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3日訊 對經常關注淘品牌的人來說,張大奕、大金、管阿姨等名字絕對不陌生,而這些炙手可熱的網紅店鋪實際上都屬於同一家公司,如涵。
不論是旗下網紅頻繁刷新電商記錄,還是不久前借殼登陸新三板,如涵從網紅背後開始逐漸走上臺前,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座「網紅孵化器」由來自蒼南的80後溫商馮敏一手打造。而就在昨天,阿里巴巴3億入股如涵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阿里巴巴大手筆入股如涵估值半年漲15倍
昨日,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涵控股)正式在新三板定向發行股票4459186股(全部為無限售條件股份),以96.43元/股的協議價格,募集資金4.3億元。
在如涵控股於11月17日公告的《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中,公開披露的認購人一欄全是資本大咖。阿里巴巴出資3億元,認購如涵控股311.11萬股,佔如涵控股總股本的9.58%,昨日認購完成後,阿里巴巴已位列如涵控股第四大股東。
跟投阿里巴巴的還有聯想控股旗下的北京君聯亦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青島金石灝汭投資有限公司、蘇州啟明融合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及蘇州鐘鼎四號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而此前,如涵控股在2014年底就已獲得賽富亞洲A輪融資,2015年10月又獲得君聯資本領投的數千萬B輪融資,君聯資本執行董事邵振興更是通過這次定增正式進入如涵董事會。
以如涵控股此次定增價格96.43元/股計算,如涵控股定增完成後整體估值已達31.3億元。但就在半年前,如涵控股還不是一家新三板企業。4月,如涵董事長馮敏以7.66元/股的價格,總計9958萬元定增進入蘇州克裡愛工貿股份有限公司。8月5日,克裡愛公告更改公司名稱、註冊地址和經營範圍,如涵控股「借殼」正式登陸新三板。
對比兩次定增價格和總股本,從2.14億到31.3億,如涵控股在短短半年時間裡,估值暴漲14.6倍。這輪定增完成後,如涵控股董事長馮敏持有40.05%股權,以如涵最新定增股價來計算,相當於馮敏身家已漲至12.5億元。
自建獨立供應鏈從淘寶店到網紅孵化器
從賽富資本的A輪投資,到君聯資本的千萬元B輪,借殼登上新三板並拿下阿里巴巴3億投資,如涵控股可謂是在資本市場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就在不久前,由阿里組織跟拍網絡紅人張大奕的一部紀錄片《網紅》刷屏網絡,點擊量超過1525萬次,其中有不少如涵控股董事長馮敏的鏡頭,當時還令眾多網友疑惑,「他是誰」?
看見馮敏時,絕對想不到他是1981年出生的80後,貌不驚人的外形也讓人猜不到他是張大奕、大金、管阿姨這些創下眾多銷售佳績的網紅店鋪背後推手,是名符其實的「網紅背後的男人」。「從沒想過他居然已經做到這麼成功。」馮敏老家蒼南金鄉的一位遠方親戚這樣告訴記者。
「如涵本質上是一家服裝公司和技術企業,通過完善的供應鏈閉環和經濟人服務,幫助網紅打造個人品牌,將影響力變現。」馮敏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不管是他還是團隊核心成員,幾乎都是技術出身。早期大學畢業後就職於通信公司,2005年幾位合伙人開始一起進行SP(服務提供商)相關內容的創業,隨後幾個人合作至今。
2007年,馮敏曾創辦過一家電商公司,開展類似於麥考林這樣的郵購業務,但以失敗告終。2011年底,馮敏又創辦了自有品牌「莉貝琳」,憑藉前期自建平臺時積累的女裝經驗,在兩年內店鋪升至雙金冠,當時馮敏合作的店鋪模特正是張大奕。「莉貝琳」也成為了如涵控股的前身。
從自己開店做品牌到如今運營網紅店鋪,馮敏始終堅持沒變的,是自建獨立的供應鏈,「做服裝企業,最關鍵還是產品品質和性價比。」從一開始十幾人的小作坊,到如今位於杭州九堡的8層大樓,從研發、設計、打板、生產甚至押運工,如涵都有自己的人馬,為旗下的網紅店鋪提供完備的服裝供應鏈服務。
「張大奕們」更像是如涵旗下的買手、模特和代言人,那些紅人店鋪裡標註著「原創」、「獨家」標籤的服裝,其實大都來自如涵控股的工廠。如涵控股財務總監池振波告訴記者,到今年年底,如涵運營的紅人網上店鋪將超過百家,累積的社交媒體粉絲突破2億。
>>>對話
阿里是水電煤如涵是插座和龍頭
記者(以下簡稱記):其實當初莉貝琳作為獨立淘品牌運營就已經很成功,後來為什麼會想到轉型做網紅孵化器?
馮敏(以下簡稱馮):莉貝琳用兩年時間做到淘寶前十,但之後績增速開始減緩。當時有兩條路選擇,一個是參加淘寶活動進行導流,另一種是利用粉絲經濟做個人品牌。我們選擇了後者,和模特張大奕合作開了如涵籤約的第一家淘寶網紅店,她負責塑造自己的風格和個人品牌,我們做最擅長的供應鏈管理等基礎運營工作。像大金之前作為新人,我們也幫助他們維持社交媒體上與粉絲的互動,讓粉絲群與網紅營造更親密的聯繫,同時引導粉絲消費,從而收穫經濟利潤。
記:我們了解到如涵籤約的紅人不僅有模特,也有美妝博主、旅遊達人等,如涵挑選「網紅」的標準是什麼?
馮:實際上我們也是內容創業,結合電商。我們希望展現的其實是女生的各種生活方式,包括穿著、化妝、旅行、運動等都在陸續嘗試,看重的包括審美和選款力、圖文、視頻和直播等內容創造力、還有衣品時尚度。她們其實不應該叫做網紅,能夠依靠自己的個人魅力吸引粉絲引導流行,他們就是KOL(關鍵意見領袖)。我們有自己的一套時尚紅人篩選機制。包括面試、筆試和考察期,各項指標達標之後才會去投入和孵化,跟蹤個人發展再將資金分批投入。
記: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嚮往成為網紅,你覺得想要成為一名紅人,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馮:很多人有誤區,覺得只要長得好看會拍照就能紅,實際上一個紅人需要相當高的綜合素質。我們知道「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要有所長就必須付出足夠的努力。像張大奕在自己開店以前已經做了七八年的模特,她在穿衣、搭配方面肯定有過人之處,加上的確是真的投入和用心,才能成為意見領袖。
記:有人說網紅的爆紅周期是3—5年,如涵運營著眾多的網紅店鋪,是否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馮:實際上個人品牌和標籤是最有價值的,就拿服裝行業來舉例,不管是Chanel、Alexander Mcqueen、Dolce & Gabanna這些大品牌的源頭都是個人,並且個人的印記在這些品牌中非常深遠。而網紅的生命力由自己和背後的公司實力決定,最終還是回歸到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
當然,個性化和規模化之間是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中國從不缺好的供應鏈,缺的是好的供應鏈同用戶需求之間的關聯,這個關聯實際上就是信息流,通過KOL去引導信息流,意見領袖帶來的信任背書能夠極大地提升流量的轉化率,帶來新的品牌出現的機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他們去對接能提供好產品的上遊供應商。
記:你覺得如涵能夠拿下阿里、聯想這些大佬大手筆投資,憑藉的是什麼?
馮: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句話其實最能形容如涵目前的商業模式。網紅紅利期的到來,肯定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入局。而且無論是A輪、B輪還是這一次定增,除了資金以外,更多的還是投資方能夠帶來的貫穿整個產業鏈條的合作資源。像阿里做的是水電煤工作,如涵願意去做嫁接在上面的插座和龍頭。
如涵控股旗下「網紅」
sisy私服
張大奕
韓雨嘉
左嬌嬌
大金
陳彥蘅-米丁
管阿姨
魏彥妮
樸瑟
稻米媽媽
lilu shop
Gemma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