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臺劇質量越來越高,《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都是高品質作品。
《誰是被害者》開播當日便登上了Netflix臺灣地區點擊量第一的位置,被評為Netflix最高分華語劇。在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0的高分。
這部懸疑劇雖然只有短短的八集,但是環環相扣的劇情看得根本停不下來。
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自殺遊戲,讓死者以自殺的方式為另一個死者發聲,接力完成死者遺願,看似幫助卻是引導人們走向滅亡。
人在脆弱的時候,會下意識的抓住就近的稻草,不管這根稻草是好是壞,只要能讓他解脫。林心如飾演的幕後大boss就是利用這點,以幫助的名義一步步引導死者們自殺。
1、不找兇手,找被害者的懸疑劇
這部劇每一集都有自己的標題:指紋、報導、蠟燭、車站、刺青、遺願、水蕪花、傘。
一個標題帶著一個線索,環環相扣引導出一個被害者的故事。
"黑夜裡,雨是不會停的。只有孤寂,只有墜落,而你的手像是張開的傘,為這一切撐起一片天空。"
故事從過氣女明星蘇可芸被殺開始,本以為是一起謀殺案,但是隨著警方的調查和鑑識員方毅任的介入,謎題越來越多,被害者也越來越多。
第一個案發現場被布置成蘇可芸新專輯封面的模樣。被溶屍的死者不是蘇可芸,而是酒店小哥遊誠皓。
更意外的是,鑑識員方毅任在檢查證物時,發現自己女兒的指紋。這個多年來一直被他不管不顧的女兒突然以這種方式出現了,為了找到女兒他隱藏了證據並開始調查案件。
所有人在尋找蘇可芸的過程中,蘇可芸卻在還沒有完工的大廈頂樓自焚了,旁邊留著大廈員工張聰健的證件。她的胃裡藏著張聰健留下的記憶卡。引導警察調查大廈背後的案情。
別的劇都是追蹤兇手,這部劇卻是找尋被害者。蘇可芸之後是張聰健,張聰健之後是莊秉榮、劉光勇,最後是江曉孟。
就像多米洛塔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的倒下,每一個之間都有關聯,以無法制止的速度散開。觀眾的視角也跟警察一樣只能被牽著走。只能從被害者留下的線索裡找到下一個被害者的線索。
說是謀殺案,這些死者卻又都是心甘情願赴死,因為在死前,他們的心願都已經被完成。
這部劇最大的懸疑就是誰是下一個被害者,找到被害者才能阻止悲劇的延續。剛開始警察只能順著被害者們留下的線索追蹤,直到劉光勇這一段才追上被害者自殺的速度。也只救下了最後一個被害者。
而抽絲剝繭,剝下懸疑的外衣,發現這部劇其實是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
他們是社會邊緣群體,以最不可挽回的方式發洩著自己對這個社會的不滿,宣洩內心,試圖用死喚起同情。
2、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被害者都希望加害者有同理心,希望他們的故事得到認可。
每一個普通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遊誠皓一個酒店的男招待,想要成為女人,因為性別問題自殺過,即使這樣也不被親人接受,不被周圍人理解。
蘇可芸,過氣女歌手,被冷落患有抑鬱症,整容吸毒,再復出卻沒有人願意聽她唱歌,為了自己的新專輯被大家聽到她選擇了自殺。
張聰健,拼了命工作的人,在患了癌症之後卻被公司拋棄,為了揭發前東家的罪行替自己報仇,他加入了這場自殺遊戲。
莊秉榮,擁有雕刻才華卻患有眼疾的藝術家,被自己的弟弟盜用了自己的作品。想用死逃離弟弟,不再做影子。
劉光勇一輩子為自己年輕時犯的錯在懺悔,覺得只有死才能彌補這一切。
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有著自己的痛苦,他們努力改變適應過,但是失敗了。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自殺,自殺未遂,讓他們更加痛苦。
"死過的人都能明白活著的寂寞,不被接納,被忽視,被踩在腳底下,像是活在黑洞裡,擁有再多,還是覺得一無所有。"
因為之前自殺過,所以他們才會被李雅均盯上。對於這群人來說,死是一種解脫,李雅均就是利用他們的痛苦,誘導他們,用毀滅的方式拯救他們。
江曉孟見證了每一個被害者離開的過程,讓她如此執著的實行這項計劃,一是她被李雅均洗腦了,二是她對生活失去了希望,相依為命的母親去世之後,她活著只是為了實現母親的遺願。
設計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引父親張毅任到母親遺願的地方完成願望。
而林心如飾演的李雅均看似是個普通人,內心卻已扭曲到變形。她的遭遇讓人心疼,她的行為又讓人憤恨。她的改變從遇到周洋開始,周洋是一個有文化有思想的人,但是身體的殘疾和所處的環境讓他無法發揮。
他的才華吸引了李雅均,但是也誤導了李雅均,讓她成為一個接近瘋狂而又保持理智的瘋子。
如果周洋能活著,李雅均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李雅均對被害者們的誤導,利用同理心讓他們覺得自己被認可了,然後讓他們在活著與放棄之間,選擇了放棄,其實他們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
他們的故事是可以被世人知道的,至少親人們是支持他們的。
3、再等等,希望就到了
劇中女主徐海茵就是李雅均的對立面,活著與放棄,她選擇的是活著。
小時候父親帶著徐海茵和母親,說是去遊玩其實是自殺,徐海茵在最後關頭醒來救下了自己和母親。她討厭父親這種懦弱的行為,長大之後,她變得強勢,甚至咄咄逼人,看似冷血其實只是掩蓋內心的脆弱。
在知道自己的報導讓被害者的遺願得到了完成,自己甚至成為了幫兇,她內疚,之後就轉換了內心,一心想要救下剩下的人。
她最後與李雅均的對話,以及她之後對被害者家屬的採訪,是為讓這件事情的導向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不會讓那些同樣受著煎熬的人放棄活的希望,死亡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其實再等兩天這些被害者都可以不用自殺,他們都能夠等到希望。
再等兩天遊誠皓就可以收到妹妹給他寄的生日禮物,他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人愛著他支持他的。
蘇可芸的母親對女兒是心疼的,她的支持對女兒會是非常大的幫助。
對於莊秉榮,他的作品已經被世人所認可,只是沒有人引導他換個方法去看待。
而劉光勇在妻子的鼓勵下,已經放棄自殺的念頭,並且妻子也已經懷孕,再等一段時間,他就可以見證新的生命的到來。
只有江曉孟等到了父親的救贖,張毅任是因為有自己亞斯伯格症,他不知道如何跟別人相處,本來以為結婚後會好,但是還是讓女兒被藥物傷到,他選擇離開他們母女。
他以為這是對她們母女的保護,但是用的方式無法讓人接受,也沒有讓女兒理解。最後他捨生救女,堅持不懈去監獄看望女兒,希望得到女兒的諒解,讓兩個人之間的心結成功解開。
再等一下,或許這些被害者都能夠得到救贖。再有一個人給他們一點希望,他們就都能夠活下來。
如劇中徐海茵所說:心存善意,好好活著,便是最大的希望!
其實對於抑鬱症患者,不是只有死這一條選擇,他們是可以被治癒的。
抑鬱症患者看似與常人無異,但他們內心的煎熬,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
他們會心情低落,悶悶不樂,這時候最需要的是身邊人的支持和開導,只要小小的一個安慰,說不定就能將他們拉離那個深淵。
多給他們關懷,活著只需要一點鼓勵。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他們需要的其實不是死亡的勇氣,而是活著的一點希望。"
文|西瓜不甜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要觀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刀木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