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期而至,它的到來打破了中華大地往昔的寧靜,牽動著十幾億同胞的心。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北京自然博物館積極戰「疫」,於1月24日(大年三十)緊急採取了暫時閉館的措施,並通過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官方平臺,以「線上科普」的方式,開展特色主題活動,用科學傳播力量。
北京自然博物館推出為期6天的「自然館春節線上課堂」(圖1),主要涉及「春聯解讀與動物分類學」「鼠科動物知識」「古哺乳動物知識」「現生植物與地質礦物」「昆蟲知識與繪畫」「英文歌曲與欣賞」等內容。前兩期,以原創春聯「運似門齒長長長長長長長,福如子孫長長長長長長長」為引,在給觀眾「拜年」的同時,還將鼠科動物最重要的體態特徵和繁殖特性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並對此進行了科學解讀。而「似鼠非鼠」則通過展廳實景照片、標本化石圖片、研究釋義圖、「隨堂測試」課程學習單的方式,介紹展廳重要的古哺乳動物標本和科研成果。最後一期,藉由影片《音樂之聲》中的經典歌曲《哆來咪》的旋律鼓勵公眾,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圖1.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自然館春節線上課堂」
春節集中線上課程結束後,北京自然博物館信息中心在短時間內繪製了一幅「新冠肺炎」科普漫畫作品(圖2),並於2月1日向公眾推送。針對幼兒讀者的需求,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講解員還錄製了音頻,向小朋友們講述漫畫內容,告訴他們「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指導他們進行個人防護,還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認識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與方法。此漫畫一經推出,便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青睞,並紛紛留言表達對其的喜愛與讚賞。他們說這是「黑暗中的一縷陽光,莫名感動」;「要讓孩子科學認識,避免恐慌,還要懂得感恩,從小培養家國情懷」;「越是危急關頭,父母越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保護孩子不受危機影響,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應對危機」。
圖2.北京自然博物館製作的科普漫畫
此後,北京自然博物館微信號公眾和微博平臺依然堅持每日推送各類高品質的科普信息。這些文章或為本館科研科普人員原創,或是科研科普領域專業人士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轉譯專業術語,輔以創新的表現形式,更加直觀地介紹與病毒及疫情相關的知識與信息,來幫助公眾理解這些科學知識。推出的《「超級病毒」為何總是源於蝙蝠?》、《疫情之下有貓家庭如何消毒?》、《古生物也會得傳染病嗎?》、《假如病毒感染了你》、《吃海鮮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嗎?》等文章均受到公眾的一致好評。其中,《疫情之下有貓家庭如何消毒》 一文結合當下疫情對寵物的影響,針對養寵家庭,通過大量手繪插圖,從科學的角度,用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講述了消毒劑對寵物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確消毒等內容。由於文章視角獨特,形式新穎,語言生動,一經推送便引起了《北京日報》的注意,在對作者採訪和改寫後,2月11日將其登載在《北京日報》客戶端。
當然,除與疫情相關的科學知識外,北京自然博物館對其他科學主題的知識內容也進行設計編排:根據各個學科及館內主題展廳,推出了「自然博物知多少」的線上答題活動;介紹各展廳的在線全景參觀方式,送上科學研究部的專家為孩子們製作的《動畫裡的昆蟲》直播課(圖3),以及科普教師錄製的手工製作課程等精彩線上學習活動。
圖3.《動畫裡的昆蟲》直播課
在這個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北京自然博物館通過開展線上課程活動來滿足公眾們學習的需求;通過多樣的表現手段和輕鬆活潑的呈現形式,來滿足公眾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在傳播科學科普知識的同時,傳遞正向積極的能量。讓我們靜候花開,攜手共渡難關!
(作者:張一涵 吳亦凡 本文第一作者系北京自然博物館信息中心宣傳專員,第二作者系北京自然博物館信息中心網絡編輯)
(欄目主持人:齊欣,編輯:劉巍)
(本文轉載自:《科普時報》2020年3月20日(第8版)「館窺天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