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從業,不免時有蹉跎、游離和彷徨,甚至倒行逆馳……慶幸的是終究恪守底線。不論如何探幽涉遠或百般訴求,從未敢忘恩師所囑: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逝水流年間,凡過目所睹,情至所致,唯幸萬般情愫均一一化作筆墨留痕為證。
於今回眸從藝求索之軌跡——致廣大或致精微,無不涉獵。可謂兩極具備,不乏派生,又時有意外斬獲,鑑此林林種種,足可聊以自慰。
時至當前,雖詩酒年華已逝,華發垂暮日臻,依舊壯心不已而只爭朝夕——畫人終究還要以畫說話。宿願所圖:不為浮雲而甘當磐石——以期永存也。
——孫永
在近30年的藝術道路上,浙江畫院院長、山水畫家孫永始終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藝術創作方法體系及其理論的建構,並注重提倡寫生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孫永養成了一邊在家臨摹傳統,一邊去實景寫生的良好創作習慣。他用鉛筆、炭筆、鋼筆,或水墨、淺絳、重彩等不同形式,創作寫生作品匯總累計兩三千餘幀。正是具備了良好的寫生功底,他在創作時得心應手。
作為浙江畫院的領軍者,孫永在積極推動藝術創作的同時,更思考畫院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他認為,作為一名中國畫創作者應該具備憂患意識,不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都應當清醒認識到時代背景下所應當具備的長遠眼光。
孫永始終強調一名文藝家所應當具備的「感恩」和「回報」之心。身為浙江省政協委員的他,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近年來,每當發生重大社會突發事件,如東南亞海嘯、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西南旱情等,在孫永的組織與帶領下,浙江畫院畫家們積極參與,創作和捐贈的作品達上百件。
——王凱
我自上世紀70年代和「寫生」結緣,至今算來已近40年。由近及遠,從南至北,九州方圓凡是嚮往的地方已然載入了自己的寫生冊中。無論用鉛筆、炭筆、鋼筆,也無論用水墨、淺絳或重彩等不同形式,匯總累計已不下兩三千幀之巨,今天能將其中遴選出的200餘件付梓面世,聊以慰撫幾十年為之付出的心血和艱辛,也權作以往藝術徵程上階段性的一次小結。
通過幾十年不間斷寫生,總結了如下幾點感悟:
寫生——如同我們的身體要不間斷地補充養分,使肌體持續擁有活力和朝氣;
寫生——能讓筆墨技法不斷有所創變,表現能力不斷增強;
寫生——能使我們對大自然逐漸領悟、懂得敬畏,以自然為師;
寫生——是人與自然的真誠溝通和交流,至高境界是讓你「胸懷丘壑」而「放眼世界」。
——孫永
《芥子園畫譜》國畫啟蒙的良師益友
作品欣賞
孫永
1957年生於浙江杭州。1981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碩士研究生班。
現為浙江畫院院長、《中國畫畫刊》雜誌社社長、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陸儼少藝術研究會會長、浙江省文史館館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