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助力貴州油茶產業

2020-12-13 中國園林網

引子
  近期,一瓶瓶色澤金黃的冷榨紫蘇油,從貴州油研純香生態糧油科技有限公司黔東銅仁思南塘頭紫蘇油料新品種產業化訂單高效生產基地出發,遠赴寶島臺灣,這是疫情結束復工後該基地的第一筆12萬元訂單……
  為「貴州有好油」,讓山區人民吃上「安全、營養、健康」的高品質食用植物油,為貴州12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油茶產業的快速發展,省農科院油菜研究所不斷研發創新。餘順波,科技特派員、省農科院貴州油菜研究所優質食用油研發部負責人、貴州油研純香生態糧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多重身份折射出這位科技工作者牢牢把握科技競爭主動權,把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走出一條科技成果轉化與助力脫貧攻堅的產業發展之路。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誓言把油菜變為貴州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貴州省農科院油菜研究所,就是因侯國佐、杜才富等兩代致力於油菜、油料科研攻關的農科人而名揚省內外。薪火相傳,2015年,油菜研究所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助力脫貧攻堅,積極響應科技體制改革,成立貴州油研純香生態糧油科技有限公司,其前身是省農科院貴州油菜研究所優質油料研發部。餘順波說。
  作為公司的創立人,餘順波親歷了公司由低谷走向良性發展的每一段歷程。
  該公司成立之初依託貴州油研30多年來的科技成果,就已創新集成了國際領先的「脫皮冷榨菜胚油」純物理工藝技術,配備了國內先進水平的「油菜籽脫皮冷榨」精深加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4000噸;研發出油研純香、油研素香、油研小榨香等系列脫皮冷榨菜胚油新產品。
  種植技術、產品的領先並沒有讓「油研純香」一上市就獨佔鰲頭,反而因為資金困難、產品單一、市場較小、宣傳投入較少等原因,銷售困難,年銷售僅100餘萬元,年年虧損。
  2018年1月,該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圍繞藥食同源特色紫蘇研發大健康新產品,研究集成「低溫超微分子」加工技術,研發出「智蘇寶」紫蘇油,為三高、便秘、腫瘤人群提供養生康體專用紫蘇油。新業態的出現讓該公司擺脫了產品單一的困難。
  砥礪前行的道路上,公司收穫了滿滿的榮譽:2016年獲得思南縣工業生產先進企業和新增規模型工業企業稱號;2017年獲得「貴州十大特色優質糧油產品」、省科技型企業、獲得新產品外觀發明專利2項;2018年獲得思南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員單位。
  油料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5月24日,躲過了中午的日頭,在德江縣平原鎮上堰村紫蘇種植示範基地,上堰村幫扶幹部喻必貴就帶著記者到地裡查看紫蘇種植情況。
  「今年的紫蘇長得真好,哪像紫蘇苗呀,簡直就像紫蘇『樹』,估計今年每畝能收80多公斤紫蘇。」喻必貴抓起一棵紫蘇說道:「基地採用『經果林+紫蘇』套種模式,減少鋤草人工,公司對我們農戶種植的紫蘇進行訂單回收,合作社也有我們每一個農戶的股份,讓我們有信心能更好地將紫蘇種下去。」餘順波說:「我們生產出的『智蘇康』紫蘇油新產品從塘頭農村進入貴陽,進入特色農超,產品還遠銷重慶、四川、廣州、浙江等市場,2019年9月起出口到臺灣銷售,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市場銷售倍增。」
  兩年多來,餘順波及其油研團隊在思南、德江等地建立了特色油料新品種產業化訂單高效生產基地,通過與當地合作社、種養大戶合作,截至目前已建立優質油菜、特色紫蘇產業化扶貧生產基地5000餘畝,助力當地產業扶貧取得重要成效。
  讓貴州好油走進美好生活
  「在我們的規劃中,打造有貴州特色的油料體系,不光光是冷榨菜籽油、紫蘇油,我們下一步將會逐漸擴大『貴州油研』家族,建立更加完整的食用油產品研發體系。」餘順波說。
  2020年3月,面向貴州特色「油茶籽、青花椒」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油菜研究所加快油研純香科技研發力度,踐行產學研聯合,引進「茶葉籽油生物發酵法生產工藝」發明專利技術,開展創新研究與示範,研究集成「生物發酵技術+分子蒸餾技術」的高品質茶籽油新工藝技術,該技術核心既能生產高品質茶籽油,又同時生產茶籽餅料生物飼料、茶皂素等副產品,提高副產品開發利用效益。
  目前,該團隊研發的高品質茶籽油新產品已上市銷售,正在研發高品質花椒油、早餐營養油、保健護膚茶油等新產品,除此以外該團隊還著手研發茶皂液、茶粕等再利用和新產品,力爭在副產品上實現突破,在日用化工、生物農藥等領域廣泛應用。同時,公司還規劃在油料多元化開發與全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上取得突破,力爭在優質特油料高品質制油技術、蛋白多肽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及餅粕配套應用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記者 段超木)

推薦閱讀: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補貼標準

[兩會聚焦]發展油茶產業 保障糧油安全

廣西油茶牽手東協潛力巨大

行走威寧,高山油茶正飄香

(來源:貴州日報)

相關焦點

  • 防控疫情 衡陽行動丨南嶽:科技特派員上門助力復工復產
    2月13日,衡陽市雙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看到南嶽區科技特派員曠湘平一行的到來,欣喜地說。連日來,南嶽區組織科技特派員搶抓有利季節恢復農業生產,積極開展上門服務,助力復工復產。當前正值育苗工作關鍵時期,科技特派員曠湘平來到位於南嶽鎮萬福社區的衡陽市雙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蔬菜大棚內,現場對蔬菜種植技術進行指導,並叮囑工人們要做好疫情防控,「今天氣溫回升很快,要密切留意大棚溫度,注意通風,確保不燒苗。」在她的細心指導下,幾名工人培土、放肥,麻利地將一粒粒種子放進漂盤育苗格,輕輕撫平。
  • 楚青科技——利用油茶渣助力湖南省油茶產區鄉村振興
    湖南楚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四月,是湖南大學在讀大學生的一家創業公司。楚青科技致力於從油茶榨油產生的廢棄物油茶渣和油茶殼提取茶皂素和發酵生產油茶基有機肥,即將在湖南省隆回縣建立第一座加工廠。我國是油茶的原產國和主產地,每年產出全球90%以上的油茶原料和產品。
  • 荊州市派出220餘名科技特派員 助力農村復工復產
    近日,市科技局啟動2020年度市級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今年我市計劃選派市縣級共220餘名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用科技助力春耕生產和農業復工復產。自2018年啟動市級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以來,我市共選派市級科技特派員100餘名、縣級科技特派員近500名,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面向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開展技術服務、科技創業,帶動農村科技服務能力和經濟生活水平提升。
  • 為板慄產業發展保駕護航——記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朱文華
    地處貴州南部的望謨縣,曾經因地形地貌環境的制約,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發展滯後。到洛郎村開展辦理技術培訓2015年5月,根據國家「三區」科技人才支持計劃和「貴州省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安排,2015年度和2019年度,朱文華被選派為貴州省科技特派員在望謨縣各鄉鎮開展「三農」技術服務和脫貧攻堅工作,2020年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繼續在望謨縣石屯、交納等鄉鎮開展產業發展和技術服務
  • 通江縣:科技特派員助力油菜安全越冬
    近日,通江縣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糧油產業組深入田間地頭,跟蹤指導油菜冬管,並為種植戶送上油菜管理技術資料。 「近段時間,氣溫持續走低,油菜葉上面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霜,油菜會不會被凍壞?」發展油菜產業的三鑫種植專合社張兵說,今年種了300多畝油菜,近來的低溫天氣讓他很擔心,見到科技特派員李君,他急忙問。 「不用擔心,油菜本身要經過一段時間低溫生長才能開花結果,只要氣溫不持續低於-3℃對它的影響很小。如果氣溫長時間低於-3℃,可以灑些草木灰給油菜保暖。」特派員隨後仔細查看了油菜長勢,發現有些油菜葉子泛紫紅色,建議開春後,給油菜葉面噴施硼肥。
  • 讓科技特派員在鄉村一線創新奉獻,孕育碩果!
    8月21日,南陽市召開全市科技特派員工作推進會。會議通報了全市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一二五」工程進展情況,總結了經驗做法、亮點成效;宣讀了《關於確定2020年南陽市科技特派員的通知》,並為科技特派員各服務團團長代表頒發聘書。我市副市長劉紅梅代表市委、市政府在會上作科技扶貧先進縣市典型發言。
  • 福建省淡水所: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 助力漁業復工復產
    福建省淡水所: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 助力漁業復工復產2020-03-02 10: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1296 次為進一步推動疫情防控期間的漁業復工復產,減少疫情給漁業生產造成的損失,連日來,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積極行動,20餘名科技特派員發揮作用,主動靠前服務,指導我省各縣市受援水產養殖企業復工復產。一是發放養殖指南及防控導則。
  • 松陽縣首屆人才科技周之科技特派員主題服務活動
    10月25日,松陽三都鄉上田村開展松陽縣首屆人才科技周之科技特派員主題服務活動。市科技局副局長呂璞琪、市科技局農社合作處吳彥勳,松陽縣科技局局長何開健、副局長周偉良,松陽縣省市科技特派員參加會議。會議以「產業強村 生態惠民 鄉村振興我助力」為主題,結合產業特色,相互交流、探討科技助農、產業強村思路、奉獻省市科技特派員的智慧與力量,積極為我縣生態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會議強調在松陽的主導產業、脫貧攻堅中發揮科技力量,把科技成果落地在松陽的鄉村大地上,開出科技之花。呂璞琪表達了對各特派員政治上的關心,提出各特派員要為松陽的科技事業做貢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 大雪降溫 金臺區農業科技特派員在行動
    為協助涉農鎮街的專業合作社及廣大種養殖戶積極應對極端天氣,做好農業生產服務工作,2020年11月25日,金臺區工信局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組織區上部分科技特派員及局相關技術骨幹來到新輝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了主題為「大雪降溫金臺區農業科技特派員在行動」活動,正式拉開了區工信局「科技之冬」助力農業發展的序幕。
  • 2019年貴州以竹、油茶、花椒、皂角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產值達118...
    據了解,2019年,全省以竹、油茶、花椒、皂角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基地面積達944.39萬畝,產值達118.35億元。其中:竹產業總面積約470萬畝,產值達80億元。油茶產業總面積323.4萬畝,油茶籽產量7.22萬噸,產值達30億元。花椒產業總面積103.97萬畝,鮮品產量2.2萬噸,產值4.35億元。
  • (環境)為生態扶貧插上科技「翅膀」——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為生態扶貧插上科技「翅膀」——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劉世榮新華社記者胡璐國家林草局日前宣布,我國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助力產業扶貧的科技推廣。中國林科院在貴州、雲南、廣西、四川等貧困地區,推廣集成林草實用技術,培育了特色經濟林、果、苔、草、藥等一批特色產業,通過項目成果的推廣示範,指導建立了一批油茶、核桃、油桐、無患子等特色經濟林基地。河南光山縣的司馬光油茶園應用研製的「長林」系列油茶良種,在當地種植面積達到22.7萬畝,幫助3689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 【市縣資訊】陵水2020年科技特派員派出服務圓滿完成
    12月4日,陵水黎族自治縣2020年科技特派員派出服務最後一站來到本號鎮樂利村和亞欠,開展百香果種植技術培訓。至此,由陵水科工信局主辦,陵水科協協辦的陵水2020年科技特派員派出服務圓滿結束。
  • 「我的扶貧故事」油茶之鄉的「產業革命」|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
    我叫李志芳,是貴州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的一名科技人員。2020年,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被選派到黔西南州冊亨縣開展科技服務。元月初,我驅車三個多小時、行程160多公裡到了服務鎮弼佑鎮所在地。駐紮下來後,在鎮農技服務中心主任覃國榮的帶領下,用了兩周的時間走遍了全鎮10個行政村、近40多個村民組,綜合這期間的調查和了解,基本掌握弼佑鎮主要產業的情況。
  • 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外來客變身本地竹木產業「娘家人」
    科技日報記者張蓋倫  3天時間,有六七個人問了陳思宇同樣的問題——還留不留?  連問的步驟和口氣都如出一轍。握手,拍肩或擁抱,頭湊過去,打探朋友的近況:「怎麼樣,留不留?」  陳思宇本應只是浙江龍泉的過客,和這裡結一場為期兩年的緣分。但「科技特派員+市長助理」的身份,讓他和龍泉的「瓜葛」越來越深。
  • 袁昌選:「我要把油茶事業幹到底」
    核心提示:袁昌選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林業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長期以來,他致力於油茶栽培基礎研究,積極推廣油茶科學種植,義務為種植戶提供科技服務,足跡遍布貴州全省各地,使「生態茶果」真正變成了鄉親們的「脫貧金果」。
  • 關於申報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員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32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內政辦字〔2016〕183號)和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按照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選聘科技特派員相關要求,現將申報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員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聘用要求及管理方式
  • 「讓技術長在泥土裡」——我國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成果豐碩
    」的科技特派員。當科技「牽手」農業,創新釋放了中國農民的生產力。2002年起,科技部開展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2009年,科技部等八部門在全國啟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對科技特派員工作作出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進入新階段……科技特派員制度從地方實踐上升成為國家層面制度性安排,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 三門峽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果品專題培訓會開班
    參三門峽市科技特派員果品服務團成員、靈寶市、陝州區果品產業專業技術人員及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普通果農等100餘人參加培訓會。河南省果樹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河南農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河南省大宗水果產業技術體系洛寧試驗站站長鄭先波做了《無公害蘋果標準栽培的新模式與新技術》專題報告,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無公害蘋果標準栽培的新模式與新技術,使大家了解了國內外的先進生產理念、種植技術、現代化管理模式,鼓勵果農從單一的種植模式向旅遊觀光、休閒康養等多種模式並存的綜合經營方式發展,從而達到致富目標
  • 鯉城有了科技特派員 讓市民「菜籃子」穩穩的
    提起科技特派員,鯉城區浮橋街道企業與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吳梅農讚不絕口,誇他們是「做得了科研,下得了田地」。他說,這些「高科技」都是科技特派員帶來的!  吳建軍和科技特派員的故事不止於此,還要從一條絲瓜說起。  「延陵絲瓜」有著百年種植史,是鯉城農業的金字招牌,但是近年來,因為品種退化嚴重,同一片地裡,絲瓜長短不一,短的10釐米,長的能長到50、60釐米,如何保住這個金字招牌?林金秀和研究團隊為此不斷實驗,提純優化絲瓜品種,經過反覆嘗試,終於成功完成品種改良。
  • 【生態】樹木傳奇|油茶:木本油料之王
    油茶,是習俗,也是三餐必備。「吃油茶」在貴州的肇興、大矸等地已有百餘年歷史。每到新年時節,在貴州肇興還能聽到「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講禮」的說法。可見,人們生活的諸多環節都已深深烙上了油茶印記。 油茶之用 價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