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13日 有幸參加了2020年江蘇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整整兩天緊張的學習培訓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心理教育專家們生動精彩的講座,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而且就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得到了專家們零距離的指導。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獲益匪淺,同時也萌發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進學生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教育。
教育應該珍視孩子生命的訴求,教育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幫助全體學生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以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為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不能簡單地學科化、知識化;醫學化、技術化,它需要老師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解開學生糾纏的心結,驅散學生心頭的陰霾。
二、「了解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與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生理特點、了解孩子心理需要與訴求。我們必須明白,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發育的時期,矛盾動蕩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徵,青少年認知旺盛,自我意識迅猛發展,情感豐富且不穩定,開始出現了許多成人需求,同時開始出現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這些特徵,我們才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孩子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做出適當幹預。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講究方法和藝術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輔導教師必須採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採用什麼樣的手段,直接關係到心理教育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幹擾以後的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還要講求藝術,要會聆聽、能接納、有效引導、使人內心悅服。
四、加強理論學習,維護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
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學科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上,我們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們丟在一邊的心理學相關論著,並與時俱進地學習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生心理輔導專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能增進師生間的和諧交往,教學效果往往比較明顯,每個學生也容易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這將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個性的形成。
此次培訓收穫頗豐,專家的精彩點評,開闊了我在心理教育工作的視野;一節節精彩的示範課,為今後的心理課堂教學提供了借鑑,也為以後的心理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