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擁有一段轟轟烈烈的青春?誰不想無拘無束地像個小鳥一樣在天空中翱翔?大多數的我們只是想想,卻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然而,伯德小姐做到了!她偏執、狂妄,帶著一絲不羈與不屑,對著這個世界搖旗吶喊。這樣的青春,是怒放而奔湧的,就像我們中的任何一個,其實都是耀眼而奪目的。
伯德小姐原名叫做克裡斯汀,是一個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高中學生。留著紅色頭髮的她對一切都充滿著不屑,叛逆的她給自己取名伯德小姐,不願意按照母親的要求學習生活、跟老師作對……在她的身上,我們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青春時的妄想,這也是青少年在步入成年前必經的階段。
電影的敘述有三個方向,囊括了人生的重要方面——親情、友情和愛情。
親情,自打出身以來我們就已經擁有的東西,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輕易無法察覺。克裡斯汀與母親的矛盾,無非是孩子覺得母親無法理解自己。她想去紐約上大學,想幹一番自己的事業。然而由於一般的家庭條件和糟糕的學習成績,現實往往十分殘酷。母親也希望孩子能留在家鄉。但往往孩子無法理解家長的用心良苦,甚至在他們看來,只要是自己的決定家長都不會支持,這分明就是作對。而每當克裡斯汀和母親發生爭執的時候,父親總會從中調解。這也是一般家庭很普遍的教育方式,一個紅臉、一個白臉,讓孩子懂得自己的過錯同時又能被照顧到心裡感受。但其實,隨著年齡的慢慢增大,子女也應該站在家長的角度想一想問題,不要總覺得家長做什麼都是為了和你作對,天下哪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父母呢?
而關於友情,克裡斯汀一開始一直和一個叫朱莉的胖女孩玩在一起。她成績優異、性格好、容易相處。但受到虛榮心的驅使,克裡斯汀逐漸跟轉向了學校的風雨人物詹娜,而刻意與朱莉疏離。然而表面朋友最終都是會走散的,只有真正的朋友會在原地等著你。在經歷過許多事情之後,克裡斯汀才發現,最好的朋友還是朱莉,於是回去找她一起參加了畢業晚會,在舞池中熱舞,一起拍合照,純粹又美好。
至於愛情,克裡斯汀一開始和一個叫做丹尼的男孩在一起,他們也從懵懂青澀慢慢走到一起。兩個相互吸引的靈魂,看似甜蜜美好,但結局卻出人意料——丹尼喜歡的是男生。在此之後,克裡斯汀就有些極端了,隨後便跟一個樂隊的成員在一起,如膠似漆,但好景不長,表面的轟轟烈烈並不能持久,最後還是分道揚鑣。
而在克裡斯汀終於逃離了小鎮,去到了紐約。那條路很長很長,母親也錯過了送她的機會。而當她到達宿舍打開行李時,才發現母親的內心獨白。最後的最後,克裡斯汀也慢慢理解了母親,然後,做回了克裡斯汀。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段值得回憶的成長經歷,儘管殘忍艱辛但每每回味都會覺得意趣盎然。你是否也有什麼有趣的青春故事?不妨說給慄子聽聽,在留言板裡留下你的青春足跡吧!