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博客不是為了悅人,而是為了悅己;
是自己迭代自己的世界觀和智識系統;
不是對別人說,是對自己說;
不用去討好誰,也不用向誰說教。
下流社會
近日看了一系列關於日本社會消費相關書。其中有一本特別有意思,有的內容看得我大腿拍青了三截。
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下流社會。作者認為日本的社會大分層現在可以描述為上流、中層、下流三個類型。什麼樣的人處於下流?
下流階層缺少的究竟是什麼呢?那便是缺少一種活的意欲。簡言之,從「中流」中離脫出來的人,或者從「中流」跌至更低水平的人,統統歸為下流階層。欲望低下、能力低下者 ,就是「下流」。
書的作者三浦展是日本非常有名社會調查專家,專門開了公司為各種大企業或者社會組織做市場調查。通過大量的問卷、訪談、數據分析,他相當於給日本社會做了一次CT掃描,然後把那些觀察到的「客觀現象」做了總結。
從測試所包含的項目中也可以看出,所謂下流」不僅僅是收入的低下,其人際溝通能力、 ,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欲望等也全都較之一般人更為低下,概而言之,即是對於全盤人生熱情低下,其結果直接導致收人很難得到提高,獨身的比例也極高。在這類人群中,疲疲地走路、松松垮垮生活的人不在少數,因為這樣的生活態度畢竟來得輕鬆。
好喪對不對?可以看到,「淪為下流」是一種主觀和客觀相互促進的自我實現的預言。那各個分層的人各有什麼特點和偏好?
首先第一點。男性與女性有區別。
這個圖越往右上的男性群體,傳統的事業心越強,職業技能強,責任心越強,越「上進」,越有錢有地位,就是你腦子能想到的「成功男性」;越往左下,越懶散,越沒本事,越喪,就是你能想到的「Loser」……
真的是服了日本人對於名詞的創造:「SPA!族」還有「LOHAS族」……
「SPA!族」是什麼樣的男性呢?指的這樣一種男性:懵懵懂懂地制訂個人的人生計劃:結婚 ,然後尋思著什麼時候買上一套屬於夫婦倆自己的獨幢房子 ,還能積攢相當數量的儲蓄 ,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夢想成現實。他們可能會成天幻想著 ,希望有一個像《花花公子》周刊上一樣漂亮的美女突然出現在眼前 ,跟自己喜結良緣。
「LOHAS族」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LOHAS族」,作者發現這個類別的男性正越來越主流:
LOHAS」是「 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略 ,「健康而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模式」 ,即重視保護地球環境與人居環境的健康生活 ,謀求人類與地球共存 ,在追求個人幸福的同時 ,為地球環境和社會的幸福做貢獻的這樣一種生活模式 ,志在從事實現以上目標的工作的人群統稱為「 LOHAS族」。
擁有這一志向的人群相對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較高的收入 ,不過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的慾念卻並不強烈。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人生節奏 ,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 ,即使是不喜歡的工作也完全能夠做好 ,因為他們擁有足夠高精的業務能力 ,這一點和為了迫求自由而選擇非正規就業的自由職業者截然不同。對於白領精英族的男性 ,他們則從心底裡表示蔑視 ,認為後者缺少教養和社會責任心。
LOHAS族的特點總結:
1. 工作上
- 關注國際和環境問題(會以個人身份參加環境問題的講座或者研討會)
- 飛黃騰達欲望不強
- 業務能力強,不喜歡的事兒也能做好
2. 生活上
- 重視健康和保養
- 老婆一般學歷高(喜歡看電影、戲劇,有文化品位)
- 熱心於在網際網路上製作個人網頁
- 有愛好,但是時間少,所以喜歡看書雜誌
- 看重生活的「創造性」(藝術欣賞、園藝、種花、旅行、散步等)
3. 消費上
- 喜歡二三流品牌,彰顯品味
- 理性很少衝動消費,不輕易被時尚左右
- 注重產品內在品味,關注品質、製造方法、文化等產品內涵
- 喜歡富有年代感的東西(古董、舊書、老家具)
這群男性,如果問到今後的願望則許多人都「希望到大學或研究生院繼續深造」、「去海外留學或派駐海外工作」。但是,調查顯示:雖然作為被公認為生活質量較高的一個人群,對於目前生活的滿意度較白領精英族為低。
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妙的,是對於女性群體總結。概念是認知的前提,沒有標籤,就沒有理解。
四個象限的意義和男性那個圖差不多。最有意思的是各個族群的「標本級訪談」,特別能刻畫那個族群女性的生活、事業、家庭觀點。比較長,放到最後附錄裡。
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1. 家庭主婦超級幸福,不是誰都能當的~
2. 「名古屋富家媛」
3. 「甩幹女」
名古屋富家媛
日本人創的詞,太逗了,說的是這樣一群女性:她們都是典型的中產階級或富庶家庭的子女,畢業於著名大學或大專院校,憑藉家庭的關係進入大型企業就業。也有的則在家幫助母親從事家務,白天同母親一起優雅地上街購 ,或研究食譜。她們的父母親和她們本人一樣,將能夠維持當前的等級階層和目前的生活水準,甚至有可能向上更提升一步的婚姻視為理所當然。在消費方面,無論是汽車、住房還是時裝、家居等,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強烈的高級志向,惟高檔是取。為了提高修養,維持當前的等級階層,她們還在資格考試、英語學習等方面花費甚巨。
甩幹女
說的是這樣一種女性:發現在容貌、家世、性格或者聰明勁兒上都不如優秀女性,只好委屈一下自己 ,嫁個年收入較低的男性為妻 ,倘若不甘心 ,便不得不選擇獨身生活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過著寂寞而無聊的日子。
還比較年輕,卻放棄了戀愛 ,平日每天下班回家後便沉浸在漫畫中 ,一邊翻看漫畫一邊獨自輕斟慢飲 ,休息日則埋頭被窩裡呼呼大睡 ,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 ,就像一個青春早已被甩幹了的人 ,故稱「甩幹女」。
你說日本人絕不絕……甩幹女……
比較反常識的總結一下:
上流階層的女性拒絕放任式的教育,她們期望孩子既高雅又國際化;快樂教育是給下流階層的
階層越是「上流」的女性,越不屑「顛覆傳統」,且越具有傳統的男女觀念,女人味越足。上流階層的女性是典型的高學歷、工作能力強且容貌端莊的女性,然而結婚之後,她們又能成為一名樂於相夫教子,甘願做家務和養育孩子的稱職的專職家庭主婦
下流不願隨時尚而逐流,喜歡凸顯個性化,搞顛覆,而上流會追隨主流
「上流」善交際,「下流」不顯眼:上流階層女士追求的價值觀得分最高的是:「有女人味、女性化」、「品行端正」、「性感」、「理性」、「舉止彬彬有禮」、「氣質優雅」、「做事利索」、「精力充沛」、「沉穩」等選項;而下流階層女性所選的大多是「悠閒自得「不顯眼」、「補素」
上流階層的男性性格比較開朗,沒有什麼特別喜歡或討厭的人,他們人際關係好、處事謹慎、有執行能力,依賴性較弱;而下流階層的男性性格比較憂鬱、優柔寡斷、有著很強的依賴性
階層越往「上」的人 ,對戶外活動的興趣越大
你可以再看各階層的人最願意把時間和錢花在哪兒:
上面提過,這些類別和族群總結是「調查後發現的」,就是會很神奇地這一波人他們有這種特點的同時,就會有那個特點。這種關聯性是我們可以關注的。
當然,就像達爾文說的:一個類別,就是擁有獨特成員的群體,群體內成員彼此也存在著差異。類別與類別之間只能通過抽象的統計術語在群體水平上進行描述。斑馬和河馬肯定不同,但是斑馬與斑馬之間,每一個也都不同。
這本書大概是05-07年出的,描述了當時的日本社會。中國社會和日本社會發展程度差距多少年?這是我們目前的現實寫照還是未來圖景?
訪談附錄一:富婆型
被訪問者資料:35歲,著名私立大學畢業 ,在大型企業調査本部工作,父親是大型貿易公司職員,年收入1000萬日元(大約60萬人民幣),儲蓄2000萬日元。
現在與丈夫和孩子3人生活在大田區租來的公寓裡。每月房租25萬 ,丈夫的年收入大約1200~1300萬日元,房租加生活費每月花銷40萬(大約2.5萬人民幣)由丈夫出。我自己每個月儲蓄40萬日元, 至今總共儲蓄約2000萬日元,另外還有父親給我的股票大概價值2000萬。丈夫每個月儲蓄不儲蓄我不清楚。我開的車子是「寶馬525」,下次換的話我想換輛「雷克薩斯」也不錯。我們現在還沒有自己買房子的打算 ,因為我丈夫不太想買。
我特別喜歡購物。結婚之前每年大概要花200萬日元(10+人民幣)用來買衣服,一般都在日本橋等地方的百貨商店裡買,或者是到海外旅行時集中購買它幾十萬日元的東西。還有就是花銷在旅行和美食上,每星期一次跟女友去吃一頓8000日元左右的西餐,晚上有時候會有男性朋友請客。旅行是每年兩次,夏威夷或歐洲, 去夏威夷是為了打高爾夫 ,去歐洲則主要是購物。現在有了孩子需要照看,不大有時間購物了,不過每年還是會買衣服買掉100萬左右,但是 UNIQLO之類的東西我絕對不買!等孩子再大些,我就可以在高級餐廳花上兩個小時好好吃一頓。還可以全家人一起去夏威夷,把孩子寄放在酒店裡,和丈夫痛痛快快打高爾夫。
我還喜歡烹任,以前曾經學過懷石料理,現在正在學習中國料理。從今年起,我每星期去做一次美容美體,還堅持上外語學校學英語。
孩子是我現在最大的人生樂趣。我覺得女人結婚、生子是一種幸福,因為精神上會產生一種安定感孩子是個男孩,現在人託在託兒所。等他上中學了,我希望他上私立學校,或者到國外去留學也可以。我對農業、食品等比較感興趣,將來有機會想參加一些NPO活動,聽說夏威夷有為期三個星期的農業體驗暑期班,我想讓我孩子也參加這類活動, 這樣大人們玩起來也安心。
現在請了個家庭教師教孩子學鋼琴,因為我小時候父母親也讓我學過鋼琴 ,所以我想我的孩子也應該學學鋼琴之類的。
不能讓孩子成天只知道看電視或是看碟片,要養成他讀書的興趣,不能排斥活字印刷的知識,應該成為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 文靜大方的孩子。
以前我是做銷售工作的,但是公司裡沒有一個女性前輩讓我覺得她就是我十年以後的榜樣。現在做的是市場調査工作, 這方面倒是有榜樣可以讓我去學習。我想通過現在的工作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以後有機會再重返銷售的崗位。
訪談二:專職家庭婦女型
被訪者資料:21歲,某著名大學4年級,現與父母親同住於埼玉縣,父親是地方公務員,母親是兼職家庭主婦。年收入約200萬日元的打工收入,父母還給零用。
我在女性雜誌社打工,寫些化妝品方面的報導。收入每月15萬,父母每月給我大約3萬生活費(眼下因為忙於畢業就職, 雜誌社工作暫時停止)。畢業後希望進雜誌社工作,即使大出版社進不去,中型出版社也行,因為我從中學生的時候起就夢想進出版社當一名編輯,編輯出版雜誌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對於社會中流行的東西、公眾關注的話題很敏感,打工掙到的錢幾乎全都用在了時裝上面。至於外出吃飯,我經常去那些可以使用雜誌上的折價券的飲食店。
我喜歡名牌,價格貴的東西到底是品質好,使用再長時間也不會覺得厭。我喜歡「愛馬仕」的皮包。中學1年級的時候用的「路易・威登」的錢包是我用的第一個名牌,是當時還在讀書的哥哥到國外去旅遊,買回來送給我作禮物的。母親倒不是特別喜歡用名牌,父親則是完全沒這個興趣,不過他卻喜歡開「SELSIOR」高級轎車。我祖父死的時候,得了一筆遺產,父親就買了SELSIOR」,還把家也改建了。
說到食品一類,我覺得還是「虎屋」等老鋪子的東西比較好, 特別是糕點之類絕對是老鋪子的東西好。前幾天,哥哥結婚送彩禮的時候,女方家回的禮也全都是老鋪子的物品,給人感覺到底是體面人家啊。
我的服飾是什麼風格?跟年齡大的人會面時是淑女型的,跟朋友去海邊玩的時候應該算是酷女型的吧,不過我討厭那種不修邊幅的打扮我性格比較好強,不甘心落後於別人。初中、高中讀的是私立女子學校,那是因為我的第一志願落空オ去讀的,太遺憾了。 我當時的第一志願是東京女學館,因為那裡的校服太可愛了。
在初中和高中一直是成績優良,本來可以免試直升大學的, 不過我希望進比周圍人更好的學校,所以還是參加升學考試,儘管很辛苦,但是使我徹底明白了努力和不服輸的重要性。免試直升大學後,又考進了這所更加好的學校。
結婚當然想啦。對對方的要求是希望年收人1500萬(90萬人民幣)以上, 越多越好,醫生或是律師都可以,年齡大我十歲左右也沒關係。等有了孩子,我想當個專職家庭主婦。只怪我小時候,媽媽出去兼職工作,經常不在家,我一個人太寂寞了,所以才有這種想法推著孩子坐在一輛很大的嬰兒車裡,午後到「六本木山莊」一帶去散散步。(笑) 還有,我可以替那些上班的女性照顧孩子,多參加一些這類的社區志願活動,因為我非常喜歡小孩自己的孩子打算從小學開始就讓她讀私立學校,然後我會穿得漂漂亮亮的去參加公開授課。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想作為一個富有的家庭主婦上電視節目。(笑) 不過如果是男孩的話,也許就不能讓他從小學就讀私立學校。我現在讀的大學裡有一個男生是從小學一路直升上來的, 他說他想當一名美容醫生,一面讀大學一面還在另外讀專科學校。我絕不會允許我的孩子這樣!到底是為什麼來讀大學的? 要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去讀專科學校好了。
不過,我現在的男朋友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他想當一名演員,聽說他父親也是一個不怎麼出名的演員。我黨得他這樣子不行。朋友們也勸我早點跟他分手算了,但是我們的性格很相配。
所以,我現在的不安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不能嫁個好男人。去跟醫生之類的人相過親,但是全都性格合不來,自我中心、虛榮心太強、缺少共同語言。還有律師,感覺他們就好像別有企圖。當然,他們當中比較起來還算好一些的,就跟他們從朋友做起,慢慢了解。
即使不是醫生或者律師也沒關係,在外資企業裡做的或是貿易公司做的也行。再有,我喜歡東京大學的學生,如果是東京大學畢業的,收入低一點也沒關係,只要人聰明、成熟、有前途, 可以結婚考慮。
書籍推薦
作者: 三浦展
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副標題: 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
原作名: 下流社會:新たな階層集団の出現
譯者: 陸求實 / 戴錚
出版年: 2007-1
頁數: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