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根木頭到4米長的巨型章魚木雕,創作過程曝光
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一般都是十分保密的,因為許多藝術品的創作都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還有的是,創作過程在許多藝術家看來並不完美,所以並不想將不完美的作品讓大家看到,也不排除藝術家們怕被「偷師」的可能性。近幾年網絡變得越來越發達,人們對藝術的喜愛和關注程度變高,難免會探究一些精彩的作品是如何創作而成。許多藝術家也十分大方地將他們創作藝術品的過程拍攝下來供大家欣賞。
-
化腐朽為神奇的福州木雕
根雕在木雕界,有著「中國木雕看福建,福建木雕看福州」之說,今天,咱們就說說福州的木雕。1982年,在全國木雕產品質量評比中福州牙雕廠雙福牌木雕和福州木雕廠長壽牌木雕產品分別獲一、二等獎並分別獲得國家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獎。1994年,福州地區木雕企業數十家,從業人員近3000人,以龍眼木、黃楊木、柳杉木、紅豆杉木、樟木等為原料製作人物、動物、欄杆板等產品,產值超過3000萬元。
-
木雕的工具
在木雕的工藝製作過程中,雕刻刀及其輔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話說:「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藝七分家什」。看一個人的手藝如何,只須觀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曉,而工具的保養修飾,也能證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在木雕創作中,工具齊備,會磨會用,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巧,使行刀運鑿洗鍊灑脫,清晰流暢,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
看金漆木雕、漳州木偶、德化白瓷等傳統工藝裡的「格物匠心」
華美生動的金漆木雕、面容風趣的木偶、姿態幽默的龍眼木雕、造型逼真的壽山石雕、精緻傳神的剪紙、多彩靈秀的畲族刺繡等都體現著藝術家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蘊含七彩之光的建窯黑瓷、純淨典雅的德化白瓷、巧奪天工的軟木畫、絢爛瑰麗的漆器等反映著藝術家對工藝極致的追求以及對藝術表達的思考。
-
木雕基礎入門教程2詳細(初學者必看)
木雕的製作一般要經過設計起稿,選料打坯,粗刻細刻刮光打磨, 後期處理等工序,設計其稿 木雕的設計起稿主要是創作者根據心中的構想,會用臨摹的方法,用筆把圖樣描繪在紙上的一個步驟。木雕的起稿根據其表現形式分為浮雕鏤空標和立體圓雕三種,它們的起稿方法略有不同,作為浮雕作品的起稿,就要根據浮雕的特點,儘量細緻地將圖樣畫在稿紙上,這樣再進行雕刻時,就可以準確地雕刻出浮雕作品的細節。
-
去國博最新大展,看方寸木雕裡的百年故事
木雕融雕刻、髹漆貼金、金漆畫等多種技藝於一體,其獨特之處尤在於出神入化的鏤通雕技藝,作品玲瓏剔透,既體現雕刻的立體性,又能塑造多維度空間,像繪畫一樣表達情節豐富的故事。同時,這些雕刻又並非絕對的藝術品,它們融入百姓的生活,大到一梁一柱間,小到神龕擺件間,都有它們的影子。
-
潮州木雕,憑什麼被列入中國四大木雕?
這三者凡缺一種都無法構成潮汕木雕的內核。而當潮汕人開始製作木雕的時候,無聲的木頭也便有了靈魂。與現在所流行的極簡主義不同,工藝複雜而精巧的潮汕木雕,注重的是層次,追求的是殷實。就像不同的性格可以體現在不同的人身上,潮汕木雕的每一種技法也同樣有數百上千種展現形式,通過不同的技法,可以刻畫出特色鮮明的木雕作品。
-
AI學會了製作表情包,但真的好笑嗎?
下面有三張表情包,其中哪個是由人類製作的,哪個是由AI製作的,你能分辨得出來嗎?(反正我是看不出來。)這個表情包深度學習模型是由史丹福大學的兩個學生用超過40萬個表情包訓練得來。其基本的框架是一個編碼器—解碼器圖說生成系統,需要先技能型CNN圖像嵌入,然後再使用LSTM RNN進行文字生成。從目前的反饋來看,AI表情包生成器表現良好。
-
吳偉光:木雕創作手藝絕 無圖雕刻顯功夫
吳偉光:木雕創作手藝絕 無圖雕刻顯功夫 一把雕刻刀,一塊木頭,長時間精心雕刻打磨,就成為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雖然說著簡單,但是這其中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精力。
-
中華木雕的東陽往事
「金、木、水、火、土」包含了事物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形態。其中,木代表著生長,也是和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五行之一。漢字「休」由「亻」與「木」組合而成,也說明了人與木之間的密切關係,人依靠木,才能獲得安穩休息。 談到木雕,自然離不開木。在沒有離開根莖前,木是有生命的,被砍下之後,木雕藝術家又會賦予它第二次生命,實現人與木之間的對話與連線。
-
【外籍記者看新疆】記者手記:木雕藝人阿里木·烏斯曼
阿里木·烏斯曼是新疆阿克蘇的一位年輕藝術家,他的木雕技藝精湛,廣受好評。在父輩的影響下,阿里木從小便接觸木雕和繪畫,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木雕從喜歡變成了酷愛,又把這份熱愛變成了自己的事業。2009年,阿里木開始從事民族手工藝產品雕刻,通過十餘年的努力他把當初的小手工作坊發展為在阿克蘇地區乃至全疆頗具知名度的阿里木雕手工藝品製作有限公司。
-
梁俊維:太行山深處的木雕非遺傳承人
雕刻一件作品前,先畫圖紙。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吳曉慶報導:在山西腹地的太行山深處,自古就流傳著古老的木雕技藝,大到亭臺樓閣、村宅民居,小到家具擺設、日常用品,處處可見精雕細鏤、巧奪天工的木雕工藝品。他雕出的作品栩栩如生,受到鄉鄰讚賞,促使他對木雕技藝產生更深厚的興趣。梁俊維的雕刻作品貼近生活,多是農村常見的場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更加注重文化生活,逐漸欣賞根雕、木雕等手工藝製品。梁俊維思考著能不能以祖傳技藝木雕進行創業。起初,他精心雕刻了一件雄鷹展翅的作品,在太原南宮古玩市場以600元的高價出售。
-
木頭變藝術品,百年工藝手工木雕師傅的藝術人生
▲粗胚是整個作品的基礎,邱水金用電鋸由淺入深,一層一層地推進每一件木雕工藝品的製作,都是從挑選一塊大小合適的香樟木開始。選好滿意的香樟木後,邱水金用刻度尺和鉛筆在香樟木上認真地定好尺寸大小,就拿出電鋸開始進行結構塑造,不需要構圖和框架,電鋸的每一個精準落下瞬間,都體現出了邱水金的深厚功力,而這一步製作被稱作粗胚。
-
陳春輝木雕技藝巧奪天工,中國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傳承人橫空出世
被認為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1982年在湖北荊州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闢邪》,為戰國晚期作品,製作於公元前340至公元前270年間。其形為虎頭、蛇身、兔尾的四足怪獸,古樸典雅,極富神韻。根雕在隋唐時即趨於成熟,韓愈在《題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幹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的詩句。詩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視作「神佛」形象的根藝作品。
-
他醉心木雕,妙手刻畫藝術人生
憑著對木雕藝術的喜愛,來自惠來的盧亞畢潛心雕刻,傳承傳統技藝,用妙手刻畫出自己的藝術人生。今天的「藝術路上」,我們一起來聽聽盧亞畢和木雕的故事。 專注的眼神,熟練的雕刻,隨著細小木屑的不斷飄落,一件木雕作品已經顯現在眼前。
-
中村萌 | 溫暖的治癒系木雕
其作品以充滿手感溫度的人物木雕創作為主,大部分的雕塑作品皆保留了雕刻時的刻痕紋路,獨具風格;作品充滿童趣詼諧卻又撫慰人心的質感,可愛卻不流於俗套的外型,以不誇張的造型取勝;純真、靜謐的氣息讓人仿佛進入童話故事的綺麗幻想當中。
-
四川善樂木雕藝術品董事長、中國民間藝術大師楊義光
中國紅色文化聯合會會長毛小青評語:看到楊義光大師的作品,我首先感覺非常震撼,他賦予了朽木神奇的生命,即使一塊很普通的木頭,到他手裡之後就創作成各種活靈活現的藝術品!楊義光從小學習中國傳統雕刻藝術,從藝三十多年,經他手的精品無數,作為一位民間藝術大師的他為人低調謙和,對人真誠熱情,技藝精湛純熟,理念超前又不失傳統精髓,是當代雕刻藝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
日本東京郊區小眾景區,是國家文化遺蹟景觀,還有精美的木雕藝術
雖然是現在的東京是國際大都市,現代化十足,但是其還是保留了很多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雖然沒有我們中國的歷史悠久,但是異域風味十足,非常具有當地特色,一到周末,很多日本人也是特別喜歡去這些地方遊玩。如果光只有點心不夠,還需來一頓正餐的話,當然不能忘記前面提過的河魚料理。象是靠近車站的「漁家」,這家兩百多年的老鋪提供了包括鰻魚飯、鯉魚湯和生魚片的午間套餐。柴又帝釋天的正式名稱為「經榮山題經寺」,是一座日蓮宗的佛寺,以祭祀的佛教護法神「帝釋天」之名最為人所知。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創新傳承
作品《廣澤尊王》作品《齊天大聖》技藝源於歷史惠安木雕技藝源於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又融匯汲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的技藝精華,並與建築藝術相生相伴,歷史久遠。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崇武溪底王益順父子承建峰尾東嶽廟,設計製作了全木結構蜘蛛結網藻井並雕鏤各種圖案,此獨創的技法一經問世,便名噪一時。之後,在臺北龍山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等閩臺名剎中,都留下建築「大木」與雕刻繪畫相結合的藝術珍寶遺蹟。
-
巴啦啦小魔仙:有些咒語很魔性,不能多念,一句比一句搞笑
#二次元#相信大家對《巴啦啦小魔仙》都非常熟悉吧就是因為這個咒語實在太魔性,有一些網友還專門模仿它的句式製作表情包,真是太好笑了。巴啦啦能量—沙魯魯—動關於這個咒語,電視劇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當兩姐妹念出咒語,企圖讓魔法掃把起飛的時候,媽媽推門而進,掃把就不負眾望地落在媽媽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