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京門穴——治療腹脹、腸鳴、洩瀉、腰脅痛等

2021-02-12 中醫理療康復


導讀:按摩京門穴的作用與好處 緩解治療腹脹、腸鳴、洩瀉、腰脅痛等,京門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京門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京門穴位位置圖


   【圖解京門穴位的位置

    【京門穴的位置】位於人體側腰部,章門穴後1.8寸,當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
   
    【取穴方法】找京門穴的時候,最好用敲打法把它敲出來,用手指骨節硌側面那個位置,如果很敏感就是該穴。但是要記住,此穴是在骨頭的邊緣,不在肉上,在對應著大腿兩側的高點處。

    【穴位解剖】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

   

   【穴名解說

    【京門穴】經穴名。出《脈經》。屬足少陽膽經。腎之募穴。別名:氣府穴、氣俞穴。

    【穴義】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在此聚集。

    (1)京門。京,國都也,人與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內物質所處為地之上部。門,出入的門戶。京門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日月 穴傳來的冷降水氣,至本穴後,水溼之氣進一步散熱冷降而成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雲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溼雲氣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門。


    (2)氣府。氣,氣態物也。府,府宅也。氣府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之氣。理同京門名解。氣俞名意與氣府同。

    (3)腎經募穴。本穴為天部寒冷水氣的聚集與降落之處,降地後的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也就是交於腎經的體內經脈,本穴有募集腎經水液的作用,故為腎經募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及水氣冷降的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天部的寒冷水氣由穴外匯入穴內,地部經水則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水溼,募集腎經水液。


   【按摩京門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健腰,利水,消脹。

    【古代記述】腹脹,小腹痛,裡急,洞洩,水道不通,溺黃,腰痛,骨痺痛引背。腸鳴,洩瀉,腹脹,腰脅痛。

    【近人報導】腎炎,肋間神經痛。

    【作用功效】京門穴,溫陽益腎,健脾通淋。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腹脹、腸鳴、洩瀉、腰脅痛、及腎炎等。

    【穴位配伍】京門穴配命門穴、身柱穴、筋縮穴治脊強脊痛。;京門穴配三陰交穴、腎俞穴具有補腎壯腰的作用,主治腎虛腰痛;京門穴配行間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 京門穴配支溝穴、天樞穴、中脘穴具有寬腸通腑氣的作用,主治腹脹。
   

    【方例配伍】

    (1)尿黃、水道不通:京門、照海。

    (2)洞洩不化:京門、然谷、陰陵泉。

    (3)洞洩體痛:京門、崑崙。

    (4)脊{23}反折:京門、石關。

    (5)小腹腫:京門、蠡溝、中封。

    (6)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門、行間。

    (7)腰痛:京門、腎俞、膀胱俞、委中。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京門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季脅部。

    【艾灸方法】京門穴,艾條灸5-15分鐘,京門穴,艾炷灸3-5壯。
   
    【相關知識補充】

    京門穴雖然在膽經上,但它是腎的募穴,腎氣很容易在這裡會聚。所以腎虛、腎氣不足的人,如腰酸。腰痛的人,平時要多揉揉這個穴。揉的時候要用指節骨頭來揉,揉之前如果怕找不準穴位,就先敲一下這個位置,一敲就能找到,然後使勁揉,把這個痛點給揉散。-減肥。治前列腺疾患、便秘,偏頭痛.乳腺增生,婦科病:斜推腹、敲帶脈帶脈、五樞、維道、居髂這幾個穴位沒有一個是好找的。像帶脈穴在與肚臍眼相平的腰側位置,有的肥胖者根本找不著,而且它很不敏感,按它的時候只是按在了皮上。

    至於五樞穴、維道穴、居囂穴就不用找了,因為既不好找也不好揉。但有一個方法可以把它們的作用全發揮出來,這就是推腹法。要側著推,往中間推,往大腿根部推。有前列腺病的人,從斜的方向多推是最好的。

    對京門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居骼穴這一塊兒。還有「敲帶脈」的一招可以全部搞定。晚上睡覺前平躺著放鬆,想像身體如爛泥一樣,您就敲肋下兩邊,除了京門穴邊上的骨頭敲一敲,肋骨以下、胯骨以上有贅肉的地方(也就是俗稱「草帽圈」和「遊泳圈」的地方)也要敲。每次敲二三百下,手一酸、渾身都累了,也就想睡了。

    「敲帶脈」一法年輕人特別感興趣,通常敲兩周以後就能看出有明顯的減肥效果,原來褲子挺緊的,現在可以塞個拳頭進去了。

    對於老年人來說,「敲帶脈」可增增強大腸蠕動,治療便秘。因為按解剖學來講,帶脈的位置一邊是升結腸、一邊是降結腸,一敲就能振動大腸使蠕動加快,而且這幾個穴位都在膽經上,敲打它們,膽汁分泌得就多,就能夠增強代謝,使大便通暢,原來兩天一次大便,現在變成一天兩次大便了。

    如果長期便秘,敲帶脈穴還有一個即時的效果,就是當您因中氣不足而滿頭大汗、半天也解不出大便時,您就馬上開始敲,頭兩天不會感覺有什麼效果,等敲1周以後,敲出一種條件反射來,再敲時大便就會很通暢了。這是老年人防治大便不通的最簡捷方法。

    敲帶脈穴還可以馬上緩解偏頭痛。

    帶脈區上邊通著乳房,把此處敲通了,上邊的淤阻就化解開了,所以敲帶脈可以讓人心情舒暢,防治乳腺增生。敲帶脈治婦科病也非常見效,可以改善痛經、月經不調等很多女士的難言之隱。

✎投稿郵箱:675739663@qq.com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刪除)

張氏零力度正骨手法 治療頸椎疾病


張氏零力度正骨手法治療肩周炎



****關注中醫理療康復訂閱號:zyllkfw

回復「1」查看中醫針灸正骨培訓課程

回復「2」針推醫書教學光碟學習資料

回復「3」「我是名中醫」技術合作推廣

回復「4」自學中醫,觀看名師教學視頻

正骨整脊課程介紹,回復「正骨

推拿按摩課程介紹,回復「推拿

針灸針刀課程介紹,回復「針灸

減肥美容課程介紹,回復「減肥

點擊下方讀原文】,查看近期課程安排!每天都在更新!

↓↓↓

相關焦點

  • 治療腸鳴、腹脹、腰脅痛——京門穴
    ,有緩解治療腹脹、腸鳴、洩瀉、腰脅痛等作用,京門穴的位置:側腰部,當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詳見本文圖解京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運行規律】天部的寒冷水氣由穴外匯入穴內,地部經水則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水溼,募集腎經水液。        【主治病症】健腰,利水,消脹。    【古代記述】腹脹,小腹痛,裡急,洞洩,水道不通,溺黃,腰痛,骨痺痛引背。腸鳴,洩瀉,腹脹,腰脅痛。    【近人報導】腎炎,肋間神經痛。
  • 腹部穴位——京門穴
    按摩京門穴具有緩解治療腹脹、腸鳴、洩瀉、腰脅痛等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京門穴位位置圖、準確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京門穴 (GB25 Jing men)出《脈經》。別名氣府、氣俞。屬足少陽膽經。腎之募穴。在側腰部,章門後1.8寸,當第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
  • 京門穴
    本穴為腎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為益腎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門戶。經穴名,出《脈經》。別名氣府、氣俞。屬足少陽膽經。腎之募穴。在側腰部,章門後1.8寸,當第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腎陽虛引起的腰痛,腰肌勞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穴位。
  • 【公孫穴】—腹脹、胃痛、腸鳴、胸悶、心痛、腳氣等
    緩解治療腹脹、胃痛、腸鳴、胸悶、心痛、腳氣等,公孫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怎麼找?   【按摩公孫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洩瀉、痢疾、心煩、失眠、腹脹、食不化、腳氣、足踝痛、月經不調、顏面水腫等。
  • 減肥要穴
    京門穴之所以能減肥,原因有二:一是由於「腎主水」,按揉該穴可以排掉身體內多餘的水分,自然有助於體重下降;二是由於按揉該穴,可以振奮腎中真陽,加快身體的代謝,加速體內廢物的排出按摩京門穴,幫你排除多餘水分京門穴是腎的募穴,是腎經脈氣結聚於胸腹部之處,腎主水,故本穴有益腎利水、健脾祛溼之功,主治小便不利、洩瀉、腹脹腸鳴等。本穴歸於足少陽膽經,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功,主治腰脅痛等。
  • 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就可以調和脾胃,解決經常食欲不振、腹脹腸鳴、洩瀉
    其中,承滿穴可理氣和胃、降逆止嘔,有利於調理和改善脾胃疾患;關門穴、梁門穴可調理腸胃、增強脾胃功能;陷谷穴可和胃行水、健脾除溼,對因脾胃功能失調而引發的腹瀉、腸鳴等症有顯著療效;太白穴可健脾和胃,是改善脾胃功能的重要穴位;脾俞穴則具有健脾和胃之效,可緩解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等病症。
  • 【每日一穴】天樞穴——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胃動力,治療便秘、腹脹
    導讀:按摩天樞穴的作用與好處: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胃動力,治療便秘、治療腹脹、腸鳴、痛經、腎炎等。天樞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天樞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該穴之名意指本穴氣血的運行有二條路徑,一是穴內氣血外出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二是穴內氣血循胃經運行。本穴氣血物質來自二個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門穴二穴傳來的風之餘氣,其二是由氣衝穴與外陵穴間各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胃經上、下兩部經脈的氣血相交本穴後,因其氣血飽滿,除胃經外無其它出路,因此上走與胃經處於相近層次的大腸經,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輸送,故名。
  • 胸部穴位——期門穴
    期門穴。期,期望、約會之意。門,出入的門戶。期門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溼之氣由此輸入肝經。本穴為肝經的最上一穴,由於下部的章門穴無物外傳而使本穴處於氣血物質的空虛狀態。但是,本穴又因其位處於人體前正中線及側正中線的中間位置,既不陰又不陽、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無熱氣在此冷降也無經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為肝經募穴,儘管其穴內氣血空虛,但卻募集不到氣血物質,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門。
  • 門穴
    一:「 門 」 穴在十四經上的分布情況。綜觀十四正經上的穴位,除了大腸經和小腸經沒有「門」穴外,其它經脈上都分布有「門」穴。20個雙穴,3個單穴。一共有43 個「門」 穴。主治腸鳴,洩瀉,便秘,癲狂等。7/: 殷門 -- 通於肛門作樂之盛稱殷,殷喜。用於治療便秘。尤亞芳選用殷門穴電針治療50例,取得滿意療效, -- 中國針灸 ? 2003年5期 8/:殷門穴 -- 通於陰門; 作樂之盛稱殷,情意甚殷,殷殷期望。 有人介紹敲打一個月左右,椎間盤突出症及慢性腰背疼症狀消失。
  • 12腹募穴口訣—單穴定位與主治詳解
    主調: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洩瀉,痢疾,月經不調、癥瘕。配伍:腹脹腸鳴:配足三裡;繞臍痛:配氣海;便秘、洩瀉:配上巨虛,下巨虛。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主調:腹脹,洩瀉,脅痛,痞塊。配伍:附註:脾經募穴,八會穴之一,髒會章門;肝經與膽經交會穴。
  • 每日一穴---復溜
    【主治】洩瀉,水腫,腹脹,盜汗,熱病汗不出,下肢痿痺。【操作】直刺0.6~1寸。復溜穴主治腎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腫,小便不利,腹部脹滿,腸鳴洩瀉,大便膿血,盜汗,自汗,傷寒無汗,目昏,嗌幹痔血,赤白帶下,寒溼腳氣,腳踹後廉及足跗上痛,腹脹,腸鳴,洩瀉,腳氣,腿腫,足痿,熱病無汗或汗出不止,腰脊強痛,下肢痿痺,身熱無汗,現代又多用復溜穴治療腎炎,睪丸炎,功能性子宮出血,脊髓炎,下肢癱瘓,尿路感染,小兒麻痺後遺症,腹膜炎
  • 每日一穴:大腸俞
    大腸俞主治胃腸、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飲食不化,腸鳴腹脹,繞臍切痛,腸澼洩痢,便秘脫肛,髒毒便血,遺尿癃淋,痛經,腰腿痛,脊強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脹,洩瀉,便秘,痢疾,腸鳴,痔疾,腰痛,洩痢,腰脊痛,細菌性痢疾,腸梗阻,坐骨神經痛,現代又多用大腸俞治療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腰部軟組織損傷,骶髂關節炎,骶棘肌痙攣,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腸出血,遺尿,腎炎,淋病等。
  • 神奇又神效的「門穴」!
    9:京門,位於膽經,是腎之募穴,為腎臟之氣出入之門。京,大也;京城,京都,一國之重要城市。腎為先天之臟腑,人身至關重要器官。京,憂也;通驚,腎在志為恐。10:石門,位於任脈,是三焦之募穴,為三焦之氣出入之門。
  • 【灸友必藏】神奇又神效的「門穴」!
    9:京門,位於膽經,是腎之募穴,為腎臟之氣出入之門。 京,大也;京城,京都,一國之重要城市。腎為先天之臟腑,人身至關重要器官。京,憂也;通驚,腎在志為恐。主治腸鳴,洩瀉,便秘,癲狂等。 7:殷門 -- 通於肛門 作樂之盛稱殷,殷喜。用於治療便秘。 尤亞芳選用殷門穴電針治療50例,取得滿意療效, -- 中國針灸 ?
  • 神灸堂 每日一穴 太乙穴
    太即甚大,乙為十天幹之一,太乙即《河圖》裡的中宮,脾土居中,喻腹中央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約當腹中央,故名太乙。主治腹痛,腹脹,心煩,癲狂,嘔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脹腸鳴,腸疝,腳氣,遺尿,胃痙攣,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腸鳴,洩瀉,心煩不寧,吐舌,癔病,癲癇,精神病等。穴名解古「太」與「大」通,「乙」與「一」同。
  • 每日一穴【陰都穴】,散水氣、消腹脹
    【陰都穴的位置】位於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取穴方法】仰臥位,在肓俞上4寸,中脘(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快速取穴】仰臥位,在胸劍聯合與肚臍連線的中點,從前正中線再旁開0.5寸處(半橫指),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 足太陰脾經之 公孫 | 每日一穴
    公 孫足太陰脾經 之 四公孫為黃帝的姓氏,黃帝以土德王天下,此穴為脾八脈交會穴之一,通衝脈。【取穴】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內側動脈分支及足背靜脈網;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穴性】健脾胃,調衝任。【主治】胃痛,嘔吐,腹痛,洩瀉,痢疾。【配穴】配內關治療胃、心、胸病證是其所長。
  • 神奇又神效的「門穴」!(外治必讀)
    9/:京門,位於膽經,是腎之募穴,為腎臟之氣出入之門。京,大也;京城,京都,一國之重要城市。腎為先天之臟腑,人身至關重要器官。京,憂也;通驚,腎在志為恐。10/:石門,位於任脈,是三焦之募穴,為三焦之氣出入之門。石,硬; 堅固也,用之作門,以示所藏之物貴重。石,易碎也,要打開石門,一定要有竅門,不可用蠻力。
  • 每日一學:三間穴
    拼音:èr jiān歸經:手陽明大腸經出處:《黃帝內經靈柩·本輸》三即第三;闊即間隙,指穴位,此穴是手陽明經的第三穴,間指容,即居處之意,此穴在本節後方,即第三節之後者,名三間。特異性:五輸穴 之輸穴,五行屬木。別名:間谷(《針灸甲乙經》)三間位於食指橈側,掌指關節後凹陷處,赤白肉際 ,微握拳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