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
1967年,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了一個「景觀社會」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大概意思就是在現代這個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中,生活本身展現為景觀的龐大堆聚。而直接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轉化為一個表象。上個世紀末,景觀社會概念進一步發展,媒體成為景觀的加速器。
2019年3月,已過知天命年紀,以撿垃圾為生的流浪大師「沈巍」,因流浪漢的外形和「出口成章」的反差形象迅速在網上走紅。如此景觀經過媒體的呈現之後,其魔幻的色彩,讓受眾視聽感官感受到了非一般的刺激。
因此,不少圍觀者蜂擁而至,一睹為快。近日,河北邢臺有一位流浪漢,同樣因其「滿腹經綸」引起了不少關注。
一、寒風中流浪的研究生大叔
近日,河北邢臺寧晉縣附近村民發現了一位「不速之客」。表面上看去,這是一位普通的流浪漢形象,衣著邋遢、鬚髮蓬亂,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村民們發現這位流浪漢跟人們印象中的流浪漢完全不一樣。
這位名字叫做「嚴宏」的流浪漢,實在是一位「滿腹經綸」的人才。他不僅寫得一手好字,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他跟其他流浪漢一路乞討不同,他能夠憑自己的本事去「賺錢」。
他在一張紙上明確寫著,自己可以幫別人代寫書信,中英文雙字都沒有問題。除此之外,他還提供初中和高中的英文輔導。這位流浪在河北街頭的研究生大叔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在人們的關注中顯得頗為平靜,只是「乞求」一份家教的工作。
流浪大叔剛剛來到這裡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有傲骨,他基本上從來不向村民乞討,也不去騷擾他們。只是帶著一些簡單的行李,在一間廢棄房屋屋簷下生活。
儘管他提供做家教以及代寫書信的服務,但因頗為邋遢導致沒有人請他做家教。因此,平日裡,流浪大叔基本上靠著撿破爛為生。
不過,近日出了一點意外,流浪大叔在撿破爛的時候不慎將右腿摔傷。這樣的傷情,讓流浪大叔的流浪生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他開始請求別人的幫助。村民平時也偶爾對他進行一點接濟,但對於受傷的流浪大叔來說,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於是,村民們將流浪大叔的情況報告給派出所,同時,也有人將流浪大叔的事情發到了網上。很快,流浪大叔這位在街頭流浪的「大師」引起了民警和記者的注意。當記者和民警進一步了解流浪大叔的情況時,他的經歷著實讓人們大吃一驚。
二、研究生的流浪生活
經過一番交談之後,民警發現流浪大叔非常善談,並且對其經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原來,他早年的學習成績非常不錯。高考之後他考入了湖北水電工程學院。1990年,本科畢業之後,又進入了洛陽工學院讀研。
這樣的經歷,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可能非常一般,根本算不得什麼。但是大家如果仔細想一想的話就會發現,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別說是研究生,就是大學生都是了不得的存在。就算是現在,一些偏遠山村,能夠出一個大學生,那都是天大的好事。
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能出一個大學生研究生,簡直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這樣一來,情況似乎變得複雜了起來,一個研究生沒有找到一份工作,打拼一番事業,居然走上了流浪的道路。對此,人們越發好奇起來。
隨後,流浪大叔道出了其中的內情。原來,流浪大叔畢業之後確實是被分配到了河南洛陽的拖拉機廠。儘管現在聽起來,這個廠似乎不怎麼樣。但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的確是一個「鐵飯碗」。
但流浪大叔打內心底不想接受這個工作,他希望能夠找一份教書的工作。於是,他放棄了被分配的工作,轉而在外面找了一份教書的工作。但因為不是正式教師的緣故,後來就隨大流南下去了廣東等地打工。
後來轉了一圈,流浪大叔又去了安徽。到了安徽之後,他看到了天地自然之色後,突然萌發了流浪的念頭。於是他遠離了工業城市,開始有計劃的去「流浪」。最後,流浪大叔一路流浪來到河北唐山和秦皇島一帶。
一番交談之後才知道,原來他早已經在唐山和秦皇島一帶流浪了多年。平日裡的生活就靠代課和撿破爛。不過,當被問及家人情況時,他卻始終避之不談。當被問及是否需要幫忙回家時,對方的態度卻很明確,那就是不想回家。
流浪大叔的態度看起來確實很奇怪,但他不想回家的原因,我們確實無法得知。不過,從他的表現來看,他好似並不怎麼在意。當談及現在的生活時,他表示很喜歡這種流浪生活。
三、拒絕幫助
對於流浪大叔喜歡流浪的生活,外人確實無法多說什麼。不過,對於右腿受傷需要幫助的事情,流浪大叔的態度卻很奇怪。先前他表示右腿傷重,需要幫助。但當民警打算送他去醫院治病的時候,他又表示不願意去。
同樣,當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打算對他救助時,他又明確表示拒絕。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表示也不能將人強拉去救助,最後,只能留下一些生活用品轉身離開。流浪大叔接過生活用品之後,臉上卻是露出了笑容。並且稱河南人民確實非常熱情,祝願他們一年比一年富足。
儘管流浪大叔表示不需要救助,但對於記者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來說,還是非常揪心的。畢竟,天氣越來越冷,對方一個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實在是讓人不放心。對於流浪大叔不願接受救助的態度,工作人員表示對方可以隨時請求他們幫助。
工作人員最後將流浪大叔的情況發在了網絡上,想通過網絡渠道,找到他的家人,希望他能夠儘快找到回家的路。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他們只能每天去看望對方,給對方提供一些生活方面的幫助。
結語:
流浪大叔聲稱喜歡流浪生活,其中或許有著外人難以言說的內情。但是他的經歷確實讓不少人覺得感慨。就像有的人說的那樣,如果流浪大叔真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本科畢業的話,那麼他的人生起點,真的是遠遠超過了其他人。
九十年代的本科畢業生,基本上都是同時代最傑出的一批人。類比現在的話,其文憑含金量,可能要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的程度。如果當年他真的服從分配,進入拖拉機廠踏踏實實工作,也許現在他的人生就是另一番境地了。然而,流浪大叔最終卻選擇了流浪這一條路。
有的人或許覺得流浪大叔的生活非常可憐,一個同時代的「天才」最後淪落到流浪撿破爛為生,實在是讓人唏噓。但也有人覺得這也是一種生活選擇,也許人家早已經堪破眼前的一切,也許人家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世界,在外人覺得人家可憐的時候,說不定人家自己覺得非常快樂。事實上,誰又能說得清呢?
莊子大師的至交好友惠子曾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世間的事物發展或許會在某一個時刻讓人們覺得驚訝,或許會讓普通大眾覺得難以理解。但,這一切的存在其實都是合理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