水泥熟料產能提升至約3億噸,商品混凝土產能提升至4億立方米以上。中國水泥網發布的2019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數據顯示,海螺水泥去年熟料產能為2.1億噸,位居A股上市水泥企業首位。若成功合併公告內資產後,天山股份總的熟料產能將超過海螺水泥逾四成。
  •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北京首都電影院位居11月影院票房TOP500首位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鄭蕊)12月10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官方微信發布電影市場2020年11月數據月報。其中,在2020年11月影院票房TOP500中,北京首都電影院以報收240.42萬元票房收入位居首位。
  • 中國企業持續領跑供應 全球鋰電池市場競爭「白熱化」
    今年以來,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電動汽車的銷售帶來一定影響,普遍銷售業績平平,但為其提供動力的鋰電池市場卻並不平靜,供應側的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機構預計,在亞洲和歐洲地區電動汽車數量增勢迅猛的預期下,全球鋰電供應格局或許將迎來更多「玩家」,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領域的龍頭地位並不會動搖。
  • 蔚藍鋰芯布局鋰電池業務搶風口 擬投資12.56億元擴產能
    在先後調整公司鋰電池、金屬物流子公司股權架構,變更公司名稱、調整經營範圍後。近日,澳洋順昌正式以「蔚藍鋰芯」的新證券簡稱在A股亮相,並宣布擬出資12.56億元投資年產10億AH高安全性、長壽命、高能量密度新型鋰離子電池擴建項目,加碼對鋰電池業務的布局。
  • (2021版)中國鋰電池鋰鹽市場上市公司名單(碳酸鋰+氫氧化鋰)
    車研諮詢研究了鋰電池產業鏈2000多家企業(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極液/六氟磷酸鋰材料、鋰礦/碳酸鋰/氫氧化鋰、鋰電設備、鋰電池回收利用)。其中,《2021-2025年中國鋰礦與鋰鹽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1版)》,對全國150家鋰礦、鋰鹽(碳酸鋰/氫氧化鋰)企業(母公司與分/子公司單獨計算)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 河北冰雪運動氛圍日益濃厚 滑冰場館總量位居全國首位
    河北省第二屆冰雪運動會籌辦工作啟動以來河北省冰雪運動氛圍日益濃厚滑冰場館總量位居全國首位室內滑冰場館建設加速推進,全省規劃建設室內滑冰場館200個,截至11月1日,已竣工123個,開工在建72個,滑冰場館總量已位居全國首位。冰雪運動組織人才網絡日益完善,截至11月1日,圓滿完成了省、市兩級冰雪運動協會換屆工作,已成立省級協會1個、市級25個、縣級136個,總量位居全國首位。目前,全省冰雪社會體育指導員2萬餘名,也位居全國首位。
  • (2021版)2000多家鋰電池產業鏈企業——鋰電池隔膜上市公司名單
    車研諮詢研究了鋰電池產業鏈2000多家企業(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極液/六氟磷酸鋰材料、鋰礦/碳酸鋰/氫氧化鋰、鋰電設備、鋰電池回收利用)。其中,《2021-2025年中國鋰電池隔膜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1版)》,對全國130多家鋰電池隔膜材料企業(母公司與分/子公司單獨計算)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 最新世界鋰電池企業排名LG化學第一,寧德時代第三
    據國際新能源諮詢研究機構SNE Research5月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動力電池企業LG化學(LG Chem)超越日本松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鋰電池供應商。今年一季度,日本松下的市場份額25.7%位居第二,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17.4%位居第三。去年一季度,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市場份額23.4%,日本松下的市場份額22.9%位居第二,比亞迪的市場份額15.1%位居第三,LG化學的市場份額10.7%位居第四。遠景能源旗下的AESK市場份額則有提高,從去年一季度的4.4%提高至今年一季度今的5.6%,排名第五。
  • 國內十大鋰電池廠家
    憑藉全球領先的鐵鋰電池技術,比亞迪正積極引領全球新能源產業變革。目前的有效產能為4.5Gwh,其中惠州1Gwh、深圳坑梓3.5Gwh,預計到2015年底,整體產能將達到6Gwh,2016年將擴張到10Gwh。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僅供比亞迪自用。2015年上半年,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收入約30億元。
  • 18650鋰電池哪家好_18650鋰電池十大品牌排名
    是一家集鋰離子電芯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新建的比克工業園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在冊員工8000餘人,鋰電芯日產量達到150萬隻,為世界最大的鋰電池專業製造商之一。公司產品主要為鋰離子二次充電電池,包括手機電池、筆記本電腦電池、數碼電池,動力電池等。
  • 鋰電池板塊再度走強 機構看好成長空間
    昨日鋰電池板塊再度大漲,位居概念漲幅榜第七位。近一個月,鋰電池板塊指數累計上漲4.66%,位居概念板塊漲幅榜前列。寧德時代昨日創出歷史新高,最新市值6488億元,排名上市公司A股市值榜第十位。
  • 中國「最牛」的縣,連續14年位居百強縣首位,人居GDP超日韓
    江蘇省雖然土地面積小,不出名,但沒有北上那麼深,但到底有很多牛,從2005年開始連續14年位居中國百強縣首位,人均GDP超過了日本和韓國,地區GDP使很多省會城市。周莊位於崑山西南33公裡,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建於1086年(北宋元佑元年),因詩人周迪功捐贈修繕全福寺而聞名,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是國家第一個5A級旅遊勝地周莊鎮沿河而行,大部分居民面向水居住,「城鎮是澤國,四面環水,必須馬上往來,全部上船」, 周莊除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意境美之外,還能聽到「周莊八景」的名字, 八景分別是全福曉鍾、
  • 諾德股份:加快提升高端銅箔產能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宋維東 諾德股份董事長陳立志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緊緊抓住鋰電池產業和5G通訊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與項目擴建投入力度,提高極薄高端鋰電銅箔產能和在公司產品中的佔比
  • 中國鋰電池產業全球競爭力評估報告
    SK創新隔膜實現100%自 供,同時在銅箔環節,2018年11月參股國內市佔率約20%的靈寶華鑫,2019年6月 旗下公司SKC Inc收購KCF Technologies Co 100%股權,該公司擁有世界銅箔市場 15%的份額,極大豐富了SK創新的全球材料布局。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中國趕超日韓!2020年鋰電池供應...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2020年,日本和韓國在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日韓兩國在電池和四大關鍵原材料製造方面優勢明顯,但在電池金屬精煉和開採方面的影響力不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