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已經看夠了韓國小姐那標準化出廠的臉蛋,轉而開始追求精益求精的日式整容。現在赴日做醫美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有大批網紅明星在前面提供效果,大家對日本人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和先進的醫療技術都非常認可。
雖然這些都是對日本整形的正面認識和肯定,但是小編還是覺得近些年日本整形被神化了。
下面就來說幾種情況,大家可以對號入座。
想要有換頭效果的
日本人的嚴謹聞名於世,醫生做手術也非常精細。他們的手術風格也相對保守,一個人臉部的改動量是有上限了,需要根據骨骼、韌帶、肌肉、脂肪等組織綜合判斷。
真實的人臉並不能像捏臉遊戲一樣隨意改動數值,有些求美者「喪心病狂」地追求蛇精臉型,要求把半張臉削掉的大有人在,還有就是標準亞洲大平臉想整出混血感,那也不現實。
如果說有這樣的訴求,那真的不適合來日本。
不是日本醫生沒法做到,而是大部分日本醫生都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不願意去做這種手術,一般來說改動越大,手術幅度和風險就越大。
可能當時達到了很不錯的效果,但是創傷的副作用、附加的併發症就會大大提高。
過幾年臉垮掉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到時候看到自己貌似毀容的臉,首先遷怒的肯定是醫生,認為是手術失敗,醫生技術不行導致的,試問有哪個醫生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呢?
日本醫生普遍偏向保守、自然,偏愛甜美掛,不喜歡誇張風格,不輕易讓整容痕跡暴露,因為那樣看起來很廉價。
看著日本女星從出道到成名之後的照片,只會覺得她越變越美了,不會覺得她換頭或者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了,這種很隱蔽地變美,非常注重個人特色的微調,在改變不美觀的同時,還能把優點、特色最大化,是日本整形最拿手的地方。
貸款整形的
對於這種類型的仙女,我並不是有成見,而是真的心理容易走極端。設想一下,貸款整形的通常是經濟不夠寬裕,但是又想邁入美女行列的人。
當一個願景被套上金錢壓力時,這個願景的期待值就遠大於客觀本身了。
持續的還款壓力和物質生活不充足造成的心理委屈,都被無形的壓在了整形變美的籌碼上。
接受的手術如果成功了,為容貌+了3分(在醫美上算是很欣慰的變化了)但是求美者通常不滿意,認為3分太少了,這個錢是我省吃儉用、舉債一年換來的,我所受的委屈,區區3分是等價不來的,必須要+至少7分,心理上才能平衡。
這個時候你再和求美者講手術的局限、原生長相的極限這些影響整形效果的決定因素時,都顯得那麼的蒼白和矯情。
心態不好的
大家都聽過整形上癮的說法吧,現在的醫美技術,把美女的門檻降低了,有人發現做了一次微整後比原來漂亮了太多,於是一步一步想越來越漂亮。
有的人過度追求完美,一開始只做個雙眼皮,但是做完發現鼻子和眼睛不配套,於是又去墊鼻子,墊完發現下巴不夠尖,於是又墊下巴。
一個部位又一個部位不斷整下去,希望把自己所有的瑕疵都修掉,成為最完美的人。
另一種上癮是對整形的依賴:
現在臨床用得較多的是注射肉毒素、玻尿酸,這種方法雖然安全有效,不過「有效期」不長,於是想要保持最佳狀態會不斷反覆的注射,注射多了又出現擴散、萎縮等併發症,然後再用清除、填充等方法修整這些後遺症。
最後陷入一個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中,好像不定期去維修一下,臉就不能看了。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大家在選擇日本整形前,需要先對自己的原生長相以及醫生可以改善的程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其次,心態和錢包也很重要,對整形的期待值可以適度降低,沒有經濟壓力,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去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