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每次發生都可能對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那面對這些危機,企業如何迎接挑戰,需求新的經營方式呢?——關注澤稷ACCA,每日更新ACCA新鮮乾貨和財經資訊
關注澤稷ACCA,每日更新ACCA新鮮乾貨和財經資訊
7月以來,國內新冠疫情剛有平息之勢,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已經導致3385萬人次受災,湖北省、安徽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多省已啟動防汛應急響應,組織救援和安置工作。面對疫情和洪水等「不可抗力」,很多企業都感慨:2020年太難了。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每次發生都可能對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那面對這些危機,企業如何迎接挑戰,尋求新的經營方式呢?
1.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
安徽省歙縣在7月7日遭遇50年一遇的洪災,該縣經濟開發區內有超過190戶企業及100戶個體工商戶受到影響。其中某茶葉企業的車間內成百上千袋的茶葉成品和茶葉半成品,受到洪水浸泡,毀損嚴重。據初步統計,受影響的茶葉大約有3000噸,金額達到9000萬元。剛剛入庫的1200噸毛茶中,有六成貨品還沒有向茶農付款。
將近一個億的損失對個體工商戶來說是不能承受的,此茶企老闆最擔心的問題是對茶農的支付問題,為此更是痛哭;後續據央視的報導,武警黃山支隊已緊急抽組人員協助此企業整理設施,清理廠房,協助企業開展災後重建;茶企老闆也準備參考網友建議,把泡過的茶葉做成枕頭、磚茶和精油等產品。
「不可抗力」發生之後,企業如果沒有之前的「餘糧」,就只能以「無能為力」四個字形容了,只能寄希望於政府的救助以及社會的愛心幫扶,可見對 「不可抗力」的應對措施,應該在發生之前部署。
2.如何應對「不可抗力」
對「不可抗力」的管理,其實可以通過風險管理實現的。風險管理策略工具共有七種: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衝、風險補償和風險控制。其中適用「不可抗力」的主要是風險承擔和風險補償。
風險轉移是指企業通過合同將風險轉移到第三方,最常見的就是保險,公司對存在重大風險的事項購買保險,雖然日常需要定期支付保險費,但一旦發生意外,可至少使企業免於破產的危機。比如本次洪水,如對自己的私家車投保了車險,那麼就可在保障範圍內減少損失。
風險補償是企業主動承擔風險,並採取措施以補償可能的損失。風險補償的形式有財務補償、人力補償、物資補償等,財務補償最常見,表現為損失企業自身的風險準備金或應急資本。簡單來說就是之前經營需要留下一些「餘糧」,比如國家為糧食戰略安全,通過中糧等國有企業進行的糧食儲存計劃,不僅可確保穀物糧食在受災時自給自足,還可通過國有企業對農民進行補貼。
3.不可抗力相關的合同條款
公司在籤訂合同時,也會涉及不可抗力的條款,這些條款屬於免責條款。不可抗力事故發生後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解除合同;一種是延遲履行合同。
合同涉及的事故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自然現象引起的,如水災、地震等;二是社會因素引起的,如戰爭、罷工、政府禁令、封鎖禁運等。而對於後者,各國的解釋分歧較大,因此,在實際業務中,接受不可抗力條款時,對不可抗力事故的認定必須慎重和嚴格掌握,避免盲目接受。
面對不可抗力事件,企業應加強相關的風險管理,並慎重對待相關的合同條款,這樣才可能應對「不可抗力」含量超標的特殊年份的經驗狀況。
本文作者:Chandler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