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要幫星巴克賣咖啡了。
5 月 7 日,雀巢宣布與星巴克達成協議,獲得星巴克全球的咖啡零售業務授權。
(圖片來自:Reuters)
雀巢將以現金形式向星巴克預先支付 71.5 億美元。本次交易不涉及任何固定資產的轉讓,也不包括任何即飲型產品以及星巴克門店內的任何產品的銷售,換句話說,雀巢只負責星巴克門店以外的咖啡零售業務,比如超市、餐館等,明年你還會在 Nespresso 和 Dolce Gusto 系列膠囊咖啡中見到星巴克產品的身影。
生產方面,北美地區的咖啡產品將由星巴克繼續產生,全球其他地區則由雀巢負責。此外,星巴克約有 500 名員工將加入到雀巢工作,幫助後者推動現有業務和全球擴張。
(圖片來自:Coffee Drinker )
彭博社指出,儘管星巴克在美國咖啡市場佔據頭把交椅的位置,但放眼全球市場,雀巢才是這一領域的老大,旗下的 Nescafe 和 Nespresso 兩個品牌均在全球市場中排名第一。
不過在美國市場,雀巢正面臨著 JAB 集團的強勁挑戰,後者憑藉著對綠山咖啡(Keurig Green Mountain)和 Peet’s 等品牌的收購,在美國高端咖啡市場的競爭中佔得上風。
當然,雀巢的野心不只在美國,聲明中也提到「藉助星巴克的高端產品」,公司可在全球其他地區獲得「令人興奮的新增長機會」;而雀巢擁有完整的咖啡解決方案,也有助於推進星巴克產品在門店以外渠道的銷售。
雀巢預期本次交易將於 2019 年開始對公司的收入和有機增長有所貢獻。
這並不是星巴克首次把零售業務「外包」。星巴克此前曾授權卡夫食品代理其袋裝咖啡銷售,但於 2011 年提前終止合作,為此雙方還鬧得有些不愉快,最終星巴克被判向卡夫支付 27.6 億美元才了解此事。
(星巴克客流增長逐年下滑,黑色代表中國及亞太地區,紅色代表美國,藍色代表歐洲、中東、非洲三地,圖片來自:Bloomberg)
星巴克將零售業務交給雀巢打理,也是近來公司收縮產品線的體現。最近兩個季度,星巴克的同店銷售增長都處於放緩階段,上一季度其美國市場的客流量也未見增長,這也迫使公司不得不精簡業務,其財務長在 Scott Maw 在 1 月份的一次電話會議上就曾提到過,公司要將將重心放到「對銷售額和利潤貢獻最大」的業務上。
在此之前,星巴克將其茶飲品牌 Tazo 作價 3.84 億美元賣給了聯合利華,並關閉了表現不佳的 Teavana 零售店。
雀巢面臨的處境與星巴克有些相似。今年 1 月,他們賣掉了在美國市場不景氣的糖果業務,代表著健康潮流的咖啡和寵物食品將是他們接下來的重點。
(圖片來自:UnderConsideration)
為了吸引精品咖啡愛好者,雀巢去年還增加了 Blue Bottle Coffee 和 Chameleon Cold-Brew 兩個小眾咖啡品牌。前者是美國的精品咖啡店,雀巢斥資 5 億美元收購了對方 68% 的股份,又在 11 月份將有機冷萃咖啡品牌 Chameleon Cold-Brew 收入囊中。
入股 Blue Bottle Coffee 時,還有觀點認為雀巢這是要與星巴克成為競爭對手了,沒想到如今兩家卻成了並肩作戰的戰友。
題圖來自:雀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