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在家全身心照顧女兒的汪女士突然性情大變,經常獨自躲著哭,整夜失眠,竟還割腕自殺,幸虧被鄰居及時發現。到了醫院才知道,汪女士患的是「陽光型抑鬱症」。濟南遠大腦康醫院專家介紹,「陽光型抑鬱症」也稱「微笑型抑鬱症」,患者外表陽光開朗,以此壓抑內心的焦慮和負能量,多發於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或經濟地位的「三高人群」。
警惕隱匿性抑鬱症侵襲健康
38歲的汪女士近3年來由於要照顧即將參加中考的女兒,辭職在家全心全意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丈夫常年在外職場打拼,做到了公司的高層管理,家裡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近來,她突然性情大變,雖然在外和人聊天時候,總是有說有笑的,在家卻經常獨自躲著哭,整夜失眠,認為自己沒用,還總說自己「拖老公後腿」。
上個月在家裡竟然割腕自殺,幸虧被鄰居發現,才未釀成悲劇。親戚把她送到醫院,一諮詢,才知道她患上的是「陽光型抑鬱症」,經過半個月治療,終於緩解。
濟南遠大腦康醫院主任醫師李沛英介紹,像汪女士這樣的「陽光型抑鬱症」也稱「微笑型抑鬱症」,患者往往外表陽光開朗,卻以此壓抑內心的焦慮和負能量,多發於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或經濟地位的「三高人群」,不少患者甚至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們往往追求完美,愛面子、不願傾訴,以微笑維護自己優秀、堅強的形象。
李主任告訴記者,像汪女士這樣的隱匿性抑鬱症不在少數,她還接診了一位35歲的張女士,也是位全職媽媽,出現頭疼不適有兩年多了,經多家醫院多次檢查,都沒有發現明顯的身體異常。來到濟南遠大腦康醫院精神科求治,告訴醫院自己只是頭疼,情緒也好,沒有不高興的事情,只是沒有查出原因。
濟南遠大腦康醫院精神科專家對其進行評估,表明其抑鬱分值很高,診斷她患上了隱匿性抑鬱症,但張女士仍不願意相信自己有抑鬱症,最後在勸說下,服用了抗抑鬱藥物,定期複診並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大約一個多月後其頭疼症狀明顯減輕。
如何判斷是否患了抑鬱症?
李沛英主任告訴記者,抑鬱症可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級別,如發現自己情緒低落,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消極悲觀,想哭,對未來過度的擔憂,渾身發懶,失眠,早醒或者徹夜失眠,有輕生的念頭,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毫無價值,自暴自棄,無緣由的哭泣和難過,心靈也脆弱到了極點,或者性格易怒,脾氣暴躁,心情煩躁,坐立不安,食慾下降,沒有胃口,腸胃功能紊亂等等持續兩周以上,基本可以判斷你有抑鬱傾向了。
濟南遠大腦康醫院著名精神心理專家、主任醫師李沛英強調,抑鬱症患者輕生或者傷害親人的事件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中國每年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自殺。
李主任特別指出,很多抑鬱症病人,因為怕身邊的人指責自己,對自己患病不理解,以為是矯情,而故意隱瞞病情,不敢去就醫,在朋友和同事面前裝的跟沒事人似的。甚至為了更好的融入集體,故意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非常陽光快樂的人。
李主任介紹,抑鬱症是可以治好的。患有重度或者持續抑鬱症的病人,大腦的結構是被改變了的,這種被改變的大腦會讓他對消極的事情更加敏感在意。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大腦的結構是可以通過通竅解鬱修復療法來改善、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