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 「一看你就是個下流社會的人」

2021-01-12 人參志

寫博客不是為了悅人,而是為了悅己;

是自己迭代自己的世界觀和智識系統;

不是對別人說,是對自己說;

不用去討好誰,也不用向誰說教。



下流社會


近日看了一系列關於日本社會消費相關書。其中有一本特別有意思,有的內容看得我大腿拍青了三截。


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下流社會。作者認為日本的社會大分層現在可以描述為上流、中層、下流三個類型。什麼樣的人處於下流?


下流階層缺少的究竟是什麼呢?那便是缺少一種活的意欲。簡言之,從「中流」中離脫出來的人,或者從「中流」跌至更低水平的人,統統歸為下流階層。欲望低下、能力低下者 ,就是「下流」


書的作者三浦展是日本非常有名社會調查專家,專門開了公司為各種大企業或者社會組織做市場調查。通過大量的問卷、訪談、數據分析,他相當於給日本社會做了一次CT掃描,然後把那些觀察到的「客觀現象」做了總結。


從測試所包含的項目中也可以看出,所謂下流」不僅僅是收入的低下,其人際溝通能力、 ,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欲望等也全都較之一般人更為低下,概而言之,即是對於全盤人生熱情低下,其結果直接導致收人很難得到提高,獨身的比例也極高。在這類人群中,疲疲地走路松松垮垮生活的人不在少數,因為這樣的生活態度畢竟來得輕鬆。


好喪對不對?可以看到,「淪為下流」是一種主觀和客觀相互促進的自我實現的預言。那各個分層的人各有什麼特點和偏好?


男性的分化

首先第一點。男性與女性有區別。



這個圖越往右上的男性群體,傳統的事業心越強,職業技能強,責任心越強,越「上進」,越有錢有地位,就是你腦子能想到的「成功男性」;越往左下,越懶散,越沒本事,越喪,就是你能想到的「Loser」……


真的是服了日本人對於名詞的創造:「SPA!族」還有「LOHAS族」……


「SPA!族」是什麼樣的男性呢?指的這樣一種男性:懵懵懂懂地制訂個人的人生計劃:結婚 ,然後尋思著什麼時候買上一套屬於夫婦倆自己的獨幢房子 ,還能積攢相當數量的儲蓄 ,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夢想成現實。他們可能會成天幻想著 ,希望有一個像《花花公子》周刊上一樣漂亮的美女突然出現在眼前 ,跟自己喜結良緣。 



「LOHAS族」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LOHAS族」,作者發現這個類別的男性正越來越主流:


LOHAS」是「 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略 ,「健康而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模式」 ,即重視保護地球環境與人居環境的健康生活 ,謀求人類與地球共存 ,在追求個人幸福的同時 ,為地球環境和社會的幸福做貢獻的這樣一種生活模式 ,志在從事實現以上目標的工作的人群統稱為「 LOHAS族」。 


擁有這一志向的人群相對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較高的收入 ,不過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的慾念卻並不強烈。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人生節奏 ,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 ,即使是不喜歡的工作也完全能夠做好 ,因為他們擁有足夠高精的業務能力 ,這一點和為了迫求自由而選擇非正規就業的自由職業者截然不同。對於白領精英族的男性 ,他們則從心底裡表示蔑視 ,認為後者缺少教養和社會責任心。 


LOHAS族的特點總結:


1. 工作上

- 關注國際和環境問題(會以個人身份參加環境問題的講座或者研討會)

- 飛黃騰達欲望不強

- 業務能力強,不喜歡的事兒也能做好


2. 生活上

- 重視健康和保養

- 老婆一般學歷高(喜歡看電影、戲劇,有文化品位)

- 熱心於在網際網路上製作個人網頁

- 有愛好,但是時間少,所以喜歡看書雜誌

- 看重生活的「創造性」(藝術欣賞、園藝、種花、旅行、散步等)


3. 消費上

- 喜歡二三流品牌,彰顯品味

- 理性很少衝動消費,不輕易被時尚左右

- 注重產品內在品味,關注品質、製造方法、文化等產品內涵

- 喜歡富有年代感的東西(古董、舊書、老家具)


這群男性,如果問到今後的願望則許多人都「希望到大學或研究生院繼續深造」、「去海外留學或派駐海外工作」。但是,調查顯示:雖然作為被公認為生活質量較高的一個人群,對於目前生活的滿意度較白領精英族為低。


女性的分化

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妙的,是對於女性群體總結。概念是認知的前提,沒有標籤,就沒有理解。




四個象限的意義和男性那個圖差不多。最有意思的是各個族群的「標本級訪談」,特別能刻畫那個族群女性的生活、事業、家庭觀點。比較長,放到最後附錄裡。


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1. 家庭主婦超級幸福,不是誰都能當的~

2. 「名古屋富家媛」

3. 「甩幹女」


名古屋富家媛


日本人創的詞,太逗了,說的是這樣一群女性:她們都是典型的中產階級或富庶家庭的子女,畢業於著名大學或大專院校,憑藉家庭的關係進入大型企業就業。也有的則在家幫助母親從事家務,白天同母親一起優雅地上街購 ,或研究食譜。她們的父母親和她們本人一樣,將能夠維持當前的等級階層和目前的生活水準,甚至有可能向上更提升一步的婚姻視為理所當然。在消費方面,無論是汽車、住房還是時裝、家居等,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強烈的高級志向,惟高檔是取。為了提高修養,維持當前的等級階層,她們還在資格考試、英語學習等方面花費甚巨。


甩幹女


說的是這樣一種女性:發現在容貌、家世、性格或者聰明勁兒上都不如優秀女性,只好委屈一下自己 ,嫁個年收入較低的男性為妻 ,倘若不甘心 ,便不得不選擇獨身生活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過著寂寞而無聊的日子。


還比較年輕,卻放棄了戀愛 ,平日每天下班回家後便沉浸在漫畫中 ,一邊翻看漫畫一邊獨自輕斟慢飲 ,休息日則埋頭被窩裡呼呼大睡 ,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 ,就像一個青春早已被甩幹了的人 ,故稱「甩幹女」


你說日本人絕不絕……甩幹女……


「下流」「上流」哪兒不同?

比較反常識的總結一下:


上流階層的女性拒絕放任式的教育,她們期望孩子既高雅又國際化;快樂教育是給下流階層的

階層越是「上流」的女性,越不屑「顛覆傳統」,且越具有傳統的男女觀念,女人味越足。上流階層的女性是典型的高學歷、工作能力強且容貌端莊的女性,然而結婚之後,她們又能成為一名樂於相夫教子,甘願做家務和養育孩子的稱職的專職家庭主婦

下流不願隨時尚而逐流,喜歡凸顯個性化,搞顛覆,而上流會追隨主流

「上流」善交際,「下流」不顯眼:上流階層女士追求的價值觀得分最高的是:「有女人味、女性化」、「品行端正」、「性感」、「理性」、「舉止彬彬有禮」、「氣質優雅」、「做事利索」、「精力充沛」、「沉穩」等選項;而下流階層女性所選的大多是「悠閒自得「不顯眼」、「補素」

上流階層的男性性格比較開朗,沒有什麼特別喜歡或討厭的人,他們人際關係好、處事謹慎、有執行能力,依賴性較弱;而下流階層的男性性格比較憂鬱、優柔寡斷、有著很強的依賴性

階層越往「上」的人 ,對戶外活動的興趣越大



你可以再看各階層的人最願意把時間和錢花在哪兒:




End

上面提過,這些類別和族群總結是「調查後發現的」,就是會很神奇地這一波人他們有這種特點的同時,就會有那個特點。這種關聯性是我們可以關注的。


當然,就像達爾文說的:一個類別,就是擁有獨特成員的群體,群體內成員彼此也存在著差異。類別與類別之間只能通過抽象的統計術語在群體水平上進行描述。斑馬和河馬肯定不同,但是斑馬與斑馬之間,每一個也都不同。


這本書大概是05-07年出的,描述了當時的日本社會。中國社會和日本社會發展程度差距多少年?這是我們目前的現實寫照還是未來圖景?





訪談附錄一:富婆型


被訪問者資料:35歲,著名私立大學畢業 ,在大型企業調査本部工作,父親是大型貿易公司職員,年收入1000萬日元(大約60萬人民幣),儲蓄2000萬日元。


現在與丈夫和孩子3人生活在大田區租來的公寓裡。每月房租25萬 ,丈夫的年收入大約1200~1300萬日元,房租加生活費每月花銷40萬(大約2.5萬人民幣)由丈夫出。我自己每個月儲蓄40萬日元, 至今總共儲蓄約2000萬日元,另外還有父親給我的股票大概價值2000萬。丈夫每個月儲蓄不儲蓄我不清楚。我開的車子是「寶馬525」,下次換的話我想換輛「雷克薩斯」也不錯。我們現在還沒有自己買房子的打算 ,因為我丈夫不太想買。 


我特別喜歡購物。結婚之前每年大概要花200萬日元(10+人民幣)用來買衣服,一般都在日本橋等地方的百貨商店裡買,或者是到海外旅行時集中購買它幾十萬日元的東西。還有就是花銷在旅行和美食上,每星期一次跟女友去吃一頓8000日元左右的西餐,晚上有時候會有男性朋友請客。旅行是每年兩次,夏威夷或歐洲, 去夏威夷是為了打高爾夫 ,去歐洲則主要是購物。現在有了孩子需要照看,不大有時間購物了,不過每年還是會買衣服買掉100萬左右,但是 UNIQLO之類的東西我絕對不買!等孩子再大些,我就可以在高級餐廳花上兩個小時好好吃一頓。還可以全家人一起去夏威夷,把孩子寄放在酒店裡,和丈夫痛痛快快打高爾夫。 


我還喜歡烹任,以前曾經學過懷石料理,現在正在學習中國料理。從今年起,我每星期去做一次美容美體,還堅持上外語學校學英語。 


孩子是我現在最大的人生樂趣。我覺得女人結婚、生子是一種幸福,因為精神上會產生一種安定感孩子是個男孩,現在人託在託兒所。等他上中學了,我希望他上私立學校,或者到國外去留學也可以。我對農業、食品等比較感興趣,將來有機會想參加一些NPO活動,聽說夏威夷有為期三個星期的農業體驗暑期班,我想讓我孩子也參加這類活動, 這樣大人們玩起來也安心。 


現在請了個家庭教師教孩子學鋼琴,因為我小時候父母親也讓我學過鋼琴 ,所以我想我的孩子也應該學學鋼琴之類的。

 

不能讓孩子成天只知道看電視或是看碟片,要養成他讀書的興趣,不能排斥活字印刷的知識,應該成為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 文靜大方的孩子。 


以前我是做銷售工作的,但是公司裡沒有一個女性前輩讓我覺得她就是我十年以後的榜樣。現在做的是市場調査工作, 這方面倒是有榜樣可以讓我去學習。我想通過現在的工作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以後有機會再重返銷售的崗位。 



訪談二:專職家庭婦女型


被訪者資料:21歲,某著名大學4年級,現與父母親同住於埼玉縣,父親是地方公務員,母親是兼職家庭主婦。年收入約200萬日元的打工收入,父母還給零用。

 

我在女性雜誌社打工,寫些化妝品方面的報導。收入每月15萬,父母每月給我大約3萬生活費(眼下因為忙於畢業就職, 雜誌社工作暫時停止)。畢業後希望進雜誌社工作,即使大出版社進不去,中型出版社也行,因為我從中學生的時候起就夢想進出版社當一名編輯,編輯出版雜誌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對於社會中流行的東西、公眾關注的話題很敏感,打工掙到的錢幾乎全都用在了時裝上面。至於外出吃飯,我經常去那些可以使用雜誌上的折價券的飲食店。


我喜歡名牌,價格貴的東西到底是品質好,使用再長時間也不會覺得厭。我喜歡「愛馬仕」的皮包。中學1年級的時候用的「路易・威登」的錢包是我用的第一個名牌,是當時還在讀書的哥哥到國外去旅遊,買回來送給我作禮物的。母親倒不是特別喜歡用名牌,父親則是完全沒這個興趣,不過他卻喜歡開「SELSIOR」高級轎車。我祖父死的時候,得了一筆遺產,父親就買了SELSIOR」,還把家也改建了。


說到食品一類,我覺得還是「虎屋」等老鋪子的東西比較好, 特別是糕點之類絕對是老鋪子的東西好。前幾天,哥哥結婚送彩禮的時候,女方家回的禮也全都是老鋪子的物品,給人感覺到底是體面人家啊。


我的服飾是什麼風格?跟年齡大的人會面時是淑女型的,跟朋友去海邊玩的時候應該算是酷女型的吧,不過我討厭那種不修邊幅的打扮我性格比較好強,不甘心落後於別人。初中、高中讀的是私立女子學校,那是因為我的第一志願落空オ去讀的,太遺憾了。 我當時的第一志願是東京女學館,因為那裡的校服太可愛了。 


在初中和高中一直是成績優良,本來可以免試直升大學的, 不過我希望進比周圍人更好的學校,所以還是參加升學考試,儘管很辛苦,但是使我徹底明白了努力和不服輸的重要性。免試直升大學後,又考進了這所更加好的學校。 


結婚當然想啦。對對方的要求是希望年收人1500萬(90萬人民幣)以上, 越多越好,醫生或是律師都可以,年齡大我十歲左右也沒關係。等有了孩子,我想當個專職家庭主婦。只怪我小時候,媽媽出去兼職工作,經常不在家,我一個人太寂寞了,所以才有這種想法推著孩子坐在一輛很大的嬰兒車裡,午後到「六本木山莊」一帶去散散步。(笑) 還有,我可以替那些上班的女性照顧孩子,多參加一些這類的社區志願活動,因為我非常喜歡小孩自己的孩子打算從小學開始就讓她讀私立學校,然後我會穿得漂漂亮亮的去參加公開授課。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想作為一個富有的家庭主婦上電視節目。(笑) 不過如果是男孩的話,也許就不能讓他從小學就讀私立學校。我現在讀的大學裡有一個男生是從小學一路直升上來的, 他說他想當一名美容醫生,一面讀大學一面還在另外讀專科學校。我絕不會允許我的孩子這樣!到底是為什麼來讀大學的? 要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去讀專科學校好了。 


不過,我現在的男朋友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他想當一名演員,聽說他父親也是一個不怎麼出名的演員。我黨得他這樣子不行。朋友們也勸我早點跟他分手算了,但是我們的性格很相配。 


所以,我現在的不安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不能嫁個好男人。去跟醫生之類的人相過親,但是全都性格合不來,自我中心、虛榮心太強、缺少共同語言。還有律師,感覺他們就好像別有企圖。當然,他們當中比較起來還算好一些的,就跟他們從朋友做起,慢慢了解。 


即使不是醫生或者律師也沒關係,在外資企業裡做的或是貿易公司做的也行。再有,我喜歡東京大學的學生,如果是東京大學畢業的,收入低一點也沒關係,只要人聰明、成熟、有前途, 可以結婚考慮。



書籍推薦




作者: 三浦展 

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副標題: 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

原作名: 下流社會:新たな階層集団の出現

譯者: 陸求實 / 戴錚 

出版年: 2007-1

頁數: 233


相關焦點

  • 「卒婚」和「下流社會」
    比如去年日本有本暢銷書叫《下流社會》。這個下流不是道德層面的,而是指生活熱情和欲望的低下。 以前說起日本人,總是覺得他們個個都很努力,很累,很進取,我中學時看的《排球女將》就是勵志典型。 但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太一樣了,不斷滑入「下流社會」。就職困難,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飯,苦不堪言。職業有壓力,婚姻有壓力,不少人寧可不當事業和家庭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願的將自己歸入下流社會的行列。
  • 郊區下流女性生活實錄
    喜歡一個人獨處;期望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事事嫌麻煩,不修邊幅,生活不規整;覺得做飯吃飯是件很麻煩的事,喜歡吃零食和快餐…… 這是一種松松垮垮的生活,被稱之為下流,不是因為貧困,是因為對全盤人生欲望低下,缺乏熱情。我跟一個編輯談到這本書,她說中午在辦公室點個十塊錢的肉夾饃外賣,那就是下流生活。我問她,那我要是點杯咖啡和三明治呢?她說,多少錢的?
  • 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日本的「下流老人」現象引發熱議
    日本有本書叫《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曾經在日本掀起風潮,也讓「下流老人」這個詞一時蔚為流行。日本老化嚴重,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在此之前,日本已出現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老人們的內幕社會、無緣社會等現象。
  • 日本人眼中的「下流」老人(深度好文)
    這類讓人感到悲傷的故事並非個例,如今,老年人的貧困問題正在被日本社會認知。2015年6月,朝日新書(出版社)出版了藤田孝典先生(在支援生活貧困者的非營利組織中任代表理事和社會福利師職務)撰寫的《下流老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人)一書,給日本人敲響了警鐘,引起重大社會反響。
  • 道德經,大國下流
    我們接著來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一章,先看一下原文,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 一不小心就淪為「下流老人」,談養老太沉重
    社會的快速變化和行業的加速迭代,正在某個維度增大我們內心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在個人沒有獲得「財務自由」的前提下,無疑會觸發個人內心巨大的不安全感。也許這能夠解釋,為什麼,在當下的中國,有那麼多人對「財富自由」充滿急迫的渴望。
  • 裸露胸部就是下流嗎?
    胸部,從這段時間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基本上都被用來作為給孩子餵奶的工具,有時也用來作為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受古典希臘風格啟迪的畫著餵奶母親和聖母的油畫,全都風靡一時。法蘭西查理七世的情婦阿涅絲·索蕾,就是以她暴露著一隻或兩隻乳房的長袍而出名的。●19世紀
  • 一看你就不是一本正經書!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同學說要贈我一本巧克力書。我說好啊,因為我也好奇,巧克力書是什麼書,一定是書樣的巧克力吧。但是收到後發現,嚴格說和巧克力沒啥關係。籠統地說,其實不是書樣的巧克力,而是巧克力樣的書,因為別人的書都是內頁是白紙,書皮是牛皮紙,但旁友送來的書,內頁是牛皮紙,而書皮是白卡紙。▲一看就和書架上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
  • 裸露胸部就是下流嗎|馬桶閱讀
    ●15世紀在15世紀以前,半裸露在女性中並不罕見。相比之下,大腿舞更不能光明正大。胸部,從這段時間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基本上都被用來作為給孩子餵奶的工具,有時也用來作為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受古典希臘風格啟迪的畫著餵奶母親和聖母的油畫,全都風靡一時。
  • 7個cmd命令,讓人一看你就是個電腦高手
    很多電腦小白使用電腦時,只會用滑鼠點來點去的,真正的電腦高手是不需要滑鼠墊的,教大家7個cmd命令,讓人一看你就是個電腦高手,專門震懾小姐姐、小學生。2、輸入color 75,就會同時改變背景色和字體顏色(第一個數字為背景色,第二個為字體色)恢復默認:color 072、查看IP輸入ipconfig
  • 峰瑞資本黃海:社會分化的岔道口,上流、下流往哪走?
    網際網路讓信息傳播更快,大家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把產品信息和服務信息傳播給更多人,也就是在提速商業發展。而當年的日本並沒有網際網路這個法寶。法寶二:資本。中國現在有大量的創業投資,他們幫助新創公司進行更快速的發展,這在幾十年前當然也是並不成熟的。有了這兩個「法寶」以後,你會發現很多日本30年時間周期裡發生的事,可能在中國10年就能完成。
  • 「MLGB」涼了,莫把下流當潮流
    這個潮牌原本是由李晨和潘瑋柏經營,以簡潔的設計風格和帶有些諷刺的設計理念著稱,一經上市就得到了廣大少男少女們的追捧,但是這組單詞卻著實讓人覺得尷尬,因為他恰恰和國罵的縮寫一模一樣,這不得不讓人嘀咕這到底是一句什麼話。
  • 男人風流和下流是兩個概念
    男人的才氣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直觀的就是文採。再者就是智慧,獨到的見解、敏捷的思維,一樣也是很有魅力的。除去這些比較直觀的「才氣」,其實男人的才氣可以表現在方方面面。不用驚天動地,瑣碎的事一樣可以展示才氣。電器壞了,三兩下修好;遇到小偷,三兩步抓住,都是一種才氣。「才子加風流、文人加騷客。」這是華夏文人的一大特色。
  • 與《誡子書》相媲美的《誡外甥書》,非常值得中學生學習的文章
    誡外甥書諸葛亮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 能提升社會地位的九大特徵,你有幾個?
    可提社會地位的九大特徵「人類生活在一個社會裡,在這個社會裡,你獲得資源的機會、吸引伴侶的能力,甚至你的壽命……幾乎所有事情都與你在社會上的相對地位有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大衛·巴斯說。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來自14個國家的2751名參與者,確定了一系列受訪者普遍重視的會影響到社會地位的標準特徵,以及與這些特徵相關的性別差異和相似性。統計結果顯示,可提升社會地位的九個特徵為:誠實、勇敢、幽默、努力、知識面廣、有智慧、仁慈、有領導能力、為他人犧牲。
  • 信息社會還要讀紙質書嗎?3個方法教你養成閱讀紙質書的習慣
    多數人閱讀的時候,僅僅滿足於看完書中的文字,看的時候覺得收穫滿滿,但是並沒有思考或者把書中的內容用在實際中。合上書以後能記住的內容很少,更不用說給自己的行動提供摘掉和幫助了。當我們無法從書中收穫益處的時候,自然無法對閱讀產生興趣,更不用說養成習慣了。
  • 一個小學生看著書,累得把書扣在了臉上,一看這小朋友在研究減肥
    1.孩子,你這不行啊!繼續練習!2.這東西也沒用啊!還影響視線,趕快回家是正事!3.我以為你開車很厲害呢?誰知道你是在學車啊!4.你這是到哪裡都背著啊!5.你別緊張,雖然是女的,但是也是老司機了!6.你打我幹什麼?我就是玩個遊戲,我怎麼得罪你了!7.姑娘,沒事,吃去吧!吃完了爸爸再給你買!8.看吧!你就是嫁不出去,都跑完了!
  • 胡適談做人: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人看
    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作「穈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作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熱,覺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 低俗文化當道,別把下流當風流
    如今人們對外賣行業的需求越來越大,學生、工人、白領不乏有每天都需要點外賣的人,而外賣的包裝和餐具也越來越精緻創新了,不過有一種餐具,卻每每看見都讓人感到絲絲尷尬。「活好就約」、「戴套吧,騷年」、「我要,我現在就要」……有多少次在你準備用餐時,從外賣包裝裡掉出幾枚「保險套」,上面還堂而皇之地印著這種露骨的標語。
  • 《道德經》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61章 大國者下流
    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傷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傷害不了人,聖人有道也不會傷害人。這樣,鬼神和有道的聖人都不傷害人,所以,就可以讓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澤。 引語:小鮮:小魚。蒞:臨。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非:不唯、不僅。兩不相傷:鬼神和聖人不侵越人。故德交歸焉:讓人民享受德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