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難忘的一年,在這一年發生了太多震撼人心的事件。一場疫情,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超強的治理能力,也向世界展現了14億中國人民的優秀品質:團結、守紀、責任心、大局觀、臨危不懼、意志堅定、捨己為人等等。
而與之對應的是什麼呢?相信每個中國人都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那些曾經印在中國人頭腦裡的神話,正在一一破滅。這其中作為我們的近鄰和歷史上關係最密切的國家日本,在這齣神話系列劇中一直是扮演主角的。
日本神話的源頭
在近現代,因為日本先於中國開展了維新變法,很快日本就在政治、文化、經濟、科技、軍事等全方位超過腐朽的滿清帝國,把中國遠遠地甩在身後。1895年的一場甲午戰爭,龐大而傲慢的中央帝國被小小的東夷島國蹂躪,讓中國人從震驚到反思。
清帝國北洋水師的鐵甲艦也不輸日本,但照樣打輸了,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是制度出了問題,他們開始要求變法圖強,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們開始以日本為師,學習如何富國強兵。
大量的中國人遠赴日本留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工業技術和軍事思想。民國初年的中國風雲人物中,有很多是在日本留學的,比如魯迅,郭沫若等都曾在日本留學。
大量西方的先進知識,通過日語引入中國,並改造成漢語詞彙,據不完全統計,這樣的詞彙大概有3000多個。如俱樂部,浪漫,幹部,服務,立場,場合,手續等等。所以,在中國開始近代化之初,日本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
從清末到現在的一百多年中,日本一直是領先中國的,這期間日本發動了對華侵略戰爭,試圖用武力徵服中國,但在頑強的中國人面前,日本的野心以失敗告終,在二戰中成為戰敗國,被美國實施軍事佔領。
戰後的日本努力恢復經濟,但一開始並不順利,可一場意外的戰爭讓日本抓住了機會,從戰敗國變成了美國的小弟兼盟友。
韓戰爆發時,日本是美軍在亞太地區的主要駐紮地,並因此成了美國的後勤補給基地。這場戰爭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使日本由此轉換了身份,由低三下四的被佔領國一躍變成了美國的盟友。
同時,日本在經濟上積極靠攏西方,將日本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開始起飛,短時間內就進入了發達國家俱樂部。也正是在這一階段,日本民族優越論開始死灰復燃,在新的外套包裝下再次出現。
為什麼說是再次出現呢?因為這種論調就是日本在二戰前的主流意識,也是日本侵略亞洲鄰國,以東亞的救世主自居的理論依據。在二戰慘敗後,日本人又產生悲觀心理,姿態一度非常卑微,一種侍奉的心態主導了日本對美關係。
可是,當日本經濟起飛後,這種曾經被磨滅的民族優越論又抬頭了,但這次日本人變得聰明了,他們不會直接觸美國的虎鬚,有什麼領土妄想,他們開始在意識形態上,打造出一種日本民族優越的論調。
緊隨經濟之後的 「知日派」吹捧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一度快速追趕美國,讓一部分美國人都認為日本民族是優秀的,在亞洲是獨特的存在。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雙方之間重新開始接觸。這個時候的日本在中國人眼裡是一個現代化的全新的日本。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日本家電,日本汽車,日本電視劇、動畫片大量湧入中國,當時能夠擁有一臺日本彩電都是非常榮耀的事,學習日語也是非常熱門的。曾經有許多中國人到日本打工賺錢,上海著名演員周立波在年輕的時候就曾去日本打工。而很多日本企業也在中國投資建廠,成為中國人喜愛去打工的企業。
所有這一切,都顯示新的日本對中國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上後來對中國人全面開放的日本旅遊,也讓更多的中國人見識到一個不同於中國的日本,日本把最好的一面都展示給中國人了。
通過精美的商品,通過建廠投資,通過援助,通過日本優美的風景和乾淨的街道,通過日本人的彬彬有禮,中國人對日本是充滿好感的。
但在這正常的交往中,一種有意識的日本民族優越論,在中國悄然滋生,這要歸功於大量「知日派」(也可稱為日吹)的操作。不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一些紙質媒體上,總有一些文章,在字裡行間中吹捧、讚美日本,不管是說產品,還是說街道衛生,或者說日本人的日常禮節,最後總能歸結到日本民族性上。
說日本產品品質之所以如此優秀,是因為日本民族性好,日本人天生認真,具有工匠精神。
日本街道之所以如此乾淨,也是因為日本民族性,說日本民族天生喜愛清潔。慨文好奇,哪個民族喜歡髒亂呢?
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注重禮節,也是因為日本民族性,說日本民族本身就是注重禮儀的民族,講文明的民族,對人謙遜有禮……
其實,在慨文看來,這都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修養而已,哪個國家的人都認可這些,怎麼也提不上是日本獨特的民族性這個大話題。
總之,以「知日派」眼光來看,日本是因為民族性優越才取得如此成就的,而中國因為民族性差,所以很多事情做不好。在說了這番話後,他們往往還諄諄勸導中國人要向日本人學習。
這裡慨文就不明白了,既然日本的優秀是因為民族性優越,也就是基因裡自帶的東西,你還讓我們中國人學什麼?怎麼學?要改變基因嗎?
中國有很多地方落後,我們一定要虛心學習人家好的東西,但這僅僅是因為發展的早和晚的關係。中華民族的優秀是幾千年來已經證明過的,不能僅僅因為百多年的落後挨打,就變成民族性不行了?
當中國人在努力追趕世界先進國家時,我們需要的是信心和鼓勵,而不是來自內部的詆毀和打擊。我們假設,如果中國人相信了「知日派」說的日本民族優越論,那我們還怎麼追趕,你在先天基因上已經輸了,後天努力還有用嗎?所以這種「知日派」的觀點是有巨大危害性的,要提醒中國人警惕。
吹捧出的神話終會崩潰
其實,從幾年前,「知日派」們構築的日本神話已經開始顯現出崩滅的跡象。日本神話建築的基礎是日本精美可靠的產品,日本汽車工業是日本製造最大的一張王牌,但從2015年起,從汽車零部件到整車,日本製造都刷新了世人的認識。
日本製造以前給大家的印象是質量一流,做工精細,體現出日本的「工匠精神」,沒錯,還是這個詞,中國人也給德國人配套了「工匠精神」這個詞。
2015年5月18日,日本最大的汽車安全設備生產商高田公司,被揭出安全氣囊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已經造成全球17人死亡,180人受傷,被稱為「死亡氣囊」。而高田公司明知氣囊有問題,但卻對公眾隱瞞,時間長達十年之久,這就是赤裸裸地殺人行為。
2016年4月20日,三菱公司被爆出油耗造假,他們承認為了「優化」測試成績,故意在輪胎設定負荷值時採取作弊手段。
2016年5月18日,鈴木汽車也承認在測定油耗過程中存在違規造假行為。
2016年9月18日,日產汽車承認質檢造假,用無資質人員假冒質檢員,結果被迫召回了約116萬臺汽車進行檢查。
2017年10月27日,斯巴魯汽車被爆出質檢造假和篡改汽車裡程數以通過檢測。
2017年11月28日,東麗集團公司被爆出,用於製造輪胎的碳纖維材料數據造假,他們篡改了輪胎強化材料的檢測數據,造假行為涉及13家輪胎製造商。
最新被爆出的一起汽車業造假就在這些天,日本均勝安全系統公司,在汽車安全帶強度數據測試時,進行數據造假,把不合格的產品篡改數據後放行,他們的造假行為已經持續10年以上,已經初步查明900萬條安全帶造假。
看到這一些系列的造假行為,這還是我們認定的「工匠精神」嗎?
在其它領域,日本照樣存在企業造假行為。
2017年10月8日,日本神戶制鋼首度承認其旗下工廠所生產的鋁、銅製品存在篡改材料數據等作假行為。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早於10年前就開始造假數據,且此行為已經經過高層領導許可,是公司系統性問題!
在鋼鐵製造業,有一個神話,神戶制鋼的特種鋼材數據非常變態,普通公司根本造不出來,我們中國的鋼鐵廠都曾被這些數據震撼,可事實是,神戶制鋼神一般的數據,竟然是偽造的。全球200多家企業被神戶制鋼坑害了。
2017年11月24日,日本著名的三菱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菱伸銅股份以及三菱鋁業存在產品數據造假行為。全球近300家企業均被其影響。
走上神壇不容易,需要數十年時間的苦心經營,而跌落神壇往往只在一瞬間。以上只是列舉了日本產品神話的破滅,而這並不是全部,真正讓日本跌下神壇的,應該是日本最近將要實施的一件波及全球的大事:日本政府宣布要把福島核事故中產生的123萬噸核汙染廢水直接排入大海!
日本一旦真的做了這件事,將對環境產生什麼影響?據德國赫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測算,廢水排入後三年,就可以擴散到太平洋東岸的美國和加拿大,十年後就能汙染整個太平洋。其實,日本2011年就曾經向大海排放了1.15萬噸汙水。他們的理由和這次一樣,都是說「別無選擇」,日本國家的道德水準令人質疑。
日本的排汙行為到底會對中國帶來什麼影響?中國的海洋捕撈業、海洋養殖業和海洋旅遊業會不會受到波及?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在這種全世界普遍質疑的環境下,國內「知日派」又及時啟動了,他們辯解稱:日本的核汙水是經過處理的,已經無害了等等。
「知日派」的來歷和功效
大家知道 「知日派」這個詞是怎麼來的,而「知日派」又為何會如此積極配合日本的行動呢?
2015年,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外務省遞交總額達756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的2016年度預算申請。「考慮到圍繞領土及歷史認識問題與中、韓兩國僵持不下的局面,此次預算申請把重點放在向國際社會展示日本『正確姿態』的外宣工作項目上」,用以在各國培養配合日本的「知日派」。看清沒有?是配合日本的「知日派」
其實,日本對中國的文宣攻勢可不僅是在中國人中培養「知日派」,他們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對中國開展輿論戰,2017年,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曾經爆料,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收取日本駐英國大使館錢財,在英國主流媒體和政界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這一醜聞不僅暴露了日本政府對待中國的險惡用心,也同時暴露了西方媒體 「獨立性」的真相。
以平常心看到其他國家
看了這種種證據,我們是不是應該更清醒一些,對待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都要以平常心對待,真的不能盲目崇拜和神化。對我們自己也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妄自菲薄,日本雖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比中國更好,但這只是暫時現象,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吃苦耐勞精神,要超過日本是完全可能的。
我們現在缺的就是平常心,經常會陷入浮躁狀態,動輒暴怒或是崇拜,都不是正確對待事物的方式。我們要以歷史的眼光看待國際事務,畢竟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傳承,國際上的很多事看著新奇,可在我們的史書中早就有應對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